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侵权损害赔偿及免责和减责事由(共9页)_第1页
第四章侵权损害赔偿及免责和减责事由(共9页)_第2页
第四章侵权损害赔偿及免责和减责事由(共9页)_第3页
第四章侵权损害赔偿及免责和减责事由(共9页)_第4页
第四章侵权损害赔偿及免责和减责事由(共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9第四章 侵权损害赔偿(sn hi pi chn)及免责和减责事由本章主要阐述了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抗辩事由的概念与分类。重点应理解(lji)正当理由和抗辩理由的区别。 本章(bn zhn)共二节。在学完本章之后应能够了解1、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2、抗辩事由的概念与分类3、重点应理解正当理由和抗辩理由的区别第一节、侵权损害赔偿概述 一、侵权损害赔偿概念损害赔偿是指赔偿义务人通过支付一定数额金钱的方式承担对受害人的损害予以救济的责任。狭义的损害赔偿,是指对受害人损害的金钱赔偿。在一些立法例和文献中,“赔偿”或“损害赔偿”在广义上被使用。其含义不仅包括金钱赔偿,也包

2、括其他侵权的民事责任方式。二、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与原则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包括:(1)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之赔偿,这里的财产损失既包括侵害物权性质的财产权、知识产权等导致的损害,也包括侵害财产利益(合法利益)导致的损害;(2)对人身损害案件中各种相关财产损失的赔偿;(3)对死亡与残疾损害后果的赔偿;(4)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规定的各种精神损害赔偿;(5)对受害人(包括(boku)死者)近亲属生活费的赔偿。 三、关于(guny)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是指超过实际损害的范围判决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义务的人对受害人予以(yy)额外的金钱赔偿,以示对加害人的惩罚。广义的惩罚性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狭

3、义的惩罚性赔偿则只是法律对特定情况下的加害行为(准侵权行为)规定的具有惩罚性的金钱赔偿。四、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则(一)损益相抵损益相抵,是指受害人在遭受损失的同时也得到利益的,应将其所得到的利益从应得的赔偿金额中扣除。受害人得到的利益仅限于经济利益或者可以用金钱计算的财产性质的利益,不包括感情、精神利益。对于受害人得到的细微的经济利益,一般也无须采用损益相抵的方式进行处理。(二)过失相抵 过失相抵,是指受害人对损害发生有过错的,应当依据其过错的大小减轻直至免除加害人或对损害负有赔偿义务的人的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中规定过失相抵的规则,实际上是贯彻过错责任原则:加害人对自己有过错的行为导致的损害承担责

4、任;受害人也对自己的过错导致的损害或者损害之扩大承担相应后果。(三)衡平规则 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应当贯彻于民事法律的始终,也应当贯彻于对侵权案件的审判。司法政策是司法部门尤其是最高法院在司法过程中所掌握的政策。对侵权案件进行裁判,判决赔偿义务人承担赔偿责任,首先要考虑的是具体种类的侵权行为之构成要件和抗辩事由。在考虑这些要素之后,还要考虑民事法律基本原则和司法政策。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yunz)不仅是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总的准则,也是司法审判必须遵循的最高裁判规则。判决的最终(zu zhn)结果符合民事法律基本原则的要求,是每

5、一个民事法官在司法实践中都必须做到的。在确定赔偿义务人的民事责任方式和赔偿数额时,考虑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司法(sf)政策,就是赋予法官根据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司法政策对判决的最终结果进行妥当性的考虑并作出可能的调整,以使判决结果符合民事法律基本原则和司法政策的宏观要求。第二节 责任抗辩概述 一、责任抗辩的概念和意义 责任抗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责任抗辩,是指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的指控和请求,提出的一切有关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狭义的责任抗辩,仅指被告针对原告的指控和请求,通过提出抗辩事由而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广义的责任抗辩包括狭义的责任抗辩。 二、抗辩事由的分类1

6、 正当理由的抗辩事由和外来原因的抗辩事由。 2 一般抗辩事由与特殊抗辩事由。 3 绝对免责的抗辩事由和相对免责的抗辩事由。 4 免责的抗辩事由和减责的抗辩事由。三、正当理由的抗辩事由(一)正当理由抗辩事由概述 1正当理由抗辩事由之含义与特征2正当理由的抗辩事由之分类 (二)正当防卫1正当防卫概述 2正当防卫(zhn dn fn wi)的条件(1)正当防卫的对象(duxing)条件(2)正当防卫(zhn dn fn wi)的目的条件(3)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4)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3正当防卫的效果与防卫过当的民事责任 (1)正当防卫的效果(2)防卫过当的民事责任 (三)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概述

