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社区医疗与保健王邦才第一章中医学基础一认识中医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 力发掘加以提高毛泽东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是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 知识、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 演绎程序 组织而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 思想,而以气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
2、哲学基 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 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 学理论体系。 三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症、证、病基本特点四 阴阳学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 象对立双方的的概括。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病理变化 指导疾病的诊断 指导疾病的防治五 五行学说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 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所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 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变化
3、和 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的特性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土木火金水生土金火木克五行生克成侮图六藏象概念:藏,是指藏于内之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 基本内容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肾、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 五体:皮、肉、筋、骨、脉 形体与官窍 官窍:耳、目、口、鼻、舌、 五官五脏(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2、主神志3、与舌、脉、面、汗液的关系 (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2、主通调水道3、肺朝百脉、主治节4、与鼻、皮毛、涕的关系 (三)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2、脾主升清3、
4、脾主统血4、与口、肌肉、四肢、唇、涎的关系 (四)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2、肝藏血3、与目、筋、爪、泪的关系 (五)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肾主水3、肾主纳气4、与耳、二阴、骨、髓、脑、发、唾液的关 系七 气、血、津液一、气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 (一)气的分类与生成1、元气 2、宗气3、营气 4、卫气(二)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二、血(一)血的生成(二)血的循环与功能 三、津液(一)津液的生成与输布(二)津液的功
5、能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二)气与津液的关系八 病因病机一、病因(一)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 邪的统称 病因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二)疠气(三)七情内伤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变化(四)饮食所伤(五)劳逸损伤(六)痰饮(七)瘀血 二、病机(一)邪正盛衰(二)阴阳失调九 诊法一、望诊(一)望神(二)望色(三)望舌二、闻诊三、问诊(一)主诉与主症(二)症状与体征四、切诊(一)以“六纲脉”为纲(二)诊脉独取
6、寸口的原理十 辨证一、八纲辨证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二、气血津液辨证三、脏腑辨证十一 预防与治则一、预防二、治则(一)治病求本(二)扶正祛邪(三)调整阴阳(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第二章 中 药 一 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四气:寒、凉、温、热二、五味五味:辛、甘、苦、酸、咸三、升降浮沉四、归经五、毒性二 中药的炮制一、修制二、水制三、火制四、水火共制五、其他制法三 中药的应用 一、配伍 二、用药禁忌 三、剂量 四、煎服法四 解表药解表药:凡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 的药物。辛温解表药:多为辛温,发散力较强,以发 散风寒为主要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辛凉解表药:多为辛凉,发散作用较缓
7、和, 以宣散风热为其主要作用,适用于外感 风热一、辛温解表药麻黄 辛、微苦,温功能:发汗、平喘、利水应用:外感风寒表实证肺气壅遏之风寒咳喘,寒饮水肿而兼有表证者桂枝 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应用:外感风寒有汗或无汗 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 心脾阳虚,水湿内停之痰饮和蓄水 证 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 经寒瘀滞,经闭,痛经等证紫苏 辛,温功能: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应用:外感风寒,咳嗽或胸闷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胎动不安 鱼蟹中毒腹痛吐泻白芷 辛,温功能:解表,通窍,燥湿排脓,消肿止痛应用:外感风寒,头痛,鼻塞 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 齿痛 疮痈舯毒 带下 皮肤风湿瘙痒
8、二、辛凉解表药薄荷 辛、凉功能:散风热,清头目,利咽,透疹应用: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风热头疼,目赤诸证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肝气郁滞,胸胁胀痛 桑叶 苦、甘,寒功能:疏风清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应用:外感风热、咳嗽,咽痛 肺热燥咳 肝热或风热目赤 葛根 甘、辛,凉功能: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应用:外感发热,项背强痛 疹出不畅 湿热泻痢及脾虚腹泻 热病烦渴及消渴证 柴胡 苦、辛,微寒功能: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应用:外感发热,寒热往来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气虚下陷,内脏下垂五 清热药 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清热药一般分为5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
