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与《秦晋崤之战》的叙事特征与艺术特色-共24页PPT课件_第1页
《冯谖客孟尝君》与《秦晋崤之战》的叙事特征与艺术特色-共24页PPT课件_第2页
《冯谖客孟尝君》与《秦晋崤之战》的叙事特征与艺术特色-共24页PPT课件_第3页
《冯谖客孟尝君》与《秦晋崤之战》的叙事特征与艺术特色-共24页PPT课件_第4页
《冯谖客孟尝君》与《秦晋崤之战》的叙事特征与艺术特色-共24页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冯谖客孟尝君与秦晋崤之战 的叙事特征与语言特色小组成员:(2009031212) (2009031220) (2009031226) (2009031232) (2009031246) (2009031247)冯谖客孟尝君主旨: 本文记载孟尝君礼待食客冯谖,冯谖知恩图报,为孟尝君出谋划策,使孟尝君在齐国的权利斗争中得益的故事。主要内容:全文共5段。第1段写冯谖成为孟尝君的食客,但遭轻视;第2段写冯谖三次歌乎长铗归来乎,受到孟尝君的厚待;第3段写冯谖为孟尝君到薛地收债;第4段写冯谖矫君命为孟尝君市义;第5段写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使其政治地位不断巩固。 第一段“求食” 冯谖言行怪异:投靠门下,无

2、好、无能。得寸进尺,索求无度。 冯谖的作为:无耻?奇人?引起注意? 孟尝君面对冯谖的各式要求:宽大能容 。 人物对比:冯谖与孟尝君的话语似复迭,但穿插以左右逐渐憎怒,造成二静一动的剧场效果。 第二段“焚券”前奏 冯谖: “能!” “无能”但“能”为孟尝君效力。 孟尝君“怪之”:可见他对冯谖没印象也不了解门客的长短,使各展所长。 孟尝君的谦卑修养:道歉,自谦不足 冯谖有心问:“以何市而反?”已洞察孟尝君所缺的,并暗示孟尝君,只是他浑然不觉。 孟尝君随口回答:“视吾家所寡有者”可见他不清楚急需什幺。 第三段设第一窟:焚券市义 冯谖:矫命焚券,市义而归,洋洋得意 孟尝君:以礼相见,但“先生休矣!”容

3、人而不知人,也不知为自己欲留后路 孟尝君“乃今日见之”,后知后觉得冯谖果然“有能”,且忠心耿耿。 第四段设第二窟:复相 孟尝君若要长乐久安,仅凭小小薛邑之地是不够的。 田婴、田文父子相齐,识尽齐国虚实。冯谖鼓动如簧之舌,在孟尝君免相时,邀魏(梁)礼聘孟尝君,旨在借着魏国哄抬身价。逼得齐国恢复孟尝君的相位,尽显战国策士的计谋本色。 五段设第三窟:庙薛深谋远虑: 不是复相就能高枕无忧。冯谖直指封建制度的核心宗庙。在薛地设立宗庙,因为宗庙不可废,孟尝君遂得保有相位、薛地免于攻击。冯谖客孟尝君的叙事特征 1、曲水兴波: 冯谖无能而贪求市义民迎君道中,实见市义之效重返相位立庙于薛。 2、先抑后扬: 将写

4、冯谖的大才,却先写冯谖的无德。转折点在薛地收债。 3、映衬烘托: 以孟长君态度的转变来烘托冯谖的不同凡响,以众多门客的反映来映衬冯谖的卓越不凡,则更具意味。 冯谖客孟尝君个性化的语言特色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开篇描写冯谖将寄食于孟尝君门下和孟尝君的一段对话: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诺。 这段人物对话简洁明了,充分展示了孟尝君和冯谖两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好养士而著名的孟尝君自然最看中的是其门客的才识,所以他单刀直入,直接询问冯谖有什么爱好和才能,当冯谖回答自己“无好”、“无能”之时,一向宽怀待人的孟尝君极富君子风度,面对乞食于自己

5、门下的冯谖只是“笑而受之”,简洁地说了一个词“诺”。孟尝君的轻财好施、宽容善良的性格得以展现。而冯谖简洁的两句对答,也表现出了其恃才自信的个性特征。 冯谖恃才自信的个性在其弹铗而歌的语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家”。 这不断地要求改善自己生活待遇的呼号,充分展示了冯谖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了自信的个性。 “食之,比门下之客”;“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面对不断要求改善待遇的冯谖,孟尝君的回答也富有个性特色。这些语言既表现了孟尝君的宽容好施的个性,也隐约流露出了孟尝君知贤识才的智慧。 当冯谖自告奋勇愿为他到薛邑收债的时候,孟尝君颇有感慨,

