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教程(重点+精华汇总版)_第1页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教程(重点+精华汇总版)_第2页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教程(重点+精华汇总版)_第3页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教程(重点+精华汇总版)_第4页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教程(重点+精华汇总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1 / 151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精华汇总版)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章信息系统综合知识7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的定义和属性7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化8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系统10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IT 战略15 HYPERL

2、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章 信息技术知识16软件工程16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16 HYPERLINK l bookmark19 o Current Document 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16 HYPERLINK l bookmark21 o Current Document 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16 HYPERLINK l bookmark23 o Current Document 软件配置管理17 HYPERLINK l bookmark25 o Current Document 软件过程管理17 HYPERLINK l bookmark2

3、7 o Current Document 软件开发工具17 HYPERLINK l bookmark29 o Current Document 软件复用18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19面向对象的基水概念19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统建模语言与可视化建模19应用集成技术19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19 HYPERLINK l bookmark39 o Current Document Web Services 技术20 HYPERLINK l bookmark41 o Current Document JavaEE 架构21 HYPERLI

4、NK l bookmark43 o Current Document 软件中间件21计算机网络技术22网络技术标准、协议与应用22 HYPERLINK l bookmark48 o Current Document 网络分类、组网和接入技术25 HYPERLINK l bookmark50 o Current Document 网络服务器和网络存储技术26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26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技术26新代信息技术28大数据

5、28 HYPERLINK l bookmark59 o Current Document 云计算28 HYPERLINK l bookmark61 o Current Document 物联网29 HYPERLINK l bookmark63 o Current Document 移动互联网30 HYPERLINK l bookmark65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章信息技术服务知识30 HYPERLINK l bookmark67 o Current Document 产品、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30 HYPERLINK l bookmark69 o Current Docum

6、ent 产品30 HYPERLINK l bookmark71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31 HYPERLINK l bookmark73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技术服务31 HYPERLINK l bookmark75 o Current Document 运维、运营和经营31 HYPERLINK l bookmark77 o Current Document 运维31 HYPERLINK l bookmark79 o Current Document 运营32 HYPERLINK l bookmark81 o Current Document 经营32

7、H治理33IT服务管理343.4.2体系化管理方式34 HYPERLINK l bookmark88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管理35 HYPERLINK l bookmark90 o Current Document 单项项目管理36 HYPERLINK l bookmark92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群管理36质量管理理论38质量管理发展历史38 HYPERLINK l bookmark97 o Current Document 质量管理常见理论方法38 HYPERLINK l bookmark99 o Current Document 质量管理过程3

8、9 HYPERLINK l bookmark101 o Current Document 质量管理工具41信息安全管理4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和活动43 HYPERLINK l bookmark106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知识44 HYPERLINK l bookmark108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章IT服务规划设计45 HYPERLINK l bookmark110 o Current Document 概述45 HYPERLINK l bookmark112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规划设计活动46 HYPER

9、LINK l bookmark114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目录管理46 HYPERLINK l bookmark116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级别协议47 HYPERLINK l bookmark118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需求识别48 HYPERLINK l bookmark120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方案设计49 HYPERLINK l bookmark122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模式设定49 HYPERLINK l bookmark124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

10、级别设定50 HYPERLINK l bookmark126 o Current Document 人员要素设计51 HYPERLINK l bookmark128 o Current Document 资源要素设计51 HYPERLINK l bookmark130 o Current Document 技术要素设计52 HYPERLINK l bookmark132 o Current Document 过程要素设计53 HYPERLINK l bookmark13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章IT服务部署实施55 HYPERLINK l bookmark136 o Cu

11、rrent Document 概述55 HYPERLINK l bookmark150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部署实施要素56人员要素部署实施56 HYPERLINK l bookmark141 o Current Document 资源要素部署实施56 HYPERLINK l bookmark143 o Current Document 技术要素部署实施57 HYPERLINK l bookmark145 o Current Document 过程要素部署实施59 HYPERLINK l bookmark152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部署实施方

12、法59IT服务部署实施计划59IT服务部署实施执行61IT服务部署实施验收62 HYPERLINK l bookmark15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章IT服务运营管理63 HYPERLINK l bookmark156 o Current Document 概述63 HYPERLINK l bookmark158 o Current Document 人员要素管理63 HYPERLINK l bookmark160 o Current Document 人员储备与连续性管理63 HYPERLINK l bookmark162 o Current Document 人员能力