9、解毒药 清虚热药一、清热泻火药石膏 辛、甘、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应用:热病气分实热亢盛 肺热咳喘 胃火上炎头疼、龈痛 煅石膏外用水火烫伤,湿疹湿疮, 疮溃不敛 知母 苦、甘,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 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 阴虚潮热,消渴,便秘二、清热燥湿药黄芩 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应用:湿热而致的湿温、黄疸、泻痢、淋 证,疮毒等 热病烦渴,肺热咳嗽 血热出血 胎热不安三、清热凉血药生地黄 甘、苦,寒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应用:温热病热入营血 血热出血 热病伤阴口渴多饮、消渴证 阴虚肠燥便秘 玄参 甘、苦、咸、寒功能:清热,解毒,养
10、阴应用:热邪入营,发斑,邪陷心包 津伤便秘 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牡丹皮 苦、辛,微寒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应用:热病发斑,血热出血 阴分伏热未净,阴虚内热 血滞经闭,痛经 疮毒,内痈 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甘,寒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应用: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连翘 苦,微寒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应用: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痈肿疮毒,瘰疬痰核五、清虚热药青蒿 苦、辛、寒功能:退虚热,解暑,截疟应用:温病伤阴,夜热早凉 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暑热外感 疟疾寒热六、泻下药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 便的药物。 分为3类: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大黄
11、苦,寒。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 瘀应用:肠道积滞,大便秘结,或热痢初起 血热出血,及火热上炎之目赤、咽 痛、牙痛 热毒疮疡及烧伤 血瘀经闭,恶露不下,跌打损伤 湿热黄疸、淋证等七、祛风湿药祛风湿药:以祛除风湿、痹痛为主要作用的 药物。独活 辛、苦,温功能:祛风湿,止痛,解表应用:风湿痹痛,尤多用治腰腿两足痹痛 外感风寒兼有湿邪 桑寄生 苦,平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应用:风湿痹痛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胎漏,胎动 不安 白花蛇 甘、咸,温,有毒功能:祛风,活络,定惊应用: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肢体麻木 麻风,顽痹,皮肤瘙痒 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八、
12、化湿药化湿药:气味芳香、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苍术 辛、苦,温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应用:湿阻中焦及湿盛痰饮、水肿 寒湿痹证 夜盲证厚朴 苦、辛,温功能:行气,燥湿,消积,平喘应用:湿阻、食积,或气滞所致脘腹胀满 咳嗽气喘痰多者 藿香 辛,微温功能:化湿,解暑,止呕应用:湿阻中焦 暑湿证,湿温证初起 湿阻呕吐九、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茯苓 甘、淡、平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应用:小便不利,水肿,停饮 脾虚证 心悸、失眠证 泽泻 甘、淡,寒功能:利水渗湿,泄热应用: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 泄泻、痰饮证 薏苡仁 甘、淡,微寒功能: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13、应用:小便不利,水肿,湿热淋证,脚气 证 脾虚泄泻 湿温病邪在气分者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肺痈、肠痈茵陈蒿 苦,微寒功能:清利湿热,退黄疸应用:湿热黄疸 湿疮瘙痒十 温里药温里药: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附子 辛,热,有毒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应用:亡阳证 虚寒性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 水肿 寒痹证 干姜 辛,热功能: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应用:脘腹冷痛,寒呕,冷泻 亡阳证 痰饮咳喘 肉桂 辛、甘,热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应用:阳痿、腰膝酸软;下元虚寒,虚阳 上浮 脘腹冷痛、寒性闭经、痛经 寒痹、胸痹 气血虚衰证十一、理气药理气药:调理气分疾病,疏畅气机为主要作
14、用的药物橘皮 辛、苦,温功能: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应用:脾胃气滞的腹痛、嗳气、呕吐 湿阻胀满、便溏 痰湿壅肺咳喘枳实 苦、辛,微寒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应用:食积停滞,腹痛便秘 泻痢不畅 痰湿内阻,痞满,胸痹 胃扩张、下垂、脱肛等 木香 辛、甘,温功能:行气,调中,止痛应用:脾胃气滞 泻痢后重 脾虚少食 腹痛、胁痛,黄疸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应用:肝郁胁痛、腹痛、疝痛 月经不调、痛经及乳房胀痛 川楝子 苦,寒,有小毒功能: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应用:肝郁、肝胃不和之胁痛、腹痛、疝 痛 虫积腹痛、头癣十二、消食药消食药:以消食化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如 山楂、神曲、麦芽、
