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第1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第2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第3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第4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摘要】了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 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它是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本文以教育学院一百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信息意识、信息收集、信息理解加工和信息道德等四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关键字】网络环境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对策【正文】一、信息素养概述1、概念信息素养” 一词是由英文中的“ information literacy ”翻译过来的。国外:(1)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保罗晕考斯基(Paul Zu

2、rkowski),他给出的定义是:“经培训以后能够在工作中运用信息的人即认为 具备了信息素养,他们在掌握了信息工具的使用及熟悉主要信息源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的能力”。(Christina S . Doyle, 1992)“信息素养是人们在处理问题和决策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对所需 信息进行标识、存取的水平.” (Forest Horton , 1982)“信息素养是为特定需求有效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Tessmer. M, 1985)2003年,在美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及全国信息素养论坛组 织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欧助召开了国

3、际信息素养专家会议, 会议将 信息素养定义为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国内:(1)信息素质是“人类在信息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与信息有关的心 理品质、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和文化涵养等方面的特征。它是人们在信息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中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是人们认识信息社会、 改造信息环境、学习信息科学知识、掌握信息科学技术、操纵信息设备、适应社 会信息需求、鉴别和创新知识信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各种信息能力的总 和.”(张贵荣,2001)“信息素养是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 具

4、有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的各种能力或技能,包括信息搜集 (开发)、鉴别、综 合分析的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积极的信息心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 (谢立虹,2000) 2、内涵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信息意识。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化程度不同,面对同样的信息刺激会产 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这也是社会个体成员信息意识强弱的重要原因。能否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是信息意识强弱的最主要的体现。信息意识是人们从事其它信息活动的精神驱动力,并直接影响人们在其他信息活动中的效 能。(2)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指与开展信息获取、评价、利用等活动所需要 的知识,包括传统的文化知识、英语方面的

5、知识、信息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等。不管是信息理论知识还是信息技术知识, 都是以传统文化知识为基础的,如 果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是不可能具备丰富的信息知识的。(3)信息技能。信息技能是人们发现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处 理信息以及创造、传递新信息的技术和能力。这里技能是一种概括化的行为模式, 而能力则是概括化的心理特征。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定型,但技能却可以不 断积累。由于人们的信息意识以及所掌握信息知识的不同导致其信息技能的差异 很大。(4)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调节信息加工 者、信息传递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道德的培养要使社

6、会公众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 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包 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入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自身理想、情感、意志 等方面的教育与实践的问题。3、标准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是信息素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它是信息素养研究 理论成果具体化并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必经途径,是从理论研究通往信息素养培养 和教育实践的桥梁。刘美桃在介绍了 ACRL勺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后指出我国应结 合本国具体实际从八个方面来制定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这包括:(1)信息意识的强弱,即对信息的敏锐程度;(2)信息需求的强烈程度: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3)所具有的信息源基础知识的

7、程度;(4)高效获取所需信息能力的大小:(5)评估所需信息的能力;(6)有效的利用信息以及存储组织信息的能力;(7)具有一定的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获取与使用信息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8)终身学习的能力。二、实证研究1、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调查和分析教育学院中 2012级教育学专业(两个班)、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当前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养现状,近而帮助他们提高专业信息素养,他们的平均年龄为 22岁,其中(25名男生,67名 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27% 72%。2、研究方法:为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同时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制定了较为 科学的调查问卷,同时在发放问卷

8、之前会先说明本次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以此引 起被调查者的重视。3、研究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2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问卷92 份,问卷填写完整的53份(注:调查问卷最后有两道主观题,其中女生问卷填写 完整率为70%男生问卷填写完整率为30%。从问卷填写完整程度上看本次调 查问卷基本达到预期要求,其中有自己设计问卷时缺乏考虑的主观因素; 从回收的问卷卷面回答来看这两个专业的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为中等,大多数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基本了解信息检索的知识,但仍有个别学生信息素养状况令人堪忧。(1)信息意识现状调查对“信息素养” 一词的了解程度如下:口比较了解非售了解口听说过,

9、但不知道什么意思认为网络对信息传播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如下:口没听说过结果分析: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被调查者的信息意识一般,仅仅 停留在认为网络对传播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被调查者不了解信息素养是什 么,只有极少数人非常了解,这说明被调查的学生信息意识薄弱有待提高, 缺乏 该方面必要的科学性、系统性学习。我们由此大胆推测宝鸡文理学院整个大学生 群体信息意识情况,不排除受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因素的因素,与其他省会城市高校的学生相比信息意识较落后,整体意识薄弱,缺乏科学系统引导。(2)信息收集现状调查被调查者使用信息检索方式的情况:口系歹|打被调查者按一定分类方法整理网络信息的情况:口系列1

10、被调查者在网络上搜索不到所需的信息时的做法情况:口放弃继续在网上搜索 口通过别的途径结果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收集信息的能力视情况而定,大多数学生更依赖于文献检索,并且对收集来的信息缺乏有效管理和分类, 只有少数人能 经常使用网络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并且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有效分类, 这说明 该调查群体信息收集的渠道单一,并且不能进行有效分类管理,同时在网络上对 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而不是单纯的依赖网络,因此我们能大胆推测宝鸡文理学院整个大学生群体信息收集的能力偏弱,不能十分有效的 利用网络来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这方面的技能有待加强。(3)信息理解加工现状调查被调查者理