13、评价与管理64 HYPERLINK l bookmark164 o Current Document 人员能力评价与管理64 HYPERLINK l bookmark166 o Current Document 人员培训计划执行64资源要素管理65工具管理65 HYPERLINK l bookmark171 o Current Document 知识管理65 HYPERLINK l bookmark173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台管理与评价66 HYPERLINK l bookmark175 o Current Document 备品备件管理67 HYPERLINK l b

14、ookmark177 o Current Document 技术要素管理67 HYPERLINK l bookmark179 o Current Document 技术研发规划67 HYPERLINK l bookmark181 o Current Document 技术研发预算67 HYPERLINK l bookmark183 o Current Document 技术成果的运行于改进67 HYPERLINK l bookmark185 o Current Document 过程要素管理68 HYPERLINK l bookmark187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级别管理

15、68 HYPERLINK l bookmark189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报告管理68 HYPERLINK l bookmark191 o Current Document 事件管理69 HYPERLINK l bookmark193 o Current Document 问题管理69 HYPERLINK l bookmark195 o Current Document 配置管理69 HYPERLINK l bookmark197 o Current Document 变更管理70 HYPERLINK l bookmark199 o Current Document 发布

16、管理70 HYPERLINK l bookmark201 o Current Document 安全管理70 HYPERLINK l bookmark203 o Current Document 连续性和可用性管理71 HYPERLINK l bookmark205 o Current Document 容量管理71 HYPERLINK l bookmark207 o Current Document 常见运营管理关键考核指标72 HYPERLINK l bookmark209 o Current Document 常见监控内容73 HYPERLINK l bookmark211 o Curr

17、ent Document 第七章IT服务持续改进75 HYPERLINK l bookmark213 o Current Document 概述75 HYPERLINK l bookmark215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测量75 HYPERLINK l bookmark217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测量目标76 HYPERLINK l bookmark223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测量的活动76 HYPERLINK l bookmark225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测量的关键成功因素77 HYPERLINK l b

18、ookmark227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回顾78 HYPERLINK l bookmark229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回顾目标78 HYPERLINK l bookmark231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回顾活动78 HYPERLINK l bookmark233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回顾关键成功因素79 HYPERLINK l bookmark235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改进80 HYPERLINK l bookmark237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改进目标80 H

19、YPERLINK l bookmark239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改进活动81 HYPERLINK l bookmark241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改进关键成功因素82 HYPERLINK l bookmark243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章监督管理82 HYPERLINK l bookmark245 o Current Document 概述82IT服务质量管理83IT服务质量评价模型83 HYPERLINK l bookmark254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评价指标84 HYPERLINK l book

20、mark252 o Current Document 常见运维服务质量管理活动84IT服务风险管理86风险管理计划86 HYPERLINK l bookmark259 o Current Document 风险识别87 HYPERLINK l bookmark261 o Current Document 风险定性分析89 HYPERLINK l bookmark263 o Current Document 风险定量分析90 HYPERLINK l bookmark265 o Current Document 风险处置计划91 HYPERLINK l bookmark267 o Current

21、Document 风险监控93 HYPERLINK l bookmark269 o Current Document 风险跟踪94 HYPERLINK l bookmark271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章IT服务营销94业务关系管理94客户关系管理94 HYPERLINK l bookmark276 o Current Document 供应商关系管理95 HYPERLINK l bookmark278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方关系管理97 HYPERLINK l bookmark280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营销过程98 HYP

22、ERLINK l bookmark282 o Current Document H服务项目预算、核算和结算99 HYPERLINK l bookmark284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项目预算99 HYPERLINK l bookmark286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项目的核算99 HYPERLINK l bookmark288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项目结算100 HYPERLINK l bookmark290 o Current Document 4衡量项目效益的指标100 HYPERLINK l bookmark292

23、 o Current Document 9.4 IT服务外包收益102 HYPERLINK l bookmark29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章团队建设与管理102 HYPERLINK l bookmark296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团队特征102 HYPERLINK l bookmark298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团队建设周期102 HYPERLINK l bookmark300 o Current Document IT服务团队管理103 HYPERLINK l bookmark302 o Current Docume

24、nt 目标管理103 HYPERLINK l bookmark304 o Current Document 激励管理107 HYPERLINK l bookmark306 o Current Document 执行管理107 HYPERLINK l bookmark308 o Current Document 人员发展管理108 HYPERLINK l bookmark310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一章 标准化知识与IT服务相关标准110标准化知识110标准相关概念110 HYPERLINK l bookmark315 o Current Document 标准的分类110

