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_第1页
2022年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_第2页
2022年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_第3页
2022年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_第4页
2022年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 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 为脱位。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 1020 分钟。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 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 肢体功

2、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知识点 1. 小夹板最初记载在 葛洪肘后救卒方 。2. 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 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4. 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 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5. 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

3、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 织损伤较轻。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7. 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8.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c 伤9.小夹板固定的原理:a 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b 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

4、反的位置。操作步骤:以长骨骨折为例,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患者肢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夹板,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均准备齐全,整复完毕 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 位置,用胶布贴牢。将棉垫或棉纸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 均匀,板间距 11.5cm 为宜。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由助手扶持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 为宜,防止滑脱。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的外层,医绷带缠绕;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10. 石膏外固定的特点:塑形好、固定确实可靠、无弹性、不能随时调整

5、松紧度、固定范围大。11. 功能复位标准:a 对线: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b 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 1/3 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 3/4 左右。C 长度:儿童处于生长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发育期, 下肢骨折缩短 2cm 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自行矫正, 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 1cm。12. 骨折的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痉挛、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13. 骨折的愈合过程就是“ 淤去、新生、骨合” 的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

6、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14. 骨折的三期用药代表方:a 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外用消於止痛药膏、清营退肿膏,内用活血止痛汤,大成汤。b 中期,接骨续筋。外用接骨续筋药膏,内用续骨活血汤、桃红四物汤。膏,内用壮筋养血汤。C 后期,舒筋活络,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外用万应15. 骨折迟缓愈合的影响因素:固定不恰当、局部血供差、感染、感染伤口中有死骨或其他 异物存在、过度牵引、骨折断端牵开的距离较大。16.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固定: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将棉垫34 个放于骨折部的周围,短夹板放在内侧,若内收型骨折,大头垫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若外展型骨折,大头垫应 顶住腋窝部并在成角突起处放一平垫

7、,三块长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前、后、外侧,用三条 扎带将夹板捆紧,然后用长布带绕过对侧腋下用棉花垫好打结。17. 桡骨远端骨折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体征:伸直型骨折远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想尺侧倾斜减少或完全消失,甚至形成相反的倾斜。屈曲型骨折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此类骨折较少见。18. 肱骨干骨折的特点:a 中下 1/3 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b 下 1/3 骨折发生断端分离c 中下 1/3 骨折易发生愈合障碍。19. 肱骨干骨折中下 1/3 如何移位:中 1/3 骨折时,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而向外、向前;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下 1/3 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

8、致,常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位成角、内旋移位。20. 尺骨鹰嘴骨折的特点:a 撕脱骨折、骨片骨折,骨折线可以不累及关节面b 骨折可以为横行、斜形、粉碎性c 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可以延伸及尺骭d 肱三头肌牵拉骨折引起的分离是主要的移位倾向。21. 股骨颈骨折按X 线表现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外展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为头下骨折,骨折端常互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往往小于30 度,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破坏较少,故愈合率高。内收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内收时发生,多为颈中部骨折,亦可发生在头下部或基底部,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

9、所形成的倾斜角往往在45 度左右,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如角度大于70 度时,两骨折端往往接触很少且有移位现象,骨折处剪力大,极不稳定,血运破坏较大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高。临床上内收型较多见,外展型较少见。22. 锁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中外 1/3 处。首选手法整复。23. 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血气胸最常见、肺不张等。24. Denis 于 1983 年提出“ 脊柱三柱” 概念,即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 2/3 为前柱;后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后1/3 为中柱;椎弓、关节突关节、棘突、椎板、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为后柱。脊柱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中柱的完整。凡损伤累计二柱以上结 构均为不稳定性

10、损伤。25. 骨盆骨折分为侧方压缩型、前后压缩型、垂直压缩型、混合型、撕脱性骨折。并发 症:失血性休克、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女性生殖道损伤、神经损伤。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6. 脱位的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脱出骨端。27. 颞颌关节脱位诊断依据:a 病史,多有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b 症状,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口角流涎等 双侧脱位、关节突异位c 体征,半张口位、口不得闭、不得张、畸形、单侧或28. 肩关节脱位的分型和特点:肩关节脱位好发于 2050 岁之间的男性。根据脱位的时间长 短和脱位次数的多少,可以分为新鲜性、陈旧性、习惯性脱位三种。根据脱位后肱骨头所在的部位,又

