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2《大卫·科波菲尔》-课件------(共131张PPT)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2《大卫·科波菲尔》-课件------(共131张PPT)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2《大卫·科波菲尔》-课件------(共131张PPT)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2《大卫·科波菲尔》-课件------(共131张PPT)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2《大卫·科波菲尔》-课件------(共13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 著 导 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 一、走近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论语 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其父叔梁纥,其母颜氏名徵在。3岁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直到50岁时才做了主管司法的司寇。 他学无常师,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学者。他一生周游列国,宣

2、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其思想核心为“仁”,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的弟子相传有3 000人,著名的有70余人。同时,他还整理诗书礼乐周易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二、相关知识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3、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哲学思想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东汉将其列入“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收藏的书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现存论语共20篇,各篇的题目并无特定的含义,一般都是以每篇第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论语

4、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伦理、教育、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宗教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见解、社会理想和教育主张,它是一本儒家思想的“教科书”,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各篇的内容如下: 学而篇共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的内容。 为政篇共24章,内容主要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名句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而

5、无信,不知其可也”等。 八佾篇共26章,内容主要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名句有“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等。 里仁篇共26章,内容主要涉及义与利的关系、个人的道德修养、孝敬父母等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名句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 公冶长篇共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名句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

6、思而后行”等。 雍也篇共30章,内容涉及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和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名句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 述而篇共38章,内容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等。名句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泰伯篇共21章,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教育思想、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等。名

7、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 子罕篇共30章,内容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等。名句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 乡党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以及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名句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言”等。 先进篇共26章,内容涉及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及“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和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等。名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8、”“过犹不及”等。 颜渊篇共24章。内容涉及为仁、为政以及处事的道理办法等。名句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 子路篇共30章,内容包括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等。名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 宪问篇共44章,内容包括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名句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等。 卫灵公篇共42章,内容涉

9、及孔子的“君子小人”观、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等。名句有“无为而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仁,不让于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不同,不相为谋”等。 季氏篇共14章,内容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名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等。 阳货篇共26章,内容包括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仁的进一步解释,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名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饱食终日,无所用

10、心,难矣哉”等。 微子篇共11章,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名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等。 子张篇共25章,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对殷纣王的批评、关于学与仕的关系,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等。名句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之过也,犹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等。 尧曰篇共3章,主要谈到尧、舜、禹、汤的善政和孔子关于治理国家事务的基本要求。名句有“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等。 论语虽然只有12 700多个字,但内

11、涵却非常丰富,在政治、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孔子都有深刻的见解。概括地说,它对后人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1.孔子很重视“周礼”,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而“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礼”的施行。【经典链接】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译文】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

12、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纲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愿意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

13、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译文】樊迟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时要恭恭敬敬,在外办事的时候要认真谨慎,待人接物时要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评析】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认真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2在孔子看来,“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经典链接】(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

14、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去接待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的祭祀一样严肃庄重。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在诸侯做官、为诸侯做事时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时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评析】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

15、条。 (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算是仁吧?” 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简直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近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实行仁的方法。” 【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己欲立而立人

16、,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3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并将 “仁”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他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的最主要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关注民众需求,宽刑法而重教化。【经典链接】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译文】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

17、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他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在这里,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

18、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廉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罚、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二)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精辟的言论。 1.从治学的角度看,他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的学习态度,提出“温故而知新”(为政)的学习方法,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经典链接】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来教教你!你懂得这个道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

19、就是聪明。” 【评析】孔子这句话的含意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能正视自己的无知。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圉一个文的谥号呢?” 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虚心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为文。” 【评析】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 的问题。这是孔子治

20、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聪敏勤勉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虚心请教为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用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

21、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动脑子思考就会迷茫,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评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从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特别注重因材施教。【经典链接】 (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

22、水平以上资质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具有中等水平以下资质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评析】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为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

23、,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 孔子说:“有父亲兄长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去实践它呢?” 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 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实践它。”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有父亲兄长活着;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听到了就去实践它。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 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他)推进他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压压他。” 【评析】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

24、子针对子路与冉有的不同情况做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3.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经典链接】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译文】孔子说:“不是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不是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方面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方面的情况(就是说不能由一件事类推而弄明白其他许多事情),就不要再去教他。” 【评析】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25、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借鉴。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巴结别人,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可以啊,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裕而喜好礼啊。” 子贡说:“诗经上说:好比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制;好比加工玉石,用刀雕刻后还要打磨。那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 孔子说:“子贡呀,