15、谷芽、莱菔子、 鸡内金。十三、驱虫药驱虫药:对人体肠道寄生虫有驱逐或灭杀作 用,常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病等 如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等十四、止血药止血药: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通常分为4类: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小蓟 甘,凉功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应用:血热出血及尿血 热毒疮痈地榆 苦、酸,微寒功能: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应用:血热的多种出血,尤以下部出血 烫伤,湿疹,皮肤溃烂三七 甘、微苦,温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应用:体内外多种出血病证 跌打瘀肿 冠心病心绞病 白及 苦、甘、涩,微寒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应用:肺胃、外伤出血 疮痈肿毒,手足皲裂 肺痈脓渐少
16、艾叶 苦、辛,温功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应用:虚寒性出血病证 虚寒性冷痛、月经不调、宫冷不孕、 胎漏不安 寒性咳喘十五、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 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川芎 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应用:妇科瘀滞诸证 头痛,风湿痹痛 现代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缺血性脑血 管病郁金 辛、苦,寒功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 胆退黄应用:气滞血瘀之胸胁腹痛 热病神婚,癫痫痰闭 肝胆湿热 气火上逆出血 结石丹参 苦,微寒功能: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应用:妇科血瘀诸证 心、胸、脘腹痛,痹痛 疮痈 烦躁昏迷及心悸、失眠益母草 辛、苦,微寒功能: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
17、解毒应用:妇科血瘀诸证,产后瘀滞,跌打瘀 痛 小便不利,水肿 疮痈肿毒,皮肤痒疹 牛膝 苦、甘、酸、平功能: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 淋,引火(血)下行应用:瘀血阻滞诸证 肾虚腰痛,腰膝酸软 淋证,小便不利 火热上炎之头痛、眩晕、吐衄十六、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止咳平喘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气喘的药物化痰药半夏 辛,温,有毒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应用:湿痰,寒痰 呕吐 心下痞,结胸证,梅核气 痰核,痈疽,蛇伤天南星 苦、辛,温,有毒功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止痛应用:湿痰、寒痰、顽痰、风痰 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 痈疽、蛇毒桔梗 苦、辛,平功能
18、:宣肺,祛痰,排脓应用:咳嗽痰多胸闷 咽痛音哑 肺痈脓痰 癃闭、便秘 瓜蒌 甘、微苦,寒功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应用:痰热咳喘 胸痹、结胸 肺痈、肠痈、乳痈 肠燥便秘浙贝母苦、寒功能: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应用:风热,燥热,痰热咳嗽 痰核、疮痈、肺痈止咳平喘药杏仁 苦,微温,有小毒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应用:咳嗽气喘 肠燥便秘百部 甘、苦,微温功能:润肺止咳,杀虫应用: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 蛲虫、阴道滴虫、头虱 桑白皮 甘,寒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肺热咳喘 浮肿,小便不利十七、安神药安神药:具有安定神志功效的药物朱砂 甘,寒,有毒功能:镇心安神,清热解毒应用:心火亢盛所致
19、的心神不安,惊悸不 眠及癫痫等证 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酸枣仁 甘,平功能:养心安神,敛汗应用:心肝血虚所致的失眠、惊悸怔肿等 证 体虚自汗,盗汗等证十八、平肝熄风药平肝熄风药:具有平肝熄风或潜阳镇静作用 的药物。羚羊角 咸,寒功能: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应用:惊风、癫痫所致的手足抽搐 阳亢头晕目眩 肝热头痛目赤 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燥狂等证 牡蛎 咸,微寒功能: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 酸应用:阳亢眩晕,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痰核瘰疬,癥瘕积聚 虚汗,遗精,带下,崩漏 胃酸过多 天麻 甘,平功能:潜阳,熄风,祛风湿,止痹痛应用: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阳亢眩晕头痛 风湿痹痛
20、,肢体麻木,手足不遂 现代用治坐骨神经、三叉神经、眶 上神经痛全蝎 辛,平;有毒功能: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应用:急、慢惊风,中风面瘫、破伤风等 痉挛抽搐之证 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顽固性偏正头痛及风湿痹痛十九、开窍药开窍药: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脑为主 要作用,用于治疗神昏之闭证的药如: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二十、补虚药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提 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分为:补气、补阳、补血、补阴4类。一、补气药人参 甘、微苦,微温功能:大补元气,补气益肺,生津止渴,安 神增智应用:元气虚脱,脉细欲绝 脾气虚证 肺气虚证 津伤口渴、消渴 心神不宁、失眠、惊悸、
21、健忘,还可用于 血虚、阳痿及外感、里实而气虚之证黄芪 甘,微温功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 水退肿应用: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肺气虚,表虚自汗 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气虚水湿内停,水肿 气虚血少,出血 气虚血滞,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风湿痹 证及消渴甘草 甘,平功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解毒,缓急止 痛,缓和药性应用: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 习气不足,心悸 咳嗽气喘 痈疽疮毒,咽痛,食物或药物中毒 脘腹疼痛,四肢挛急 缓和药物的烈性和毒副作用 二、补阳药鹿茸 甘、咸,温功能: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应用:肾阳不足诸证 精血不足,筋骨无力,或小儿齿迟 行迟、卤门不合 妇女冲任虚寒,崩漏
