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最新版整理(20220305000704)_第1页
保安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最新版整理(20220305000704)_第2页
保安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最新版整理(20220305000704)_第3页
保安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最新版整理(20220305000704)_第4页
保安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最新版整理(2022030500070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保安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 职业概况1.1 职业编码3-02-02-011.2 职业名称保安员1.3 职业定义依法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门卫、巡逻、守护、秩序维护、押运、随身护卫、安全检查、安全技术防范和安全风险评估等服务的人员。1.4 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保安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保安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保安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保安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保安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1.5 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室外,常温。1.6 职业能力倾向具有一定的学习、观察、理解、表达、判断、应变、自卫、自控、沟通、指挥、协调和执行的能力。1.7 普

2、通受教育程度初中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1.8 职业培训要求1)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保安员不少于 160 标准学时;中级保安员不少于 160 标准学时;高级保安员不少于 200 标准学时;保安管理师不少于 240 标准学时;高级保安管理师不少于 240 标准学时。2)培训教师培训初级保安员、中级保安员、高级保安员的教师应具有保安管理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或公安、法律等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保安管理师的教师应具有高级保安管理师职业资格或公安、法律等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保安管理师的教师应具有高级保安管理师职业资格年以上或公安、法律、管理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

3、职务任职资格。3)培训场所设备满足理论知识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及操作技能培训必要的模拟实训场地,常用体能训练器材、紧急救护器材、常规灭火器材、常用防卫器材、常用入侵探测器、出入口控制设备、安检设备、常用车载技防设备、报警监控系统模拟平台、仿真运钞车等必要设施设备。1.9 职业技能鉴定要求1)申报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初级保安员:(1)经本职业初级保安员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 年以上。(3)解放军、武警部队退役义务兵。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保安员:(1)取得本职业初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

4、业中级保安员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初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6 年以上。(4)取得技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取得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和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5)解放军、武警部队退役初级士官。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保安员:(1)取得本职业中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保安员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中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后

5、,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中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并具有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证书、技师学院毕业证书;或取得本职业中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4)具有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公安、法律、军事等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并取得本职业中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工作 2 年以上。(5)解放军、武警部队退役中级以上士官和退役军官。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保安管理师:(1)取得本职业高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保安管理师技能

6、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高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取得本职业高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2 年以上,经本职业保安管理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本职业高级保安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年以上,经本职业保安管理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5)具有 15 年以上解放军、武警部队服役或公安、安全、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工作经历。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保安管理师:(1)取得本职业保安管理师职业资格

7、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保安管理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保安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2)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或上机方式。操作技能考核采用现场操作或模拟操作等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达 60 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保安管理师、高级保安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3)监考和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理论知识中的考试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为 1: 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 2 名监考人员;操作技能考核中的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 1: 3,且不少于 3 名考

8、评人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 5 人。4)鉴定时间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 90min;操作技能考核时间不少于 20min;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 30min。5)鉴定场所设备理论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在具有必要的体能训练器材、紧急救护器材、常规灭火器材、常用防卫器材、常用入侵探测器、出入口控制设备、安检设备、常用车载技防设备、报警监控系统模拟平台、仿真运钞车等设施设备的室内及室外模拟实训场地进行。2 基本要求2.1 职业道德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2.1.2 职业守则(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2)爱岗敬业,熟悉业务。(3)掌握技能,强健体能。(4)文明值勤,热情服务。(5)见义勇为,

9、乐于奉献。(6)恪尽职守,保障安全。2.2 基础知识2.2.1基础理论知识( 1)保安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2)保安服务的概念和性质。(3)保安服务企业的职责和设立条件。(4)保安员的职责和权限。(5)保安员的基本素质和行为规范。2.2.2 专业基础知识( 1)保安勤务知识。(2)自我防卫知识。(3)犯罪预防知识。(4)安全技术防范知识。(5)消防安全知识。(6)交通安全知识。(7)紧急救助常识。(8)危机管理知识。(9)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0)心理健康知识。( 11)职业礼仪常识。( 12)公文写作知识。2.2.3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知识。(2)中华人民共和

10、国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相关知识。(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6)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知识。(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知识。(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知识。(9)信访条例相关知识。( 10)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相关知识。( 11)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相关知识。( 12)相关知识。( 1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相关知识。(14)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相关知识。(15)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相关知识。(16)物业管理条例相关知识。(17)公安部等有关部委制定的规章的相关知识。3

