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 64页)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048ef267df6bb33dea9ebfecfbd863/fb048ef267df6bb33dea9ebfecfbd8631.gif)
![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 64页)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048ef267df6bb33dea9ebfecfbd863/fb048ef267df6bb33dea9ebfecfbd8632.gif)
![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 64页)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048ef267df6bb33dea9ebfecfbd863/fb048ef267df6bb33dea9ebfecfbd8633.gif)
![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 64页)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048ef267df6bb33dea9ebfecfbd863/fb048ef267df6bb33dea9ebfecfbd8634.gif)
![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 64页)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048ef267df6bb33dea9ebfecfbd863/fb048ef267df6bb33dea9ebfecfbd86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阴 阳 五 行 学 说第一节 阴阳学说第二节 五行学说第1页,共64页。阴阳学说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宇宙中相 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 括。即可以标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 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相 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第2页,共64页。阴阳学说起源 阴阳最初含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 阳者为阳,背阳者为阴。这一朴素的认识来源于人 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此时并不具有 哲学上的含义,以后随着观察面的扩展,阴阳的朴 素含义得到引伸。如:向阳处温暖,背阳处寒凉。 因而温暖属阳,寒凉属阴。如此不断引伸的结果, 就几乎
2、把自然界所有的事物的现象都划归于阴阳两 个方面。这时阴阳变为一个概括自然界具有对立属 性的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到春秋战国时期, 作为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逐渐形成。第3页,共64页。阴阳概念的理解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阴阳是从具体事物和现象中撇开个别的,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而形成的具有一般意义的概念,因而它不再特指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其本身亦无实物可见。所以灵枢阴阳系日月曰:“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第4页,共64页。阴阳概念的理解阴阳的基本特性:(如何划分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我们认为凡是具有光明的,温暖的, 运动的,外向的,向上的,兴奋的,功能的, 无形的特性的事物或现
3、象均属阳;相反具有 晦暗的,寒凉的,静止的,内向的,向下的, 抵制的,物质的,有形的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均属阴。第5页,共64页。阴阳概念的理解阴阳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现象, 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 方面。但前提是二者必须相互关联。 如:运动与静止;天与地;内与外;左与右; 天与女? 因为二者无关联,所以也就无阴阳之分。第6页,共64页。阴阳概念的理解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不是绝对的,固定的) 事物的阴阳属性可因其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 (相比较而存在) 如:夏秋冬 阴阳之间可再分阴阳。(阴阳的可分性) 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 上午为阳中之阳, 下午为阳中之阴。 前半夜为阴中
4、之阴, 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如:阴阳;阳阴 第7页,共64页。第8页,共64页。阴阳概念的理解阴阳与矛盾的区别 相同:均含有对立统一的属性。 不同: 矛盾指事物内部对立的诸方面之间又互相排斥又互 相依赖的关系。矛盾范畴的对立面对对象的性质不加任何限定,不分主次,因此矛盾是最抽象,最一般 的哲学概念,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阴阳对事物或现象作出了另外一些特殊的 质的规定(如:有关联性),因而对于同一对 事物阴阳所指往往是确定的,不可互换。 如:上,下是一对矛盾,上为阳,下为阴, 二者不可互换第9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 阴阳的交感互藏 定义