11、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两种,而前脱位又可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脱位,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见。29.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复位成功的标志:听到轻微的入臼声,使其手触及伤侧肩部,复位即 告成功,疼痛立即消失,患儿即能屈伸伤肢。30. 筋伤的分类:根据不同暴力形式分为扭伤、挫伤、碾压伤。根据筋伤病理变化分为淤血凝滞、筋位异常、筋断裂。根据筋伤病程分为急性、慢性筋伤。筋伤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於肿和功能障碍。急性筋伤特点:亦称新伤,系由突然暴力所引起的、不超过两周的新鲜的筋损伤。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血肿及瘀斑、功能障碍等症状较明显。慢性特点:亦称陈伤,系由急性筋伤失治或治疗不当、不彻底,超过两

12、周的筋的损伤。若筋伤断裂系老弱患者,或劳损性筋伤,日久可出现肌肉僵凝、肌力柔弱、局部苍白浮肿等慢性筋伤症状。31.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32.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33. 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34. 2)局部无异常活动(只针对长骨干,不针对短骨或脊柱骨折),短骨和块骨骨折时,不会出现异常活动;35. 3)X 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36. 4)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 达 1 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 分钟,并不少于 30 步。37. 5)连续观察 2 周骨折线模糊,观察的第一天即临床愈合日期。38. 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13、39.40.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X 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主因骨膜、断端血供(股骨头的血供主要来自关节囊和圆韧带的血管)、断端接触、软组织损伤程度、年龄、健康状况 次因感染、药物 应避免因素整复次数不宜过多,避免粗紧 固定应合理防止因剪刀回落、旋转影响 牵引避免过牵涉 练功避免影响断端稳定的活动41. 骨折的治疗42. 复位:应尽早修复最佳时间0.5-4 小时内,无严重肿胀时(若错过整复时机,应待肿胀减轻后再整复, 时间为 5-10 天)(若有血管或神经受挤压时应立即修复 全身或局部情况不 良时,延期修复 )- 儿童 10-14 天,成人 3-4 周内为宜 复位标准1)对位与对线 2)解

14、剖复位对位、对线均达到或接近解剖位置者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功能复位骨折愈合后,不影响患者功能的复位必考:对位 (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 (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 称为解剖复位。43. 功能复位的标准对线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若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成人不宜超过 10 ,儿童不宜超过 故必须完全复位。15 。成角若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和适应,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 1/3 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 3/4 长度儿童下肢骨折缩短 2cm 以内,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 1cm 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肢超过 1cm,上肢略多病案分析旋转

15、(大于 10-15 )、成角 (大于 10 )而愈合。短缩下1. 肱骨髁上骨折诊断、鉴别、治疗。诊断: a 明确的外伤史 b 髁上部压痛明显,可捫及假关节活动,伸直型移位明显者,肘部呈靴状畸形, 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鉴别:主要与肘关节脱位相鉴别,两者局部症状相似, 肘关节脱位肘后三角关系异常,而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无变化。X 线片可以确诊。治疗: a 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上臂石膏后托固定 3 周。b 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较轻,桡动脉搏动正常: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练功活动 / 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 +练功活动 / 手法复位 +经皮穿针固定 +练功活动 c 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

16、伤后世间较长, 肘部肿胀严重, 并已有水泡形成, 桡动脉搏动较弱, 但皮肤与手部感觉、活动正常,指端毛细血管循环存在者:持续骨牵引+严密观察35 天后,肿胀消退,可选择手法复位 +小夹板或经皮穿针固定。d 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严重,桡动脉搏动消失, 患肢剧烈疼痛, 被动伸指剧痛, 皮色苍凉、 麻木者: 紧急做肱二头肌腱膜切开减压;对骨折,可利用同一切口做复位及内固定术e 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为钢板固定f 处理并发症。2. 桡骨远端骨折诊断、鉴别及治疗。诊断: a 老年患者,明确外伤史 b 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c 桡骨远端掌背、桡侧压痛明显,纵叩痛,伸直型:“ 枪刺刀” 畸形、

17、 “ 餐叉样” 畸形;屈曲型:“ 锅铲样”畸形。 D X 线片可确诊。鉴别:需注意与腕部软组织扭伤鉴别。治疗:无移位的骨折不需要整复,仅用掌、背两侧夹板固定 23 周即可, 有移位的骨折则必须整复。a Colles 骨折,移位者,-手法复位 +小夹板 手法复位 +经皮穿针固定 切开复位 +内固定 b Smith 骨折,移位者,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手法复位 +经皮穿针固定 切开复位 +内固定 c 术后处理 d 练功活动3. 股骨颈骨折诊断、治疗。诊断: a 明确外伤史 b 症状表现: 患髋疼痛, 活动受限 c 体征: 腹股沟中点处压痛,纵叩痛,患肢呈屈曲、内收、外旋、短缩畸形 d X 线片可确诊及分类 治疗: a股骨颈嵌插骨折:皮牵引 810 周 b 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多根空心螺钉内固定 c 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 +内固定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带肌蒂植骨 +内固定人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