11、工作要求本标准对初级保安员、中级保安员、高级保安员、保安管理师和高级保安管理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3.1初级保安员职业功能1.守护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1.1.1 能接待来访人员,并查验 出入人员、车辆的证件和登记相关信息1.1.2 能辨识出入人员、车辆和1.1 出入携带物品的异常现象并及时报告口守卫1.1.3 能操作出入口设备,控制 车辆和人员进出1.1.4 能处置出入口发生的紧急 情况1.2 目标部位守护1.2.1 能辨识并清理守护目标区域内可疑人员和物品1.2.2 能处置重点守护目标安全隐患1.2.3 能对守护目标部位发生案 件和事故现场进行保护2.1 巡逻2.巡逻准

12、备2.1.1 能对巡逻区域内安全防范 目标及环境进行勘察2.1.2 能编制巡逻勤务方案相关知识要求1.1.1 出入口守卫特点和主要任务1.1.2 出入口守卫操作规程1.1.3 查验证件和登记车辆、物品 基本方法1.1.4报告和报警的程序及方法1.1.5 常用出入口控制设备操作方 法1.1.6 出入口常见紧急情况处置知识1.2.1 目标守护操作规程1.2.2 常见重点守护目标种类和守 护方法1.2.3 可疑物品和人员的识别及处置方法1.2.4 守护目标案件和事故现场保 护知识2.1.1巡逻的任务内容和要求2.1.2 巡逻区域内安全防范目标及 环境勘察基本内容和要求2.1.3 巡逻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13、2.1.4 巡逻勤务方案编制规范2.2 巡逻实施3.1 人员检查3. 安全检查3.2 物品检查2.2.1 能辨识巡逻区域内异常情 况和可疑人员2.2.2 能报告和处置巡逻中发现 的紧急情况2.2.3 能对巡逻区域进行警戒2.2.4 能填写巡逻记录3.1.1 能使用手检仪对受检人员 进行安全检查3.1.2 能徒手对受检人员进行安 全检查3.1.3 能对受检人员进行人像比 对辨识3.1.4 能处置安全检查现场异常情况3.1.5 能填报安全检查记录与报 告3.2.1 能区分违禁品、危险品和 限带品3.2.2 能操作 X 光射线机发现违 禁品、危险品和限带品3.2.3 能操作简易炸药探测仪发 现爆炸物

14、品3.2.4 能对检查出的违禁品、危 险品和限带品进行处置2.1.5 巡逻装备和器材使用方法及 注意事项2.2.1 巡逻的操作规程和要求2.2.2 巡逻区域异常事件的观察方 法和处置要求2.2.3 巡逻区域可疑人员的主要特 征和查问方法2.2.4 巡逻区域常见紧急情况的处 置方法和要求2.2.5 巡逻区域警戒规范和要求2.2.6 巡逻记录的填写要求3.1.1 安全检查基础知识3.1.2 人员安全检查的程序和要求3.1.3 常用的人员安全检查仪器功 能和使用方法3.1.4 安全检查现场异常情况处置 方法和要求3.1.5 安全检查记录与报告填报规 范3.2.1违禁品、危险品和限带品辨 识基本方法3

15、.2.2 物品检查基本程序和方法3.2.3 常用物品检查设备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3.2.4 违禁品、危险品和限带品处 置基本要求和方法3.3 车辆 检查3.3.1车辆安全检查基本知识3.3.2 检查车辆的程序和方法3.3.1 能徒手或操作车辆安全检3.3.3 车辆易藏匿禁带物品部位的查专用设备对车辆进行检查检查方法3.3.2 能辩识车辆藏匿禁带物品3.3.4 常用车辆检查设备的使用方3.3.3 能对车辆安全检查中发现法和注意事项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置3.3.5 车辆安全检查中异常情况的处置方法3.2 中级保安员职业功能工作内容1.1场所 安检任务准备1. 安全检查1.2 场所安检任务实施2.1 武

16、装 押运2. 武装守押2.2 武装守护技能要求1.1.1 能对不同任务及场所进行先 期信息收集1.1.2 能根据不同任务和不同场所 的安检需求准备所需装备器材1.2.1 能识别不同场所内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及装置1.2.2 能对检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及装置进行处置2.1.1 能对武装押运过程实施警戒、护卫2.1.2 能与客户办理押运物品交接手续2.1.3 能操作车载技防设备进行安全防范2.1.4 能对武装押运勤务中突发事 件进行处置2.2.1 能对武装守护对象进行警戒2.2.2 能辨识、排除武装守护中的安全隐患2.2.3 能对武装守护中突发事件进行处置相关知识要求1.1.1 识别不同任务安全隐

