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土壤学教学大纲(土管谢) 一、课程名称 土壤学 二、课程编号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土壤学是农林院校本科各专业承上启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土壤中物质运动的规律、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属性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植物生长关系的学科。设置本课程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土壤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容量,以便为各门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对于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发展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土壤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和生产实践活
2、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土壤肥力分析、认土、用土、改土的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本课程在教学中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以后,学生在系统的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地质学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化学、植物生理生化和地质学的有关知识,土壤学与这些课程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是利用前面所学的这些课程的理论,去研究土壤中各种物质的运移规律、分析和研究土壤物理、生物、化学性质以及与外界环境、植物生长的关系,因此本课程对于后续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科研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六、教
3、学进度安排 章、序 讲授时数 实验课时数 其 它 共计时数一 2 2 二 2 3 5 三 3 3 6四 3 2 5 五 5 5 六 3 3 七 2 2 4 八 4 4 九 2 2 十 1 1 十一 2 2 十二 1 1 共计 30 10 40 七、教学内容要点绪论(2学时)第一节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从农业生产和生态学角度理解土壤所处的重要地位。第二节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内容土壤概念及其组成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分类重点掌握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以及土壤的组成和肥力的种类。第三节 土壤科
4、学的发展及今后的任务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世界土壤科学的发展土壤科学的任务 重点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任务。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主要矿物和岩石组成土壤的主要矿物及其性质组成土壤的主要岩石及其性质重点掌握组成土壤的主要矿物和岩石的种类及其性质。矿物岩石的风化与母质的形成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土壤母质类型及性质重点掌握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类型及其特点,以及主要土壤母质的种类及其性质。土壤矿物颗粒及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土壤矿质颗粒的粒级土壤质地重点掌握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大小组成与不同的质地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水平的影 响及土壤质地改良的基本原理。 实验内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土壤质地的测定 土壤有机
5、质土壤生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 重点理解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性质 重点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概念、类型、组成及性质。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腐质化的概念及其各类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腐殖质的种类和性质重点掌握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种类和性质。土壤有机质的肥力作用及其调节有机质的肥力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肥力作用及其调节途径。 第四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土壤孔性土壤比重和容重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孔度与作物生长重点掌握土壤比
6、重、容重的概念及土壤孔隙的类型特点和计算。实验内容:土壤容重及孔度的计算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的概念土壤结构类型及特点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团粒结构的形成土壤结构的创造与改善重点掌握土壤结构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团粒结构的肥力作用、形成过程和创造改良途径。土壤耕性土壤耕性的含义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土壤的宜耕性及耕性的改良重点理解耕性的含义、影响耕性的因素,以及土壤的宜耕性。第五章 土壤水分、空气及热状况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类型及性质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分能量状态土壤水分的运动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平衡重点掌握土壤水分形态学和能态学观点、水分含量的表示及有效性,了解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7、及水分平衡。实验内容: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测定 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土壤通气性及其机制土壤空气状况与作物生长重点掌握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土壤通气性的机制,以及空气与作物的关系及其调节。 土壤热状况土壤热来源土壤热性质土壤温度状况土壤温度与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温度状况的调节重点掌握土壤的热性质、土壤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土壤温度与肥力、作物的关系及其调节。第六章 土壤胶体与保肥性 土壤胶体的构造与性质土壤胶体类型土壤胶体的构造土壤胶体的性质重点掌握土壤胶体的种类、构造与性质。 土壤胶体的吸收保肥性土壤吸收性能类型土壤的阳离子代换吸收作用土壤的阴离子代换吸收作用重点掌握土壤吸收性
