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电阻率法基础知识_第1页
物探电阻率法基础知识_第2页
物探电阻率法基础知识_第3页
物探电阻率法基础知识_第4页
物探电阻率法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探电阻率法基础知识本章要求掌握岩土介质的电阻率特性及影响因素了解层状介质的纵向电导和横向电阻的概念了解稳定电流场的基本规律掌握各向同性半无限空间点电源场分布规律掌握电阻率法的物理实质掌握大地电阻率的测定了解电阻率法的仪器、设备。 电法勘探方法比起震法勘探方法要多得多,按场的成因不同,可分为天然场法和人工场法两大类。天然场法包括:自然电场法、大地电磁法、声频电磁法。人工场法包括: 电阻率法-电测深法、电剖面法、充电法等。 人工电磁法-频率测深、感应脉冲瞬变法、甚低频法等。 激发极化法 电阻率法是以岩土介质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类勘探方法。5-1

2、岩土介质的电阻率电阻率是表征物质不同的导电特性参数物理学上定义为:当电流在某种材料中均匀分布时,它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立方体所呈现的电阻。单位为m电阻率的理论公式上式为电阻率法勘探的基本来源公式一、金属元素及常见矿物的电阻率金属元素:=10-710-8 金、银、铜、铝、铁等 良导矿物:110-6 大多数金属硫化物、石墨、黄铜 矿、黄铁矿、磁铁矿等中导矿物:1106 大多数氧化物、闪锌矿、蛇纹 石、钛铁矿等劣导矿物:106 大多数造岩矿物,如石英、长石 云母、角闪石、方解石等二、三大岩类的电阻率一般规律:火成岩最高(102105)、沉积岩最低,变质岩的电阻率与原岩及变质程度有关沉积岩中的特殊

3、情况:化学沉积的岩石电阻率较高,如灰岩、白云岩等火成岩中的特殊情况:超基性岩、基性岩由于其物质成分中的铁、镁质增多,电阻率较低常见的岩石电阻率值 岩 石 名 称电阻率m 岩 石 名 称电阻率m 沉积岩 闪 长 岩102106粘 土10-1101辉 绿 岩102106泥 岩100102玄 武 岩101102粉 砂 岩101102辉 长 岩101102砂 岩101103变质岩砾 岩101104泥质板岩101103石 灰 岩102106 结晶片岩102104 泥质页岩102103大 理 岩102105岩浆岩片 麻 岩102104花 岗 岩102106石 英 岩102105正 长 岩102106三、土

4、层及水的电阻率四、影响岩土介质电阻率的因素1.矿物成分2.结构构造3.孔隙度4.含水量5.温度影响岩土介质电阻率的主要因素五、层状介质的电阻率1. 纵向电阻率和横向电阻率具有层理结构的岩层(如 沉积岩),由于各层的电阻率不同,呈现了垂直和水平层理的电阻率不同电阻率的各向异性横向电阻率n:垂直层理方向所测电阻率纵向电阻率t:平行层理方向所测电阻率2. 纵向电导和横向电阻计算模型为底截面11m2的长方体横向电阻h1 1h2 23 1m1mII纵向电导h1 1h2 23 L=1m1mM . NII单位为(M)-1,称为西门子。5-2 电阻率的测定电阻率法勘探有两个条件:外部条件:建立人工电流场-直流

5、电场,特点为电荷分布不随时间变化,所以也称稳定电流场。内部条件:地质体之间的电阻率差异 研究场和场源的关系是各种地球物理勘探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对于地下介质与物理场分布关系的研究,一般分为正演和反演两种方法。正演是根据地下电性介质的分布来研究场的分布,并把场的分布转化成相应的视参数值来表示;反演根据正演理论,对野外实测曲线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所研究地质对象分布状况的有关信息。一般情况下正演结果是唯一的,而反演结果则是多解的。一、稳定电流场的基本规律 稳定电流场的基本规律包括:电流强度与密度、欧姆定律、可希霍夫定律、电场强度、电流场的基本方程(拉普拉斯方程)1. 电流强度与密度电流强度:单位时间内