17、患的基 本常识1.1.2 场所安检基本信息采集规范1.1.3 场所安检装备和器材性能基 本知识1.2.1 识别不同场所安全隐患的基本常识1.2.2 处置存在安全隐患物品及装 置的基本方法2.1.1 武装押运操作规程2.1.2 易燃、易爆、腐蚀等危险品 押运规范和要求2.1.3 危险品运输、仓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1.4 各类押运物品交接手续、清点方法2.1.5 常用车载技防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1.6 武装押运勤务中突发事件应 急处置原则和方法2.2.1 武装守护操作规程2.2.2 武装守护常见安全隐患检查 和排除方法2.2.3 武装守护中突发事件处置原 则和方法3. 随身 3.1任务 3

18、.1.1 能采集护卫任务相关信息 3.1.1 随身护卫基础知识护卫 准备3.2 任务 执行3.1.2 能预判护卫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3.2.1 能徒手或使用器具护卫服务 对象3.2.2 能处置随身护卫勤务中出现的突发情况3.1.2 随身护卫基本信息采集规范3.1.3 随身护卫勤务中常见安全隐 患的类型和辨识方法3.2.1 随身护卫勤务规范和守则3.2.2 随身护卫安全措施和控制要求3.2.3 随身护卫勤务中常见突发情 况处置方法4. 安全技术防范4.1 设备操作4.2 报警初判4.1.1 安全防范技术系统主要控制终端及集成管理平台基本功能和4.1.1 能对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终操作方法端设备进行

19、布防、撤防4.1.2 常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终4.1.2 能对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视端设备布防、撤防基本要求和注频、音频及报警等信息进行提意事项取、调阅、存储操作4.1.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信息存储 调阅设备操作规范和管理要求4.2.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触发报警4.2.1 能判别各种报警信息的类型信息基本类型和特征4.2.2 能初步研判报警的缘由、位4.2.2 报警信息研判基本方法和要置、紧急与重要程度求4.3 维护保养4.2.3 能对报警信息关键信息复4.2.3 报警信息复核基本方法和规核、报告与记录范4.3.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备常见4.3.1 能初步判断安全技术防范系故障的判断方法统监测到

20、的设备故障4.3.2 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4.3.2 能对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硬件4.3.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备日常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保养基本内容、方法和要求3.3 高级保安员职业 功能1. 武装守押2. 随身 护卫工作内容1.1 武装押运1.2 武装 守护2.1 任务 准备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1.1.1 能对武装押运任务进行实地 1.1.1 武装押运实地勘察和安全风勘查和安全风险分析 险分析方法1.1.2 能编制武装押运勤务实施方 1.1.2 武装押运勤务实施方案编制案 方法和要求1.1.3 能监督指导保安员开展武装 1.1.3 武装押运过程中问题的检查押运勤务 方法和主要防范措施1.2

21、.1 能对武装守护任务进行安全1.2.1 武装守护安全风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1.2.2 武装守护勤务实施方案编制1.2.2 能编制武装守护勤务实施方方法和要求案1.2.3 设岗布哨原则和方法1.2.3 能对驻守区域设岗布哨2.1.1 能对护卫项目的风险进行评 2.1.1 随身护卫风险评估基本知识估 2.1.2 随身护卫勤务方案编制方法2.1.2 能编制随身护卫勤务方案 和要求2.1.3 能编制随身护卫应急处置预 2.1.3 随身护卫应急处置预案编制案 方法和要求2.2.1 随身护卫中协调、组织各种2.2.1 能对护卫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资源的要求和技巧2.2 管理 突发事件进行现场处置2.2.2 随

22、身护卫重大事件处置方法实施 2.2.2 能对随身护卫执行勤务人员2.2.3 随身护卫勤务培训要点和方进行培训指导法3. 安全3.1 设备技术安装防范3.1.1 能安装防盗报警系统3.1.2 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3.1.3 能安装出入口控制系统3.1.4 能安装楼宇对讲系统3.1.5 能安装电子巡更系统3.1.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安装识图 基础知识3.1.2 防盗报警系统安装方法及规 范要求3.1.3 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方法及规 范要求3.1.4 出入口控制系统安装方法及规范要求3.1.5 楼宇对讲系统安装方法及规范要求3.1.6 电子巡更系统安装方法及规 范要求3.2 故障排查3.2.1 能对安全

