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之垂直问题_第1页
立体几何之垂直问题_第2页
立体几何之垂直问题_第3页
立体几何之垂直问题_第4页
立体几何之垂直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体几何之垂直问题刊新课标剖析段晨立体几何在近五年北京卷(文)考查 19-24分要求层次内容具体要求ABC高考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要求 线、面垂直的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学会准确地使用性质与判定,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1 .若 l、m、A.若 /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北京(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局考第4题5分第16题14分第5题5分第16题14分第5题5分第16题14分第7题5分第16题14分第8题5分解读第10题5分 第17题14分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

2、题中为真命题的是()n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l , n ,贝 U l / n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33B.若 ,l ,则lC.若 l n , m n ,则 l / mD.若 l , l / ,则【解析】D.已知m , n是不同的直线,、 是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 ,则 / ;若n, n,则 / ;若 n, m且 n / , m / ,则 a/ 3;若m,n为异面直线,n , n /, m , m II ,则 /.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序号都填上)【解析】.在正四面体P 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 BC II 平

3、面 PDFB. DF 平面 PAEC.平面PDF 平面ABCD.平面PAE 平面ABC【解析】C. PA垂直于正方形 ABCD所在平面,连结PB、PC、PD、AC、BD ,则下列垂直关系正确的是 ( )面PAB 面PBC 面PAB 面PAD面PAB 面PCD 面PAB 面PACA.B.C.D.【解析】ABD ,点E、F分别是AB、BD的中点,.如图,在四面体 ABCD中,CB CD, AD求证:直线 EF II平面ACD ;平面EFC 平面BCD .【解析】 易知中位线EF / AD ,而AD 面ACD , EF 面ACD EF II 平面 ACD . EF II AD , AD BD , ,

4、EF BD又CB CD , F是BD的中点,CF BD . EF AcF F , BD 面 EFC又BD 面BCD ,平面EFC 平面BCD.6.如图所示,4ABC是正三角形,AE和CD都垂直于平面 ABC,且AE AB 2a , CD a , F是BE 的中点.求证:DF /平面 ABC;求证: AF BD .34 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原图:BEDC解析图:EDC【解析】 取AE中点M ,连结DM , FM ,易知FM II AB , . FM II平面ABC .又AE和CD都垂直于平面 ABC , AE II CD , AM II CD1. AM -AE CD , . AMDC 是平行四

5、边形, DM II AC , .DM II 平面 ABC. 2因此平面 DFM II平面ABC . DF 平面 DFM , DF II 平面 ABC . 连结AD ,由AE AB 2a, AE AB, F是BE的中点,可得 AFBE 2缶.由CD AC ,可得AD 类似的DE DB 75a ,于是 DF BD2 BF2 222从而 AF DF AD , 结合AF BE ,有AFCD2 AC2, a2 4a2,5a2 &a而a ,AF DF .平面 BDE , AF BD .3.1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的证明知识点睛教师备案 本讲重点讲解线、面垂直的关系,例题是按照题目难度区分的,兼顾了线线,线面,

6、面面的位置关系.解决垂直问题的关键是数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将线线垂直问题、 线面垂直问题和面面垂直问题互相转化.若已知线面垂直,则必然可利用此线证明出面内某条线垂直于此线所在的平面,从而找到新的线面垂直.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35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定八理 ) 推线面垂直线面垂直:点面距离: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 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 点O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垂直,则线与面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线上任 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 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7、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 平面垂直.论: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 直于这个平面.I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面面垂直面面垂直: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W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r趟定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 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考点1:线面垂直的判定、性质及证明教师备案 证明线面垂直的一般思路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除了 题目给出的

8、垂直条件外,几何体本身的一些垂直特性也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等腰三角 形底边的中点也是经常可以利用的辅助点.主要的判定方法:用判定定理;用判定定理的推论;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例1】经典精讲如图1,在三棱锥*如图2,在正方体P ABC 中,PB PC, AB AC.求证:PAABCD AB1C1D1 中.求证:BDi 面 ABC.图2【解析】取BC中点D ,连结AD、PD ,36 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 PB PC , D 为中点, . PD BC .同理:AD BC, BC 面 PAD.又PA 面 PAD, BC PA 连