22、带下 阴疽疮疡久溃不敛 三、补血药当归 甘、辛,温功能:补血,活血,止痛,润肠应用:血虚诸证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 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 痹痛麻木 痈疽疮疡 熟地黄 甘,微温功能:养血滋阴,补精益髓应用: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 经不调、崩漏 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精血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眼花, 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四、补阴药北沙参 甘,微寒功能: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应用:肺阴虚,肺热燥咳 胃阴虚或热伤胃阴枸杞子 甘,平功能:滋补肝肾,明目,润肺应用: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 膝酸软,遗精消渴二十一、收涩药收涩药: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的药物如:五味子、山茱萸、桑
23、螵蛸、肉豆蔻二十二、外用药外用药大多为毒性峻烈之品,分别具有解毒(攻毒)消肿、蚀疮、拔毒、去腐、敛疮生肌、杀虫止氧等功效。如:硫黄、雄黄 第三章方剂一组成原则与变化一、组成原则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成方。历代医家经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比较完整的组方理论:“君、臣、佐、使”。二、组成变化(一)药味增减(二)药量增减(三)剂型更换变化二 煎药法与服药法一、煎药法 先煎、后下、包煎、单煎 溶化、泡服、冲服二、服药法 服药时间 服药方法三 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汤、小青龙汤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四 泻下剂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二、润下剂 麻子仁丸五
24、 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二、调和肝脾剂 逍遥散三、调和寒热剂 半夏泻心汤四、表里双解剂 大柴胡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六 清热剂一、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二、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三、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六 清热剂四、清脏腑热剂 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芍药汤、 白头翁汤五、清热祛暑剂 清暑益气汤六、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七 温里剂一、温中祛寒剂 理中丸、小建中汤二、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三、温经散寒剂 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八 补益剂一、补气剂 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二、补血剂 四物汤、归脾汤三、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炙甘草汤、一贯煎、百合固金汤四、补阳剂 肾气丸九
25、 固涩剂一、固表止汗剂 牡蛎散二、涩肠固脱剂 四散丸三、固崩止血剂 固冲汤十 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汤十一 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苏合香丸十二 理气剂一、行气剂 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二、降气剂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十三 理血剂一、活血祛瘀剂 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 生化汤二、止血剂 小蓟饮子、黄土汤十四 治风剂一、疏散外风剂型 川芎茶调散、独活寄生汤、消风散二、平熄内风剂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十五 治燥剂一、轻宣外燥剂 杏苏散、清燥救肺汤二、滋阴润燥剂 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十六 祛湿剂一、化湿和胃剂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二、清热祛湿剂 茵陈蒿汤
26、、八正散、三仁汤三、利水渗湿剂 五苓散四、温化水湿剂 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祛湿化浊剂 完带汤十七 祛痰剂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汤二、清热化痰剂 清气化痰丸三、润燥化痰剂 贝母瓜蒌散四、化痰熄风剂 半夏白术天麻汤十八 消食剂 保和丸常见社区疾病的中医治疗第四章 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一 感冒一、临床表现1、风寒束表 2、风热犯肺 3、暑湿袭表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二 咳嗽一、临床表现(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2、风热犯肺 3、风燥伤肺(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 2、痰热郁肺3、肝火犯肺 4、肺阴亏耗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三 喘证
27、一、临床表现(一)实喘 1、风寒袭肺 2、风热犯肺 3、痰浊阻肺 4、痰热壅肺 5、肺气郁痹(二)虚喘1、肺虚 2、肾虚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四 哮证一、临床表现(一)发作期 1、寒哮 2、热哮(二)缓解期 1、肺虚 2、脾虚 3、肾虚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五 呕吐一、临床表现(一)实证 1、外邪犯胃 2、饮食停滞 3、痰饮内阻 4、肝气犯胃(二)虚证 1、脾胃虚寒 2、胃阴不足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六 胃痛一、临床表现(一)实证 1、寒邪客胃 2、饮食停滞 3、肝气犯胃 4、肝胃郁热 5、瘀血
28、停滞(二)虚证 1、脾胃虚寒 2、胃阴不足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七 泄泻一、临床表现1、寒湿泻 2、湿热泻 3、伤食泻 4、肝气乘脾 5、脾胃虚弱 6、肾阳虚衰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八 便秘一、临床表现1、热秘 2、气秘 3、气虚便秘 4、血虚便秘 5、阳虚便秘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九 胁痛一、临床表现1、肝气郁结 2、瘀血停着 3、肝胆湿热 4、肝阴不足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 心悸一、临床表现1、心虚胆怯 2、心血不足 3、阴虚火旺 4、心阳不振 5、水饮凌心
