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可能会在孩子的心上扎进一根难以拔除的刺_第1页
父母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可能会在孩子的心上扎进一根难以拔除的刺_第2页
父母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可能会在孩子的心上扎进一根难以拔除的刺_第3页
父母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可能会在孩子的心上扎进一根难以拔除的刺_第4页
父母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可能会在孩子的心上扎进一根难以拔除的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昨天,我刚吃完晚饭,就接到姐姐的 。姐姐在 里火急火燎地说:“大宇不见了!怎么办?我到处找,都找不到他。”我问姐姐怎么回事。姐姐吞吞吐吐地说道:“还不是因为学习的事,我说了他几句,他不服气地跟我举嘴, 我一生气,就骂他,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哪知道他这么经不起说,摔下筷子就跑出去了。”听完姐姐的话,我长叹一声。姐姐每次都是这样,明明心里很爱孩子,却总是用很伤人的话 去刺痛孩子。可是每次伤害了孩子,却又从不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过:“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 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很多时候,父母随口而出的一句话,虽然不会让孩子的身

2、体留 下伤痕,却会在孩子的心上扎进一根难以拔除的刺。01第一个故事,来自浙江11岁的男孩小波。小波的学习成绩很好,从来没有出过班级前五名。但小波的妈妈并不满意。她经常告诉小波:“你只有成绩好,才能让别人瞧得起你。”她对小波的要求很严苛,经常因为一点小错,一点退步,就气 急败坏的责骂、责罚小波。前段时间,妈妈在监控里看见小波在家玩了半小时手机,气不 打一处来。她回家大骂小波“不争气”、“只知道玩”并罚他在院子里跪了 2个 小时。谁都没有想到,这竟成了压倒小波的最后一根稻草。小波决然地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了。信中写道:“妈妈,我走了,请你不要找我。我知道我是个废物、窝囊废、累赘,这些年让你生气不是一

3、天 两天了。放心吧,我走的时候会带上书,会好好学习,还会收集一些素 材写作文,不要找我,我会自己回来的”字字让人心酸。一个只有11岁的孩子,本该是一个自信阳光、朝气蓬勃的少 年,现在却亲口成认自己是个“废物”、“窝囊废”和“累赘”。一个本该在父母身边被宠爱的孩子,现在却战战兢兢地想要逃 离父母,还不忘懂事地安抚父母,告诉父母,“我不会忘记学习 的。”想起我曾经看到的一句话:“一个懂事的孩子,不会忘记爱你,但却会忘记爱自己。” 妈妈对他的每一句责骂,虽然没有让他的心里燃起仇恨。但妈妈曾说过的每一句难听的话,都在他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 伤痕。让他的内心脆弱、自卑、迷茫、无助、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 处,

4、让他觉得自己不配被爱,彻底丧失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热情。02第二个故事,来自一个14岁抑郁症女孩。女孩就读于全省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 只要女孩成绩没有到达父母的要求,就不断地否认她、要求她、指 挥她。高中住校后,女孩因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经常跟同学发生争 执。女孩打 跟妈妈求助,诉说自己被孤立,被欺负。妈妈的第一反响不是关心孩子,了解真相,而是开始泼她冷 水:“怎么不孤立别人,就孤立你呢?”有一次,女孩妈妈接到班主任老师的投诉,回过头来把女孩狠 狠地臭骂了一顿。“跟每个同学都搞不好关系,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能不能好好反思一下你自己!”后来,女孩再也没有跟妈妈打 倾诉过,但她

5、的状态却越来越差:她开始变得歇斯底里,她总是无意识地抠自己的手指,抠得指 尖遍布伤口,她开始拒绝跟妈妈沟通,她总是一个人在深夜痛哭。直到有一次,女孩对妈妈说自己站在教学楼上就想往下跳时, 女孩的妈妈才慌了神,赶紧带女孩去看医生。可是,当医生确诊女孩得了中度抑郁症时,女孩的妈妈没有关心女孩的病情,反而失望地责备女孩:“我们付出这么多把你培养进这么好的学校,你怎么那么让人不 省心?”我那时并不知道,这些都有可能是严重心理问 题的表现,只觉得失望而又困惑-她到底想要什么?我们父母付出了这么多,把她培养进了 这么好的学校,她为什么那么不让人省心?这一次,女孩彻底对妈妈寒了心。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日记

6、上写下“我恨妈妈”,然后安静地吃下了一整瓶安眠药。武志红老师说:“家是港湾,爱是退路。”孩子最深的情感需求,就是感觉到被爱。每一个孩子都把父母当作自己最亲近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宠爱、理解、和包容。而父母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忽视,父母对孩子言语间的冷漠,不 仅会让孩子寒了心,再也不信任父母,更会把孩子逼到死角。那些不以为意的责备,那些脱口而出的抱怨,就像一把把尖 刀,彻底斩断了亲子关系的连结。03第三个故事,是一位少年杀人犯的故事。男孩12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从那之后,他开始跟着妈妈生活,可妈妈却经常辱骂他:“你怎么不去死?你就是猪脑子、没用的废物,是个人都比你强。”我叫强强*在我12箴

7、的B寺候*我爸妈就分【附了 , 嫣嫣每天璃我的喻凝我表先。妈妈一次次的羞辱、否认、挖苦、挖苦,让男孩的内心充满了 愤怒和羞耻。他的内心深处开始认同:自己真的就是一个废物,真的一无是处。直到有一天,他无法排解自己内心的痛苦,就拿起一把刀,疯狂地捅向了比自己更弱的人。他终究还是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妈妈对他的“诅咒”,也就此变成了现实。心理学上有一个内化现象: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信父母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并将这些 极为糟糕的评价,转化成对自己的消极评价,活在自我羞辱的阴影 里。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贴的“负面标签”,会成为一种“反作用力” 推着孩子向更坏的方向开展。父母的每一次否认和指责,都是在提

8、醒孩子自己有多么的不堪;父母的每一次打击侮辱,都是在强化孩子心底的叛逆和愤怒;父母越是嫌弃孩子,孩子越是会朝着父母嫌弃的方向狂奔而 去。有句话说:言语上的虐待,无异于灵魂上的谋杀。孩子的生活是积极阳光还是消极堕落,全在父母的一念之间。04以上三个故事,其实正是对应了父母用言语伤害孩子的三个层 次;第一层:让孩子的心灵伤痕累累。第二层:让亲子关系岌岌可危。第三层:为孩子贴上“烙印”,毁掉孩子的一生。就像欲望山庄里所说的那样: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伤 人。对父母而言,可能只是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但对孩子而言,伤 害可能贯穿一生。舒淇曾在节目中自曝自己的童年经历:“被父母毒打,被骂长得丑,看到父母就想逃。”这段坎坷的经 历,让舒淇变得叛逆、敏感和自卑,一生都活在极度缺乏平安感的 阴影里。姜文小时候,他的母亲对他非常严厉,从来没有给过他好 脸色。成名后的姜文曾在采访中说:“我其实是一个很不自信的 人,因为我从来没有得到过母亲的肯定。”得不到母亲的肯定和表扬,成了姜文心中永远的痛。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分 析结果显示:在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