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共14页)_第1页
基坑监测方案(共14页)_第2页
基坑监测方案(共14页)_第3页
基坑监测方案(共14页)_第4页
基坑监测方案(共1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I目 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427842359 1、编制(binzh)依据 1、编制(binzh)依据1.1施工(sh gng)图纸(tzh)设计文件名称日 期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北安河东区定向安置房项目相关图纸2015年06月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北安河东区定向安置房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5年06月1.2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类别名 称编 号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

2、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地方及行业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J01-83-2003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DB11/382-200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2006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中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京建发2013435号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政府令第72号部委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建设工

3、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5号2、工程(gngchng)概况2.1工程(gngchng)简介工程(gngchng)简介表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北安河东区定向安置房项目2工程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乡,北清路的北侧,安阳路和安阳西路之间。3建设单位中建新牧(北京)置业发展有限公司4勘察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计划工期118日历天6工程质量标准结构长城杯、建筑长城杯2.2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乡,北清路的北侧,温北路西侧。占地面积约5.4公顷,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14万平方米,地下8万平方米。本开发项目31地块共14栋高层建筑,

4、地下23层,地上15层。配套地下车库地下3层基坑不同区域开挖深度分别为7.52、9.84、10.34、14.82、15.57m。本次基坑监测范围主要为31#地块楼座及地下车库基坑。2.3前期准备工作2.3.1监测仪器水平位移监测主要采用高精度经纬仪(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全站仪)。下表是几种光学经纬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仪器型号望远镜(mm)度盘直径(mm)显微镜放大倍数(mm)测微器水准管格值放大倍数通光孔径水平垂直水平垂直结构格值水平垂直AL332-1304590704862双光楔12020DJD2-C284090703444双平行板12030010315384603448双光楔120202.3.2

5、成果(chnggu)资料对观测的成果,应及时(jsh)进行评定,并根据变形趋势作出预报。在施工观测中,如果发现变形异常,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进行分析处理,应及时提交变形资料。观测完毕后,提交完整观测资料。2.3.3测量(cling)人员体系3、开挖监测目的为确保基坑开挖安全,保护周边设施,施工中应对基坑边坡进行全过程监测,本工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土钉墙坡顶水平位移、沉降;基坑周边道路、管线、建筑物的沉降监测;锚杆轴力监测;护坡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人工日常巡视。3.1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基坑变形,为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和工程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基坑边坡变形动态,便于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在基础

6、施工过程中需对边坡及周边设施进行变形监测。3.2通过工程监测随时掌握临近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内力变化情况。将监测数据与设计预估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已完成施工对基坑本身及周边建筑设施个影响,方便在后续施工中加以控制,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使得监测数据和成果成为判断工程安全性的依据和决策机构的眼睛。3.3通过对临近建筑、设施的准确监测,验证基坑(j kn)开挖及支护方案对周围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加强周围环境的保护。3.4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监测手段准确掌握(zhngw)周边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暗埋物情况,使隐蔽情况变为可想、可知、可预见的情况,

7、以便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判断,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防止泄露等突发事件。3.5基坑工程设计方案的定量化预测计算是否真正(zhnzhng)反映了工程实际状况,只有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才能获得最终的答案,其中工程监测是确定设计与实际符合性的直接重要手段。由于各个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周边环境的不同,设计计算中未曾计入的各种复杂因素,都可以通过工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对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修改、补充和完善。也可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有效参考。3.6通过对工程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进行准确的变形监测,对其安全性、稳定性作出科学分析、判断,为解决有关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所引发的各种纠纷提供有力

8、的法律依据,使施工方和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基坑变形观测布置详见 “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按照规范要求: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甲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4、边坡位移监测4.1监测点的设置4.1.1监测点包括观测基点和观测点。监测点的设置采用“视准线法”,即在距基坑上口线-1.0+2.0m范围内的土钉墙坡顶设置一条视准线,监测点布置在视准线上。4.1.2观测点间距宜为20m左右;观测基点包括下视基点和远视基点分别位于视准线的两端,应尽量远离基坑,最小距离不小于3.0m。4.1.3观测点应保证其位置固定。下视基点可采用长钢筋垂直击入地面(dmin),周围用混凝土硬

