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劳动经济学劳动需求、供给、和报酬Economics of Labor教学目标和要求 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劳动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通过学习主要掌握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报酬、劳动力市场歧视、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差距等理论。 媒体热衷讨论的问题 1. 如何对待农民工?怎样才能解决农民工问题? 2.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形势怎样?为什么“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 3. 劳动力为什么会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有何规律?应该怎样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3媒体热衷讨论的问题 4. 我国劳动者的工资为什么增长缓慢? 5
2、. 我国的收入差距为什么持续扩大? 6. 高中毕业生面临就业和教育应该怎样决策?上大学是否合算? 7. 我国劳动者的退休年龄要不要延迟?4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5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劳动、劳动力与人力资源 (一)劳动 1. 劳动的含义 劳动(labor)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的劳动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劳动所作出的最广泛的抽象或概括,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耗。6 (一)劳动 1. 劳动的含义 狭义的劳动是指人类从事的经济活动,对此理论界也有不同理解: (1)辞海(辞书出版社, 1980年)将劳动定义为:“人改变劳 动的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
3、的活动,即劳动力的支出”。7(一)劳动 1. 劳动的含义 (2)伊万诺夫认为,劳动是人类创造生活所必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伊万诺夫主编 的劳动经济学,三联书店,1981年出版)8(一)劳动 1. 劳动的含义 (3)郑克中认为,劳动就是既有 利于自己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人的职 业谋生活动。(2004年) 9 (一)劳动 1. 劳动的含义 (4)本书的理解。按照劳动经济学界对“劳动”概念实际运用的情况来总结和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含义不同。 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它又是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10(一)劳动 2. 劳动的分类 劳动在最初是一个
4、原始统一体,但随着劳动的发展,它不断地被分门别类,出现了许多劳动分类。 (1)按劳动存在的形式不同分为活劳动和死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1(一)劳动 2. 劳动的分类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4)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5)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6)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7)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 12(一)劳动 2. 劳动的分类 (8) 重劳动和轻劳动 (9)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0)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11)自我劳动、谋生劳动和社会劳动 (德国学者L拉佩,1999年) 13(一)劳动 2. 劳动的分类 (12)三类劳动和四种劳动 三类劳动是创新劳动、重复劳动和混合劳动
5、。 四种劳动是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我国原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课题组)1415 (二)劳动力 1. 劳动力的概念界定 劳动力(labor force)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从理论和现实角度界定劳动力范畴有多种解释。 (1) 从理论角度理解劳动力 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 (1)从理论角度理解劳动力 马克思的观点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这一定义主要包括以下三层意思:16 (1)从理论角度理解劳动力 马克思的观点 第一,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劳动能力。劳动力与自然力不同,与
6、消费力也不同。 第二,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劳动能力。 第三,劳动力是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7(1)从理论角度理解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中的观点 劳动力是在一定年龄范围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1819(2)从现实角度理解劳动力 通常有三种意思: 第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力,如“节约劳动力”、“开发劳动力”等。 第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即劳动者,如“管理劳动力”。 第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部门的劳动者总和。如“农村劳动力”。(二)劳动力 1. 劳动力的分类 (1)生产部门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劳动者 (2) 体力
7、劳动者(即蓝领)和脑力劳动者(白领) (3)金领、白领、蓝领、灰领和黑领劳动者20金领劳动者 金领劳动者(Gold-collar worker) 有些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如CEO(首席执行官)、CFO(财务总监)或 COO(首席运营长)等;有些是高级知识 型从业人员,如工程师、律师、各个行业的分析家和预测家、高级编辑、 程序编制人员、翻译人员等等。 21白领劳动者 白领这个概念首先是在国外使用的,然后慢慢地传到了国内。 白领劳动者(white-collar worker)是指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阶层,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又称白领阶层,与蓝领对应
8、。 22蓝领劳动者 蓝领劳动者(Blue-collar worker) 这个概念是四十年代在美国提出的,被称为白领的相对一族。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如一般工矿工人、农业工人、建筑工人、码头工人、仓库管理员等。他们干活时所着的工作服通常为蓝色,故而取名蓝领。简单来说就是从事劳动工作的雇员,典型的代表就是工厂作业员 。23灰领劳动者 “灰领劳动者”(gray-collar worker) 原指负责维修电器、上下水道、机械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常穿灰色工作服出现,此类职业也随之得名。如今灰领的范畴已扩大,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喷涂电镀工程师等。相比白领
9、和蓝领,“灰领”职业人既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要有动手实践的能力,是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简单地说,就是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24黑领劳动者 这个概念在国外不使用,是有人针对中国的某些劳动者提出的,没有统一解释。 有人认为黑领劳动者(black-collar worker )是对就职于我国政府部门或国有垄断企业,且具有较高经济和政治地位的人的称谓。他们在经济上的特点是能够分享来自于公职权力或者垄断力量的经济利益。 2526 (三)人力资源 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定义。 资源,顾名思义,是指资财或财富的来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迄今为止,世界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
