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资源名称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走近孔子走进论语课件_第1页
请输入资源名称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走近孔子走进论语课件_第2页
请输入资源名称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走近孔子走进论语课件_第3页
请输入资源名称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走近孔子走进论语课件_第4页
请输入资源名称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走近孔子走进论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导读文学名著导读之走近孔子 走进论语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学们,你们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些了解呢?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的曾祖为避宋国内乱,从宋国迁到鲁国定居。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h),曾做过陬(z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

2、“士”。是鲁国有名的武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他先后做过“相礼”(主持婚丧祭祀)、“委吏”(管理仓库)、“乘田”(管理牧场牛羊),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同时开坛设教,广收弟子,努力举办教育事业。 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讲究实力,着眼于利,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 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居家专心修诗、书,定礼 、乐

3、,序周易,作春秋(公元前501年孔子五十一岁时,被鲁定公任为中都宰,掌管一地的行政事务,一年后任司空,后升为大司寇。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岁时,他因对鲁国国君失望而离开鲁国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行。这次出行,孔子先后到过卫、曹、陈,蔡、楚等国,历时十四年而终不见用,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公元479年孔子病逝,时年七十三岁。【 家 世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f)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

4、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征在,生孔子。 政治生涯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

5、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 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 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 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

6、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 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

7、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 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 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

8、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 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 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 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 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

9、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西方人眼里的孔丘黑格尔 :“孔子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边我们不能获得任何特殊的东西。” 伏尔泰 :“孔子是真正的圣人,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潘基文:“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受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影响。目前,孔子的很多教诲仍在为我指引方向。” 孔子谥号 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追封追谥。 孔子殁,鲁

10、哀公称孔子“尼父” 。古人认为“尼父”是给孔子的谥号。其实这只是对孔子的敬称,并非谥号。父,同“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如何看待孔子及儒学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

11、(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据宋史夏国传和吴广成西夏书事记载)这一封号是历朝历代最高级别的。 元朝 大德十一年(1307年) 元

12、成宗 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 嘉靖九年(1530年) 明世宗 至圣先师 清朝 顺治二年(1645年) 清世祖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清朝 顺治十四年(1657年) 清世祖 至圣先师 中华民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国民政府 大成至圣先师 现代的“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是以鲜明的反传统形式出现的。因为从旧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不仅很难找到改革的基点或旗号,而且日益显示严重的障碍。而选定“孔家店”这个突破口,无疑有利于冲破旧的以封建政治、伦理秩序为核心的文化格局。 “孔家店”作为一种比喻,是指儒家的思想体系。在独尊儒术的封建时代,“经营”儒家思想的店堂,主要有三套系统:一是太学或称国学系统,二是书

13、院系统,三是孔庙系统。他们的存亡,是“孔家店”兴衰的标志。 批林批孔运动(73.8-74.6) 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批发中共中央1974年1号文件,转发了由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全国开始了“批林批孔”运动。毛泽东认为林彪的右倾与林彪私下推崇孔孟之道有关,想借助“批林批孔”来统一全党的认识这一运动从1974年初到同年6月历时半年左右。在此期间,江青一伙借批林彪“克己复礼”,指责周恩来1972年以来落实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复辟”、“回潮”,为江青反革命集团反周“组阁”的阴谋大造舆论。 汉学的兴起:孔子学院进入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学习汉语热不断升温,国内外已有的汉

14、语教学机构和资源储备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年月,中国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年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举行。截至年月,已有所孔子学院在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其中亚洲所、欧洲所、北美洲所、大洋洲所、非洲所、拉美所。此外,还有多个国家的多家机构正式提出了建设孔子学院的申请,其中多家机构正在履行申办手续。目前,孔子学院的总数已突破所。孔子学院建设绝大多数采用中外合作的方式。 称呼变化看孔丘人民美术出版社1975年出版有历史上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连环画孔老二罪恶的一生。孔子孔夫子孔老二 凡人圣人神人凡人 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

15、如夜 弟子心中的老师颜渊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第11章) 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道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子贡说:“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

16、张第25章) 他老人家不可以赶得上,犹如青天不可以用阶梯爬上去。他老人家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者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正如我们所说的叫百姓人人能立足于社会,百姓自会人人能立足于社会;引导百姓,百姓自会前进;安抚百姓,百姓自会从远方来投靠;一动员百姓,百姓自会同心协力。他老人家,生得光荣,死得可惜,怎么样能够赶得上呢?” 儒家的经典道德的规范论语 论语早期语录体散文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的一部,甚至被尊为儒家之圣经。论语从西 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了读书人必读的著作,元朝以后,科举考试都从“四书”中命题,使它在中国古代显得极其重要。在现代,论语对于研

17、究孔子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更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 论语的书名,最初见于礼记坊记。汉朝人引用论语或单称论,或单称语,或者称传或记,甚至不是孔子所言也称“孔子云”,“似乎可以看出,汉人把论语等同于孟子荀子墨子,作为诸子的一种”。 1语者,言语也。论语,即是仑语,天启之语,玄武之语,即是三坟五典。论语实际上暗示这是一部和古三坟一样的天启之书。这就是论语的千古之秘!后出現的伦常、伦理、经纶等等的含义皆根源于仑的含义。2.所谈论的夫子指教的话 3.论语书名的含义,汉书艺文志的解释较为稳妥,“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

18、语。” 4.论,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 “坟”的正体字由土和贲构成,异体字由土和文构成。根据辞海,它有多种含义:墓,土之高者,水涯,大,顺貌,土松而起貌,书籍的一种。 三坟里的“坟”字,其实是指当时的图书载体和文字载体是用土制成的,它可能是一种类似两河流域的泥版,也