26、从现在开始可以同他讨论诗经了,告诉他以往的事情就能推知道将来的事情。” 【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论语中还有许多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极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堪称至理名言。【经典链接】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

27、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评析】这里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覆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自古就是人们熟知的至理,在今天仍不失为精辟之见。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评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28、。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9、”(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答:_【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两段材料都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也都在讨论关于君子的问题。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在品德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人们要经过长期的修养磨炼才能表现出文质彬彬的风采。而这样的文质彬彬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孟子认为君子做人应该有原则,会“仁”会“礼”,该仁则仁,该礼则礼,否则就成了任人欺辱的滥好人。君子爱人敬人,会爱会敬,爱敬有度,更知自爱自敬,为了爱人尊敬人而委屈了自己,做不了君子。答案: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要成为

30、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附【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2.(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31、。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能力。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第一种,译为“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人了吗?没有问马”。第二种,译为“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人了吗?(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答案:贵人贱马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而后一种句读体现了后儒

32、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孔子认为,仁者爱人,意思是对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建立在自重、自爱、自强基础上的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其核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3.(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答:_(2)子贡以日食、月食

33、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第(1)小题时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找出它们的比喻义,第(2)小题就可迎刃而解。答案:(1)人应该知错改错;人不必回避错误。(2)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

34、样能受到别人的尊重。4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注】挟:倚仗。(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答:_(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简要评析。答:_答案:(1)要结交益友(或:交友重品德)(2)孔子认为交友结交正直、诚信、博学的朋友,就有益;而结交谄媚、伪善、夸夸其谈的朋友则有害,这是侧重交友时对朋友品性的要求,可以在择友时更谨慎,交到益友。孟子认为交朋友,一要平等,不能倚仗自身的优

35、越条件,这是侧重交友时对自我的要求,也有助于交到更多益友。附【译文】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与朋友相交,不倚仗自己的年纪大,不倚仗自己的地位高,也不倚仗自己兄弟的高贵。交朋友,是因为朋友的德行好才去交他,心中不能存有任何有所倚仗的思想。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36、仁之方也已。”(雍也) 【注】济众:周济大众。诸:之乎。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孔子说“何事于仁”是什么意思?答:_(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上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本质上是否相通?两种说法有何区别?请简要说明你的理解。 答:_答案:(1)孔子认为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去行仁道的人已经不止是仁人,而是圣人,连尧、舜都做不到。(2)两者在本质上相通,都是推己及人的“恕”道和行仁的方法。但前者从否定的角度说明,后者从肯定的角度说明(或:前者是推己及人的消极方面,后者是推己及人的积极方面。或从反面、正面提出观点)。附【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

37、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算是仁吧?” 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简直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实行仁的方法。”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同

38、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答:_(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答:_答案:(1)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2)“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附【译文】 长沮、桀溺并排耕地,孔子经过那里,叫子路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驭车马的人是谁啊?”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

39、说:“这个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里了。” 子路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 子路说:“是仲由。” 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 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不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根本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回去把事情告诉孔子,孔子怅然若失。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这些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有德政,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继父默德斯东凶狠、贪

40、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女仆佩葛蒂的哥哥家里。佩葛蒂的哥哥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亚摩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莉和海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大卫又回到了继父家。然而继父不但常常责打他,甚至剥夺了母亲对他关怀和爱抚的权利。母亲去世后,继父立即就把年少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大卫从此过起了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维克菲家里,与他的女儿阿格妮丝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大卫对维克菲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

41、书记员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了童年时代的同学史蒂尔福斯。两人一起来到亚摩斯,拜访佩葛蒂一家。已经和海姆订婚的艾米莉经受不住阔少爷史蒂尔福斯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国外。佩葛蒂先生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莉。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从阿格妮丝口中获悉,维克菲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正处在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此时的大卫爱上了斯本罗律师的女儿多拉,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多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贝西姨婆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密考伯,密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

42、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揭露了希普陷害维克菲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服罪。 与此同时,佩葛蒂先生和海姆经过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史蒂尔福斯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艾米莉,并决定将她带回澳大利亚,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启程前夕,海上突然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亚摩斯遇险沉没,只剩下一个濒死的旅客紧紧地抓着桅杆。海姆见状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了岸边,原来竟是诱拐艾米莉的史蒂尔福斯。艾米莉被海姆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回到澳大利亚后,她终日在劳动中寻找安宁,并且终身未嫁。 大卫终于成了一名作家,多拉却患上了