9、结BD ,DD1 底面 ABCD ,又 AC 面 ABCD ,DD1 AC ,又底面ABCD为正方形,AC BD,又 BDPDD1 D , . AC 面 BDD1 .又 BDi 面 BDDi , AC BD1 .同理连结BCi可得BDi BiC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Di面ABC .提高班学案i【拓U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 ABCD ABC Di的底面是菱形,且 AAB AAD 60 ,求证:CC BD .解析图:【解析】二底面ABCD是菱形,BD AC连结BD, AC交于点O ,连结AB , ADAAB AAD 60 ,由 AAD AAB可知,ABD为等腰三角形,又 BO OD,AO

10、BD .又 ACAO O ,BD 面 AAO ,又 AA / CCi ,且 CCi 面 A AO , . CCi BD .N分别为PC、AB【例2】 岛在四B隹P 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 底面ABCD , M、 的中点.若 PDA 45 , 求证:MN 面PCD .【追问】设AB T2aD,则PC 面DMN .原图:CA N B法一图:A N B法二图:【解析】法取PD中点Q ,连结AQ , MQ ,则MQ /-CD ;2MQ _lNA , ANMQ是平行四边形;. PA 底面 ABCD,且 CD 面 ABCD, . CD PA;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37又由底面是矩形有 CD

11、AD, CD 面PAD;又 AQ 面 PAD , a AQ CD ;又 PDA 45 , .AP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 PQ QD , AQ PD ;又 CDPD D , AQ 面 PCD;又 MN / AQ , MN 面 PCD .法二:先完全仿照法一可证明 CD 面PAD ;取 CD 中点 R,连接 MR、NR、PN、NC ;则 MR II PD , NR II AD , 面 MRN II 面 PDA ;CD 面 MRN , MN CD ;PDA 45 , PA AD,又 BC AD , PA BC ,又 AN BN ,且 PAN CBN 90 ,,根据三角形全等可知 PN NC ;又 P

12、M MC , MN PC ;CD APC C , MN 面 PCD .【追问】PDA 45 , PA AD , PD 夜AD又AB /2AD , PD AB CD ,即APCD是等腰三角形. M是PC的中点,DM PC .由例题知 MN PC ,结合MN Cl DM M ,得PC 面DMN .尖子班学案1【拓2】在正方体 ABCD ABiCiDi中,P为DDi的中点,O为底面ABCD的中心.求证:BQ,面PAC .由于 AC BD ,且 AC BBi ,AC 面 BDD1B1 ,且 B1O面 BDD1B1,AB法二图:ABBi Di缶.3 2 -a2BO连结 PB ,设 AB a ,则 ABi

13、 CBi 2 21 OBi2 OB2 BBi2a a222 TOC o 1-5 h z 222i29 2PBi2PD;BiDi2-a缶a2,2438 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 TOC o 1-5 h z 222123 2OP2PD2DO2-aaa2.224OB12 OP2 PB12.BiO OP,又 POAC O,1 BO 平面 PAC .(法二)由于 AC BD ,且 AC BBi ,AC 面 BDD1B1 ,且 BQ 面 BDD1B1 BO AC ,取 CD 中点 Q ,连结 QCi , OQ ,则 OQ / BG 在正方形CCiDiD中,由P、Q分别为DDCD的中点, 可知 CP CiQ

14、,又 CP BCi ,且 CiQBCi G ,CP 面 BiGQO,又 BiO 面 BiCiQO ,CP BQ, . BO 面 PAC .考点2:面面垂直的判定、性质及证明教师备案 面面垂直的证明一般都先证明线线垂直,进而线面垂直,最后达到面面垂直的目的.反过 来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又可以得到线面垂直.经典精讲【例3】 如图,设平面 A EF , AB , CD,垂足分别为 B D ,且AB CD ,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能推出 BD EF ,给出四个条件: AC ;AC EF ;AC与BD在 内的正投影在同一条直线上;AC与BD在平面 内的正投影所在直线交于一点.那么这个条件不可能是( )A . B