11、解网络信息所需的时间情况:口1。秒钟内 1分钟口 3-5分钟口完全不理解视情况而定被调查者对有价值的网络信息处理情况:结果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收集来的信息理解和加工能力多数视情况而定,而大多数学生理解信息都在一分钟、 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说明大家 理解信息的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只有极少数人能在较短时间内充分理解信息, 理 解信息所耗的时间也可以反映出接受信息的能力, 这一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事物 的认知以及学习效率,而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大家对信息有一个较为理性的处理, 但是理解信息的能力偏低,这对今后的学习不利。因此,本次研究十分具有现实 指导意义。(4)信息应用现状调查被调查者对搜集来的

12、网络信息的做法情况:被调查者使用网络信息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结果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收集来的信息应用不是很广泛,有极 少数学生对收集来的信息置之不理没有进行过有效利用,同时使用网络信息来解 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群体对于有价值的网络信 息所采取的理性态度是可取的,但是将其运用在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有待加强。(5)信息道德现状调查结果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绝大数学生都能认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并且能自觉抵制,这说明被调查者群体有较高的辨别能力,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研究发现被调查者更偏向于自律,敢于检举揭发维护公共网络环境的行为很 少,说明大家公共

13、意识不够强烈,没有较高的维权意识,由此可见宝鸡文理学院 乃至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不是很强,网络道德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另附:被调查者关于自身在网络环境下加强信息素养的途经统计情况:口系列1被调查者对提高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的建议统计情况:结果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53份完整的调查问卷中大多数学生能给出相应的 途经以及对提高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的有效建议, 这说明这一部分调查者能有自 己的看法,并且可以看出这部分调查者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本次问卷的 填写的,也由衷感谢他们的积极配合,同时也感谢他们提出的有益建议, 这对本 次调查而言十分可贵。三、研究结果分析1、现状态势:由上面信息意识、信

14、息收集、信息理解加工、信息应用、信息道德五方面的 现状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调查者整体情况不容乐观,积极改善此现状刻不容缓。2、原因分析:(1)整体背景:当前网络在我们生活中广泛被运用,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信息的极 大丰富改变了家庭的娱乐方式以及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反展,然而对信息如何处理分析乃至运用,人们的认识还不够,大量学者仍停留在综述层面,没有给出更多 的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对策或方案, 所以,就这方面研究而言,整个研究还是不够 的。(2)个人原因:本次调查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只在 95%,其中有自己设计问卷时的瑕疵-没有 考虑到解释信息素养是什么,使得整个结果也许存在一定偏差,另一方面,问卷 选取

15、对象只有100人,代表性不是很强,只能说明这一群体的现状问题,因此一 些结论是自己胆大推测的,所有所得出的一些论断不够科学权威, 仅供其他读者 参考.四、对策1、国家相应对策: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引导普通民众增强对信息素养的重视,特别是加强对高校 人才培养的引导,积极将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的培养尽早提上教育改革的日程安 排。2、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全国范围内网络安全防火墙,国家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严厉 打击非法不良网络行为,为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提供必要的资金、 技术保证,同 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弘扬健康和谐的信息内容,努力抵制负面效应,促进大众网络健康发展。3、完善信息素养教育机

16、制将信息素养培养纳入到课程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中, 增开信息素养系列公共必 修课,并加强高校内信息素养教育与其它学科领域的整合, 把信息素养的培养纳 入到各门课程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中。4、营造良好校园氛围(1)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建立网络安全防火墙。学校应紧跟时代潮流,加 强对网络设备的更新,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防卫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努 力抵制负面效应,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是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校园网 络建设和管理,加强大学生网络知识培训;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 网络信息监控,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积极、文明的网络 空间,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

17、园网。(2)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建设,特别是校园网建设和图书馆建设, 营造信息氛围和信息环境建设,将对提高学生接触与学习信息技术的质量起着有 效作用,同时积极培养学生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的加工 整合能力及信息创新的能力。在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中,努力创设一个在实际学 习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与各门学科或具体的实 际生活有机整合,从而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拓宽学生解决问题 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3)制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案及评价考核机制。从对信息的主动获取、信息工具的合理运用、信息的妥善处理、信息的创新、信息的

18、理念及正确的信息道德几方面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考核,使学生将信息能力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 惯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个人品质。学校除了建立学生信息素养评价考核机制外, 还要建立一套相应的较完备的督导机制,有意识、有目的地把信息意识的思想和 信息技术贯穿并融会到各学科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去处理各种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对学生学习的教 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 用过程评价方法有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4)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师资保证。教师信息能力 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效果。教师要对信息要有敏感性,能做好信 息的“把关人”并且积极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工具软件, 培养和强化自己的信息意识。要按照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目标去策划课程的 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等,把“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及“创新人才”等思想 带入到教学中去,组织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运用信息资源进行各门课 程的学习。5、加强个人综合能力。大学生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主动地获取需要的信息、传递信息并且能够处理信息,并将其运用到实践生活中,更好的指导社会实践,因此,对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