8、能类型、土壤阴阳离子代换吸收的特点及其一些基本的概念与理论。 第七章 土壤养分与供肥性土壤养分及其供肥能力土壤养分存在形态土壤的供肥能力重点掌握土壤养分存在的形态及供肥能力的表现。土壤养分与其环境条件土壤养分与土壤溶液浓度组成土壤养分与土壤酸碱反应重点掌握土壤溶液组成与浓度、土壤酸碱反应、土壤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理论,以及与养分的关系。实验内容:土壤酸度的测定土壤的形成、分布与分类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因素成土过程土体构造的发育及其形态特征重点掌握土壤的形成因素及与土壤形成的关系,以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土壤的土体构造特征。第二节 土壤分布土壤水平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 区域性分布 重点掌
9、握土壤三大分布规律的含义及我国土壤分布概况。第三节 土壤分类土壤分类的目的我国土壤分类发展概况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的原则依据 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原则及土壤分类发展概况。褐土、栗钙土褐土褐土的地理分布与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形态特征主要亚类利用改良重点掌握褐土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以及主要亚类的区别和利用改良措施。第二节 栗钙土一栗钙土的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二.成土过程三.形态特征四主要亚类 五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栗钙土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以及主要亚类的区别和利用改良措施。第十章 山地土类各论 亚高山草甸土一亚高山草甸土的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二. 成土过程三.形态特征四主要亚类 五
10、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亚高山草甸土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第二节 山地棕壤一山地棕壤的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二.成土过程三.形态特征四主要亚类 五.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山地棕壤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第十一章 红黄壤.黑土类 第一节 红壤一.红壤的地理分布与成土条件二.形成过程三.基本特性四.分类五.利用改良重点掌握红壤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第二节 黄壤一. 黄壤的地理分布与成土条件二. 形成过程三. 基本特性四. 分类五. 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黄壤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第三节 砖红壤与赤红壤一.砖红壤和赤红壤的地
11、理分布与成土条件二.形成过程三.基本特性四.分类五.利用改良重点掌握砖红壤、赤红壤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第四节 黑土一. 黑土的地理分布与成土条件二. 形成过程三. 基本特性四. 分类五. 利用改良重点掌握黑土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第十二章 盐渍土盐渍土的分布及形成盐渍土的地理分布形成条件盐渍土的水盐运行规律重点掌握盐渍土的形成分布及水盐运行规律。盐渍土的特征、分类和利用改良盐土与盐化土碱土与碱化土利用改良重点掌握盐渍土的分类、特征及利用改良。 八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明确化和规范化。2.讲授中一定要注意突出重点,
12、注意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密切联系。3尽量多借助课堂挂图和标本,加深同学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九考试内容及方式的要求和提示 考试采取闭卷方式。其中主要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联系生产实践的论述为主,平时的课堂提问、实验等占520%。十使用教材及其他参考书目的提示林大仪主编土壤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林成谷主编土壤学,农业出版社,1998年; 黄昌勇主编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陆欣主编土壤肥料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另外各种土壤学都可作为参考书目。 农业环境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农业环境学 二、课程编号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农业环境学是
13、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专门研究农业环境与农业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依从关系的一门新的学科。它既是从农业科学派生出来的一个新的分支,又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置本课程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农业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容量,以便为各门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环境与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这对于合理利用保护农业环境与自然资源、发展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四、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农业环境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本课程在教学中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与
14、分工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以后,学生在系统的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地质学、土壤学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化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学等有关知识,农业环境学与这些课程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是利用前面所学课程的理论,去研究人类活动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保护和改善途径。因此本课程对于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学生从事环境科学的科研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六、教学进度安排 章、序 讲授时数 实验课时数 其 它 共计时数一 2 2 二 3 3 7 三 3 3 6四 3 3 五 4 3 7 六 3 3 七 3 3 八 3 3 九