10、资源。 资源的分类 27人力资源 人自然资源 物资本资源 财信息资源 信息资 源其中,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资源。28 (1)人力资源的概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 对于人力资源的理解,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1)人力资源的概念 第一种是窄派观点: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在业的人力。 根据这一观点,2008年我国的人力资源总量为亿人,2009年为亿人。 第二种是宽派观点: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全体人口。 根据这种观点,2009年末我国的人力资源总量为亿人。29(1)人力资源的概念 第三种是中派观点:认为人力资
11、源是指劳动力资源。即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总和。 根据这一观点,2009年末我国的人力资源总量约为亿多人。实际上要多一些,接近亿人。 本书所讲的主要劳动力是指哪一种?30(2)人力资源的特征 人力资源的特征主要有: 两重性:生产者和消费者 时限性:形成和使用上有年龄界限 能动性:能有目的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再生性:属于再生资源 核心性:人力资源是核心资源 稀缺性:总量、数量等方面稀缺311. 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1)人力资源的数量 总量(绝对量) 人力资源总量 = 劳动适龄人口总量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 + 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32(1)人力资源的数量 相对量 人力资源率和劳动参
12、与率 33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总数总人口数(2)人力资源的质量 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和品德素质的状况。 34(3)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总量稀缺 质量稀缺 其他稀缺形式 结构性稀缺 显性稀缺和隐性稀缺 静态稀缺和动态稀缺353636 静态稀缺和动态稀缺 静态稀缺是指总量稀缺和质量稀缺。 动态稀缺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结构的利用率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变化,从而使人力资源不同方面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在人类经济史中呈现一个逐渐被更替、扩充与变化的动态过程。人力资源稀缺的动态演变过程 社会形态 人力资源稀缺内容
13、农业社会 体力资源稀缺工业社会 人的技能性劳动资源稀缺信息社会 人的创造性劳动资源稀缺37二、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的资源怎样或应当怎样配置的一门学科。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经济问题或劳动力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对于什么是劳动经济学?理论界也存在几种不同的表述。38二、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定义1(又有两种):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1931年,朱通久)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切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2000年,伊兰伯格和史密斯) 定义1强调劳动经济学涉
14、及人的行为特征。 39二、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定义2: 劳动经济学是探讨在经济生活中的劳动力的性质,以及其作用的环境。(赵天乐,1990) 这一定义强调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实现这些作用的条件。 4041 定义3: 劳动经济学是关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方面的经济学问。它涉及影响劳动参与率、工资谈判、培训、工作小时和劳动条件,以及有关雇佣、劳动力流动、移民和退休年龄等实践活动的各种因素。(牛津经济学词典,1997年出版) 这一定义特别强调劳动力的市场特征或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相关。 二、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4242 二、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定义4: 近年来,有的学者将劳动经济学定义为
15、:“研究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即“研究在人的理性行为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人们在生产中将作出什么样的投入决策”(赵履宽,1998年)二、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本教材的定义: 本教材认为: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还可简单表述为: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4344 第一章 导 论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经济学) 1. 实证分析方法的定义 实证分析方法回答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将是什么(将做什么,将是什么结果)的问题。实际
16、上是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方法或理论。 45一、实证分析方法 1. 实证分析方法的定义 实证分析方法的两个基本假设: (1)稀缺性假设 (2)理性假设 假设人是“有理智的人”,是“恶本好利”的人。46一、实证分析方法 2. 实证分析的基本步骤 (1)建模。即建立数理模型 数理模型是一组能够表达某一经济理论的函数式或坐标上的几何图形。 (2)检验。即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检验数理模型所表达的理论是否符合现实。 (3)预测。即用检验过的数理模型,预测经济行为人的行为。4748一、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个客 观的状态,但并没有回答这种状态是 对还是错。或者说,没有回答这种状
17、态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例如,基尼系数达到是好还是坏。失业率达到7%是好还是坏? 回答是好还是坏,应该怎样?要依赖于规范分析。二、规范分析方法 如果对的基尼系数作出高或不高、好或不好的判断,就是规范分析。 1. 规范分析方法的定义 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 为基础,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 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方法。 4950二、规范分析方法 1. 规范分析方法的定义 规范分析要从经济效益、平等与 效率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重视 研究事物的好坏,解决“应该是什么” 的问题。它所研究的内容受人们的立 场、观点和伦理道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规范分析方法 2. 规范分析方法的标准 规范
18、分析首先使用“互惠”标准来判 断。如果交易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就被认为是互惠的: (1)所有人都受益没有人受损。 (2)部分人受益,但也无人受损。 (3)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所受之益超过受损者所受之损。5152 二、规范分析方法 互惠障碍 (1)信息障碍。如不知情或信息不充分、不对称。 (2)交易障碍。如户籍障碍、资金障碍等。 (3)价格扭曲。如工资过低。 (4)市场缺位。 三、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方法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存在缺陷。 非均衡分析方法 凯恩斯用非均衡分析方法分析劳动力市场,解释了“非自愿失业”现象的存在。 非均衡分析方法对劳动经济学有特殊意
