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分类和差异性引言 在所有的人群中,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叫做个体差异。 你就是你,绝对不是另外一个人。你的个性心理,你的对外生活能力,你的心态,你的表达,生理现象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就叫做中医体质学,研究人的个体差异的学问。 人的个体差异是由先天父母的遗传决定的;同时,也受后天的影响而变化。后天影响,包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饮食,性情,工作环境等。从而导致了每个人与众不同的体质特征。 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人类既有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等相同的形质和功能活动,也有神、魂、魄、意、志,以及喜、怒、悲、思、恐等相同的心理活动,这是人体的生理共性。正常人体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个
2、体在形质、功能、心理上又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性,这种个体在生理、心理和形质的特性便称之为体质。 体质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进而还影响着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措施的反应性,从而使人体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因此,重视对于体质问题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个体的生命特征,而且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对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及养生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自医学诞生以来,人类一直重视体质类型的划分,西方医学早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就有了体质分类的概念,在黄帝内经中对
3、体质形成、体质特征与分型以及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论述。 东西方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了人的体质具有个体差异性,同时也看到了群体的趋同现象,以此为依据,早期医者对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了比较和分类。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体液说”,认为人体的特质由四种体液组合的比率不同决定。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黏液质血液占优势,表现为见异思迁,神经系统坚强,感觉和行动都是均衡的,活泼好动善于交际,能适应各种情况,常常容易做出妥协。黑胆汁占优势,表现为多愁善感,神经系统比较敏感,抑制性较强,固执而容易生气,不善交际,不能经受长期的紧张工作。黄胆汁占优势,表现为性情急躁,神经系统坚强。
4、不怕困难,缺乏自制能力,缺乏持久而有系统进行工作的能力。黏液占优势,表现为性情孤僻,感觉和行动都是均衡的,表情不显于色,感情稳定,反应迟钝,难以适应生活条件的改变,工作埋头苦干。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其所著的论人的本性一书中的这些论述,都只是直观地对外部表象和宏观的体貌特征、行为心理进行的描述分类,从根本上说,还是属于现象分类,而不能深入反映事物的本质。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希麦氏从精神病角度将人群分为矮壮型、肌肉型、瘦长型三种。这些都是人类对体质医学研究的早期成果。但国外对体质学说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心理分析,被称为“气质学说”。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依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5、把人分为兴奋型、灵活型、安定型、抑制型。 但是至今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医疗实践、养生长寿密切结合。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以人类体质研究为载体,涵盖了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发现了许多新的生命现象,特别是在功能表达的生命信息等方面。从而为生命科学提供了新的认识体系和整体、系统、动态研究人类的思维模式。 随着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必将同时对中医药临床实践、养生、预防及康复医学产生深远影响,为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中医药积极干预亚健康的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 近年来,中医体质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6、,已成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被国家列为“十五” “211工程” 建设项目。中华中医学会体质分会正式成立。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一、体质学说的概念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不同体质特征、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分析其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性质,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二、体质的基本概念(一)体质的涵义(二)体质的构成(三)体质的标志(四)体质的特点(一)体质的涵义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稟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包括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故体质又称为人体的“身心特性”。 用词的变迁内经:“形”、“质”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禀质”宋陈
7、自明妇人良方:“气质”南宋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赋禀”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禀赋”、“气质”清徐大椿:“气体”、“气质”清叶桂华岫云:“体质” 体质在生命过程的反映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体质学的四个基本原理: 体质过程论 心身构成论 环境制约论 禀赋遗传论 体质过程论 认为体质是一个随着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断演变的生命过程。这就是说,在人体的发育过程中,体质的发展经历了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不同阶段,每一阶段的体质都具有其不同的特点。 心身构成论 认为体质是个体躯体素质与相关的心理素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
8、统一体。 曾有学者运用心理学上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体质类型中的痰湿(肥胖)体质进行了与个体心理特征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痰湿(肥胖)体质的个性以中间型为多,内向型次之,外向型最少。其神经质水平以情绪稳定型为多,中间型次之,不稳定型最少,初步印证了心身构成论的理论。 环境制约论 认为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重要的作用。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迁等对体质均产生一定的制约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使当代人类的体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文明病”、“富贵病”发病比率较以前显著增加。 禀赋遗传论 认为
9、遗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 毫无疑问,体质差异,个体体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所决定的,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这种遗传背景所决定的体质差异,是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体质的构成: 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形与神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故素问遗篇刺法论说:“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体质离不开形与神,即正常形态结构基础上,而产生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 因而,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三个方面差异性构成。 体质的构成形神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1)形态结构差异的组成:外部形态结构:体质的外在表现内部形