5、: 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 交合的过程。 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 方都含有另一方,即阴中含阳,阳 中寓阴,也称“阴阳互寓”,“阴阳互 含”。第10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 阴阳的交感互藏 理解 阴阳交感包括:男女两性之生殖之精相结合形成胚胎万物化生,雌雄两 性之精相合而生成万物的根本条件。天地阴阳精气相合, 万物化生。 阴阳互藏: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是依据其所含属阴与属阳成分的比例大 小而定的。阴中含阳,是说属阴的事物或现象也含有属阳的 分,而该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属性为阴;阳中含阴,是说属阳的 事物或现象也含有属阴的成分,而该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属性
6、为 阳。 二者关系: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二气的升降运 动而引起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 根源,天之阳气为何能降,是因为天气虽在上,但内含地之阴 气,即阳中有阴,有“亲下”的趋势,故天气在其所含地之阴气 的作用下,下降于地;同理地气在其所含天之阳气的鼓动下, 上升于天。第11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交感互藏 .意义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 基础和纽带。 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第12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交感互藏 应用 对“心肾相交”机理的解释,并指导临床。 生理上,心在上,为火脏
7、,属阳而内含真阴;肾居下, 为水脏, 属阴而内寓真阳。肾阴在其内含真阳的鼓动下,上济心阴, 以制心火,使其不亢;心火在其内含真阴的作用下,下助 肾阳,以暖肾水,使其不寒。如此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维持了心肾水火之间的协调平衡。 病理上,为“心肾不交”。即心肾水火之间的协调平衡失常。 治疗上,肾阴亏虚不能上济者,当补肾阴,而肾阳虚衰不能鼓动 肾阴上济者,当温肾阳;心火不足,不能下温者, 当温通心阳,而心阴亏虚,不能牵掣心火下行者,当 滋心阴。第13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对立制约含义 对立即相反,事物相反的两方又是相 互制约的。阴阳对立制约,就是用阴阳来 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
8、立的两个 方面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第14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 阴阳对立制约 理解 对立是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对立 斗争是一切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制约是指一种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以另一种事物 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通过制约使事物之 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没有制约事物的发 展就会失去平衡。 二者共同作用使事物取得动态平衡。第15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对立制约应用意义 生理上阴阳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的物 质(阴)及功能(阳)的动态平衡状态 即“阴平阳秘”。 病理上关系受到破坏,不能维持相对 平衡,即出现“阴阳失调”。第16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9、三)阴阳互根互用 含义 阴阳互根是指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 个方面,相互依存,任何一方 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阴阳互用是指明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 促进、助长对方。第17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互根互用 理解 () 在划分事物属性时,阴与阳是互为根基 的,即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 如:上为阳,下为阴。无上就无所谓下, 无下就无所谓上。 第18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互根互用 理解() 说明事物发展变化时,阴与阳是相互为用的,即 阴生阳长,阳生阴长。 如:食物入口后,经消化,吸收了营养物质,而吸收的 营养物质又不断地滋养机体,使机体各组织进行正常的 生
10、理活动。消化吸收的一系列功能活动为阳,产生的营 养物质为阴,是阴依存于阳。营养物质释放能量于机体,产生了生理活动(阳)是阳依存于阴。这种物质与功能,阴与阳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的辨证关系,保证了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第19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互根互用 应用意义()生理上,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 能,物质与功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的关系。()病理上,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调,就会 产生“阴阳互损”,“阴阳离决”等病理变化。 (见后)第20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四)阴阳消长平衡 含义 消是减少,长是增加,平衡,是矛盾的暂时 的相对的统一,即在一定范围内的稳