9、化固定;远视基点可用设在地面(同下视基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观测点可用水泥钢钉钉在坡顶混凝土上;或将钢尺(n ch)固定在坡顶(此方法可直接读取位移数据,操作简便)。4.1.4监测点设在坡顶地面(dmin)或墙体上时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方便查找;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4.2监测方法周期4.2.1监测方法A、采用电子经纬仪来进行观测,监测方法亦采用“视准线法”。B、测量读取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定为初始值(一般用经纬仪正倒镜4次读数取中数,初始值应测2次以上,以保证无误)。C、以后每次测值(即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与初始值的差值即

10、为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值。4.2.2监测周期根据规范对监测频率的技术要求,监测周期始自基坑开挖时起算(提前完成基点的埋设、水准网和导线网的测量、各监测点初始值采集工作),至基坑回填至0.00结束。基坑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频率表观测阶段频 率基坑开挖前观测2次平均值作为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深度0.5H每1-2天观测1次基坑开挖深度0.5HH每1天观测1次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每3天观测1次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每15天观测1次备注:如遇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或建筑物出现裂缝等情况应进行加密测量。5、周边地面沉降(d min chn jin)的监测5.1监

11、测点的设置(shzh)(1)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周边地面、临近建筑物、道路及重要设施(shsh)周边适当位置,或设置在建筑物墙体上。(2)地面或道路监测点间距宜为1020m,建筑物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8m;其具体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3)设在墙体上的点可用钢钉钉入墙中,并用红油漆标识;设在地面上的点应先将局部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在钉入钢钉并标识。(4)沉降监测点应采取有限的保护措施,防止人为破坏。5.2监测方法周期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监测频率表观测阶段频 率基坑开挖前观测2次平均值作为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深度0.5H每1-2天观测1次基坑开挖深度0.5HH每1天观测1次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

12、前每3天观测1次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每15天观测1次6、周边建筑物、管线监测道路沉降监测点直接设在路面上。建筑物沉降监测点一般设在建筑物的拐角处承重墙体上或基础结构上,离地面20cm,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部位,并保证立尺离开墙(柱)面一定距离。道路沉降监测点直接设在路面上,应尽量避免车辆碾压。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的布设间距一般为1520m,路面沉降监测点的间距可适当增大,不宜超过40m。对有检查井的管线,应打开井盖将监测点直接布设到管线上;对于暴露的管线或经开挖暴露的管线,可将观测点直接布设到管线或管线载体上;对于无检查井也无法暴露的管线,可在管线对应地表埋设间

13、监测点。基坑周边建筑物、管线监测频率表观测阶段监测频率基坑开挖前观测2次平均值作为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深度0.5H每2-3天观测1次基坑开挖深度0.5HH每2天观测1次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每3天观测1次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每15天观测1次备注:如遇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或建筑物出现裂缝(li fng)等情况应进行加密测量。7、锚杆轴力监测(jin c)锚杆轴力监测主要包括预应力锚索锚头的拉力的检测(jin c)。本工程为预应力锚索锚头拉力的检测,选择适量锚杆进行内力监测,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7.1传感器的安装对于预应力锚索,测力计的安装与

14、锚索的预应力的施加与锁定同时进行,安装于锚头承力平台与锚具之间。7.2量测利用振弦频率读数仪量测,并根据传感器的标定曲线求得相应的荷载。7.3传感器及测量仪器3.1、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振弦式测力计3.2、XP02型振弦频率读数仪。7.4测量精度专用测力计、钢筋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最大拉力值的1.2倍,量测精度不宜高于0.15FS,分辩率不宜大于0.2FS。7.5锚杆轴力监测周期计划表观测阶段频 率锚杆测力计安装后观测2次平均值作为锚杆应力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深度0.5H每1-2天观测1次基坑开挖深度0.5HH每1天观测1次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每3天观测1次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

15、完成前每15天观测1次备注:如遇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jin y)或建筑物出现裂缝等情况应进行加密测量。8、深层水平位移(wiy)监测8.1测斜管埋设(mi sh)测斜管应在围护桩体施工灌注混凝土前随钢筋笼一起绑扎安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结构深度相同;(2)测斜管保持垂直,其中一组导槽应与需要测量方向保持一致;(3)每节相邻测斜管应紧密对接,保持导槽顺畅;(4)测斜管安设好后进行混凝土浇注。浇灌混凝土前,封好管底底盖,防止测斜管有水泥浆渗入管内,测斜管露出冠梁顶部约1020 cm;(5)测斜管孔口的保护措施:用100mm 镀锌钢管将测斜