23、技术防范系统设备 常见故障进行处置3.2.2 能对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重新 启动、重新配置数据、重新安装3.2.3 能更换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主要设备3.2.4 能维护系统管理日志、用户数据、视音频和报警数据3.2.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备常见 故障主要表现特征及危害3.2.2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备常见 故障处置基本方法和要求3.2.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主要设备 更换基本方法和规范3.2.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管理日 志、用户数据、视音频和报警数据维护基本方法和要求3.4 保安管理师职业功能工作内容1.1 系统运行管理1. 安全技术防范1.2 工程项目管理2. 安全2.1 安全风险评风险评估估实施技能要

24、求1.1.1 能对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异常事故进行前期处理1.1.2 能编制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维 护保养计划1.2.1 能编制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 程招投标文件1.2.2 能编制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 计任务书1.2.3 能编制联网报警及视频监控 系统初步设计方案1.2.4能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方案和计划1.2.5 能编制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试运行方案1.2.6 能编制系统初步验收报告2.1.1 能收集安全风险管理要求2.1.2 能进行安全风险识别2.1.3 能进行安全风险分析2.1.4 能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相关知识要求1.1.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异常事 故前期判断和处理方法1.1.2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维护保

25、养计划编制规范和要求1.2.1 工程招投标基础知识1.2.2 工程标书及安全技术防范 系统设计任务书编制规范和要求1.2.3 项目建设费用预算基础知识1.2.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初 步设计方案编制规范1.2.5 工程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及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规范1.2.6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验收基 本要求和组织方案编制规范2.1.1 安全风险评估基础知识2.1.2评估项目相关法律法规标 准的识别和收集方法2.1.3 安全风险管理策略识别流程2.1.4 安全风险识别和现场调查方法2.1.5 安全风险分析的基本模型 与操作方法2.1.6 安全风险分析和风险描2.2 安全 风险评估 报告编制3.1 保安

26、项目规划3. 保安 项目管理3.2 保安项目实施2.2.1 能编制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文 件2.2.2 能提出安全风险管理整改建议3.1.1 能编制保安服务项目市场调 研方案3.1.2 能撰写保安服务项目可行性 报告3.1.3 能编制保安服务项目投标书3.1.4 能编制保安服务项目合同书3.1.5 能编制保安服务项目预算书3.1.6能编制保安服务项目实施方案3.2.1 能编制保安服务项目实施任 务书3.2.2能编制保安服务项目管理制 度3.2.3能编制保安服务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指导纲要述、评价的基本方法2.2.1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对沟 通和咨询的要求2.2.2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基本 格式和编制要

27、求2.2.3 薄弱环节信息梳理流程2.2.4 缺陷与措施对应文件的编 制要求和方法2.2.5 整改措施时限的把握原则2.2.6整改效果评价方法3.1.1保安服务市场调研基础知识3.1.2 保安服务项目市场开发基础知识3.1.3 保安服务项目市场可行性分析知识3.1.4 保安服务招投标基础知识3.1.5 保安服务合同基础知识3.1.6 保安服务项目预算书编制知识3.1.7 保安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知识3.2.1保安服务项目任务书编制 知识3.2.2 保安服务项目组组建和职 责知识3.2.3 保安服务项目管理制度编 制知识3.2.4 保安服务项目实施过程监 督指导知识功能职业3.5 高级保安管理师

28、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1.1 安全风 险评估实 施1.1.1 能对重要护卫或守护目标进 行安全风险评估1.1.2 能对特殊环境进行安全风险 评估1.安全 风险评 估1.2 安全风 险评估过 程管理1.2.1 能对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实施 管理1.2.2 能对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进行 论证与评价1.3 安全风 险管理1.3.1 能制定初期风险管理策略1.3.2 能编制防范风险解决方案2.1.1 能编制公司保安服务发展规划2.1.2 能编制公司保安服务质量控2.1 保安业 制标准2.保安务规划 2.1.3 能编制公司保安服务管理制业务管度理2.1.4 能编制公司保安服务过程检查指导纲要2.2 保安培 2.2.