15、5 5 十 3 3 十一 2 3 5 共计 34 6 40 教学内容要点绪论农业环境学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农业与环境的关系二、农业环境学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了解农业环境学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环境学的发展简史及任务我国农业环境学发展概况农业环境学的任务了解我国农业环境学的发展概况与任务。第三节 农业环境科学研究中新型技术的应用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核技术的应用重点了解生物工程、计算机等新技术在农业环境学研究中的应用。生态农业原理与实践农业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三农业生态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16、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含义、结构、功能及控制和管理。我国生态农业的产生、特点和发展趋势一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二我国生态农业的产生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重点了解我国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及与世界农业发展的差距。农业生态技术农业生态工程原理二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主要运用的农业系统工程方法三我国运用的主要农业生态技术 重点掌握农业生态工程原理及主要农业生态技术。发展乡镇企业、开发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乡镇企业与生态农业建设二开发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建设 重点掌握发展乡镇企业、开发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的关系。环境土壤学环境土壤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环境土壤学的概念环境土壤学的研究内容重点掌握环境土壤学的
17、含义及其研究任务。土壤的环境化学基础地壳与母质土壤的化学组成重点掌握土壤的主要化学组成物质及其性质。第三节 土壤环境的污染与防治土壤背景值与土壤环境容量二。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化肥污染与防治重点掌握土壤背景值与环境容量的含义及化肥、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一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重点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三章 农用水资源污染与保护 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地球上水分布与水循环二我国的水资源及分布特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重点了解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与农业
18、发展的关系,以及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第二节 农用水污染与净化原理一农用水污染和污染物质二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三水体中主要污染物质的净化原理 重点掌握水质污染指标与净化原理。第三节 农用水资源规划利用与保护一农用水资源的规划利用二农用水资源保护 重点掌握农用水资源的规划与保护。第四节 污水的农业利用及其影响评价一污水农业利用发展史二污水灌溉效益污水灌溉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四污水灌溉评价与发展前景重点掌握污水灌溉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灌溉效益及其评价。 第四章 农田大气污染与防治第一节 大气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一酸雨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二酸性沉降物对河流、森林生态的影响三空气污染对植物病虫害的
19、影响 重点掌握大气污染物对土壤、河流等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 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二氧化硫二氟化物三酸雨四粉尘污染 重点掌握各种类型的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 氟化物二二氧化硫三氮氧化物四重金属等微粒状污染物 重点掌握各种类型的大气污染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第四节 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一臭氧层形成与破坏二全球变暖 重点掌握臭氧层的形成与破坏机理及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五章 农药污染与防治对策第一节 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一农药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二农药的转化 重点了解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转化。第二节 农药施用的生态效应一农药的生物蓄积和浓缩作用
20、二农药对生物的影响三农药在农畜产品中的残留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重点掌握农药的生物蓄积和浓缩作用,以及农药对生物、人体的危害。第三节 农药污染的控制对策一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二改进剂型和使用技术三合理使用农药四综合防治技术 重点掌握农药的控制对策。第六章 畜禽饲养与农业环境环境污染对畜牧业的影响废水、废气的污染二。农药、化肥的污染三霉菌毒素的危害 重点掌握各类污染对畜牧业的影响。畜牧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策畜牧业污染环境的因素二消除畜牧业污染的对策 重点了解畜牧业污染环境的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乳、肉、蛋等食品中污染物的残留状况重金属毒物二农药 了解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在畜禽食品中的
21、残留状况。毒物在畜禽体内吸收、分布、排泄与转化毒物的吸收二毒物在体内的分布三毒物在体内的排泄与转化 重点掌握毒物在畜禽体内的分布转化状况。第七章 固体废弃物的农业利用废弃物循环的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同一性二废弃物的产生 重点掌握固体废弃物产生循环的生态学基础。城镇废弃物的农业利用城镇生活垃圾的农业利用二污泥的农业利用三粉煤灰的农业利用 掌握各种城镇废弃物的农业利用技术。第三节 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及生物转化技术 一纤维性废弃物的生物化学特性二利用植物残体生产优质饲料三利用植物残体生产食用菌重点掌握植物残体的生物转化技术。农业环境监测与管理第一节 农业环境监测原理一农业环境监测的基本含义二
22、农业环境监测目的与任务三农业环境监测的基本环节与方法 重点掌握农业环境监测的基本含义、任务及方法。第二节 农业环境监测技术各类样品的采集二样品的前处理三现代分离技术四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重点掌握农业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与技术。第三节 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农业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二农业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程序三农业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与管理 重点掌握农业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原则与程序。第四节 农业环境管理一农业环境管理的概念二农业环境管理体制与机构三农业环境管理的手段四我国农业环境管理现状及今后任务。 重点了解农业环境管理的基本含义、体制及手段。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一节 农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农