19、义。53 四、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不涉及时间因素。它研究的只是经济生活的横断面,而不研究经济发展的流程。所考察的变量都是属于同一时点的。是状态分析。 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经济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演变,考察的是属于不同时点上的各种变量。是过程分析。54第一章 导 论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55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的特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特点是:(P15) 第二个特点是:(P15) 5657 第一章 导 论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劳动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的关系58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劳动
20、经济学将人作为生产者而非消费者来研究。59第四节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劳动经济学与产业关系学、劳动关系学的关系 三、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四、劳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的关系 第一章 导 论 第五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补充内容,要求掌握)60第五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经济学理论发展水平 1.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根本,在经济类学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 许多高水平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都与劳动经济学有关 61第五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有利于建立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桥梁 1. 劳动经济学与经济学科 2. 劳动
21、经济学与社会学学科 3. 劳动经济学与管理学科 4. 劳动经济学与法学学科62第五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我国劳动经济学存在“二低二少”的现象,即整体研究水平低、学科地位低、研究机构和人员少、研究成果少。 63第五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宏观上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64社会经济稳定的四条警戒线序号 (1) (2) (3) (4)指标 失业率 基尼 城乡 社会 系数 收入差距 保障率数值 6% 倍 70% 我国 倍 50%65第五
22、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微观上的现实意义 1. 指导企业事业单位正确配置和合理使用劳动力资源。 2. 保证用人单位及时更新劳动力。 3. 可以改善劳动定额管理,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工作效率。66第五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对个人的现实意义 劳动经济问题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直接相关。例如,就业和失业、最低工资法、就业歧视、职业选择、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等。67本章思考题 1. 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包括哪些内容? 2. 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3. 怎样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特点? 4. 研究劳动经济学有何理论和
23、现实意义? 6869 (三)投机存在的必然性 1.投机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2.投机是理性经济人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 3.投机是证券交易的必然现象 股票市场的固有属性 新兴市场的必然阶段 70 五.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 (一)收益 收入: 债息、股息 资本增益: 差价收益 P0=证券的期初价格 P1=证券的期末价格 D1=一年内的收入71(二)风险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各种意外事件和不利影响发生的机会或概率,从证券投资角度,风险是指证券投资所获得的实际报酬低于事前预测的水平,甚至导致本金亏损的可能性 72风险的构成:总风险系统性风险 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 购买力风险 其他:如政策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
24、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 违约风险 其他:如流动性风险由共同因素引起, 影响所有证券的收益, 不可分散的风险。由特殊因素引起, 影响某种股票收益, 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来分散 或回避风险。 73证券风险的度量 差价率法: (单一证券) 范围法,最高收益率与最低收益率之间 差价率=(H-L)/(H+L)/2 标准差法:或方差(单一证券)74风险的估量 1.标准差 用标准差估量风险大小,标准差大的证券其风险大;相反,其风险小。由于有数量的规定性,不同证券之间的风险可以对比。标准差的作用在于度量一个数量系列变动性的平均大小。因此,利用证券各年收益率资料来计算其标准差,即可表现出其各年收益率变动性的大小,从而估
25、量证券投资的风险程度。计算标差的公式 X= = N=单位数75系数: (系统风险) 某一证券的收益率对市场收益率的敏感性和反映程度。贝他分析法就是用求出贝他系数来代表某种证券受市场影响而产生价格波动性的大小,以测定这种证券的风险程度。 基本公式是 Y =因变数 a =与Y相交之处,称的截距 b =回归系数 X =自变数(三)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投资者风险偏好分类: 风险厌恶型 风险喜好型 风险中性76图:收益与风险的搭配投资者根据其对风险与收益的态度来选择投资77YXMMLHA1B1A2B278 六.证券投资过程 1.确定投资目标 个人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 2.进行投资分析 基本分析 技术分析 3
26、.构造投资组合 积极投资组合战略 消极投资组合战略4.修正投资组合5.评价投资债效79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特点与类型 一.证券市场的特点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流通的场所,它是包括证券投资全过程在内的证券供求关系的网络和体系,有着广泛的外部联系和复杂的内部结构,它是金融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08181 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承对贴现市场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基金市场证券市场回购市场 银行短期存贷款市场82证券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区别:(1) 交易对象不同;(2)交易物职能不同;(3)交易价格不同;(4)市场风险不同;(5)体现的交易关系不同。83二、证券市场分类 1. 以是否具有组织规范角度划分-场内市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商丘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 代加工用合同范本
- 乡镇开店送货合同范本
- 分两期买车合同范例
- 公路制式版合同范本
- 农机抵押货款合同范本
- 农业搭棚工程合同范例
- 借贷型买卖合同范本
- 内部法律顾问合同范本
- 单位门锁维修合同范本
- GB/T 3498-2008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
- GB/T 31586.2-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 GB/T 15175-2012固体激光器主要参数测量方法
-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和横道图
- HP工作站BIOS详解参考模板
- 员工培训、考试、积分记录表
- 微专题:地理时空“尺度观”思想课件
- 大学普通物理-习题答案(程守洙-江之勇主编-第六版)课件
- 风冷热泵主机改造-模块机汇总
- 乌司他丁课件
- 《工程化学》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