25、 HYPERLINK l bookmark317 o Current Document 国家标准制定阶段和流程112IT服务国际标准112 HYPERLINK l bookmark322 o Current Document ISO/IEC 20000 系列标准112 HYPERLINK l bookmark326 o Current Document ISO/IEC 27000 系列标准113 HYPERLINK l bookmark324 o Current Document IS09000 系列标准113ISO/IEC 38500 系列标准113 HYPERLINK l bookmark

26、328 o Current Document ISO 22301114 HYPERLINK l bookmark330 o Current Document ITIL115 HYPERLINK l bookmark332 o Current Document COBIT116 HYPERLINK l bookmark334 o Current Document 113 IT服务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116 HYPERLINK l bookmark336 o Current Document ITSS 标准体系116 HYPERLINK l bookmark338 o Current Documen

27、t GB/T29264-2012117 HYPERLINK l bookmark340 o Current Document GB/T28827.1-2012117 HYPERLINK l bookmark342 o Current Document GB/T28827.2-2012118 HYPERLINK l bookmark344 o Current Document GB/T28827.3-2012119 HYPERLINK l bookmark346 o Current Document SJ/T11564.4-2015119 HYPERLINK l bookmark348 o Cu

28、rrent Document SJ/T11445.2-2012120 HYPERLINK l bookmark350 o Current Document SJ/T11565.1-2015121 HYPERLINK l bookmark352 o Current Document SJ/T11435-2016122 HYPERLINK l bookmark354 o Current Document SJ/T11623-2016123 HYPERLINK l bookmark356 o Current Document ITSS运维能力成熟度模型124 HYPERLINK l bookmark

29、358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二章职业素养与法律法规125 HYPERLINK l bookmark360 o Current Document 概述125 HYPERLINK l bookmark362 o Current Document 合同法126 HYPERLINK l bookmark364 o Current Document 著作权法130 HYPERLINK l bookmark366 o Current Document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133 HYPERLINK l bookmark368 o Current Document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14

30、1 HYPERLINK l bookmark370 o Current Document 劳动法142 HYPERLINK l bookmark372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三章专业英语146 HYPERLINK l bookmark374 o Current Document 服务(Service) 146 HYPERLINK l bookmark376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47 HYPERLINK l bookmark378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技术服务(Informa

31、tion Technology Service) 147 HYPERLINK l bookmark380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 148 HYPERLINK l bookmark382 o Current Document 业务流程 (Business Process) 148 HYPERLINK l bookmark384 o Current Document 面向信息技术的服务(IT-Oriented Service) 149 HYPERLINK l bookmark386 o Current Document 基于信息技术

32、的服务(IT-Driven Service) 149 HYPERLINK l bookmark388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Service) 149 HYPERLINK l bookmark390 o Current Document 集成实施服务(Integration Implementation Service) 150 HYPERLINK l bookmark392 o Current Document 运行维护服务(Operation Maintenance Service) 150 HYP

33、ERLINK l bookmark394 o Current Document 运营服务(Operation Service) 150 HYPERLINK l bookmark396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ment(ITSM) ) 151 HYPERLINK l bookmark398 o Current Document 信息技术治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 151 HYPERLINK l bookmark400 o Current Doc

34、ument 过程 Process151第一章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1信息的定义和属性1、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 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 不是能量。2、信息的传输模型。图1.1信息传输模型(1)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2)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收者(3)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4)编码器:在信息论中是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5)译码器: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6)噪声:噪声可以理解为干扰。当信源和信宿已给定、信道也已选定后,决定信息系统性能就在于编码器和 译码器。信息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

35、性就是在系统中传送 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可靠性是要求信宿收到的信息尽可能地与信源发出的信 息一直,或者说失真尽可能小。为了提高可靠性,在信息编码时,可以增加 冗余编码,而过量的冗余编码将降低信道的有效性和信息传输速率3、信息的质量属性: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 、安全性。1.2信息化1、信息化从“小”到“大”分层以下5个层次:(1)产品信息化。(2)企 业信息化。(3)产业信息化(4)国民经济信息化(5)社会生活信息化。2、未来5G网络正朝着网络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 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面向2020年及以后,移动数据流量将呈现爆炸式增 长。在未来