23、业发展与土地资源开发的关系二。野生生物资源和基因材料的利用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重点了解农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第二节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保护对策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了解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保护对策。第三节 农业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二农业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了解农业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八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讲授中一定要注意突出重点,注意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密切联系。 2尽量多借助课堂挂图和标本,加深同学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九考试内容及方式的要求和提示 考试采取闭卷方式。其中主
24、要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联系生产实践的论述为主,平时的课堂提问、实验等占5-20%。十使用教材及其他参考书目的提示1使用买永彬等主编农业环境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2参考书目:朱祖祥主编土壤学,农业出版社;王荫槐主编土壤肥料学,农业出版社;黄昌勇主编土壤学,农业出版社。另外各种土壤学都可作为参考书目。土化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及编号: 土壤学 120201二、面向专业:土化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憘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土壤中物质运动的规律及其与崐外界环境条件、植物生长关系的科学。在土化专业它是一门专业课。因此通过本门崐课的学习,获得合理的智能,充实土壤知识容量
25、,以利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土壤学学习的内容,应是认土、用土和改土的基本理崐论、基本技能的应用。四、教学时数:总学时100,课堂教学70,实验30五、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论文六、考核办法:课堂教学 70%,实验教学 20%,课程论文 10%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二节 土壤养分与其环境条件第八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5学时)憙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土壤的形成因素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土体构造的发育及其形态特征 一 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构造的发育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第九章 土壤分布规律及分类 (5学时)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土壤分布规律性 一
26、.水平地带性 二.垂直地带性 三.区域性 第二节.土壤分类的目的 二.土壤分类的原则依据 三.土壤分类及命名 四.美 国分类 第三节.全国土壤分布概况 山西 土壤类型 2第十章 淋溶土纲 半淋溶土纲憖(5学时) 第一节 棕壤一、基本内容 一、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 二、成土过程 三、性态特征 四、主要分类 五、利用改良 第二节 褐土一、基本内容 一、褐土的地理分布和成土条件 二、成土过程 三、性态特征 四、主要亚类 五、改良作用第十一章 钙层土纲 栗褐土 栗钙土 (5学时)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栗褐土 一. 栗褐土的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 二. 成土过程 三.性态特征 四 主要亚类 五.利用改良第二节
27、 栗钙土 一 栗钙土的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 二. 成土过程 三.性态特征 四 主要亚类 五.利用改良第十二章 初育土与人为 土纲(5学时)憙一、基本内容:拝憖 第一节 初育土 一、黄绵土 二红粘土 三新积土 风沙土 冲积土 石质土 四 火山灰土 3 第二节 人为 土纲 一、水 稻土 二 .堆垫土 三.菜圆土第十三章 半水成 土纲和水成土纲(5学时)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半水成 土纲 一潮土 二.草甸土 第二节水成 土纲 一 沼泽土第十四章 盐碱土纲(5学时)一、基本内容:拝憖 第一节 盐土与 盐化土壤 第二节碱土与 碱化土壤第十五章 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5学时)一、基本内容:拝憖 第一节
28、土壤资源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保护土壤资源与防治水土流失 第三节保护土壤资源与提高土壤肥力 第四节保护土壤资源与合理利用 第一节 土壤资源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保护土壤资源与防治水土流失 第三节保护土壤资源与提高土壤肥力 第四节保护土壤资源与合理利用 3 土壤学教学质量规范大纲(果树专业) 一、前言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土壤中物质运动的规律 及 其崐与外界环境条件、植物生长关系的科学。在果树专业中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崐在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和体系等。均是为专业基础课学好打基础。通过本崐门课的学习,获得合理的智能,充实土壤知识容量, 以利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 根据本专
29、业的培养目标,土壤学学习的指导性的内容,应是认土、用土和崐改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应用,但是对土壤学课程本身来讲,不能随专业课的有关内容而取舍,而是有自身的独立体系,各章节都有其内在联系,成为有机的整体。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指处事物特有的属性,它的内涵要用准确的词句崐表达,即利用概括性的语句表明某一定义,不能随心臆造,必须明确化、规范化,崐教学中利用基本概念可以对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 例如:土壤肥力的概念是土壤具有的能够充足、全面和持续的供应植物生长以崐水、肥、气、热的能力,同时还具有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抗拒恶劣自然条件影响崐的能力(北方本)。土壤具有肥力是它的质的特
