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双线隧道矩形吊柱施工精度控制_第1页
[QC成果]双线隧道矩形吊柱施工精度控制_第2页
[QC成果]双线隧道矩形吊柱施工精度控制_第3页
[QC成果]双线隧道矩形吊柱施工精度控制_第4页
[QC成果]双线隧道矩形吊柱施工精度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双线隧道吊柱施工精度控制 电气化项目部(2016年QC) QC成果双线隧道矩形吊柱施工精度控制 小组名称:双线隧道矩形吊柱施工精度控制QC小组 时 间:2016年3月 成果发表人: 电气化项目部第 页 第 页第 1 页 共 10 页一 、工程概况新建太兴铁路太原至静游段工程范围牵引供电工程,主要包括新建及既有线站场的改造、扩建及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全线(太岚线K3+850DK92+300),其中镇城底至静游区间新建双线隧道14座,共长24.373公里(见下表)。 隧道名称长度(m)隧道名称长度(m)下静游隧道1830杜家曲1号隧道1200范家村隧道554杜家曲2号隧道348尹家沟隧道419

2、4入子上1号隧道707长足上隧道3023入子上2号隧道290罗家曲隧道578小泉沟隧道1602策马村隧道6872大泉沟隧道1286向阳村隧道1086小河沟隧道803 双线隧道统计表二、QC小组简介1、小组概况双线隧道不同于以往的单线隧道的弓形腕臂,从受力程度、工艺要求、人员技能等都有新挑战。在双线隧道内吊柱侧面限界偏差0100mm,双线隧道吊柱埋设深度偏差20mm,隧道悬挂点埋入杆与线路中线偏斜纵向布置的偏斜3,横线路方向向受力方向偏差100mm ,为严格控制双线隧道吊柱施工精度,确保施工安全质量,我们于2015年9月成立了双线隧道吊柱施工精度控制QC小组,小组成员共6名,其中包括专业施工技术

3、人员、物资人员及安监人员,综合进行分析、收集整理吊柱安装施工的相关问题。2、成员概况表小组名称双线隧道矩形吊柱施工精度控制QC小组课题名称双线隧道矩形吊柱施工精度控制小组成立时间小组人数注册号课题活动时间2015年9月6人DWTY-012015.9 -2016.1序号姓名年龄性别职务学历组内职务1本科组长2本科副组长3本科组员4专科组员5专科组员6本科组员3、小组活动制度1)每次活动记录真实有效;2)小组出勤率100%;3)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4)小组成员跟踪检查与抽样检查相结合,针对吊柱施工精度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应用到施工当中;5)每天进行班

4、前现场教育,坚持现场指导施工。三、选题理由1、双线隧道吊柱施工精度难以控制双线隧道吊柱施工受起高空作业制约,人工吊柱安装、整正、施工各个环节的误差等影响,造成施工精度难以控制,吊柱安装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为防止重大事故隐患的方面,必须严格把好吊柱施工的安全质量关。2、安装的结果对项目成本、合同工期及信誉评价意义重大 吊柱安装不精确,直间影响到腕臂安装是否到位,造成接触网拉出值达不到要求,造成工程竣工验收不达标。吊柱安装为接触网的关键及基础工序,吊柱安装是接触网前期工程。施工不当会造二次成本的浪费及影响其它专业的进度造成经济损失,进而对接触网专业的施工能力及信誉评价上造成影响。3、

5、本单位工程质量目标:部优太兴铁路二标段为新建双线线路,施工线路长而且隧道较多对工程总体进度、质量方面影响大,所以对安全质量更高标准要求。 四、现状调查新建太兴铁路太原至静游段接触网工程,镇城底至静游区间,隧道较多,施工工期紧,工程量大,隧道能见度低,造成现场吊柱安装施工精度控制较差;吊柱安装仅依靠人工施工;由于在隧道前期施工时多为与其他单位同时施工,隧道大量灰尘,光线较暗光、视眼不佳对高空起重安装作业带来了严重地影响,造成使用机械进行吊柱安装的精度难以控制。小组成员对已施工的五个隧道进行了5组10根吊柱安装精度进行统计,情况见下表:调查统计表:序号检查项目频数累计累计频率%1侧面限界不符合设计