15、.C.D.【解析】D;提高班学案2BiC A B.证明:平面 ABiC 平面A BCi.【铺1】如图,棱柱 ABC ABiG的侧面BCGB1是菱形,【解析】因为侧面BCCiB是菱形,所以BC BCi.又已知 BC AB,且 ABflBC B ,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39所以BC 平面ABC .又BC 平面AB1C , 所以平面ABC 平面ABG.【例4】 在在四B隹S 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SA 底面ABCD , SA 中点,AN SC,且交SC于点N ,证明:平面 SAC 平面AMN .SMD J C BAB ,点M是SD的【解析】 SA 底面ABCD , CD 平面ABCD ,

16、. SA CD ;又CD AD, SA 平面 SAD, AD 平面 SAD, SAf! AD A,CD 平面SAD.AM 平面 SAD, . CD AM .又SA AD AB, M是SD的中点, .AM SD ;SD 平面 SCD, CD 平面 SCD, SdAcD D, .AM 平面 SCD.SC 平面 SCD, . AM SC.又AN SC, AM、AN 平面 AMN , AM A AN A, . SC 平面AMN ,又 SC 平面SAC, ,平面SAC平面AMN .尖子班学案2【拓2】如图,已知 ABCD中,BCD 90 , BC CD 1, AB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纯处01 .

17、AC AD 求证:不论 为何值,总有平面 BEF 平面ABC;当为何值时,平面BEF 平面ACD ?【解析】.ABCD.EF平面 BCD , AB CD .BC ,且 AB ABC B , . CDAF . ,故 EF / CD .AD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BCD ,又EF 平面BEF,,不论 为何值,总有平面 BEF 平面ABC .由知,BE EF ,又平面BEF 平面ACD , BE 平面 ACD , BE AC .40 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BCD 90 , BC CD 1 , ADB 60.BD 拒,AB 亚tan60 娓,AC vAB2BC2 #7 .AE AC ,解得 A

18、E由射影定理AB2AE 6, .AC 76 .因此 时,平面BEF 平面ACD .目标班学案1 PAD【拓3】如图,四边形ABCD是面积为2万 的菱形, DAB为菱形的锐角,P是平面外的一点,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 PAD,平面ABCD , M是PC的中点.求证:PB AD ;求证:平面 ADM,平面PBC .原图:AB解析图:AB【解析】 DAB为菱形的锐角,过 B作BE,AD交AD于E ,则 Sabcd ad BE 273,又 AD 2 , BE J3 ,在 RD ABE 中,AB 2 , BE 出,则 AE 1 1AD ,2E是等边 APAD边AD的中点,PE,AD;又 BE n

19、PE E ,,AD,面 PBE,且 PB 面 PBE , PB AD . 取PB中点N ,连结 MN、AN ,则MN C CB / AD . AN 面 ADMN,即 AN 面 ADM APAD是正三角形,且底面 ABCD是菱形,4ABP为等腰三角形, PB AN ,且由知 PB AD ,PB,面 ADMN,且 PB 面 PBC ,,平面ADM,平面PBC .考点3:线、面垂直综合教师备案 直线、平面的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是高考的重点,尤其是以多面体和旋转体为载 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几乎是必考的内容,难度上以中等题为主.经典精讲提高班学案3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41【铺11(2011江

20、苏16)如图,在四B隹P 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 , AB AD , BAD 60 , E、F分别是AP、AD的中点.求证: 直线 EF II平面 PCD ; 平面BEF 平面 PAD -PD【例5】 直三棱柱 ABC ABQ 中, C1AB1 90 , AC1 AB BB1 , M、 中点.*求证:MN /平面ABB1A ;*求证:MN 平面ACB1 .MN面 ABB1A,且 AB面 ABB1A ,MN II 面 ABB1A .一一,一 ,、第.1谡图一.,【解析】因为E、F分别是AP、AD的中点,EF / PD ,又P , D 面 PCD, E 面 PCD , 直线EF II

21、平面PCD . AB AD , BAD 60 , F 是 AD 的中点,BF AD ,又平面PAD 平面 ABCD, 面 PAD n 面 ABCD AD , BF 面PAD ,所以平面 BEF 平面PAD .N分别是AG、B1C的【解析】连结AB , AB , BG ,由M , N分别是AC1 , BC1的中点,MN / AB ,.三棱柱ABC ABG中,侧棱与底面垂直,,四边形 ABB1A是正方形,AB AB1 ,MN AB1 ,连结 BN , CM , MC1 A1M1, C1C A1B1 ,RtAMC1C RtAMA1B1 .CM B1M ,又N为B1C的中点,MN B1C , B1Cn