29、6、心血瘀阻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一 不寐一、临床表现1、心脾血虚 2、阴虚火旺 3、心胆气虚 4、胃中不和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二 眩晕一、临床表现1、肝阳上扰 2、气血亏虚 3、肾精不足 4、痰浊中阻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三 中风后遗症一、临床表现(一)半身不遂 (二)语言不利(三)口眼斜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四 水肿一、临床表现(一)阳水 (二)阴水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五 消渴一、临床表现1、肺热津伤 2、胃热炽热
30、 3、肾阴亏虚 4、阴阳两虚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六 遗精一、临床表现1、心肾不交 2、湿热下注 3、劳伤心脾 4、肾虚不固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七 痹证一、临床表现1、行痹(风痹) 2、痛痹(寒痹)3、着痹(湿痹) 4、热痹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八 自汗、盗汗一、临床表现1、肺卫不固 2、营卫不和 3、阴虚火旺 4、邪热郁蒸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第五章 妇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一 月经不调月经先期一、临床表现1、气虚 2、阳虚血热 3、肝郁血热 4、阴虚
31、血热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一 月经不调月经先后无定期一、临床表现1、肝郁 2、肾虚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二 闭经一、临床表现1、肝肾不足 2、气血虚弱3、阴虚血燥 4、气滞血瘀5、痰湿阻滞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三 痛经一、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 2、寒凝胞中3、湿热下注 4、气血虚弱5、肝肾虚损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四 崩漏一、临床表现1、血热 2、肾虚3、脾虚 4、血瘀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五 月经前后诸证经行头痛一、临床表现1、血虚
32、2、肝火3、血瘀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五 月经前后诸证经行泄泻一、临床表现1、脾虚 2、肾虚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五 月经前后诸证经行吐衄一、临床表现1、肝经郁火 2、肺肾阴虚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五 绝经前后诸证一、临床表现1、肾阴虚 2、肾阳虚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七 带下病一、临床表现1、脾虚 2、肾虚 3、湿热(毒)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八 妊娠恶阻一、临床表现1、脾胃虚弱 2、肝胃不和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
33、疗法三、预防保健 九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胎漏、胎动不安一、临床表现1、肾虚 2、气血虚弱 3、血热 4、跌扑伤胎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 九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滑胎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三、预防保健十 子肿一、临床表现1、脾虚 2、肾虚3、气滞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一 产后恶露不绝一、临床表现1、气虚 2、血热 3、血瘀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二 产后发热一、临床表现1、感染邪毒 2、血瘀 3、外感4、血虚 5、暑热 6、伤食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三 缺
34、乳一、临床表现1、气血虚弱 2、肝郁气滞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四 阴挺一、临床表现1、气虚 2、肾虚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第六章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一 感冒一、临床表现1、风寒型 2、风热型 3、兼夹证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二 哮喘一、临床表现1、发作期 2、缓解期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三 顿咳一、临床表现1、初咳期 2、痉咳期 3、恢复期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四肺炎喘嗽一、临床表现1、风寒闭肺 2、风热闭肺 3、痰热闭肺4、
35、正虚邪恋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五 厌食一、临床表现1、乳食壅滞 2、湿困脾胃 3、胃阴不足4、脾胃虚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六 腹泻一、临床表现1、风寒泻 2、湿热泻 3、伤食泻4、脾虚泻5、脾肾两虚泻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七 鹅口疮一、临床表现1、热毒鹅口 2、虚火鹅口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八 风疹一、临床表现1、邪袭肺卫 2、邪热炽盛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九 麻疹一、临床表现1、初热期 2、见形期 3、疹收期二、治疗方法(
36、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 水痘一、临床表现1、卫分轻证 2、气营重证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一 奶麻一、临床表现1、发热期 2、出疹期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二 痄腮一、临床表现1、温毒在表 2、温毒壅盛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第七章 外科、皮肤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一 疖一、临床表现1、暑湿蕴结证 2、湿火挟风证3、正虚毒恋证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二 湿疮一、临床表现1、湿热证 2、湿阻证 3、血燥证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