43、重病,在佩葛蒂先生返回澳大利亚前夕便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地出国旅行散心,其间,阿格妮丝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才发觉阿格妮丝一直爱着他。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与姨婆贝西、女仆愉快地生活着。 1.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分子典型。 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的性格也在苦难、挫折中成熟,最终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在他曲折、坎坷的一生中,虽然也有过错误的念头、荒唐的举止、忧伤的时刻和消沉的日子,但姨婆的话“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成了他的座右铭。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

44、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 2.阿格妮丝 阿格妮丝无论从容貌还是品德、学识、思想上来说,几乎都无可挑剔。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及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美丽的天使,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阿格妮丝从小就是父亲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于对父亲的爱,她过早地成熟,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父亲她不得不讨好希普这个卑鄙小人,但是她决不会屈

45、服于希普,不会让希普的险恶目的得逞。阿格妮丝虽然没有过多地和史蒂尔福斯接触,但却能从一件件小事中判断出他在大卫身边的危险,她的洞察力是敏锐的,与大卫对史蒂尔福斯感性的崇拜相比,阿格妮丝是理智的。阿格妮丝对大卫的爱是深沉的长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爱着大卫,只不过大卫反应迟钝,而且对爱情的追求是盲目的。“强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间没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了。”斯特朗太太的这句话在大卫心中掀起了波澜。在多拉死后,在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之后,在海外历练数年之后,大卫终于明白了他对阿格妮丝的爱,他们结婚了,他们的爱是建立在磐石之上的。盲目的爱情是不长久的,细水长流的爱情才是坚不可摧的。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阿

46、格妮丝都是大卫理想的伴侣。 3.密考伯 密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 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几次身陷囹圄。他天生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他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塞德克的王座法院监狱时,他曾告诫大卫:“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他就快活;如果花二十镑一先令,他就苦恼。”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此外,他又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他在给希普做秘书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挺身而出,揭露了希普陷害维克菲先生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阴谋,贝西小姐为感谢他,资助他去

47、了澳大利亚,他在那儿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有了一个好的结局。 密考伯这个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尤其是其“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密考伯”甚至作为一个单词被收入普通的英语词典中,可见这个人物塑造之成功,其影响之大。 4.贝西姨婆 贝西姨婆是一个性格古怪却又心地善良的老太婆。 贝西姨婆脾气古怪,她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前草地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干,不顾世俗的眼光,略带男性气质,偏重理性,但是贝西姨婆博爱、善良、仁慈、心软、重感情,虽然她讨厌男孩,但是大卫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卫,并把默德斯东姐弟骂得痛快淋漓。她对大卫的教导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48、,成为了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位著名作家。贝西姨婆可怜迪克,收留他,欣赏他,给他舒适安逸的生活,她是珍妮的监护人,还监护其他一些人,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她对多拉那么疼惜与宠爱,一点也不嫌弃她,还给她起了可爱的名字:小花。 贝西姨婆对她的丈夫仍然没有忘怀,即使他抛弃了她,另寻新欢,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浪荡人,但他只要来向贝西姨婆要钱,她就会给,虽然受到他的威胁,但这也说明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义。贝西姨婆是一个很有头脑、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许多商业活动,她在破产时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她故意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大卫,让他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能够承

49、担生活的重任。那段时间给了大卫很好的磨炼,靠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不负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 贝西姨婆虽然脾气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却令人尊敬,值得敬仰。 5.希普 因财丧德的卑鄙小人希普代表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耻和虚伪。 他的行为举止,言谈笑貌,无处不散发出令人作呕的伪善味道,为了在这世界上“可以行得通”,他谦卑再谦卑,忍让再忍让,在胁肩谄笑,摇尾乞怜的面具下,掩盖着攫取财富和地位的野心。他永远在窥视,永远在寻找损人利己的时机。他善于窃听别人的隐私,作为在一定时机要挟、制服他们的把柄,他更善于利用别人的弱点,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有意促使维克菲律师养成酗酒的恶习,趁他酒后昏聩软

50、弱,伪造票据和签字,用各种不法的奸谋进行欺骗掠夺,一直到把维克菲“按在他的拇指下面”,他利用密考伯先生的贫困,以极其微薄的薪水和一笔笔小额借款,把这个“好好先生”和各种罪恶勾当拴在一起,供他驱使。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悲下场。 1.大卫科波菲尔出生 大卫科波菲尔还没有出世,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他出生那天,父亲的姨妈他的姨婆特地赶来,因为她早就希望外甥媳妇能生个女孩,能继承她的姓氏,结果一看是个男孩,就失望地连看都不看一眼小大卫,撇下他们母子俩,气冲冲地走出大门,再也没有回来。大卫出生以后,就和母亲及女仆佩葛蒂一起生活。她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他一个人身上