22、AB1 BMN 面 ACB1.(当然也可以由CA 面ABB1A1得到CA A1B,从而CA MN )尖子班学案342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E分别【拓2】(2010年朝阳一模文17)如图,在三棱柱 ABC AB1C1中,每个侧面均为正方形,D ,为侧棱 AB, CC1的中点, AB,与AB的交点为O .求证:CD /面ABE ;解析图:求证:ABi 平面AEB.【解析】 连接OD , OE ,因为O为AR的中点,D为AB的中点,1所以OD / BBi,且OD 1BBi,又E是Cg中点,21贝U EC II BB1 且 EC -BB1 ,2. EC / OD 且 EC OD .四边形ECDO为平行

23、四边形,EO / CD .又CD 平面ABE , EO 平面ABE ,则CD II平面A1BE .因为三棱柱各侧面都是正方形,BB1 AB, BB1 BC ,BB1 平面 ABC .CD 平面 ABC ,所以 BB CD .由已知得 AB BC AC , CD AB .CD 平面 AABB1由可知 EO / CD , EO 平面 A1ABB1 . . EO AB1 .;侧面是正方形,所以 AB A B .又 EOA1B O,EO 平面 AEB, AB 平面 A1EB .AB1 平面 ABE .目标班学案2【拓3】如图,四边形 ABCD为矩形,BC 平面ABE, F为CE上的点,且BF 平面AC

24、E .求证:AE BE ; 设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点N为线段CE的中点.求证:MN II平面DAE .原图:E解析图:E【解析】 因为BC 平面ABE, AE 平面ABE,所以AE BC ,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43又BF 平面ACE , AE 平面 ACE,所以 AE BF ,又BF Cl BC B ,所以AE 平面BCE ,又BE 平面BCE ,所以AE BE .取DE的中点P ,连结PA , PN .丁点N为线段CE的中点,所以 PN / DC ,且PN 1DC , 2又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M为线段AB的中点,1所以 AM / DC ,且 AM -DC , 2所以PN / AM ,

25、且PN AM ,故四边形AMNP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MN II AP ,而AP 平面DAE , MN 平面DAE ,所以MN II平面DAE 整业3.2立体几何垂直的探索性问题考点4:垂直的存在性问题教师备案 存在性问题是立体几何问题中的难点,需要对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理和性质了然于胸,进行不断的猜测和尝试,由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充分条件,最后进行论证.存在性问 题能很好的考察立体几何的素养,空间想象和感知能力.当然,学过空间向量后,几何问 题代数化,这类问题的难度会下降一个档次.经典精讲【例6】 馥(2012年浙江理)已知矩形 ABCD, AB 1 , BC 盘.将4ABD沿矩形的对角线

26、 B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程中()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C与直线BD垂直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B与直线CD垂直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D与直线BC垂直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AC与BD , AB与CD , AD与BC ”均不垂直【追问】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与直线AC垂直?【解析】B.存在.BAC在翻折过程中,经历了锐角到钝角的变化,故存在一个位置,使得BAC为直角,即直线AB与AC垂直.【点评】折叠问题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难点,要注意折叠前后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位于折44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叠线同侧与异侧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变化,这是解决问题的

27、关键.【例7】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PD 底面ABCD, ABCD为正方形,PD DC, F是PB的 1|应求证:PA FC ;瞿在平面PAD内是否存在一点 G ,使GF 平面PCB ?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 取PA中点K ,连结KC , KF ,由已知有 PA PC AC ,则CK PA,由 PD 面 ABCD ,且 AB 面 ABCD, PD AB ,又 AB AD , AB PD , AB 面 PAD又K, F分别为PA,PB的中点,FK / AB ,FK PA,由 FK Ack K , PA 面 CFK , PA FC设G为AD中点,连结 FG ,取PC中点E ,连结EF