10、态结构:体质的内在基础。(2)体质特征的主要表现:体表形态、体格,体型等。(3)体质特征的观察: A、体格: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 B、体型:形体之肥瘦长短,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以肥瘦最具代表性。朱丹溪提出:“肥人湿多,瘦人火多”的等著名观点。2、生理功能的差异性。(1)形成原因:内部形态结构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个体不同形态结构特点,决定机体生理功能及对刺激反应的差异,而机体生理功能的个性特点,又会影响形态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2)主要表现: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各方面功能的强弱。 包括: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情况、自我调节能力、兴奋或抑制基本状况。具体可体现于:
11、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舌象、脉象、寒热喜恶、体温、呼吸、语言、生殖、二便等。3、心理特征的差异性:(1)心理的概念:心理属中医学“神”的范畴,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2)形成因素:形态、机能和社会文化环境。a、形态结构:特定的形态结构,常表现特定的心理倾向。 如:内经谓:“土”型之人,圆面、大头、大腹、多肉、美肩背、美股胫、小手足、上下对称,多表现为:安心、好利人、不喜权贵、善附人等心理特征。B、生理机能:不同脏腑的机能活动,常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情绪反应和认知活动。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C 、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个体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可
12、形成不同心理特征。(3)心理特征差异性主要表现:人格、气质、性格的差异。 人格:个体独特的持久的心理或行为特征的综合。 气质: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心理特征。 性格:先天生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习惯行为方式。(三)体质的标志:1、体质的评价指标: 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 身体的功能水平 身体素质及运动水平 心理发育水平 适应能力2、理想健康水平的标准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 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富有弹性;声音洪亮,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眠良好,二便正常;动作灵活,运动,劳动能力较强; 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灵敏
13、,意志坚强;处事态度积极、镇定、有主见,有理性和创造性;应变适应能力强,抗干扰、抗刺激和抗病能力强。(四)体质的特点1、体质是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2、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复杂性。3、体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4、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二、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的渊薮,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 内经不仅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体质作了若干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出木、土、火、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再根据五音太少,阴阳属性
14、以及手足三阴经的左右上下,气血多少的差异,将上述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五五二十五种体质类型。 灵枢通天篇根据人体体质的阴阳胜衰,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 (二)历代医家的充实和发展:1、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继承内经有关体质学说的理论,并以人体正气胜衰、脏腑属性为前提,结合实践,创造了辩证论治的理论,寓体质学说于辩证论治中。 2、晋王叔和脉经 王叔和十分强调诊脉要注意体质特征,曰:“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 3、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 著名药王孙思邈指出:“凡人秉形气有中适,有躁静,各各不同,气脉潮动,亦各随其性韵”。
15、这说明分析脉形要参考体质特征,不能惟以脉辨病,另一方面,脉诊也是辨别体质类型的重要方面。 4、清代名医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临证非常注意患者的体质类型,并认为根据体质类型确立治疗大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他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从而强调了治法须顾及体质。 (三)现代体质学说的深化1,寻求理论研究现代化。 通过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嫁接,找到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佳结合点,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现代化方面寻求突破。2、形成新兴交叉学科的面貌。体质治疗学、体质药物治疗学和体质预防学等中医体质学的各级分支学
16、科,它以自身主体性与开放相容性为发展模式,以新兴交叉学科的面貌,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异军突起,并将带动诸多相关学科群取得突破性进展。 3、突出当代学科特征,寻求理论深化。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显示了整体、宏观、动态的研究特征,复杂科学的特征,功能状态特征,信息特征,并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对接学科前沿,显示了当代科学特征,为个体化诊疗,为从疾病医学还原到人的医学,为两大主题,疑难病和亚健康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理论贡献。 中医体质学在东方文化和中医学的基础上架构出东方生命科学体系,顺应了整个医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在以人为本的“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个体化诊疗”的时代,其作用日益突显,必将跻身于引领医学发
17、展的先进行列。 第二节体质的生理基础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1、脏腑、经络结构变化和功能盛衰,表现个性形体的差异性。2、精气津液是决定体质的物质基础,其盈亏影响体质的强弱。二、影响体质的因素:(一)先天稟赋:人体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二)年龄因素:(三)性别差异:(四)饮食素:(五)劳逸所伤:(六)情志因素:(七)地理因素:(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第三节体质的分类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古今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分类。虽然分类不同,但分类方法大都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思维方法,以藏象及精气血津液神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分类。通过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采用聚类统