11、定。阴阳消 长平衡是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相互 消长的运动变化形式及其相对平衡状态。第21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四)阴阳消长平衡 理解 () 消长与平衡的关系:消长是绝对的运动状 态,平衡是相对的静止状态。消长变化是在一定 范围,一定限度内进行的,事物在总体上仍呈现 出相对稳定状态,即在绝对的消长之中维持着相 对的平衡,在相对的平衡之中,又存在着绝对的 消长。因此,只有不断地消长和平衡,才能维持 事物的正常发展。第22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四)阴阳消长平衡() 消长变化形式 此长彼消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此消彼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例:四季寒暑正常更替:季节:冬夏
12、 气候: 寒热 属性: 阴阳 (阴消阳长) 例:人体饱食后,消化吸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能量营养物质 阳阴(阳消阴长) 因此,此时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加重能量的消耗。第23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四)阴阳消长平衡() 消长变化形式 此长彼长阴长阳长、阳长阴长 此消彼消阴消阳消、阳消阴消 如:饥饿时,气力不足,即是由于阴(精)不足,不能 化生阳(气)而致阳亦不足,属阴消引起阳消的阴阳皆 消;而补充营养物质,产生能量,增长了气力,则阴得 补充,又能生阳,属阴长引起阳长的阴阳皆长。()阴阳消长含有“量变”的含义。因为事物本质没变。第24页,共64页。第25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四)阴
13、阳消长平衡 应用意义 ()生理上,阴阳消长变化能稳定在一定 范围内,则机体保持健康状态。 () 病理上,阴阳消长变化不能稳定在 一定范围内,则机体不能维持健康,出 现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第26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阴阳相互转化 含义: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自 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 化形式,即阴转化为阳,阳 转化为阴。第27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阴阳相互转化 理解: () 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内部条件:阴阳的互藏。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 化的可能性;阳中含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 外部条件:“极”、“重” 如:“重阳
14、必阴,重阴必阳” ;“物极必反”中的重到 极点。 () 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阴阳消长是阴阳 转化的前提。 ()阴阳转化有“质变”的含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已改变。第28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阴阳相互转化 理解: ()转化形式: 渐变形式:如四时寒暑交替,昼夜阴阳转化。 突变形式:指阴阳在其消长过程中,平时表现为量的变化而 无明显的质的变化,当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限度时, 阴阳即快速向其反面转化,而表现为质的改变。 如:气候的骤冷,骤热的剧烈变化。 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等,由于热毒极重,大 量耗伤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下,突然体温下降,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一派阴寒危象。
15、 这种病症变化,即属于由阳转阴。 阳气素盛之人,外寒内热,阴阳。第29页,共64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阴阳相互转化 应用意义( )生理上,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物质、 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 关系。()病理上,用来说明疾病证候性质如寒热、 表里等的转化关系。第30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下一个有机整体,而各个组织部位,又都可根据阴阳对立互根的理论来划分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 上下 阳上(腰为准)人 阴下体 阳体表 背腹 阳背;阴腹分 表里 四肢 阳外侧;阴内侧阴 阴体内内脏 阳六腑 阳 阴五脏 阳心、肺 阴肝脾肾 经络 阳经循行于
16、四肢外侧面; 阴经循行于 四肢内侧面第31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说明人体生理功能 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方统一 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阴精与阳气(物质基础与功能活动) 人的生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没有阴精就不能产生 阳气;而生理活动的结果,由于阳气的作用,又不断地 产生阴精。所以人体功能与物质的关系就是阴阳相互依 存,相互消长关系。 功能与功能 兴奋属阳,抑制属阴,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物质与物质 津血均为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为用, 相互滋生。第32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病邪作用于人体而引