6、通过某截面的电量物理意义:一秒钟通过某截面 1 库仑的电量,则电流强度就为 1 安培电流密度:通过单位截面的电流强度2. 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微观欧姆定律:稳定电流场中,电流密度 j 与该点的电场强度 E 成正比、与介质的电阻率成反比3. 克希霍夫定律稳定电流场中,任何一个闭合曲面的电流密度通量等于0。即流入曲面的电流密度通量 = 流出的电流密度通量(电流密度散度=0)物理意义:稳定电流场中,电流处处是连续的4. 电场强度场强为单位距离上的电位变化,即电位梯度微分表现形式:场强为矢量:电力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场强方向电位降落方向为其正方

7、向5. 稳定电流场的基本方程拉普拉斯方程将:代入:得:由于均匀介质中为常数,上式变为:或:即为稳定电流场中的拉普拉斯方程满足方程的边界条件:U1=U2J1n=J2n意义:在稳定电流场中,电位处处有限且连续,在界面两侧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连续。假设地下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岩层,电阻率为;一直流电源通过A极向下供电,另一电极在无穷远,对所观测范围内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供电电极入土深度与到观测点的距离之比很小(),可看作点电源;地表为无限大的平面。二、均匀半无限空间电场1. 一个点电源的电场 一个点电源场是指以下四个条件成立的电场(1) 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分布图() 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分布图() 任一点电位

8、 由场强的微分表现形式:我们将半空间中电位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表示电场电位分布形态的等电位面。得:()介质的电阻率 电流线等电位面式中称为三极装置系数 AV. 两个点电源场 (1) 任一点、N处的电位M、N间的电位差:(2) 任一点处的电场强度(3) 电位、电场强度分布特征(4) 电阻率若A-M-O-N-B以O点对称,则:三、大地电阻率的测定 5- 电阻率法的物理实质大地电阻率是在介质均匀、地形水平条件下推导出的,实际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电场非均匀且地形不一定水平,若此时测得电阻率是地下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岩(土)层电阻率的综合影响,称为视电阻率。一、视电阻率视电阻率影响因素a. 与装置

9、类型和极距(系数K)有关;b. 与测点位置有关;c. 与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电性非均 匀体的空间结构分布有关;d. 与地下各种地质体自身电阻率相对 大小有关。非均匀介质中视电阻率的讨论:当MNAB时,MN之间的电场可认为是均匀的假如介质为均匀时,上式可变为:即:将此式代入视电阻率公式:此为视电阻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式,或称s的微分表达式。其物理意义为视电阻率与测量电极MN间介质的真电阻率成正比,比例系数:jMN/j0得:在实际工作中,当表土相对均匀时,水平移动MN电极,MN的变化是有限的,因此,多数情况下s主要取决于jMN的变化。记住这一点对于理解电阻率法的实质和定性解释电探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10、12A M O N B如右图:低阻体吸引电流,高阻体排斥电流。若21,则电流将在1层中分配的比例增加,从而使地表jMN增加,使jMN/j01,所以s升高。反之相反,所以s的变化可反映地下地质条件的变化。二、积累电荷 在非均匀介质中,存在着电荷的体分布,这种电荷称为积累电荷 电阻率法之所以能找出地下不均匀体,主要是因为:当地下有不均匀体存在时的稳定电流场其电场是由供电电极形成的正常场和不均匀体界面上积累面电荷而产生的异常场叠加的结果。 面电荷积累 过程假设分界 面两侧岩层电阻率分别为:1、2,12,点电源在1中21 A+1. 刚供电瞬间(t0)分界面两侧无限接近的两个点,受同一电场强度 E 作用

11、,即:1 2 E1n E2n j1n j2n为正常场此时上述情况说明:由于界面两边的电阻率不等,通电瞬间的电场法向分量的相等造成的结果是界面两边的电流密度不等,即1中流向界面的电荷量要比2中流出的电荷量多,多的部分就积累在界面上(正电荷)。为非稳定电流场+EnEnE1nE2nj1nj2nj1nj2n2. 有正电荷积累后 积累的正电荷要产生新的附加电场En,方向是从界面指向两侧;同时附加电场又可产生附加电流密度,方向也是指向两侧。此时,界面两侧的总电场和电流密度:3. 形成稳定电流场形成附加电场后,若 j1n总 仍大于 j2n总 时,继续重复上述过程,最终要达到 j1n总=j2n总,即所谓的动平