51、,这段日子过得平静而愉快。 2.大卫寄居到佩葛蒂的哥哥家 有个叫默德斯东的商人看上了大卫母亲那份微薄的财产,用花言巧语骗取了她的爱情。大卫的母亲在结婚前让大卫到佩葛蒂的哥哥家去住了一段时间。佩葛蒂的哥哥是个穷苦的船工,他住在亚摩斯海边一座用破船倒扣过来改建成的屋子里。他自己没结婚,却收养了一对孤儿:妹妹的女儿艾米莉和弟弟的儿子海姆他们的父母都死在了海上。佩葛蒂先生就领着他们相亲相爱地一起过日子。这个奇特的家庭和大卫在此感到的温暖、亲切,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大卫艰难人生的开端 大卫从佩葛蒂哥哥家回到自己家里,发现默德斯东先生和母亲结了婚。这位先生一改结婚前的态度,不许大卫的母

52、亲再像以前那样爱大卫。母亲生性软弱,从此以后,大卫的处境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继父对他十分凶狠,百般折磨他。有一次当继父用鞭子打大卫的时候,大卫把他的手咬伤了。这一下他把大卫监禁了几天,之后又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大卫在这所学校里受尽了屈辱和摧残。一开始,校长就秉承默德斯东姐弟的旨意,在他身上挂了一块写有“当心他,他咬人”的告白牌,之后他又无数次地忍受校长的鞭打。这就是大卫艰难人生的开端。 4.麦尔先生遭解雇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有一次,史蒂尔福斯在课堂上吵闹,麦尔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不料他非但不服管教,反而污辱这位老师是“叫花子”,吵闹声大得把校长招来了。史蒂尔福斯振振有词地揭发麦尔先生的母亲是靠

53、施舍过日子的。校长一向势利,竟立即解雇了麦尔先生,还表扬史蒂尔福斯维护了学校的体面。这无情的事实,使大卫受到极大的震动。 5.大卫母亲去世 一天,大卫得到了他慈爱的妈妈被折磨致死的噩耗。他满怀悲痛回家奔丧。母亲的葬仪才结束,狠心的默德斯东姐弟立即辞退了与大卫相依为命的女佣人佩葛蒂,这样,更增添了大卫的痛苦。为了安慰大卫,佩葛蒂又一次把他带到亚摩斯海港。大卫在那儿和艾米莉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生活,并参加了佩葛蒂和马车夫巴基斯的婚礼。佩葛蒂语重心长地对大卫说:“亲爱的大卫,不管是现在还是我年老以后,只要我活着,只要这个家是我的,我就无时无刻不盼着你来。”大卫深为这位亲爱的老保姆的忠心、笃实所感动。 6

54、.大卫的童工生涯 大卫的母亲终于被丈夫默德斯东折磨死了,大卫被从学校叫回家。默德斯东把他送到一家公司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寄住在密考伯先生家里。密考伯先生是个小职员,家里子女很多,生活十分艰难。这位先生满脑子都是发财致富的计划,可是无论他干什么活儿,却总是失败。他欠的债越来越多,最后终于全家住进了债务监狱。大卫做童工挣的钱根本连肚子也填不饱,但他觉得密考伯一家比他更惨,所以他对这一家人非常同情。这时大卫才10岁,却整天为他们操心,想办法,奔波,他和密考伯夫妇之间结下了极其深厚的友谊。 7.大卫投奔姨婆贝西 后来密考伯一家要离开伦敦去谋生路,于是大卫决定逃跑,去找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姨婆贝

55、西小姐。一路上,大卫历尽千辛万苦。刚上路不久,他的箱子和借的路费就被人抢去,他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一件件卖掉,他完全靠着两条腿,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最后总算找到了姨婆。姨婆虽性格怪僻,外表严厉,但她心地善良,慷慨仁慈。姨婆毅然收留了大卫,并把他送到伦敦的一所学校去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开始,由于学业荒疏,大卫排在全校学生的最后一名。他发奋用功,几个月内,就超过了好几名同学,最后终于名列前茅。 8.大卫寄宿维克菲先生的家里 姨婆收养了他,并把他送进了学校。他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和代理人维克菲先生的家里。维克菲的女儿阿格妮丝是个真诚善良、始终不断地鼓励他前进的人。在这儿,他也接触了维克菲的书记希普,他是个“挺