30、性,即为其属性。通过概念可以判崐断出其它事物的区别,进而推断土壤肥力,不是只指土壤养分,是水、肥、气、热四崐大因素,依次解决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同时可以用四大肥力因素内在的联系延伸崐至外界环境条件、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为论证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后各章节的基崐本内容打好基础,不会成为死背硬记的条条。 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是具有规律性的和一定稳定性的基本原理,根据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崐求,应确定出基本理论知识的范围。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就可以透过基本现崐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用共性的规律指导不断变化的具体事物,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崐问题。 比如腐殖质的基本特性的理论知识,学生搞清楚后,就可以联系到它在提高
31、土崐壤肥力中的作用。认识了它的重要作用,就可以它的多少和存在的状况作为土壤肥崐力状况和熟化成度的指标,具体应用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具体措施中去。 -1- 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即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崐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学会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技能。这种技能主崐要通过实践教学完成,有以下几种:课堂作业、课堂演示、课程论文,课程实验、崐标本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几个方面而达到。 比如土壤水分讲授后,在课堂上有各种水分的计算习题,实验中有各种水份的崐测定(水份常数的测定)野外手测法验墒性,生产实习中还可做不同质地、不同肥崐力水平土壤的保水性能论文来加
32、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掌握了本门课三基以后,应配合好相应的教学法,所谓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崐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目的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授课程崐之前应首先交待本章节讲授的目的的要求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听课时心中有崐数,在讲授中一定要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避免让学生感觉到空洞、玄虚,同崐时,每堂课应进行提问,一方面应检查教师讲授后学生的理解水平,锻炼学生讲话崐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改进、补充内容,使教与学更崐紧密的结合起来。 在讲课前还应教会同学记笔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好笔记,并可在笔记段落崐间或侧面留空,以补充漏计内容或
33、看参考书补充的内容。 在土壤肥料学的全面内容中,要前后联系成一个主体,主要要讲好绪论。因为崐绪论是全书的纲领性的一章,也是本门课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绪论一章使学生了崐解课程体系结构、研究对象和任务、发展过程与远景。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互相联系崐和互相渗透,并结合实例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本门崐课程的认识。 在绪论中还应把土壤与土地的概念,土壤生产与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生态的崐概念,讲清楚。并把土壤肥料的基本物质组成告诉学生,使之对土壤肥料的全貌有崐所认识。 在讲绪论之前把本门课的学时数,讲授与实验实习学时数的分配、成绩考核、崐学习方法,参考书,记笔记等都要告诉学生。 总之,
34、使学生认识绪论的重要性,理解绪论是指导课程学习内容,是各章纲领崐性的前言。是研究问题的目的和思路。 下面各章节的“三基”复习题等概括如下。第一章 绪论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土壤和土壤肥力、土地和生产力的概念 及内容。 第三节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四节 土壤科学的发展及今后的任务二、目的要求: 1.理解土壤所处的地位。 2.了解土壤科学发展概况及今后的任务。 3.掌握土壤和土壤肥力、土地和生产力的概念和 不同的含义。 4.明确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全貌。三、基本概念: 1.生态系统(农业土壤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2.土壤、土壤肥力,土壤污崐 染。
35、3.土地 生产力、土地生态系统。 4.环境:环境保护、环境系统 5.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 6.自然保护区 7.土壤形态 8.土壤微崐 形态 9.土壤生物 10.土壤沙化 11.土壤侵蚀四、基本理论: 1.土壤是农业生产中整个连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土壤 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土壤 肥力的发生 与演变. 4.土壤各物质组成分与环境组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 .五、基本技能: 1.配合岩石. 矿物 有机质各种不同肥力的土壤和标本等,让学生掌握土壤的全崐 貌及重要地位.为今后各章节打下良好的基础.六、作业、复习题与课堂提问: 1.为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占有
36、重要 位置? 2.什么叫土壤? 3.什么叫土壤肥2力? 4什么叫土地? 5.什么叫土壤生 产力? 6.土壤有哪些物质组成? 7.为什么粪堆,碎石及砂中长不出好庄稼?七、课堂图表、标本: 1.带砂.风化物 菜圆土配合一些岩石 矿物, 说明土壤的重要地位及全貌. 1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第二节土壤 矿物颗粒及土壤 质地憙二、目的要求:拝憖 1.了解岩石风化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2.掌握土壤矿物颗粒的大小组成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3.掌握土壤质地是土壤重要的物质性质 4.野外鉴别土壤类形, 肥力水平, 评价地力的重要指标三、基本概念: 1.矿物岩石 2.风化作用,各
37、种风化作用 3.土壤土壤矿物质 4.土壤粒级 5.土壤质地及质地分类 6. 风化壳 土壤 质地层次? 7. 沉积作用 8. 搬运作用 9. 土壤物理性质四、基本理论:拝憖 1.不同岩石矿物风化后对土壤形成与演变,土壤 类型土壤性质的影响. 2.土壤质地不同 ,对土壤理化特征 肥力水平的影响. 3.土壤质地改良的基本原理.憙五、基本技能:拝憖 1.野外手测土壤质地 2.室内手测不同类型土壤 质地 3.比重计侧定土壤质地 4.判断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憙六、作业、复习题与课堂提问:拝憖 1.什么叫矿物岩石? 2.什么叫风化作用? 3.不同矿物岩石风化特点及其产物对土壤理化性质 矿物组成的影响?
38、4.什么叫粒级?如何分级? 5.什么叫土壤质地? 如何分类?什么质地层次好? 6.不良土壤质地如何改好?七、课堂图表、标本: 2 1.岩石, 矿物 , 标本 2.不同粒级标本 3.不同质地标本 4.粒级和土壤质地分类表 (国际 卡庆斯基)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类形 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第三节土壤有机质 腐植质与土壤肥力二、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质 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2.掌握土壤有机质进入土壤后进行着两个方向的转化过程,即有机质矿质化和崐腐殖化转化过程. 3.掌握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4.认识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重要作用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