6、要求2424 482扭面超标1640 803化学锚栓预埋不符合要求545 904纵向线路方向倾斜247 945横向线路方向倾斜249 986其他150 1002、排列图:五、制定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双线隧道内吊柱侧面限界偏差0100mm,双线隧道吊柱埋设深度偏差20mm,隧道悬挂点埋入杆与线路中线偏斜纵向布置的偏斜3,横线路方向向受力方向偏差100mm ,杜绝二次施工,从定位到安装一根吊柱大约要3h,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环境下,保质保量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六、小组活动内容1、原因分析我们分析完统计排列图,再直观地通过饼分图会发现侧面限界不符合设计要求、扭面超标、锚栓预埋不符合要求是主要问题,也是最

7、难控制的问题,需进行重点分析。对吊柱顺线路方向倾斜、横线路方向倾斜及其他等问题,只要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好水平尺、吊坠等一些辅助工具,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就能避免,我们用关联图进行了详细分析。定位测量不精确各环节操作偏差安装柱时移动不稳定绞盘支架吊臂不稳定原始数据不准确测量仪器差、误差大人工吊柱安装经验少现场人员检查不严光线暗、灰尘施工操作不认真施工操作不认真.侧面限界偏差超标锚栓预埋偏差超标扭面角度超标扭面角度超标交桩、基准点不准确交桩、基准点不准确安装时无法保证吊柱垂直轨平面吊柱底面与隧道壁顶不密贴 根据上述因果关联图对各因素进行了归纳,共有10个末端因素:(1)原始数据不准确(2)测量仪器

8、差、误差大人工吊柱安装经验少现场人员检查不严(5)施工操作不认真(6)吊柱底面与隧道壁顶不密贴(7)光线暗、灰尘较多,视线受影响(8)交桩、基准点不准确(9)绞盘支架吊臂不稳定(10)安装时无法保证吊柱垂直轨平面 锚栓预埋不准确 施工中照明不佳 大量灰尘,影响视野,造成进度缓慢 受隧道壁二衬影响,原始基准点不准确 隧道壁为弧形,对平底吊柱安装有影响主要原因分析表:序号末端因素要因确认方法验证人完成时间结论1原始数据不准确测量时存在隧道壁二衬厚度不一致,可以通过对现场数据多次进行核对。现场验证施工期间非要因2测量仪器差、误差大 根据现场检测,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标高,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使用精度为m

9、m的钢卷尺测量长度,测量精度满足要求。现场验证施工期间非要因3人工吊柱安装经验少施工前,项目部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增强相应的操作技能和意识现场测量施工期间非要因4现场人员检查不严安装后,设定专人负责定位复测及吊柱安装质量检查,做好相关记录;对作业人员和专职检查人员进行奖惩现场验证施工期间非要因5施工操作不认真在施工前已经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了教育,施行施工之前班前讲话制度,增加作业人员的责任意识。现场验证施工期间非要因6吊柱底面与隧道壁顶不密贴双线隧道吊柱底面不平整;吊柱底部与隧道顶部不密贴,造成受力不均匀,吊柱安装后容易产生横向较大的力矩,致使吊柱扭面、倾斜。现场验证施工期

10、间要因7光线暗、灰尘较多,视线受影响在隧道施工灰尘大,不通风;作业人员视眼受影响,可以加强照明设备,施工人员配备防尘面罩、眼镜,减少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场验证施工期间非要因8交桩、基准点不准确在隧道施工中,吊柱是在铺设轨道前进行基准点定位测量,单一站前交桩准确性低,需新测量方法;组立过程中测量,无已铁轨作为参照物,需确定施工中的标高测量控制。现场验证施工期间要因9绞盘支架吊臂不稳定安装过程中使用绞盘支架进行吊柱安装,吊柱笨重,不易控制,震动发生轻微地位移。可通过加强培训作业人员的操作要领技能提升,有效地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现场验证施工期间非要因10安装时无法保证吊柱垂直轨平面施工过程中受高空