17、起邪正相争,导致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组织损伤及生理功能失常的过程。 正气是指人体机能活动及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外 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等。根据阴阳 属性分为阴精和阳气。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根据阴阳属性分为阴邪、阳 邪。就六淫来说,寒湿为阴邪,暑火为阳邪。 一身之气由精气化生,精亏则气弱,抗病能力下降, 机体易患虚性病。 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阴阳 失调病理变化虽然复杂,但总不外乎阴阳偏胜 (盛)和偏衰两个方面。第33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偏胜 胜,邪气盛。阴阳偏胜,指阴邪或阳邪偏盛,是阴或 阳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邪气盛则实”,阴阳偏
18、胜的证候为实证。 阴邪盛所致病证的性质为实寒证“阴胜则寒”; 阳盛所致病证的性质为实热证“阳胜则热”。 在阴阳偏胜的病变过程中,邪气盛必然要损伤人 体正气,阴邪盛容易损伤人体阳气,阳邪盛容易耗伤 人体阴液。因此,阴偏胜的实寒证可以兼阳虚“阴 胜则阳病”;阳偏胜的实热证可以兼阴虚“阳胜则 阴病”。第34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偏衰 衰,指正气虚。阴阳偏衰,指机体 的阴液或阳气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阴虚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亢盛出现热 象,称为虚热证“阴虚则热”;阳虚不 能制约阴,则阴相对偏盛出现寒象,称 为虚寒证“阳虚则寒”。第35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互
19、损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原理,阴或阳任何一方 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另一方的不足。 当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阴不能生阳,继而出现 以阴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称为“阴损及 阳”;当阳虚至一定程度,因阳不能生阴,继而 出现以阳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称为“阳 损及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称之为“阴 阳互损”,最后产生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第36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格拒 “阴盛格阳”:阴寒之邪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一 种病理状态真寒假热证。 “阳盛格阴”:阳热之邪深伏于里,阳气被遏不得外达,而 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真热假寒证。阴阳转化 由阴转阳:疾病原来的病理性质
20、属阴,在一定条件下,病 变性质由阴向阳转化的病理过程。(重阴必阳) 由阳转阴:疾病原来的病理性质属阳,在一定条件下,病 变性质由阳向阴转化的病理过程。(重阳必阴)第37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亡失亡阴:机体阴液突然大量丧失,而导致生 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亡阴证。亡阳:机体阳气突然大量丧失,而导致生 命垂危的一种病理 状态亡阳证。第38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 用于疾病的诊断 在诊法方面,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搜集临床资 料,分析具体症状和体征的阴阳属性。如:色泽鲜明的 为阳;色泽晦暗的为阴。语高者为阳,语低无力者为阴。怕热者为阳,怕冷者为阴。脉浮者为阳,
21、脉沉者为阴。 在辨证方面,辨别证候的阴阳属性。如:八纲辨证 中,以阴阳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外科感染性疾病中,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的属阳证;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等症状的属阴证。 在症状与体征方面分清了阴阳属性,为辨证提供了 依据。在证候方面分清了阴阳证候,有利于认清疾病本 质。第39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 指导疾病的治疗 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胜为邪气盛的实证,治疗时采用“泻其有余”(祛 邪)的原则。 凡阴盛的实寒证,用热性方药治疗(寒者热之);阳 盛的实热证,用寒性方药治疗(热者寒之)。若阴盛伤 阳或阳盛伤阴,而出现兼有阳虚或阴虚时,又须酌加温
22、 阳或养阴之品,以兼顾其不足。 )阴阳偏衰为正气不足的虚证,治疗时采用“补其不足” (扶正)的原则。 凡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而致阳亢的虚热证,用补阴的方 药治疗(阳病治阴),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补阴药中酌 加补阳药,以阳中求阴;同理,阳虚不能制约阴气而致阴 相对盛的虚寒证,用补阳的方药治疗(阴病治阳),并在 补阳时酌加补阴药,以阴中求阳。第40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格拒的治疗:对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采用“热 因热用”的方法治疗;对阳盛格阴的 真热假证,采用“寒因用”的方法治疗。)阴阳互损的治疗:阴损及阳,是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证,治疗时,应在补阴的基础上配
23、合 补阳;阳损及阴,是以阳虚为主的阴 阳两虚证,治疗时,应在补阳的基础 上配合补阴。)阴阳亡失的治疗:亡阴者,重在益气固脱;亡阳者,重 在益气回阳回脱。第41页,共64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 指导疾病的治疗 归纳药物的性能第42页,共64页。五行学说一、基本概念(一)五行:“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行”:指这 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五行“即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五行 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 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 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