39、壤肥力三、基本概念: 1.有机质, 腐殖化概念 2.矿质化 腐殖化过程 3.硝化过程 ,氨化过程及反硝化过程4.腐质化系数 5.矿质化系数四、基本理论: 1.腐殖质在不同土壤或同一土壤不同层次的分布规律 2.有机质在土壤 中的转化规律 3.有机质的分离及其基本特性. 4.为提高 土壤肥力调控有机质转化的原理五、基本技能: 1.观察 作好的土壤腐殖质分离样本 2.判定土壤有机质六、作业、复习题与课堂提问: 1.什么是土壤有机质? 2.什么是土壤腐殖质? 3.什么叫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4 什么叫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5.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的转化经过那几个过程? 6.在有氧无氧的条件下有机质
40、矿化分解的产物对植物养分供应有何影响? 7.腐殖化和矿质化的定量指标用什么表示? 8.如何分离出不同的腐殖质成组分. 3 9.腐殖质有何主要特征?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七、课堂图表、标本: 1.带分离腐殖质样本第四章 土壤孔性 结构性与土壤耕性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土壤孔性 第二节土壤结构性 第三节土壤耕性二、目的要求: 1.了解土壤 是一多孔体, 土壤孔性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 2.学会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 以判断松紧状况的优劣. 3.掌握不同土壤及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结构体,不同结构体对土壤肥力有不同影响 4.了结创造团粒结构一般措施 5. 了解土壤耕性的类型及掌握判断耕性的依据三、基本概念:
41、1.土壤 容重 比重 2.土壤 孔隙 土壤孔隙度 3.土壤松紧度 4.土壤结构 5.胶体的凝聚作用 6.土壤耕性 7.土壤粘结性 8.土壤粘着性 9.土壤可塑性 10.土壤结持性 11.上塑限 下塑限 塑性值 12.土壤压实过程四、基本理论: 1.土壤 松紧孔隙状况在不 同土壤类型中的表现 2.不同土壤松紧孔隙状况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不同土壤结构对生产性能和土崐壤肥力的影响。 4.团粒结构的肥力特征 制造团粒结构的原理 5.判定耕性优劣的依据影响因素。五、基本技能: 1.学会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2.干筛法湿 筛法测定土壤结构六、作业、复习题与课堂提问: 1.什么叫土壤容重? 2.利用半径为
42、三厘米,高为五厘米的环刀测定土壤耕层之容重,经取土烘干后.烘崐 干土为二百克,测该土的容重为多少? 多大 较为合适? 42. 毛管持水量 间持水量 含水量 全持水量的测3.什么叫土壤 比重?一般平均值是多少? 4.什么叫土壤孔隙?孔 隙度?若土壤容重为1.32,则土壤的孔隙度为多少?耕层 是否合适? 5.什么叫土壤? 七、课堂图表、标本: 1.带各种类型的结构标本 2.团粒结构形成的图表 3.各粒径的团粒结构标本 4.为什么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其水 肥 气 热是协条 的? 5.采取什么措施创造良好的团粒结构? 不良土壤结构对土壤 肥力有何影响? 6.如何判断土壤耕性?哪些因素影响耕性? 各种因素的
43、定义是什么?第五章 土壤水分 空气及热状况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 土壤水分 第二节土壤空气 第三节土壤热状况二、目的要求: 1.了解土壤水分 空气及温度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2了解土壤水分 空气及温度存在的形态和运动变化的规律 3.掌握三者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4.了解作物对三者的一般要求 5.了解协调三者的关键措施 6. 对水分 能量观点有概括的了解.三、基本概念: 1.土壤吸湿水最大的吸湿量. 2.土壤膜状水 萎焉系数 3.土壤 毛管水 毛管上升水 毛管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 4.重力水,全蓄水量 5.地下水 潜水地下水位 6土壤蒸发, 蒸腾系数. 土壤空气的浊化和更新过程? 土壤呼吸作用?
44、7.土壤热容量 导热率? .土温日变化,年变化 8.大气透明度 温室效应 9.太阳系数 地面辐射四、基本理论: 1.各种水分存在的机制及性态 2.土体中水分的分布及运动的规律 3.土壤 空气与大气交换及土体上下空气变化规律 4.土温变化的影响因素 5.土温变化的规律五、基本技能: 1.土壤水分的测定. 含水量, 毛管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 ,全持水量的测定 2.不同土体深度温度的测定 3.学会联系实际土壤由湿土变干的水分数据测定 54.大雨过后 采300克,雨后两天270克 雨后五天250克的土, 当生长在该土壤上的植物出现萎焉时220克土, 当烘干后烘干土200克 ,求.田间持水量 全持蓄水量
45、,雨后五含水量 萎焉系数 ,吸湿水 最大有效水储水量 六、作业、复习题与课堂提问: 1.何谓吸湿水? 最大的吸湿量膜状水 ?最大分子持水量? 2. 萎焉系 数 ? 毛管上升水 ? 毛管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 5.重力水,全蓄水量? 地下水位 潜水层间水? 3.何谓水分常数 各种水分常数 有何用途? 4.如何计算空气孔隙度 毛管孔隙度? 5.何谓土水势 水分特征曲线? 6.何谓土壤空气的浊化过程? 更新过程? 7.土壤 空气与大气有何不同? 什么叫土壤通气性? 如何判断通气性好坏? 8.如采土壤, 耕层容重1.4,田间持水量为 30%(重量) 则空气孔隙度与毛管崐 孔隙度各为多少? 你
46、认为是否合适?有何问题? 如何解决? 9.何谓热容量 导热率?哪些因素影响它们的大小 ? 10 哪些因素影响土温的变化?什么叫土温日变化,年变化?有何变化规律?调崐 控三者的关键是什么? 11.测某地耕层的含水量,取湿土20克经烘干后为18克.则含水量 为多少?一般崐 够不够出苗? 12. 为什么砂土与粘土类在相同含水量的情矿下有效水不同,哪个大? 为什么? 13.为什么不同质地土壤毛管水上升高度不同?那个高? 为什么? 14.某耕层的容重为1.2 自然含水量为12%,田间持水量为30%,耕层深度为0.5崐 米,则该耕层每亩储水量为多少? 要不要灌溉? 每亩灌多少方? 七、课堂图表、标本: 1
47、.土壤各水分形态图表 2.土温日变化,年变化图表 3.温度计 4.测土壤 空气的钟罩 5.负压计第六章 土壤胶体与保肥性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 土壤胶体的构造与性质 第二节 土壤胶体的吸收保肥性 二、目的要求: 1.了解 土壤胶体是 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保肥供肥性质的物质基础. 2.掌握土壤胶体的构造性质.以及各种吸收保肥性能的关系 6 3.掌握土壤胶体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供应 肥力水平之间的关系三、基本概念: 1.永久电荷 可变电荷 2.硅铁铝率 同晶代换作用 3.全电位 电动电位 4.机械吸收性能 物理吸收性能 化学吸收性能 5.阳离子代换作用.阳离子代换量, 6.盐基饱和度7.保肥
48、性四、基本理论: 1. 土壤胶体的构造与吸收保肥性能的相互关系 2.各种吸收性能存在的机制 3.胶体的性质与溶液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 4 土壤胶体的代换能力的大小与不同离子之间的关系 5 土壤胶体阳离子代换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6.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在不同气候土壤带中的不同分布.五、基本技能: 1. 土胶体性状的观察 六、作业、复习题与课堂提问: 1.什么叫永久电荷 可变电荷?同晶代换? 2.硅铁铝率? 在土壤分类中有何重要意义? 3什么叫全电位, 电动电位?胶体电性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什么电位上?五种吸收性能的 含义是 什么?各有是什么生产实践意义? 4.土壤胶体吸收保肥性能的大小用什么指标表示?