11、、视眼、工具影响,安装时操作台上作业人员无法精确地确定吊柱是否垂直于轨平面。现场验证施工期间要因3、要因确定根据对吊柱安装精度影响较大的10个末端因素分析,认为造成对吊柱安装精度影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吊柱底面与隧道壁顶不密贴(2)交桩、基准点不准确(3)安装时无法保证吊柱垂直轨平面七、制定相应的措施经过小组全体成员认真分析,针对影响吊柱安装精度的主要原因制定了如下对策:序号原因项目对 策目 标措 施负责人日 期1柱底面与隧道壁顶不密贴根据现场检测,保证锚栓垂直向下,使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测量标高,加用钢质垫片,使平底放置平整完全满足要求吊柱扭面3,吊柱倾斜施工偏差0.5%严格控制锚栓倾斜度

12、按要求使用经纬仪测量并复核伟施工期间2交桩、基准点不准确工艺改进,加强复核校正。通过加强与站前施工单位配合及沟通,经过现场全站仪实测线间距与标高,重新计算交桩基准点,从而确定吊柱确切基准点及标高吊柱侧面限界偏差0100mm;吊柱埋深偏差20mm 改进工器具,使用全站仪、水平尺、三角挡板张伟施工期间3安装时无法保证吊柱垂直轨平面根据现场调查发现,厂家在镀锌时吊柱底部中心处有一圆孔,经研讨决定在吊柱顶部对角线交叉处打一个r=5mm的圆孔隧道悬挂点埋入杆与线路中线偏斜纵向布置的偏差3使用激光测量仪,水平尺,吊坠保证一线三点宏施工期间八、控制吊柱安装精度对策的实施(1)、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工艺设备更新

13、,现场使用海洋王灯照明改善施工条件,根据现场检测,使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测量标高,保证锚栓垂直向下,加用钢质垫片,对新进场吊柱统一安排人工进行底面打磨确保光滑平整,使吊柱安装完全满足要求。(2)、确切地落实班前讲话制度,让每一位作业人员做到各个环节做什么,怎么做,严格执行不测量不安装,测量准确后方可开始组立,严格按照测量数据进行安装。通过加强与站前施工单位配合及沟通,经过现场全站仪实测线间距与标高,重新计算交桩基准点,从而确定吊柱的限界基准点及标高后安装,由技术员现场监控,安检员现场检查,并记录检查数据。(3)、根据现场调查发现,吊柱底部中心处有一圆孔r=20mm,安排人员统一在吊柱顶部对角线交

14、叉处打一个r=5mm的圆孔,使用激光测量仪在水平位置且基准点上面打出一条激光,依次穿过1号孔、2号孔,吊柱在吊柱垂直轨平面同时保证吊柱底部密贴隧道壁。以下照片是施工过程中现场拍摄的照片。 吊坠定位锚栓中心 模板控制锚栓安装精度 更换防护用品 精确完成锚栓预埋 复核吊柱安装限界九、实施结果在太兴铁路新建双线隧道施工中,吊柱安装施工精度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QC小组的攻关活动,加强了质量管理,各个工序得到了较好的协调,大大地减少了二次返工成本的浪费同时也加快了施工进度,不仅增强了各个部门的沟通配合能力,更得到了业主与监理的一致好评,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检查结果如下: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数量检查情况频

15、率备注1侧面限界不符合设计要求50控制在偏差0100mm02扭面超标50控制在吊柱扭面313化学锚栓预埋不符合要求50控制在吊柱埋深偏差20mm 04纵向线路方向偏斜50控制在偏斜315横向线路方向偏差50控制在偏差 100mm06其他50符合设计要求0实施效果(1)完善了接触网在隧道中进行吊柱施工安装的施工工艺,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对今后施工指导性较大。(2)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精度控制较好,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赢得了业主和监理的好评,为公司赢得了荣誉。(3)取得了良好地经济效益,一根吊柱安装需要3个小时,拆除需要4个小时,节约费用=燃油费(车辆、发电机、材料倒运)+升降车台班+化学锚栓(进口胶)单价+人工费(技术员、防护员、作业人员)=700+1500+1604+15012=3640元活动投入资金:冲击钻钻头一只:40元 产生经济效益=节约费用-活动投入资金 =3640-40=0.36万元吊柱数量大约=243732/30+24222=1817根十、巩固措施1、小组成员通过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了施工工艺,编制了双线隧道吊柱组立施工工艺,对施工程序进行了规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