12、衡。此时电流场为稳定电流场。上述的三步平衡过程是在通电的瞬间内完成的积累面电荷的符号:电流由低阻流入高阻是为正,反之为负三、稳定电流场的边界条件 稳定电流场形成后,其边界条件就是界面处的电场分布特征。1. 电位U1=U2 界面两侧电位连续2. 电流密度j1t j1 j1nj2nj2j2t界面两侧的总电流不连续,方向改变。在12时,j1j2,即高阻排斥电流。123. 电场强度说明电场切向分量相等、法向分量与电阻率成正比,两侧不连续,为异常场综合边界条件四、装置系数K的物理意义电阻率法的基本公式:适合任何装置类型,只是装置不同、极距不同,则K值也不同。以三极装置为例,分析K值的物理意义A M O

13、N 上式中的2r2是以A为球心、AO为半径的半球壳表面积。在均匀介质条件下,它相当于过M点和N点两等位面的厚度为MN半球壳的平均面积。 A M O N比较: 说明:三极装置在地下半空间均匀介质中测得的电阻率实质上是厚度为 MN 的半球壳体积的介质电阻率。 因此装置系数K是与通过M及N点的两个等位面几何形状有关的物理参数。 A M O N同理,对于四极装置(AMONB),当电极均对称于O点时:所测得的电阻率相当于过M点和N点的两个等位面之间所夹部分体积的电阻率。由上述装置系数K的讨论可知: 电阻率法勘探实际上是一种体积勘探,测量电极MN离供电电极AB越远,电场影响所涉及的等位面越深,探测的深度也

14、就越大。 对于四极对称,当AB固定时,MN的距离与探测深度成反比;当MN固定,AB的距离与探测深度成正比。五、电流密度随深度的变化 比较点电源和双电源的电流密度随深度变化关系式,双电源随深度的增加电流密度衰减的快。假设深度h=rAO 则 : jMA=50%joA jMAB=35%joAB以上对电流密度与深度关系的讨论,可得出如下结论:我们是通过观测电场在地表的分布来研究地下地质情况的,勘探深度要达到M处,必须在M处要有足够大的电流密度JM、即:JM/JO要达到一定的数值才能引起地表电流密度的变化,因此rAO/h要足够大。一般探测深度hrAO(AB/2);JM/JO比例于rAO/h,也就是勘探深

15、度正比于AB之间的距离,改变AB之间的距离,可改变勘探深度。六、电阻率法的物理实质对于非均匀介质,电阻率法所测得电阻率为视电阻率(s)电阻率法之所以能分辨地下不同地质体是由于地下电性界面上电荷的积累而形成的异常场(J1n总=J2n总、E1n总E2n总)我们是通过观测电场在地表的分布来研究地下地质情况的,勘探深度要达到M处,必须在M处要有足够大的电流密度JM, 因JM/JO比例于rAO/h,所以rAO/h要足够大;电阻率法属于体积勘探,勘探体积为过M、N点的等位面所夹的体积。当AB固定、MN越小勘探深度越大;当MN固定、勘探深度正比于AB之间的距离,一般hAB/25-4 电阻率法仪器电阻率法基本

16、公式: 要得到s必须知道K、U、I 三个电性参数,其中K为装置系数,可根据电极距计算, U、I 可采用电工方法测量(见图):A M O N B VA 由电路图原理可知,理论上任何可测出回路中的电流和电位差的仪器均可使用。由于是野外工作,仪器必须满足: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高。第五章结束一、岩土介质的电阻率岩土介质的电阻率;影响岩土介质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层状介质的电阻率。本章回顾电阻率法是以岩土介质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类勘探方法二、大地电阻率测定电阻率法勘探有两个条件;稳定电流场的基本规律:电流强度与密度、欧姆定律、可希霍夫定律、电场强度、电流场的基本方程(拉普拉斯方程)均匀半无限空间电场:一个点电源的电场、二个点电源的电场本章回顾三、电阻率法的物理实质对于非均匀介质,电阻率法所测得电阻率为视电阻率(s): s=(JMN/J0) MN;电阻率法之所以能分辨地下不同地质体是由于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