49、 什么叫土壤的保肥性能? 5.土壤胶体的三大性质是什么? 6.土壤胶体为什么具有阳离子代换作用? 具有什么特征?哪些因素影响它的大小? 7.什么叫盐基饱和度 它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8.粘土矿物在不同生物气候带的土壤中的分布如何?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布?对 土壤类型有何意义?七、课堂图表、标本: 1.带各种矿物标本 2 带胶体构造图 3.带土壤胶体凝聚图第七章 土壤养分与供肥性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 土壤养分及其供肥能力 第二节 土壤养分与其环境条件二、目的要求: 1.了解土壤养分是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7 2.掌握土壤养分的数量、形态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关系 3.掌握土壤养分有效化过程与土壤化学
50、条件之间的关系三、基本概念: 1.供肥容量 2.土壤酸度 3.缓冲性能 4.土壤氧化还原、反应;土壤水解性酸 土壤代换酸5.代换性离子的饱和度效应 6.陪扑离子效应 7.土壤供肥能力,8土壤供肥性能9.土壤有效养分,土壤迟效养分, 土壤养分 10.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溶液四、基本理论: 1.土壤供肥能力的综和表现 2 土壤各种养分的有效化与土壤胶体性质,溶液的pH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3.土壤的酸碱性质与指示作物之间的关系.憙五、基本技能:拝憖 1.土壤水解氮的测定憙六、作业、复习题与课堂提问:拝憖 1.某耕层之 容重为1.2,耕层厚度为0.6 计算每亩土壤的重量为多少斤?如测得崐 耕层土壤全
51、氮为0.05% 则每亩耕层土壤的全氮含量为多少?计算该数据有何崐 意义? 2.什么叫土壤供肥性能? 供肥能力? 如何判断土壤供肥能力的大小? 3.什么叫土壤供肥强度?它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4.华北石灰性土壤为什么有效磷 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低? 5.土壤 中有哪几种酸? 如何表示? 6.什么叫土壤的缓存冲性能? 为什么产生这种性能? 7.什么叫氧化环原反应? 它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对土壤供应作物养分有何影响?憙七、课堂图表、标本:拝憖 1.土壤养分与土壤物理性状的关系图 2.各种作物的耐 pH 范围图表憙第八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憙一、基本内容:拝憖 第一节土壤的形成因素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52、土体构造的发育及其形态特征 一 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构造的发育 8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憙二、目的要求:拝憖 1. 掌握土壤成土因素的类形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形成因素形态特征 2.掌握山西各土类的成土过程 3.掌握自然土壤农业土壤的土体构造发育 4.掌握土壤的形态特征憙三、基本概念:拝憖 1.土壤母质 残积母质 坡积母质 洪积母质 冲积母质 湖积母质 风积母质(黄土 沙土) 2.地形 地貌 丘陵 盆地 等黄土地形 3.植物群社 4.各种成土过程的概念 5.土壤构造 土壤剖面 6.诊断层 诊断特征 7.气候 水气候 山体气候 气候带 干燥度 冲积平原 洪积扇 8.喀斯特地貌及作用 9.真叶林 阔
53、叶林 灌丛 植物区系憙四、基本理论:拝憖 1.各种成土作用对土壤形成与熟化过程中的作用 2.在成土因素综合影响下同时产生相成土过程的机制 3.成土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综合作用的结 果而发生改变的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土壤 发生层和土壤形态形成演变)憙五、基本技能:拝憖 1.野外观察成土因素与土壤剖面形态特征憙六、作业、复习题与课堂提问:拝憖 1.何谓土壤质地?有哪些主要类形?各类形有何特点? 2.地形 气候 时间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有何影响? 3.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对土壤形成有何影响? 4.各种成土过程的含义是什么? 各带给土体什么诊断层与诊断特征? 5.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的土体构造是什么? 6.土体
54、构造的形态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7何谓植物群社?威廉斯分哪四种植物群社? 8.什么叫土壤颜色 9.什么叫新生体? 侵入体?憙七、课堂图表、标本:拝憖 1.植物标本 黄土母质标本 2.第三纪红 粘土憙第九章 土壤分布规律及分类 憙一、基本内容:拝憖 9 第一节土壤分布规律性 一.水平地带性 二.垂直地带性 三.区域性 第二节.土壤分类的目的 二.土壤分类的原则依据 三.土壤分类及命名 四.美崐 国分类 第三节.全国土壤分布概况 山西 土壤类型 憙二、目的要求:拝憖 1.掌握土壤分布规律性 .水平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区域性 2.了解土壤分类的发展状况 3.理解土壤为 什么进行分类?目前有几种分类