6、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于是“请而见之”,对冯谖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这些语言一方面表现了孟尝君对自己的知贤识才充满了自信,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孟尝君礼贤下士的个性特征。 冯谖在为孟尝君营造“三窟”时的语言也很有个性: 对孟尝君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答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则顺水推舟,把债券都赐与诸民,为孟尝君市义而归,对孟尝君解释“市义”内涵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他明明在心理已作好了打算,要为孟

7、尝君焚券市义,却预先设圈套给孟尝君钻这些语言充分展示了冯谖深谋远虑的智慧才识。 秦晋崤之战 秦晋殽之战的结构完整、严谨、巧妙。它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抓住了主线,晋公显灵,卜偃传命,暗示了秦晋矛盾, 神奇地预示了战事将起,渲染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浓烈的战斗气氛。 第二部分:穆公拒谏,蹇叔哭师。 第三部分: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 这两部分虽说写的是秦伐郑,主要是秦郑矛盾,但是从蹇叔的劝谏中,明确地指出了晋将借此机会攻秦,而秦必败于晋人手中,所以,秦郑矛盾不过是秦晋矛盾的引线,主线仍然是秦晋矛盾。 第四部分:正面揭开了秦晋之间的矛盾,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先轸论战,晋败秦于殽。 本来此次战

8、争的记叙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即襄公释囚,穆公自责。这个尾声决非“蛇足”之笔,它表明这次战役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秦晋矛盾的完结,而是它们更加激烈的矛盾的开始,让人如闻天边隐隐滚动的雷声,预报了秦晋间一场新的战争的暴风雨即将到来。秦晋崤之战 的叙事特征 秦晋殽之战所以能把错综复杂的战事记述得明了有致的原因正是:它抓住了事件的主要矛盾秦晋之间的矛盾,写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的生动过程,以此为线,如长藤牵瓜贯穿于始终,把从属的其他矛盾组织进去,人物的出现、情节的发展、时间的迁移、地点的变换等等都围绕这条主线来安排,形成以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为顺序而展开的纵式结构。短短的一千字左右,就把复杂事件

9、记叙得清清楚楚。(一)抓住主线,突出主线(二)情节错落,故事曲折 主线单一的纵式结构,并不意味着文章僵硬刻板,平铺直叙。恰恰相反,它是富有技巧性的。这种技巧性集中表现在材料的选择截取和排列组合上。秦晋殽之战在这一点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剪裁材料和组织结构的艺术。 文章一开始,镜头对着晋国。这是晋国的大丧之日,臣民哀痛。但忽然文公显灵,风云突变,显示了一场战争的先兆。然后,镜头转向了西边的秦国,杞子密报,穆公拒谏,秦师浩荡东征伐郑,照应了前文。进军途中,秦师遇到郑商人弦高,镜头转而对着郑国。郑穆公使视客馆,皇武子下逐客令,使孟明只好灭滑而还。然后镜头一跳,又对着晋国,先轸论战,晋君发命,终于败秦于

10、殽。最后镜头又回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秦国,戏剧性地结束了故事。这种时间、空间的转换、跳跃,不仅使故事省略了大量的一般过程的记叙,突出了矛盾主线,而且使文章正反、扬抑、张弛、开合变换自如,形成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之势,获得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果说秦晋殽之战是一个大故事,那么这个大故事又是由哭师、观师、犒师、败师、释囚等几个小故事相套合而成的。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恰如其分地运用了事件本身所提供的波澜,将泰晋双方的矛盾,多角度地巧妙穿插,使情节错落,曲折多姿。(三)重点鲜明,反复照应 在全文的若干小故事中,作者不肯分散地平均地使用笔墨。事件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总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文章的布局上也

11、要根据需要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重点事例,它是表现作者思想的核心材料、骨干材料。突出重点的方法,一个是详写,一个是反复照应。 在秦晋殽之战中,重点材料显然是蹇叔哭师,作者集中笔墨,写得淋漓尽致,十分精彩。历代许多文选,如古文观止,就只选了这个片断。蹇叔反对伐郑,这是秦国内部矛盾的主要之点。他透彻地分析了秦师必败的原因,而这分析就成为后文的伏笔,秦师东出后处处回应上文。如王孙满观师说的一番话,就从秦师“轻而无礼”的角度对蹇叔观点的补充和肯定。又如弦高密报郑国,郑国下逐客令,就应验了蹇叔的“远主备之”、“郑必知之”的分析;而晋先轸论战伐秦的第一句就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12、。”再如晋终于打败秦师,活捉三将,又验证了蹇叔“晋人御师必于殽”,“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的预见;最后秦穆公悔过的第一句话也是“孤违蹇叔”。这样,对蹇叔哭师的反复照应,不仅使文章重点鲜明,首尾贯通,结构严密,而且更重要的是,突出表现了作者从政治上对秦师不义之战的谴责,从军事上对不可“劳师袭远”,“骄纵轻敌”的战略战术思想的总结。秦晋崤之战 的语言特色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 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13、 .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 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崤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 至于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外交辞令,也是各肯特色;弦高于委婉中露锋芒,暗示郑国已知悉秦军偷袭企图,早已作好战斗准备;皇武子于幽默中寓严肃,导致“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于谦卑中藏杀机,