29、1能编写公司保安业务培训教训指导 案、讲义相关知识要求1.1.1 重要护卫或守护目标的安全 威胁分析方法1.1.2 特定威胁下防范缺陷的识别 方法1.1.3 特殊环境下的安全威胁识别1.1.4 特殊环境安全风险分析方法1.2.1 安全风险评估计划管理原则1.2.2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文件管理 流程1.2.3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解读方法1.2.4 调查证据有效性评价方法1.2.5 安全风险态势描述评价方法1.2.6 整改建议有效性评价方法1.3.1 安全风险管理基础知识1.3.2 制定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基 本原则和流程1.3.3 持续性风险管理原则和方法2.1.1 保安业务发展规划编制知识2.1.2

30、 保安服务质量控制标准编制规范2.1.3 保安服务管理制度编制知识2.1.4 保安服务检查指导知识2.2.1 保安业务培训与指导基础知识3.1 保安危 机预防3.保安危机管理3.2 保安危 机处置2.2.2 能编制公司保安业务培训方 案3.1.1 能识别保安服务管理中潜在 危机事项3.1.2 能制定保安危机应急处置预 案3.1.3 能对保安危机事件中企业形 象进行管理3.2.1能设计保安危机事件控制方 案3.2.2 能制定保安危机事件中与媒 体沟通的方案3.2.3 能制定保安服务管理中危机 事件解决方案3.2.4 能对保安危机情景实施管理3.2.5 能进行保安危机恢复管理2.2.2 保安业务培

31、训教案、讲义编 写知识2.2.3 保安业务培训方案编制知识3.1.1保安服务管理体系中潜在危 机识别方法3.1.2 保安危机应急处置预案制定 方法3.1.3 保安危机中企业形象管理技 能3.2.1 保安危机事件控制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3.2.2 保安危机事件媒体应对基础知识3.2.3 保安危机事件解决方案的制定规范和要求3.2.4 保安危机情景管理方法及要求3.2.5 保安危机恢复管理方法及要求项目基本要求相关知识要求4 比重表4.1理论知识 技能等级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守护巡逻安全检查武装守押随身护卫安全技术防范安全风险评估保安项目管理保安业务管理保安危机管理合计初级保安员(%)535201525

32、-100中级保安员( %)530-15202010-100高级保安员(% )525-202525-100保安管理师(%)520-252525-100高级保安管理师( % )515-30-30201004.2 操作技能技能等级项目守护巡逻安全检查 技武装守押 能随身护卫 要安全技术防范 求安全风险评估保安项目管理保安业务管理保安危机管理合计初级保安员(% )303040-100中级保安员(% )-20302525-100高级保安员(% )-303535-100保安管理师( %)-303535-100高级保安管理师(%)-35-3530100201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修订稿 )一

33、、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二)基本理念1.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34、 。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2. 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3. 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

35、,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4. 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

36、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组成。1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2综合思维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

37、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区域认知 指人们运用空间 - 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

38、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二)课程目标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要达成如下目标。

39、1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2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3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和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形成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的能力;4学生能够在地理实践活动

40、中,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并具备一定的活动策划和行动能力。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切实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在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在社会需求方面,要响应现代社会对国民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要求,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中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等。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地理学不断形成新的知识领域

41、和新的分支学科。鉴于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基础性的课程,本课程仍然沿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框架。同时,在确定课程名称和内容时,综合考虑融入科学发展观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做好地理课程的顶层设计。3 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必修课程的内容应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满足全体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需求。选修课程分设选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内容应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加深、拓展,以满足部分学生升学考试或就业的需要;选修课程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清单,以满足不同学生出于兴趣爱好、学业发展或职业倾向等进行选课

42、的需要。(二)结构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两个模块,即地理 1 (侧重自然地理)、地理 2 (侧重人文地理)。选修课程包括 3 个模块,即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课程包括 9 个模块,即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政治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图 3-1 高中地理课程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必修课程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每个模块 2 学分, 2 个模块共计 4 学分,建议安排在高中一年级。选修课程共设 3 个模块,建议安排在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可以结合其未来高等教育学业与职业方向进行选择( 0

43、6 学分)。选修课程共设 9 个模块,建议安排在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04 学分)。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地理 1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 ;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内容标准 】1.1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3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4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 4 种

44、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5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1.6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 并解释相关现象。1.7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8 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9 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10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11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12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教学提示 】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

45、教学。充分利用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循环、海水、土壤、生态系统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 )。说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 人地协调观 )

46、,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现象( 区域认知 )。地理 2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人口分布,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人地协调观,以及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 内容标准 】2.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2.2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3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2.4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2.5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

47、业的区位因素。2.6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7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2.8 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2.9 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10 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2.11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人文地理的问题。【教学提示 】以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学习的方法,具体分析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典型实