55、系统 掌握山西土壤分类系统及崐 命名憙三、基本概念:拝憖 1.土壤水平地带性 二 .土壤垂直地带性 三.土壤区域性 2.土壤分类 我国土壤分类制 各级土壤分类级别的含义 3.土壤地带性 地带性土壤 4.大陆性气候 无霜期 季风 积温 生境 5.生物区系 限制因子 6.土被憙四、基本理论:拝憖 1.土壤分布的规 律性 产生规律性的机制 2.土壤分类的科学依据 3.土壤分类与成土因素 成土过程 剖面形态特征的关系五、基本技能: 1.初步掌握分类技术 知道每个土类在什么土纲和亚类 2.给一定条件会命土属 土种六、作业、复习题与课堂提问: 1何谓土壤水平地带性? 2何谓土壤垂直地带性? 3何谓土壤区域
56、性? 4何谓土壤分类?为什么要进行分类? 5我国现行土壤分类定为几级指标?各级指标的涵义是什么? 七、课堂图表、标本 1.土壤分类表 2.土壤类型标本 10第十章 淋溶土纲 半淋溶土纲 第一节 棕壤一、基本内容 一、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 二、成土过程 三、性态特征 四、主要分类 五、利用改良二、目的要求 1.了解棕壤的分布情况 2.掌握棕壤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三、基本理论 1.淋溶定积作用 2.盐基不饱和度 3.粘化作用 4.粘化地率 5.粘粒残积率 6.森林覆盖率 7.林地、林区、林分 8.原始林、次生林 9.立地条件四、基本概念 1.棕壤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与剖面性态特征三者的内在
57、联系 2.棕壤独特的成土过程 3.棕壤理化性质特征的独特性五、基本技能 1.要掌握棕壤的属性(本质特征)认识它并知道它在什么土纲、亚纲,有几个亚类 2.设亚类内的续分条件知道如何分土屑、土属的细分条件会分土种六、作业复习题及课堂提问 1 什么叫淋溶定积作用 盐基不饱和度 粘化作用 2.棕壤处于什么生物气侯带? 3.棕壤有何特殊的成土条件? 4.棕壤有何特殊的成土过程? 5.棕壤有何理化性质? 11 6.棕壤的土体构造中有何诊断层? 7.主要亚类什么? 8.何谓森林线?七、课堂图表、标本 1.棕壤剖面 2.补绘棕壤的硅铁铝图 第二节 褐土一、基本内容 一、褐土的地理分布和成土条件 二、成土过程
58、三、性态特征 四、主要亚类 五、改良作用二、目的要求 1.了解栗褐土、栗钙土的 分布概况 .掌握栗褐土、栗钙土的成土过程与性态特征及主要亚类三、基本概念 1.钙化过程 2.假菌丝体 3.石灰反应 4.潴育化过程 5.新生体 6.钙积地率 7.钙淋溶率 8.钙淀积率四、基本理论 1.褐土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与剖面性态特征三者的内在联系 2.褐土独特的成土过程 3.褐土理化性质的独特性五、基本技能 1.掌握褐土的属性 2.认识褐土所在土纲、亚纲,有几个亚类 3.设大亚类续分条件应会分土属,有了土属的续分条件会分土种六、作业、复习题及课堂提问 12 1.什么叫钙化过程?潴育化过程? 2.什么叫新生体?假菌综体? 3.褐土处于什么生物气候带? 4.褐土有何成土过程? 5.褐土有何主要诊断特性? 6.褐土土体中有何诊断层? 7.褐土有几个亚类?七、课堂图表 1.褐土标本 褐土理化性质表第十一章 钙层土纲 栗褐土 栗钙土 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栗褐土 一. 栗褐土的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 二. 成土过程 三.性态特征 四 主要亚类 五.利用改良第二节 栗钙土 一 栗钙土的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 二. 成土过程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2596.4-2024机床安全压力机第4部分:气动压力机安全要求
- 技术经济学课件-不确定性分析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护理
- 类丹毒的临床护理
-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第10章
- 银屑病的临床护理
- 《证券经纪人培训》课件
- JJF(陕) 010-2019 标准厚度块校准规范
- 《计算器定时器》课件
- 制定图文并茂的工作计划
- GB 5009.34-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 北京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课堂PPT)
- xx年度中层干部述职指标及评分表
- 杨世登英语新闻听力教程 原文答案 Unit完整
- 教师排课系统课程设计报告(C)
- 150吨四柱式液压机设计说明书
- 羊水栓塞演练
-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堂PPT)
- 化妆品生产流程图(共1页)
- EN10204-2004中文版
- (重要)高中数学数列十种求通项和七种求和方法,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