36、5G网络中,减小小区半径,增加低功率节点数量,是保证未来 5G网络支持1 000倍流量增长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此,超密集异构网络成 为未来5G网络提高数据流量的关键技术3、我国信息化目前的问题(1)缺乏核心技术(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3)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程度不高(4)当前网络空间面临严峻挑战,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亟待加强4、两化融合:_匚业化和信息化5、电子政务主要包括如下(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3)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2C)。(4)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2E)6、电子商务的概念:可分为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原始电子商务:使用电子

37、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商务活动。如电报、电话、广播、 电视、传真及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手段。现代电子商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不需见面,实现网上交易、在线 支付、智能配送及相关综合服务。EDI是连接原始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纽带。7、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依靠信息技术,将贸易(交易)中涉及的信息流、资金流 、物流、服务评价管理、售后管理、客户管理等整合在网络之上的业务集合。 主要功能包括: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交易管理、商品 推送、商户管理、账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等。8、电子商务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普遍性(2)便利性(3)整体性(4)安全性(5)协调性9、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包括4个

38、,即网络基础设施、多媒体内容和网络出版的 基础设施、报文和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商业服务的基础设施。此外,技术标 准,政策、法律等是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保障。公共政策、法律及隐私电子商务应用在线营销与广告、在线购物、采购和购买、 远程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其他应用各种技术标准商业服务的基础设施 目录服务、安全、认证、电子付款报文和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 FAX、E-mail、EDI、HTTP多媒体内容和网络出版的基础设施 HTML、Java、全球Web网络基础设施 远程通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电通信网和 Internet图1.2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10、按照交易对象,电子商务模式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

39、子商务(B2B)、 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C2C),电子商务与线下实体店有机结合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称为020 模式。11电子商务支撑保障体系:(1)法律法规体系(2)标准规范体系(3)安全 认证体系(4)信用体系(5)在线支付体系(6)现代物流体系(7)技术装备 体系(8)服务体系(9)运行监控体系12、十三五规划(P19页)13、BPR:业务流程再造14、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效益原则(2) “一把手”原则(3)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原则。(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5)以人为本的原则。1.3信息系统1、信息系统

40、的组成部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 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2、从用途类型来划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管 理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 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 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运行维护等阶段,为了便于论述针对信息系 统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

41、统分 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维及消亡4个阶段,在开发阶段不仅包括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还包括系统验收等工作。Q)立项阶段:即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根据用户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 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然后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 和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并确定立项。开发阶段以立项阶段所做的需求分析为基础,进行总体规划。之后,通过系 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等工作实现并交付系统。运维阶段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进入运维阶段。要保障 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维护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系统的运维可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 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

42、性维护等类型。(4)消亡阶段: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废弃重 建等情况。对此,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就应该注意系统消亡条件和时机,以及 由此而花费的成本。4、信息系统常用的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敏捷开 发等。.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开发方法。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依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 依据,按顺序完成。每个阶段和主要步骤都有明确详尽的文档编制要求,并对其 进行有效控制。优点理论基础严密,它的指导思想是用户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 解和理解。由此可见,结构化方法注重开

43、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缺点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烦琐,工作效率低;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 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但这并不十分现实:若用 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与 维护管理难度加大。.原型法原型法的基本思想、与结构化方法不同,原型法认为在很难一下子全面准确 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首先不要求一定要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 而是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 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原型应当具备的特点如下:(1)实际可行。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3)构造方便、快速,造价

44、低。原型法的特点在于原型法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晌应、逐步纳入的,系统分析、 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一个工作模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相互之间并无明 显界限,也没有明确分工。系统开发计划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适于用户需 求开始时定义不清、管理决策方法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系统开发,开发方法更易被 用户接受:但如果用户配合不好,盲目修改,就会拖延开发过程。可以将原型分类如下:抛弃型原型:此类原型在系统真正实现以后就放弃不用了。进化型原型:此类原型的构造从目标系统的一个或几个基本需求出发,通过修改和追加功能的过程逐渐丰富,演化成最终系统。.面向对象方法对象模型表示了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数据性质,描述了系统

45、的静态结构, 它是从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关系角度来描述,表现了对象的相互关系。面向对象 的信息系统开发,其关键点是能否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它既能反 映问题域,也能被计算机系统求解域所接受。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如下:(1)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对象是由属性和操作组成的,其属性反映了对象的数据信息特征,而操作则用来定义改变对象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方式。(3)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4)对象可以按其属性来归类。(5)对象具有封装的特性,可达到软件(程序和模块)复用的目的。.敏捷开发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

