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繁荣课件_第1页
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繁荣课件_第2页
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繁荣课件_第3页
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繁荣课件_第4页
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繁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鲁县委党校 张灏 中国文化及其十七大报告: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完成十七大提出的文化任务我们就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

2、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文化,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曾经指出:“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

3、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一、文化渊源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一)文化的含义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

4、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这“共业”包含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毛泽东(二)文化的来源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礼记? 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化”,本义为

5、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

6、群体素质(生理与心理的、工艺与道德的、自律与律人的)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由此可见,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二、世界上与中华文化齐名的其他文化两河文明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一)两河文明两河说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河在流入波斯湾的过程中就冲击出了一个水草丰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三角洲。我们历史书上说到两个文明,说巴比伦文化,巴比伦文化已经是第二茬了,它之前的是苏美尔文化,然后才是巴比伦文化。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后来发展成表

7、意和指意符号,到公元前2800年 左右基本成形。由于笔画像楔子,所以称为“楔子文字”,又叫“钉头字”或“箭头字”。楔形文字比我们的甲骨文早了三千多年。两河文明的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稍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它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 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影响了整个中世纪欧洲。 (二)古埃及文化古埃及文化的代表是我们所熟知的金字塔、 金字塔里面的木乃伊、狮身人面像等等。法老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作为颂词开始用于国王

8、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将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是国家政权的最高代表,掌握军、政、神权。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三)印度文化印度文化发源于恒河流域。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汉代史籍译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译为“印度”。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

9、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三、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是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什么文明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反而对中国周边的国家以及在世界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经过五千多年的迁徙、演化和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古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泽被后世的四大发明这些都令世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

10、魄,历来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永葆活力,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四方,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仅存硕果。中华民族以自己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浑厚的历史积淀,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华文化孕育了胸怀天下、追求统一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即使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短暂的分裂,但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中华儿女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

11、史诗。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伟大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华文化孕育了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理想追求。“和合”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整个发展进程,渗透于中华民族思想、实践的各个方面。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中华文化“和合”思想蕴涵的深刻经世哲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里。特别是中国人民在近代饱受战争和被侵略的痛

12、苦,更加深感和平的珍贵。今天的中国已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并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l辽代家国永安花钱宋代和合砚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南通宣言纪念雕塑中华文化孕育了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中华民族自古就讲是非、善恶、荣辱,把个人“修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华大地涌现出无数重名节、讲正气的道德楷模,他们为追求真善美,弘扬社会正气,不惜披肝沥胆,殚精竭虑,其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体现了中华优秀儿女情感之真诚、襟怀之博大、气节之刚烈。这些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保持自立自尊的精神源泉,也使得中国能够始终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扬名于世。中华文化孕

13、育了刚健有为、奋发进取的自强精神。古代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发展的不竭动力,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变革创新,不息奋斗。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次天灾人祸、内忧外患,近代以来更是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但无数志士仁人勇于救亡图存,学习他人之长,而后奋起直追,救国家于危亡,挽狂澜于既倒。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意气风发地建设自己的国家,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

14、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15、实现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可以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孔子学院的世界分布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繁荣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植根于当代的伟大实践,又渊源于传统的优秀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可以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

16、价值追求,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在继承和借鉴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把民族文化复兴变成对儒家文化的复古,也要防止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泛滥,总之,要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历史渊源和时代色彩。(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

17、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在对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顺应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体现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和谐文化,根本目的是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统筹协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1世纪是世界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正处在伟大复兴

18、的历史新起点。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弘扬中华文化,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弘扬中华文化,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弘扬中华文化,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建设。报告中还提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在世界上树立中国的文化形象,必须积极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一方面是社会化大生产和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表现为各行业

19、中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它是在市场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交换的文化商品的必然产物。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为了满足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仅是对一种新型战略资源、全球市场的掌握,更是新一轮文化主权的保卫战。九鼎为一圆八方,大圆鼎为冀州鼎,为九州之首;其余依次代表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最大的冀州鼎高99.9厘米,符合中华民族以9为最大阳数的习惯;方鼎高为66.6厘米,寓意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谢谢!严禁隐瞒、虚报生产安全事故。7月-227月-22Wednesday, July 20, 2022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