56、卑贱的人”,长着一张死灰色的面孔,一脑袋胡萝卜色的短连头发,一对红眼睛时常流露出一股不加掩饰的古怪神色,似乎对大卫永远充满着戒备。他那种奴颜婢膝的谦恭和握手时那又潮又粘的手掌,都让大卫不由得感到厌恶和难以信任。 9.史蒂尔福斯诱骗艾米莉私奔 大卫17岁时毕业了,姨婆让他先去做一次短期旅行,然后再冷静地选择职业。大卫在旅途中碰见了童年时代的同学史蒂尔福斯。这是个风流倜傥但盛气凌人的富家子弟,他的英俊潇洒聪明使大卫又佩服又喜欢。史蒂尔福斯陪大卫一起去看了佩葛蒂先生一家。这时候艾米莉已经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她刚和海姆订了婚。但是没有想到,史蒂尔福斯见了艾米莉以后,起了坏心,他一步步地引诱艾米莉,终于

57、把她骗走,两个人私奔到外国去了。 10.大卫巧遇阿格妮丝 旅行结束后,大卫和姨婆相约去伦敦会面。姨婆为了让大卫成为一个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幸福快乐的人,决定送大卫到斯本罗博士的律师事务所当见习生。在史朵夫的引诱下,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大卫,就在房间里喝得酩酊大醉,随后又去戏院胡闹,在那儿碰见了阿格妮丝。阿格妮丝提醒大卫要提防“煞星”史朵夫。阿格妮丝还告诉他,维克菲律师雇佣的书记希普,用狡猾阴险、无孔不入的手段抓住并利用维克菲先生的弱点,逐步控制和左右了维克菲先生,现在已步步高升,成为维克菲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甚至还企图霸占阿格妮丝。大卫一向厌恶希普的谄媚卑顺,听了阿格妮丝的诉说,大卫十分气愤。 1

58、1.大卫坠入情网 斯本罗律师对大卫的勤奋学习十分赞赏,认为大卫定能在法律界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大卫也深深地敬爱斯本罗,经常出入他家。一天,在斯本罗博士家里,大卫遇见了刚从巴黎回来的斯本罗的女儿多拉。大卫一见钟情,坠入情网,两人很快秘密订了婚。尽管斯本罗先生反对大卫与他女儿的婚姻,但多拉仍是大卫心中的最爱。斯本罗先生突然去世后,留下了胆小、依赖心强而又缺乏技艺的多拉。 12.贝西姨婆破产 大卫和斯本罗博士的女儿多拉心心相印,两人私订终身。正当大卫沉浸在爱情的欢乐之中,贝西姨婆突然来到伦敦,告诉大卫自己已经彻底破产。大卫听了大吃一惊,不知所措,可是姨婆却泰然自若,对大卫说:“我们应该勇敢地应对失败

59、,不要让失败吓住我们,我们应该战胜不幸”,并具体提出了紧缩开支,战胜困难的措施。 13.贝西姨婆怒斥希普 维克菲来拜访姨婆,谈论她存放在他事务所的公债问题。随同维克菲一起前来的希普一再抢着讲话。希普一面装得很谦卑,说奉承话,一面身子乱扭,扭得叫人无法忍受。姨婆指着希普说:“你这个人真该死!”“你要是一条鳝鱼,那你就像鳝鱼那样,老打拘挛好啦。但是如果你是个人,那你可得把胳膊腿儿控制一下,你再这样又打拘挛,又抽风,就该把我闹得发疯了!”在姨婆毫不留情的斥责下,希普被迫离去。 14.大卫的婚后生活 大卫为了减轻姨婆的经济负担,就去找了个秘书工作,又学会了速记。不久他就当上了记者,同时开始写作。大卫的

60、写作获得了成功。他21岁的时候和多拉结了婚,建立了他们的小家庭。但是结婚以后,他发现多拉太孩子气,太不懂事,而且完全不懂生活,什么都不会干,就像一朵娇嫩的小花。大卫对她的劝说使她感到惊慌失措,惴惴不安,她总觉得她跟大卫差得太远了。大卫也感到“我现在这种快乐,永远缺少一点什么”。 15.找到艾米莉 一天,大卫得到了艾米莉回到伦敦的消息。原来史蒂尔福斯带着艾米莉跑遍了欧洲,开始时十分宠爱她,后来玩腻了,就把她赏给自己的仆人,自己扬长而去。艾米莉在绝望中逃了出去,在一个好心的渔家妇人的搭救和帮助下,回到了英国。大卫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佩葛蒂先生。他们终于在伦敦一所简陋的房子里找到了这个饱受折磨的姑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