46、软件开 发。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 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 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 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敏捷开发的原则包括如下:快速迭代:相对那种半年一次的大版本发布来说,小版本的需求、开发和测 试更加简单快速。一些公司,一年仅发布23个版本,发布流程缓慢,它们 仍采用瀑布开发模式,更严重的是对敏捷开发模式存在误解。让测试人员和开发者参与需求讨论:需求讨论以研讨组的形式展开最有效 率。研讨组,需要包括测试人员和开发者,这样可以更加轻松定义可测试的 需求,

47、将需求分组并确定优先级。同时,该种方式也可以充分利用团队成员 间的互补特性。如此确定的需求往往比开需求讨论大会的形式效率更高,大 家更活跃,参与感更强。编写可测试的需求文档:开始就要用“用户故事” (User Story)的方法来编写 需求文档。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需求上,而不是解决方法和 实施技术上。过早提及技术实施方案,会降低对需求的注意力。多沟通,尽量减少文档:任何项目中,沟通都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好的沟通, 是敏捷开发的先决条件。在圈子里面混得越久,越会强调良好高效的沟通的 重要性。团队要确保日常的交流,面对面沟通比邮件强得多。做好产品原型建议使用草图和模型来阐明用户界面。并

48、不是所有人都可以 理解一份复杂的文档,但人人都会看图。(6)及早考虑测试:及早地考虑测试在敏捷开发中很重要。传统的软件开发,测 试用例很晚才开始写,这导致过晚发现需求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改进成本过 高。较早地开始编写测试用例,当需求完成时,可以接受的测试用例也基本 一块完成了。5、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6个阶段:初始期、普及期、控制 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 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6、诺兰阶段模型同时还指明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6种增长要素:(1)计算机硬软资源(2)应用方式(3)计划控制(4

49、) MIS在组织中的地位 (5)领导模式(6)用户意识7、信息系统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8、在规划中应处理好以下关系:是处理好行业/集团规划和企业/公司规划的关系,要在统一技术标准和技术 规范下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做到统筹规划;2是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坚持行业共性的前提下,尊重企业的个性,做到 上下兼顾;3是处理好规划制订和执行的关系,加强规划的约束力,维护好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做到规划落地。9、规划报告通常应对包括:(1)现状分析与诊断(4)业务架构(7)技术架构(2)组织/企业战略描述(5)应用架构(8)治理架构(3)信息化战略描述(6)数据架构(9)

50、规划实施1.4 IT战略1、IT战略规划包括两个部分:IT战略的制定和信息技术行动计划的制定。前者 偏重战略方向,后者具体行动计划。2、IT战略由以下组成:(1)使命(2)远景目标(3)中长期目标(4)策略路线 /战略要点3、策略路线/战略要点:实现中长期目标的途径或路线。主要围绕信息技术内涵的4个方面展开:即应用、数据、技术和组织。4、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3个重要影响因素:经营战略、业务流程与组织、信息架 构,而峨略是连接3个因素的重要工具和方法。5、现状分析、战略分析、差距分析和路径分析是IT战略规划的核心组成要素6、H战略规划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步骤:(1)业务分析 (2)评估现行系统(3)识

51、别机会 (4)选择方案第二章信息技术知识软件工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1、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发现系统的边界、并详 细出系统需求。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1、通过软件设计得到要实现的各种不同模型,并确定最终方案。其可以划分 为软件架构设计(也叫作高层设计)和软件详细设计两个阶段。2、测试是在有限测试用例集合上,动态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行为。测试不再 只是一种仅在编码阶段完成后才开始的活动。现在的软件测试被认为是一种 应该包括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活动,它本身是实际产品构造的一个重 要部分。3、软件测试伴随开发和维护过程,通常可以在概念上划分为单元测试、集成 测试和系统测试3个阶

52、段。4、软件维护有如下类型:更正性维护-更正交付后发现的错误;适应性维护-使软件产品能够在变化后或变化中的环境中继续使用; 完善性维护-改进交付后产品的性能和可维护性;预防性维护-在软件产品中的潜在错误成为实际错误前,检测并更正它 们。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1、软件质量包括“内部质量” “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三部分。2、软件质量管理过程III许多活动组成,一些活动可以直接发现缺陷,另一些 活动则检查活动的价值。其中包括质量保证过程、验证过程、确认过程、评 审过程、审计过程等。3、验证过程试图确保活动的输出产品构造正确,即活动的输出产品满足活动 的规范说明;确认过程则试图确保构造了正确的产品