24、世界观和方法论。第43页,共64页。五行学说二、主要内容(一)五行特性 用于归属事物属性,研究事物之间关系的基本法则。 “木曰曲直”:木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 “火曰炎上”:火有温暖,发热,光明,向上的特性 “土爰稼穑”:土有种植庄稼,收获五谷的作用,引申为土 有生长,变化,承载特性。“土为万物之母”。 “金曰从革”:金从(矿石)土变革而来,可铸以为器。引 申为具有肃杀,收敛特性。 “水曰润下”:水有滋润,下流,寒凉的特性。第44页,共64页。五行学说 二、主要内容(二)事物五行属性归类与推演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的归类 事物的五行属性,把人体脏俯组织的生理, 病理与自然界的事物
25、或现象作了广泛的联 系,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第45页,共64页。五行学说第46页,共64页。五行学说 二、主要内容 (三)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生、克、制化 相生:即资生,助长,促进的意思。五行相生是指 木、火、土、金、水之间具有依次递相资生, 助长,促进的关系。 如:第47页,共64页。五行学说 二、主要内容 (三)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生、克、制化 相克:有克制,抑制,制约的意思。五行相克是指 木、火、土、金、水之间具有间隔递相克制, 抑制,制约的关系。 如: 第48页,共64页。五行学说 二、主要内容 (三)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生、克、制化 制化:五行之中的任何一行,即受一行生,又受一 行克,
26、使五行之间维持着生中有制,制中有 生的关系。也就是说,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也就没有事物的发 生与成长;没有克,事物发展就会过分亢盛 而为害。因此,必须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的相对平衡协调与发展 变化。第49页,共64页。五行学说 木 水 火 金 土 五行生克制化图 第50页,共64页。五行学说 二、主要内容 (三)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制化 如:就木,火,土而言 木能生火,火又生 土,就会造成土行 太过,但木又来克 土,则可防止土行 太过。所以相生之 中寓有相克,相克 之中寓有相生。第51页,共64页。五行学说 二、主要内容 (三)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相乘,
27、相侮,子母相及 ()相乘,相侮 概念:乘,以强凌弱。侮,欺侮。五行相 乘相侮,是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遭到 破坏,引起相克关系的反常,凡与相 克次序一致的叫做相乘,与相克次序相 反的 叫做相侮,又叫反侮(反克)。第52页,共64页。五行学说 二、主要内容 (三)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相乘,相侮,子母相及 ()相乘,相侮 成因 导致五行相乘相侮的原因,是由于五行中 某一行发生太过或不及,就引起一系列的异常 相克反应。一行太过,则去乘“我克”(所胜) 之行,去侮“克我”(所不胜)之行。一行不及, 则受“克我”(所不胜)之行所乘,受“我克” (所胜)之行所侮。如:第53页,共64页。五行学说五行相乘,相侮,
28、子母相及()()第54页,共64页。五行学说五行相乘,相侮,子母相及子母相及:及,到,此为连累,影响的意思。 子母相及又叫子母相犯,是五行之间的正常关 系遭到破坏,引起相生关系的反常,包括母病 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的次序 与相生的次序一致,子病及母的次序与相生的 次序相反。如: 水 生 木 生 火第55页,共64页。五行学说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肝 属木。第56页,共64页。五行学说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火性温暖,其性炎上。心阳有温煦之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4124-2024机械振动与冲击固定建筑结构的振动振动测量及对结构影响评价的指南
- PB-22-8-Hydroxyisoquinoline-isomer-生命科学试剂-MCE-5052
- 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生命科学试剂-MCE-5846
- E3-Ligase-Ligand-linker-Conjugate-122-生命科学试剂-MCE-1944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产业融资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用人单位与派遣公司国际化人才派遣服务协议
- 2025年度音乐制作与音乐版权许可合同
- 2025年度活动板房销售与临时办公场所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地产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饭店短期餐饮服务员劳务派遣协议
- 《春酒》琦君完整版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解析
- 2022年内分泌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 春节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寄宿制学校工作总结
- 小学数学6年级应用题100道附答案(完整版)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JT-T 1495-2024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
- JT-T-390-1999突起路标行业标准
-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物理二诊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