19、可能是陶版(包括陶制器皿)。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土也包括石头,因此三坟之书,也可能采用石板载体。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泥土上和石头上作画写字了,例如,直接在泥地上刻画(中国文字的发明,就曾受到鸟兽足迹的启发),在洞穴上和岩石上作画,在卵石上写字(这种有字的石头,被称为会说话的石头),而古希腊人所说的象形文字的本意是指埃及人刻在石头上的圣字,摩西在西奈山从上帝那里获得的十戒,也是刻写在石板上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汉字的坟,也可以解释为有文字的泥版。 “典”字的含义有:常规,法典,典章,主其事也,质物(典当),姓(太昊娶少典氏),典籍(原特指五帝之书,我们今天知道其内容的只有尧典和舜典)。那么,这种

20、被称为“典”的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模样呢?这就要从典字的象形来追溯了。在汉字里,典、共、供、具、兵、其、六等字,以及冀、黄、翼和异的原形正体字,都有一种共同的符号,即一横下面加两个支撑状的点,这种符号的象形含义乃是一个陈列架或陈列物品的有腿的桌几;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桌几,而是用于陈列重要物品的器具,通常都用于重大仪式或宗教巫术仪式上。 因此,“典”的原义是指一种陈列或安置在桌几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书,它的作用相当于公告牌、公约板、神谕碑、法规文书和行为规范告示。它可能是从契约演化来的,即把小巧的便于收藏的契约大型化、公开化、庄严化,其材质可以是木板、竹板、石板,也可能是皮革、丝帛(附着在硬质材料

21、上)。典这种文书的发明者,应当就是少典氏部落。典的进一步演化就是册,史载殷先人“有典有册”,册就是后来的竹简或木简,它们是由典的不断小型化、轻便化、折叠化、卷曲化而形成的。 “索”字的含义有:大绳,绞,法,独,尽,搜求,牵引,愿欲,须要,涕流貌。但是,索作为一种文书或信息载体,应当是指结绳纪事符号体系,或许还包括以丝帛或其它编织物为载体的文书(在丝帛上写字绘画,或者编织出能够传递信息的图案符号)。事实上,中国人最先发明了养蚕和丝帛,因此也就有条件用丝帛作为信息载体;类似的例子是,由于中国制造出了又细又长又轻又结实的绳子,以及又轻又薄又结实的丝绸和纸,因此中国人才能率先发明风筝。从这个角度来说,

22、八卦原名八索,也就顺理成章了。所谓八索就是丝帛文书,它源于结绳纪事和结绳占卜(卦的字形含义原指测时,结绳符号的功能之一也是计时);这就是尚书序称“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的由来。 “丘”字的含义有:阜,山,土之高者(或曰,四方高,中央低为丘),墟,大冢,墓,空,大,聚,区域(四邑为丘)。从字形来说,丘指有平缓坡度的地形地貌。兵字为什么也要用丘字符呢?其实,兵字实际上是斤和陈列桌几的合形,即把“斤”这种兵器(斤就是斧,具有斜面形状)陈列在桌几上,相传这是由蚩尤最先发明的,所谓“蚩尤作兵”即蚩尤部落最先把兵器作为神器来供奉。 那么,九丘这部书,为什么偏偏

23、要选择用丘字来形容或指称呢?尚书序取其“聚”的含义,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并不完全。这是因为,丘还有山川的意思、区域的意思、庞大的意思、空墟的意思和大冢(通常都有丰富的随葬品)的意思。上述含义综合起来,很像是一种模拟的实物地图,即在不同模拟区域上有着象征该地理方位的物产,就是在社稷坛的五色土上陈列着相应方位的物产。更深一层地说,“丘”字在九丘中的使用,还表示中央的统治权力遍布天下东西南北中的所有区域。有鉴于此,尚书序所谓“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实际上正是山海经。五藏山经的另一种说法,或者是五藏山经的另一种版本。山海经一书系由帝禹时代五藏

24、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合辑而成,时在春秋末年,编辑改写者为公元前516年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学者或其后裔。而且五藏山经具有地理实测和国土资源考察基础,其地理方位基本可寻,其地形地貌基本符合4200年前的中国景观,实乃中华文明与文化第一历史宝典,亦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遗产。 因此,九丘是一部实物地图地理书,它平铺在一处圣洁的地面上(不需要桌几或支架),有点象今天的模型沙盘,也可能是一幅巨画,画有五区九州的山川地貌和物产,以及那里的人文景观。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

25、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论语这本言行录,总计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二十篇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

26、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论 语 十 则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2.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由,教给你

27、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

28、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的主要内容第一:儒家的治国理念。第二: 教育的精辟言论。第三: 为人的格言警句。(成语)温故知新不亦乐乎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择善而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温故知新:温:复习。故:旧。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体会或有新的发现。现也

29、常指吸收历史经验,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不亦乐乎:亦:也。乎:文言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见贤思齐:看到贤德人,就想向他看齐。亦作“见德思齐”。死而后已: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亦作“死而后止”。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个人一起走路,之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比喻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勿

30、:不要;施:强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儒家经典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所有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选取了论语的部分章节作为课文。论语的“成语率”特别高,我们就从论语中的成语入手,这样既积累了词语,又有助于大家深刻地了解 论语。在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修订版)中摘录了来自论语的成语,以

31、供学习。成语例释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诿。1、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 3、不亦乐乎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从心所欲

32、6、当仁不让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7、恶衣恶食 8、发愤忘食 9、犯上作乱 10、割鸡焉用牛刀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惠:同“慧”,聪明。原

33、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好行小惠 13、后生可畏 14、诲人不倦 15、惠而不费 16、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

34、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17、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18、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19、理屈词穷 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20、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21、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22、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23、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24、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