53、,即产品满足其特定的 目的。4、评审与审计:包括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等。5、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监控进展,决定计划和进度的状态,或评价用于达到目 标所用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技术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以确定其对使 用意图的适合性。6、软件审计的目的是提供软件产品和过程对于可应用的规则、标准、指南、 计划和流程的遵从性的独立评价。软件配置管理1、软件配置管理活动包括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软件配置标识、软件配置控 制、软件配置状态记录、软件配置审计、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等活动。软件过程管理1、软件过程管理涉及技术过程和管理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启动与范围定义:启动项目并确定

54、软件需求。(2)项目规划:制订计划,其中-个关键点是确定适当的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并 完成相关的工作。(3)项目实施:根据计划,并完成相关的工作。(4)项目监控与评审:确认项目工作是否满足要求,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5)项目收尾与关闭:为了项目结束所做的活动。需要项目验收,并在验收后 进行归档、事后分析和过程改进等活动。软件开发工具1、软件开发工具是用于辅助软件生命周期过程的基于计算机的工具。通常使用这些工具来支持特定的软件工程方法,减少于工方式管理的负担。工具的种类包括支持单个任务的工具及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工具。(1)软件需求工具包括需求建模工具和需求追踪工具。(2)软件设计工具包括软件设计创

55、建和检查工具。(3)软件构造工具包括程序编辑器、编译器、代码生成器、解释器、调试器等。(4)软件测试工具包括测试生成器、测试执行框架、测试评价工具、测试管理工具、性能分析工具。(5)软件维护工具包括理解工具(如可视化工具)和再造工具(如重构工具)o(6)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包括追踪工具、版本管理工具和发布工具。(7)软件工程管理工具包括项目计划与追踪工具、风险管理工具和度量工具。(8)软件工程过程工具包括建模工具、管理工具、软件开发环境。(9)软件质量工具包括检查工具和分析工具。软件复用1、复用是提高软件生产力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软件复用的主要思想是,将软件看成是由不同功能的“组件”所组成的有机

56、 体2、早期的软件复用主要是代码级复用,被复用的知识专指程序,后来扩大到 包括领域知识、开发经验、设计决策、架构、需求、设计、代码和文档等一 切有关方面。由于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概念及原则与软件复用的要求十分吻 合,所以该方法特别有利于软件复用。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基水概念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包括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 息、组件、复用和模式等。(1)对象包含3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2)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模板。如果将对象比作房子,那么类就是 房子的设计图纸。(3)对象是现实世界中某个实体的抽象,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4)继承可分

57、为单继承和多继承。(5)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实现的关键。(6)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包 括特定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3个组成部分。2.2.2统一建模语言与可视化建模1、统一建模语言适用于各种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的建模语言,而不是编程 语言。比较适合用于迭代式的开发过程。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 使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最佳实践之一。应用集成技术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1、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 集成 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

58、策。数据仓库 是对多个异构数据源(包括历史数据)的有效集成,集成后按主题重组,且存 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数据仓库OLAP想务器前端工具国分析EW总数据吃施工具数据集市OLAP服务器图2.4数据仓库系统结构代询工具报收工只2、将信息加以整理归纳和重组,并及时地提供给相应的管理决策人员,是数 据仓库的根本任务。3、大数据的特点归纳为4个“V,Volume (数据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繁 多)、Velocity (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掌 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实现数据的增值 O4、大数据分析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仓库

59、应用,具有数据量大、查询分析复杂等 特点,在技术上,大数据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 存储、虚拟化技术等Web Services 技术1、Web服务(Web Services)定义了一种松散的、粗粒度的分布计算模式, 使用标准的HTTP (S)协议传送XML表示及封装的内容。2、Web服务的典型技术包括:用于传递信息的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用 于描述服务的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用于Web服务注册的统一描述、 发现及集成(UDDI)、用于数据交换的XMLo3、Web服务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适合使用Web Services的情 况包括:跨越防火墙、应用

60、程序集成、B2B集成、软件重用等。同时:在某些 情况下,Web服务也可能会降低应用程序的性能。不适合使用Web服务的情 况包括:单机应用程序、局域网上的同构应用程序等。JavaEE 架构1、JavaEE应用将开发工作分成两类:业务逻辑开发和表示逻辑开发。2、JavaEE应用服务器运行环境主要包括组件(Component)、容器 (Container)及服务(Services) 3部分。组件是表示应用逻辑的代码:容器 是组件的运行环境;服务则是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各种功能接口,可以同系统 资源进行交互。软件中间件1、中间件(Middleware)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 务。借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