48、例,帮助学生掌握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注重社会调查等方法,联系生活实际 , 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加强培养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思维习惯,强化人文地理信息的运用。【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收集和呈现人口、城镇、产业活动等人文地理数据及图表( 地理实践力 )。描述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说明人们社会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形式,解释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产业活动进行区位选择的依据(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形成判断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 人地协调观 )。(二)选修课程选修 -1 自然地理基础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

49、面内容:地球运动 ,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提升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与意识水平。【内容标准】-1.1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2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3 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4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1.5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

50、形成的作用 , 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6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7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8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9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教学提示】以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组织教学。提倡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与各要素的特征、演变过程。注重从

51、具体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出发,分析现实问题,形成系统、全面、动态地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注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法,提高学生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与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结合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地理基本过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解释区域环境的整体性或差异性,并具备

52、空间思维能力与因地制宜等基本地理思想方法( 区域认知 )。选修 -2 区域发展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发展,区域协调。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特点及发展路径,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发展观。【内容标准】-2.1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2.2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2.3 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其辐射功能。-2.4 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2.5 以某资源枯竭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发展的方向。-2.6 以某生

53、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2.7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8 以某些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2.9 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说明国家之间协作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提示】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区域特点和发展方向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典型的或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及其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条件、问题和若干途径的素材,引导学生分类思考区域发展问题。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区域数据来源,让学生了解这些数据对分析社会经济和人地协调问题的支撑作用。依据区域调查资料,建立区域部分

54、与整体、以及区域动态变化的思维方式。【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比较不同区域的特点,掌握归纳区域特点的方法;运用公众可获取的基本信息,对所在的区域特征作出解释(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等角度,说明区域发展特定阶段的城市、产业特点,以及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提出对策(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选修 -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资源、环境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55、内容标准 】-3.1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2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3.3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3.4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5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3.6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3.7 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有害物跨境移动对环境安全的影响。-3.8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教学提示 】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56、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提倡采用图表判读、综合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内涵,并能站在国家安全、国际合作的高度,认识资源、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了解资源、环境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探究。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模拟情境,调查家乡的资源、环境问题,讨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等。【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或实地调查身边的资源、环境状况,分析问题及成因,有理有据提出可行性对策( 地理实践力 )。综合分析各种区域性或全球性资源和环境

57、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了解国家资源利用现状及政策和法规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 )。(三)选修课程选修 -1 天文学基础本模块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天体观测,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与恒星世界,银河系与宇宙。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天文现象的正确认识,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逐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内容标准】-1.1 在星图、天球仪上认识主要星座,辨认四季星空的主要星座,说出一些星座的地理导向意义。-1.2 了解现代天文学工具。-1.3 简述太阳系的发现和起源。-1.4 运用太阳系模式图和其他资料,描述太阳系的结构和大

58、行星运动特征。-1.5 运用图表、软件等资料,简述地月系的组成及其运动特征。-1.6 观察并描述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现象,并运用图表等资料解释其成因。-1.7 绘制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图,说明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万物的影响。-1.8 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恒星概况,说明其演化过程。-1.9 观察并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银河系的外貌和结构,说明其演化过程。-1.10 说明“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描述宇宙的基本组分。【教学提示 】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天文现象的正确认识,逐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组织学生观测星空,指导学生阅读星图,通过参观天文馆、天文台、大学天文系和请科学家做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天

59、文学的兴趣,激发探索宇宙的愿望。组织阅读、辩论、撰写天文学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表达对天体形成、宇宙演化的看法。让学生掌握天象拍摄的基本方法,制作简单的天文模型,如月相变化模型。在课堂上讲述“星云、星系鉴赏”等内容,增强学生对宇宙天体的欣赏能力。选修 -2 海洋地理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海岸与海洋,海洋资源与开发,海洋灾害与污染,海洋权益。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感知海洋的浩瀚,认识不同海洋区域的共性和差异性,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对海洋的巨大影响。【内容标准】-2.1 运用图片资料,说明海岸的主要类型以及从海岸到海洋的地形变化特点。-2.2 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

60、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海底地形的特点和形成过程。-2.3 说明从近海到大洋海水水文特征以及海水运动形式。-2.4 解释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图表说明其对全球水循环和水热平衡的影响。-2.5 说明主要海洋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前景。-2.6 举例说明当前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技术。-2.7 举例说明主要的海洋灾害及其成因,以及相应的减灾举措。-2.8 说明海洋污染的形成以及对海洋环境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2.9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释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2.10 结合近些年发生的海洋争端事件,了解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