28、, ED ,由PD 面ABCD,又底面为正方形,有 BC 面PCD ,BC DE ,又PD DC ,且点E为PC中点,则 DE PC ,DE 面 PBCFG / DE , FG 面 PCB即点G为AD的中点时满足题意.目标班学案3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45【拓3】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中,底面 ABCD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且PD AB, E是 PB的中点.在平面 PAD内求一点F ,使得EF 平面PBC .原图:【解析】法设F为AD的中点, AC, BD交点为H,连接EF、HF、EH、PF .H、F分别为BD、AD的中点,HF / AB,故 HF BC ,又 EH BC , B

29、C 平面 EFH ,因此 BC EF .2225 22225 2设 PD AB a ,贝U PF PD DF a , BF AB AF -a , 44E 为 PB 的中点,EF PB . EF 平面 PBC ,即点F为AD的中点时满足题意.法二:设F为AD的中点,取 BC中点M ,连结EM , FM ,由PD 面ABCD,且底面为正方形,有 BC 面PCD ,BC PC.点E, M分别为PB, BC的中点,则 EM /PC,BC EM ,且 BC FM ,BC EF .取PC中点G ,连结DG , EG ,有平行四边形 DGEF ,,EF / DG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PDC中,G为PC中点,

30、DG PC , EF PC .EF PC,又 EF BC,且 BCPC C, EF 面 PBC .华山论剑筝形”是指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平面四边形.如下左图,在平面内的 筝形” ABCD中,AB AD, BC CD.现将构成 筝形”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4ABD和4CBD沿BD分别向上折 起构成 空间筝形”(如下右图),设A、C在 内的投影分别为 A、C1,且A1、C1分别位于BD的两侧. 求证: 空间筝形” 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若折起的 空间筝形ABCD满足AC II ,且SIabdS2cbdSA1BC1D ,证明此时有平面ABD 平面 BCD .【解析】取BD的中点M ,连结AM

31、 , MC ,由 AB AD 知,AM BD ;46 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同理,CM BD ,又AM , CM 平面 ACM ,AM)CM M , BD 平面 ACM .AC 平面 ACM , BD AC . TOC o 1-5 h z AC II ,平面 ACC1A nAC1 ,.AC / ACi , AC ACi.由知,AC BD , A1C1 BD .11Saabd AM BD,Sacbd CM BD,SaBC1 d 22222222由 Sa abd Sa CBD Sabcd 得,AM CMAC1AC1BD ,故4AMC为直角三角形,又 AM BD , BD, CMAM MC .AM

32、平面 BCD, AM平面ABD ,,平面ABD 平面BCD .实战演练【演练1】已知m, n是两条不同直线, A.若 , ,则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为B.若 m , n ,则 m / nC.若 m /, n / ,则 m / nD.若 m /, m/ ,则 /【解析】B;【演练2】如图,正方形 ABCD所在平面与三角形 求证:AB 平面ADE .【解析】AE 平面CDE , CD 平面CDE , AE CD .在正方形ABCD中,CD AD , ADAaE a , CD 平面 ADE .AB II CD , AB 平面 ADE .CDE所在平面相交于CD, AE 平面 CDE .【演

33、练3】在长方体 ABCD AB1C1D1中,点E , F分别在AA, 求证:BD1 面耳5 .【解析】 由AD 面ABB1A得AD1 RE;又 RE AB ,B1E 面 ABD1 ;be BD1 ;同理,由C1D1面BCCB1可得C1D1 BF ,又 BF BC1 ,BF 面 BC1D1 ;BF BR ;CC1 上且 RE A B , B1 F BC1,第3讲尖子-目标教师版47平面 BCD , BDflCM M ,BD1 面 B1EF .【演练4】如图,四棱锥P且 MN PC , MN求证:平面PADPABCD的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 .平面PDC .N分别是AB、PC的中点,原图:【解析】由MN又MNMNNCA M B,D .解析图:AB ,且 AB / CD ,有 MNPC, PC 平面 PDC , CD 平面PDC .PCA M B平面PDC ,且PC】CD取PD的中点K ,连结由N为PC中点有NK/ CD / AB , NKi -AB 2MN II AK , AK面 PCD.又AK 面PAD ,面 PAD 面 PCD .【演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