37、预防保健三 鹅掌风一、临床表现1、水疱型 2、糜烂型3、粗糙脱屑型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四 粉刺一、临床表现1、肺经风热证 2、肠胃湿热证3、脾失健运证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五 乳痈一、临床表现1、郁乳期 2、成脓期3、溃脓期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六 丹毒一、临床表现1、风湿蕴滞证 2、肝经湿热证3、湿热下注证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七 褥疮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八 冻疮一、临床表现1、气血衰弱证 2、寒凝血瘀证3、邪毒
38、炽盛证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九 烫伤烧伤一、临床表现1、火热伤津证 2、阴伤阳脱证3、火毒内陷证4、气血两伤证5、脾胃虚弱证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 蛇虫咬螫伤一、临床表现1、毒虫螫伤 2、蛇咬伤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一 痔疮一、临床表现1、风热肠燥证 2、脾虚不摄证3、湿热下迫证4、气虚下陷证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二 疱疹一、临床表现1、热盛证 2、湿盛证3、气滞血瘀证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 第八章 骨伤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一
39、 骨折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急救 2、复位 3、固定 4、练功 5、药物二 脱位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复位 2、固定 3、练功 4、药物 三 关节扭挫伤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药物 2、理筋3、固定 4、练功四 落枕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理筋 2、针灸 3、药物三、预防保健五 颈椎病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药物 2、理筋3、牵引 4、针灸三、预防保健六 肩关节周围炎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药物 2、理筋3、针灸三、预防保健七 腰部伤筋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药物 2、理筋3、针灸 三、预防保健八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理筋 2、针灸3、牵引
40、 4、药物三、预防保健九 腰椎椎管狭窄症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药物 2、理筋3、针灸 4、理疗三、预防保健十 骨质增生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药物 2、针灸3、理筋 4、理疗三、预防保健十一 骨质疏松一、临床表现二、治疗方法1、药物 2、食疗三、预防保健第九章 五官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一 针眼一、临床表现1、风热外袭 2、脾胃热毒3、脾胃伏热 4、脾胃虚弱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二 胞轮振跳一、临床表现1、心脾两虚 2、血虚生风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三 天行赤眼一、临床表现1、初感疠气 2、肺胃积热3、疫热伤络 二、治疗方
41、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四 金疳一、临床表现1、肺经燥热 2、肺阴不足3、肺脾两虚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五 聚星障一、临床表现1、肝经风热 2、肝胆火炽3、湿热蕴蒸 4、阴虚夹风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六 圆翳内障一、临床表现1、肝肾两亏 2、脾虚气弱3、肝热上扰 4、阴虚夹湿热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七 外伤血灌瞳神前部一、临床表现1、络伤出血 2、气滞血瘀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八 肝劳一、临床表现1、心血亏虚 2、肝肾不足3、气血两亏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九 疳积上目一、临床表现1、肝脾亏虚 2、脾虚肝热3、脾虚湿困 4、中焦虚寒二、治疗方法(一)辨证施治 (二)其它疗法三、预防保健十 目痒一、临床表现1、风邪外袭 2、风热壅目3、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商标转让合同注意事项2篇
- 2024委托英语培训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货物运输合同:国际集装箱海运协议
- 2024个人土地转让合同格式
- 2024购销合同书版范文
- 二零二四年度环境监测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标的及服务细节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分包合同明细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许可合同:软件版权使用与分发协议
- 二零二四年房地产开发合同项目规划与投资
- 二零二四年度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3篇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四川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艾滋病职业防护培训
-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结业考核模拟考试试题
- 2025年高考数学专项题型点拨训练之初等数论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通信技术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世界500强集团)2024年
- 部编版(2024秋)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阅读-7.两件宝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节流孔板组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电力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