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_第1页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_第2页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_第3页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_第4页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5课 猜猜秦始皇宋太祖明太祖唐太宗1432 明太祖(1368-1398年) 朱元璋,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放过牛,当过和尚,后来投奔红巾军,能征善战、足智多谋,逐渐成为这只起义军的头领。他采纳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实力不断壮大。1368年初,朱元璋在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二、加强君权的措施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央废丞相权分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刑狱

2、)都指挥使司(军政) 地方废行省设皇 帝行省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它统一管辖一个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职权极重,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都直属中央。 丞相制度始创于秦朝,此后曾多次发生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为防止此类事情的重现,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丞相制度始创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明殿阁大学士既然废除了丞相,为何又设殿阁大学士?由于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致使政务十分繁忙,遇事无人商量。所以,明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无实权。后来,逐步形成内阁制度。活动与探究: 一次大学

3、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三、锦衣卫和东西厂锦衣卫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的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西厂是明朝中期明宪宗所设立的,也是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四、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这种考试制度曾经为隋唐等朝代选拔了不少

4、有识之士,辅佐皇帝执掌朝政,不仅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还出现了大治的局面。但是到了明朝,统治者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强化君权,实行八股取士。规定: 命题范围: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结果: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后,大都 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科举考生看榜图明朝君权的加强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说说你的看法明朝君权的加强“八股文毁灭文化,相当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八股

5、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 顾炎武八股取士动脑筋这两位同学中哪一位说得对?你是如何看待八股取士的,说说你的看法。“八股取士”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应如何评价“八股取士”?各抒己见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助长了为了当官而读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五、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为巩固明朝天下,明太祖把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的

6、势力日益膨胀,并威胁中央。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号,从北平起兵南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生于 1360年,死于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朱棣夺得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同时,他继续推行削藩政策,以加强君权。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一、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措施: 在地方 政治

7、上:(1)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 -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思想上:八股取士二、 靖难之役和迁都 (应天)南京 北京 1、靖难之役 2、迁都北京 3、强化君权的措施本节知识结构 故 宫请欣赏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 明朝君权的加强一 选择题1.元朝灭亡是在:A 1279年 B 1368年 C 1402年 D 1399年2.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是:A 1397年 B 1399年 C 1421年 D 1402年3.朱元璋登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帝王相似?A 东汉光武帝刘秀 B 东晋开国皇帝马睿C 唐太宗李世民 D 宋太祖赵匡胤4.朱

8、棣登位的过程,与上列哪个封建帝王相似?课 堂 练 习选择题: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 D.四书五经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修建的( )A.朱元璋B.朱棣C.建文帝D.崇祯帝练习ADCB 6.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最具特色的是: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分相权于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 D设厂卫特务机构7.对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原因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中书省权力过重B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8.我国古代帝王迁都的原因有多种,下列各次迁都,目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的是 A商王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 9.下列陈述,适合明朝初年锦衣卫的情况是(多选)A.由宦官统领B.由皇帝直接指挥C.不受司法部门管辖D.兼管行政、财政10.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