16、管顶部约1 m 套住,焊接在钢筋笼上,并用堵头封住,镀锌管与测斜管之间用水泥砂浆填塞,并砌筑测斜孔保护井或类似保护装置,安装护井盖和明显标识。(6)测斜管为外径70mm,内径66mm内壁有滑槽的PVC管,管长与相应护坡桩等深,固定在钢筋笼上随之一起埋入,安装测斜管时,其一对槽口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管口用盖子密封,安装完成后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浆渗入管内,测斜管管口设可靠的保护装置。8.2孔内测斜方法测斜仪的工作原理是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变化,从而计算土体、桩(墙)体在不同高度的水平位移。一般测斜仪由探头、电缆和数据采集仪组成。测斜数据的精度主要受探头的精度和测斜管的安装质量控制

17、。本工程采用武汉基坑测斜仪,测斜仪测试精度为0.02mm/0.5m。8.3测斜仪操作要点(1)将测头导轮卡置在测斜导管的导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至孔底,记下深度标志。(2)当触及孔底时,应慢放避免激烈的冲击,测头在孔底停留5分钟,以便孔内温度稳定。(3)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志作为测读起点,每0.5m测读1个数,利用电缆标志测读至导管顶端为止,每次读数时都应将电缆对准标志并拉紧,以防读数不稳。将测头调转180度重新放入测斜导管中,重复上述步骤。(4)监测时及时做好记录,同时(tngsh)测量测斜管口高程。8.4测斜孔的保护(boh)及注意事项在测斜管的安装前,要检查管

18、内导槽的洁净情况,测斜管底部应使用(shyng)闷头锭好,以防泥土进入。在安设过程中,保持测斜管垂直,并且导槽垂直于场区边界。 在现场数据采集后,通过计算机分析软件,及时对测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绘出围护结构位移变形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并对各测点每次的曲线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围护结构位移变形速率。8.5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频率表基坑施工阶段监 测基坑开挖前观测2次平均值作为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每4天观测1次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每10天观测1次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每30天观测1次备注:如遇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或建筑物出现裂缝等情况应进行

19、加密测量。9、监测控制标准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定,本工程水平变形监测控制值:一级基坑最大水平变形控制值取0.002h,二级基坑最大水平变形控制值取0.004h,三级基坑最大水平变 形控制值取0.006h,预警值为控制值的7080%,日变化值连续三天为3mm以上触发预警值;深层水平位移一级基坑报警值取0.003h,二级基坑报警值取0.005h;沉降预警值为桩锚支护部分20mm,其它支护结构为30mm;锚杆内力监测预警值为60%70%的f2(f2为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 剖面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a-ab-bc-cd-d安全等级三二三三三三一一一一二

20、三三二二控制值(mm)293750412146262432304627233330预警值(mm)22283731163520202423352017252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警报,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yng j)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chogu)上表的监测报警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地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沙流、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ynzhng)的渗漏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出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根据

21、当地工程检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6)负责预警快报:当综合判断风险程度达到报警值时,进行快报, 快报联系方式可利用电子邮件和电话通知方式送达业主及相关单位。同时参加预警事务处理,提交修正设计参数及专家论证所需的相关监测资料;跟踪预警事务处理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及时采取处理措施。10、建筑物变形处理当相邻建筑物沉降量接近或超过预警值时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0.1土钉或锚杆加固对变形情况进行仔细考察和反复研究,并经科学理论计算后增打一排或多排土钉或预应力锚杆,严格限制边坡水平位移量的继续增加和由此引起的相邻建筑物的沉降。10.2跟踪注浆加固沿相邻建筑物周边(或临坑侧)打出一定数量的注浆孔,进行压力注浆,以加固其基底土层,限制继续沉降。注浆施工参数根据变形情况经理论计算和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综合确定。10.3邀请(yoqng)专家处理邀请相关问题处理专家,采取其它科学、有效、可行的加固方法,在最短时间内遏制变形(bin xng)量的继续增加。11、工程监测(jin c)的管理11.1各监测点和基准点要严格保护并做明显标记。基坑变形监测点采用混凝土平台保护,施工过程严禁破坏。11.2监测应定人、定仪器、定时进行,不许漏测,开挖接近槽底时,应加强监测,每天至少观测2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