14、表现出三年后将兴师报仇的决心。 返#15. 秦晋崤之战 的语言特色体现为:回秦晋崤之战 的语言特色体现为:(一)对两个国君的刻划(二)对两个大臣的刻划(三)外交辞令的描写总结(一)对两个国君的刻划 秦作为西边的一个小国,是在秦穆公当政时才逐渐强大起来的。秦穆公广集人才,重用贤能,雄心勃勃地要在中原争夺霸主地位。因此,在当时的霸主晋文公刚死而又得到杞子从郑送来的密报时,他认为时机成熟,便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他原以为会得到重臣的支持,所以他去询问蹇叔,但是蹇叔却劝阻他伐郑。他当时称霸心切,拒不纳谏。这边大军整装待发,那里蹇叔却在痛哭失败,穆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气,从牙缝中迸出刻毒的诅咒:“尔何

15、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固然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奴隶主的刚愎自用、凶狠狰狞的面目,但却也表现出他争霸中原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后来,果然应了蹇叔的预言,在全军覆没的惨重失败面前,穆公才清醒过来。他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引咎自责,悔恨不已;他依旧重用孟明,又显示了一个能逐鹿中原的国君的明智和气度。虽然作者在文中对秦的不义之战持否定态度,但他仍能忠于历史,写出了人物的多重性,秦穆公毕竟是春秋时期一个比较杰出的国君,他终于成为霸主,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5. 秦晋崤之战 的语言特色体现为:返回 晋襄公:襄公的父亲晋文公是春秋时继齐桓公之后的一个威名赫赫的霸主,但他的儿子却不象父亲了。对于是否

16、伐秦他没有主见,后来同意了先轸伐秦的主张。但是当将士们在战场上拼力俘获了秦的三员大将时,他却又听从了文嬴的请求,糊里糊涂地放虎归山,后来经不住先轸的责骂,又派阳处父去追赶,可是已经晚了,以至造成了“一日纵敌,数世为患”的恶果。文章中仅用“公许之”,“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公使阳处父追之”三笔,就活画出了一个优柔寡断、无智无谋的窝囊国君的形象。晋国就是在他手中开始衰弱下去的,三年之后终于被秦打败,逐渐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二)对两个大臣的刻划秦的蹇叔和晋的先轸,都是本国的元老重臣,他们都忠于各自的国家,都有着深谋远虑的政治卓见。但是两个人的个性却大相径庭。蹇叔在穆公不听劝告孤意伐郑时,他一

17、哭再哭,发自肺腑,哀切动人,表现出他对秦国的一片忠心和一片深情。而先轸在襄公放走秦囚时,却是盛怒之下,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在朝廷上公然直呼文公夫人为“妇人”,而且“不顾而唾”,表达了对文嬴、襄公纵敌的鄙视和愤怒。他对晋国的至诚,是通过他粗豪刚烈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作者对这两个元老重臣的对比式的刻划,符合二人的阅历身份,是很真实的。蹇叔原是宋国人,他是百里奚推荐来到穆公身边的,因此,他虽然忠心耿耿,却总还是小心谨慎,除了直言相谏之外,只能是以痛哭倾吐忠心。而先轸是晋文公重耳得国之前在外逃亡十九年中一直跟在身边的五贤士之一,在文公争霸的决定性的一战晋楚城濮之战中,曾出谋定策,并身任中军主将立了大功,

18、他是和晋国长期休戚与共的老臣宿将,所以他才敢在新君襄公面前大发雷霆。蹇叔的“哭”,先轸的“呼”和“唾”,这几个细节把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返#15. 秦晋崤之战 的语言特色体现为:回(三)外交辞令的描写善于写外交辞令是左传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刘知几史通言语称之为“语委婉而多切”。秦晋殽之战中有三段外交辞令,因为人物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处境不同,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实在是非常出色。弦高是郑国的一个爱国商人,他在“将市”的途中遇到伐郑的秦师,急中生智,一番犒师的辞令,说得是那谦恭有礼,热情周到,同时柔中有刚,明确暗示出郑国早有准备,决心迎战。弦高意在言外的话语,使孟明逡行不进,领师而回。皇武子是郑国的大夫,他奉郑君之命,告诉戍郑的秦大夫离境。皇武子的话,说得是那么抱歉客气,但又代表了国家,严峻地揭露了敌人的阴谋,下了冷冷的“逐客令”。皇武子辞杞子的一段话,是旁敲侧击,使杞子等人感到无形的威压,只好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