18、计分析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和免疫生化指标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建立中医体质分类常模及客观化标准,发现了国人中医体质的九种类型的生命现象,即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特异质九种。 二、常见正常体质类型及特征(一)阴阳平和质:1、涵义: 指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为气血阴阳充盛,功能协调的体质。2、体质特征:(1)形态结构: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肤色有五色之偏,但明润含蓄;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2)生理功能:食量适中,二便通调,睡眠安和,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反应灵活,工作潜力大。(3)心理活动:性格开朗、随和,自身调节和适应能力强。3、临床意义:(1)不易感受外
19、邪,较少生病。(2)发生疾病,多为表证、实证,容易治愈,康复快,或可不药而愈。(3)如后天调养得当,无暴力外伤或不良生活习惯,其体质不易改变,易获长寿。(二)偏阳质1、涵义: 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类型。2、体质特征:(1)形态结构:体形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多略红或微黑,或呈油性皮肤;舌偏红,脉多偏阳。(2)生理机能:食量较大,消化功能旺盛;大便易干,小便易黄;易出汗口渴;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性欲较强。(3)心理活动: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差。3、临床意义:(1)对风、暑、热等阳邪易感性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2)易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疮疖。(
20、3)内伤杂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4)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出血等证。4、演化倾向: 如养生不当,易发展演化为,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体质。(三)偏阴质:1、涵义: 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类型。2、体质特征:(1)形态结构: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2)生理机能: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较怕冷,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偏弱。(3)心理活动: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3、临床意义:(1)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强,受邪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2)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3)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
21、饮、瘀血等证。4、演化倾向:不注意养生,容易发展演化为阳虚、痰湿、水肿等病理性体质。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中医体质学说从生命科学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高度,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理论包含着丰富的个体诊疗的认识,为贯彻诊疗个体化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将辨证与辨体相结合,对于养生防病、辨证论治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1、体质因素决定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和耐受性。 如:偏阳质者,对风、暑、热邪具有易感性,而对寒邪具有耐受性,称之“同气相求”。2、体质因素决定发病的倾向性。 如: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消化不良、腹泻等病;老年人肾气渐衰,
22、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肥胖或痰湿体质者,易患中风、眩晕、糖尿病等;瘦人或阴虚体质者,易患肺结核、咳嗽等疾病。从现代病理学研究发现,痰湿体质的人,其新陈代谢一般比较低下,脂肪代谢缓慢,而且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将多余的胆固醇堆积在动脉壁上,从而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和冠心病。3、体质因素与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过敏体质形成关系密切。 如:糖尿病、精神病等诸多疾病和遗传因素有关。二、阐释发病原理:1、体质的强弱决定发病与否。 体质是正气强弱的反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发病与否取决于体质的强弱。2、发病过程因体质差异而不同。 发病后
23、,因体质差异,有即时发病、伏而后发、复发不同,且发病的临床类型也因人而异。3、内伤情志病的发病与个体体质的特殊状态或缺陷有密切关系。 如:灵枢本神“心气虚则悲 ,实则笑不休”三、解释病理变化:(一)体质因素影响病机的从化:1、从化:病情一而化寒。2、质势:由于体质的特殊性,不同体质类型有其潜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 如:由于先天稟赋不同,后天调养各异,故体质类型具有潜在的相对稳定向的倾向性。3、病势:即病理演变趋势,人体遭受致病因素作用时,在体内产生相应病理变化,不同的致病因素有不同的病变特点。 如:正常情况下,感受寒邪则为寒病,感受湿邪则为湿病。4、质化:质化即为从化,指病势与质势相结合,使
24、病变性质发生不同的变化,病势依附质势,从体质而发生转化。 如:素体阴虚阳亢者,机能活动相对亢奋,受邪后多从热化; 素体阳虚阴盛者,机能活动相对不足,受邪后多从寒化;津亏血少者,多从燥化;气虚湿盛者,多从湿化。(二)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1、传变的涵义:指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即病变部位在脏腑经络之间传递转移,以及疾病的性质发生转化和改变。2、体质与疾病传变的关系:从二个方面决定机体是否发病与传变。1、通过影响正身的强弱,决定发病并影响传变。 体质强壮,则正气充足,抗邪能力强,一般不易感邪发病,即使发病,多为正邪斗争剧烈的实证,病势虽急,但病程短,不易传变;而体质虚弱者,正气不足,抗邪能力较弱,
25、不但易感邪发病,且病情多易传变深入,病程缠绵。2、通过影响病邪的从化,从而影响传变。 如:素体阳盛阴虚者,感邪后易从阳化热,疾病多从实热或虚热方面演变;素体阴盛阳虚者,病邪从阴化寒,疾病多向实寒和虚寒方面演变。四、指导辨证 体质状况是辨证的前提和重要依据。 体质影响疾病的证候类型,导致同病异证或异病同证的证候类型。 体质的特殊因素影响疾病证候类型的倾向性,证候同时包含着体质的特征。1、同病异证:感受相同病邪,或患同一种疾病,因体质差异,而出现不同的证候类型。 如:同感寒邪,体质强壮者,发病表现为“风寒表实证”,卫气不固者,表现为“风寒表虚证”,素体阳虚者,寒邪直中脾胃,表现为“脾阳不振”之证。 又如:感冒病,由于体质差异,风寒、风热、风寒挟湿、风燥等不同的证候类型。2、异病同证:感受不同的病因或患不同的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与企业间知识产权许可协议(2024版)5篇
- 2025年度智能硬件产品独家代理销售合同协议4篇
- 2025年厂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服务合同范本4篇
- 临时工作人员雇佣协议示例(2024年度)版B版
- 个人循环贷款最高限额合同书2024年版一
- 2025年度国际贸易代理产品认证合同范本4篇
- 2024年05月上海/北京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星令营暑期实习项目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合成抗菌材料》课件
- 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与维护服务合同3篇
- 专用配件销售协议(2024年度)版A版
- 春节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12123交管学法减分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招聘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笔试真题
- 制造业BCM业务连续性管理培训
- 24年追觅在线测评28题及答案
- TGDNAS 043-2024 成人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技术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招投标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皮带输送机工程施工电气安装措施要点
- 药房(冰柜)温湿度表
- QJ903.9A-1995航天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管理用工艺文件编制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