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1_第1页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1_第2页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1_第3页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1_第4页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难忘九一八是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本节课可说是承上启下的一课,上承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下启人民解放战争。本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期间,在这段时间内,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内战,属于土地革命时期;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这一节课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历史走进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为整个

2、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通过影视及文学作品对于抗日战争也有了一些了解。而且这个的年龄段的学生对战争感兴趣,既热衷于感官认识又喜欢理性思考,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

3、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并根据知识的联贯性分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与必然性。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突破难点:在突出重点时,分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可以得出西安事变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而它的这

4、两种特性,势必会有两种结果,引导学生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选取有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结论。教法学法:采用“预习自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多媒体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设疑导入)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先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教师】:播放 视频 金海滨改编后的九一八。(歌曲:金海滨九一八 /ting/561855.html)(部分歌词:不敢去翻开,因为记忆最怕痛,旧时痕迹还在心头,如此的沉重,看这大豆高粱的今天,谁在松花江畔唱英雄,不堪回首 那流离失所的岁月,牵肠着是那份情衷,啊!九一八,那一幕永远凄厉的天空,从此残留下 是一种难以抚慰的悲恸

5、,谁能忘了它 曾经的国土沦丧家园被侵占,多少血与泪,都尘封在那场混浊的硝烟中)通过一首为纪念918事变而写的流行歌曲并附上事变发生时期的黑白照片的视频,将学生引入一个旧时东北,由此设疑:看过视频后,同学们可曾知道85年前的东北,也就是在视频中的1931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上的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岁月,走进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设计意图】:以学生一组旧照片视频和新颖的流行歌曲导入,既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利用这首歌曲以达到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强烈对比而产生心灵的震撼。【教师过渡】:那么就请大家回顾一下,在近

6、代史上的中日关系如何?【学生】:马关条约的签订、旅顺大屠杀。【教师讲述背景】日本在中华攫取了很多利益后,也未能满足他们贪婪的野心,于是在1927年制定了新的侵华政策: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满蒙,就是指中国的东北三省和蒙古地区”。由此可以看出,侵略中国是日本长期以来的既定政策,东北则是其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于是为了打开侵略中国的大门,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日本的野心从近代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九一八事变:【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在书中自主学习寻找答案:(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2)事变的具体地点在哪

7、里?(3)概述简单经过?【学生回答】:(1)1931年9月18日(2)沈阳(3)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教师】:出示新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学生回答】: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柳条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原因。【教师补充总结】: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侵占东北。 【教师】:面对日本的侵略,假如你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决策者,你会怎样做? 当时的中国还处在

8、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当时的最高决策者是怎样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出现在东北民间小调,面对日本的侵略,那时候的东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教师过度】:多媒体出示东北民间歌曲九一八小调,“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首小调中,看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出现了什么情况?【学生】:面对敌人的侵略,中国军队没有奋勇抵抗,反而将沈阳城拱手相让给侵略者。【设计意图】:面对敌人的侵略,引出蒋介石所下达的“不抵抗政策”。【教师】: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因此,作为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有义务领导全国人民一

9、起抗战,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提问:这说明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什么政策?此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学生】: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亡。【教师补充说明】:当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仅仅用了四个月18天的时间就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沦于敌人的手中。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什么概念呢?相当于3个日本国土面积。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三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展示

10、多媒体,特地将沦亡的东三省用血红色大字呈现,播放一组日军占领东三省后在这里犯下的罪行。【设计意图】:此处在幻灯片中,以让学生感受到灾难的来临,形成本课的第一个情感高潮,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更好地帮学生升华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责任感的教育,以实现情感目标。【教师提问】:面对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以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呢?(让学生在书本中找到答案)【学生举手回答】: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织起抗日义

11、勇军进行抵抗,在中国共产党员杨靖宇将军的率领下,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老师总结】:好,回答得非常好。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为险恶的环境里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鼓励学生代表讲述杨靖宇将军的故事,重点突出杨靖宇在东北抗日时牺牲的故事。【故事】:学生讲述杨靖宇的抗日事迹。(日本砍下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并解剖,胃里面只有棉花、树皮、小石头)【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图片和资料,展示中国各阶级阶层的抗战,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完成了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精神,同时也锻炼

12、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自信心。【教师小结,过渡】:虽然东北抗日英雄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正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沦陷了。东北三省沦陷后,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就此停止了吗?没有!紧接着,他们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五省,企图将华北五省变为第二个伪伪满洲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国危急!【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图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国的矛盾渐渐由国共两党的矛盾,升级为中日矛盾。由此展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引出义勇军进行曲。【设计意图】:教师利用概述很好地解决了历史教材的跨越,帮学生形成连续的史实,同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量,清楚我国国歌是在中华民族最危险

13、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并为西安事变的学习做了有利的铺垫。【三】、西安事变:【教师过渡】:正当中华民族最危机的时刻,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这件事彻底的扭转了中国的时局,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教师】:多媒体展示西安事变视频。【教师提出问题】: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投影问题,学生在书本找出正确答案:西安事变是谁在何时发动的?时间?主要人物,目的以及简单经历。【学生回答】: 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抗击日本侵略者【老师小结】:当时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实质上是以“攘外”为幌子,继续对红军进行围剿和对日本的妥协。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

14、况下,只能发动“兵谏”,他们的目的就是“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问题】:小组讨论: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西安事变的背景)教师提示两点:日军和蒋介石的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分析】:日军在加紧侵华,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一意孤行,继续围剿红军(直接原因)。【教师】:多媒体展示西安事变视频。提问,西安事变震惊了中外,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现在蒋介石被扣押,假如你是中共代表,你准备怎样处理蒋介石呢?是杀还是释放?【把学生分成两个辩论组,通过小组讨论将自己小组的结果以辩论的方

15、式展现给全班同学】【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主要是从国内外的形势分析。【学生小组代表回单】【设计意图】:利用讨论实现了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了分工协作,自己得出结论,认识深刻,效果较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点评。【教师总结】:西安事变后,中国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高瞻远瞩,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

16、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西安事变后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对如何处置蒋介石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形成本课的第二个情感高潮。【教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对于中国来说这件大事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呢?【学生】: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教师小结】: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的历史功绩,称他们是“千古功臣、民族英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相关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发生85年了,面对当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根本不检讨自己当年的罪行,反而频频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而同为二战挑起者的德国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忏悔,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幅图片:同学们,你们有何感想?【出示华沙下跪和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图片做对比】【学生回答】:日本所做的这一切,都在警示我们,要提防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战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等等。【四】、反思总结,情感升华:【教师】:难忘这一切,我们要做的是铭记,而不仅仅是高呼“勿忘国耻”的口号,警笛,只是每年的9月18日响起,而我们心中的警笛却是长鸣的。难忘九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