7、2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与效力 (1)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 (2)紧急避险的效力 3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和措施不当的后果 (1)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概念 (2)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后果分担 第一、险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 第二、险情是由第三人引起的。 第三、险情是由避险行为人引起的。紧急避险练习题 保姆小李在用轮椅推张大爷外出散步时,为躲避突然呼啸而过的车辆不小心将行人赵某撞到,赵某所带笔记本电脑也受到损害。张大爷差点从轮椅上掉下来,心脏病发作。小李自己的手指也被夹伤。据此下列选项哪些正确? A 赵某的损失应由小李赔偿 B 赵某的损失应由张大爷赔偿 C 张大爷因心脏病发作而支付(zhf)的医药费

8、不应由小李赔偿 D 小李(xio l)手指受伤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四) 其他(qt)正当理由的抗辩事由1依法行使权利与执行职务 (1)依法行使权利第一、必须有合法的授权。 第二、不得滥用权利。(2)依法执行职务第一、执行者具有合法授权;第二、执行职务的程序和方式必须合法;第三、造成损害是执行职务所不可避免的或必要的;第四、损害不超过必要限度。2受害人同意受害人的同意构成一种正当理由的抗辩,应当同时具备以下要件:(1)受害人事先明示的真实意思表示。(2)行为人主观上的善意。 (3)不超过同意的范围和限度。 (4)受害人之同意不违反法律与社会公序良俗。 3自助(1)自助的概念与构成要件作为正当理

9、由抗辩事由之一的自助,应当具备以下构成要件:第一、目的要件。 第二、情势要件。 第三、对象要件。第四、限度要件。 (2)自助(z zh)的效力四、 外来(wili)原因的抗辩事由(一)、不可抗力(bkkngl) 1关于不可抗力的三种学说与不可抗力的概念 主观说、客观说、折中说。 2不可抗力的分类 (1)自然原因的不可抗力作为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第一、不可预见性。 第二、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 第三、客观性。(2)社会原因的不可抗力 社会原因的不可抗力,也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不可预见性;第二、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第三、原因的社会性,即产生这一事件的原因来自社会,而不是

10、由于当事人过错、第三人过错、国家行使行政或司法权力或者自然现象。 (3)国家原因的不可抗力 作为不可抗力的国家原因也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不可预见性;第二、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第三、原因的国家性,即产生这一事件的原因来自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或司法权力,而不是由于当事人过错、第三人过错或自然现象。3不可抗力作为抗辩事由的效果 (1)不可抗力对过错责任案件的抗辩效果(2)不可抗力对无过错责任案件的抗辩(kngbin)效果(二)、关于(guny)意外事件 意外事件,是指非因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偶然(u rn)发生的事故。无论是依据我国现行立法,还是从理论和司法实践来看,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意外事件不能

11、构成一种抗辩事由,其理由:(1)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具有包含关系,不可能将二者完全区别开(2)我国民法通则并未将意外事件规定为一种抗辩事由;(3)主张意外事件作为抗辩事由者,完全是套用有关不可抗力的学说,并无理论上的新意。(三)受害人过错1 作为抗辩事由的受害人过错概述 2 受害人过错的构成要件 (1)受害人主观上有过错而且达到了法定的严重程度()受害人实施了某种行为()受害人的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受害人主张损害赔偿3受害人过错作为抗辩事由的效力2第三人过错作为抗辩理由的构成要件(1)第三人有过错(2)第三人基于过错实施了加害行为(3)第三人的过错行为构成损害发

12、生或扩大的原因3第三人过错的抗辩效力 (1)第三人过错与共同侵权(2)第三人过错作为抗辩事由(shyu)的效力 (四)、第三(d sn)人过错4第三(d sn)人过错抗辩的适用范围 以第三人过错作为抗辩,原本为因果关系理论(第三人有过错的行为构成损害的原因之全部或部分)和过错责任理论(被告只对自己的过错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而不对他人之过错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的延伸,因此,它一般地适用于过错责任的侵权案件。 案例练习题甲乙路过丙家,看见丙家门口卧着的大黄狗,甲对乙说“你打一下,看这狗会不会咬人”,乙果真拿起石头打狗,该狗立即扑向甲,甲躲过,路过的行人丁被咬伤,甲躲闪中将路边瓜贩戊的西瓜踩碎三个,关于丁戊的损失承担说法错误的是:A丁只能请求乙赔偿其损失 B戊的损失由甲乙承担 C丁可以请求丙赔偿损失,丙赔偿后可以向甲乙追偿 D甲乙应就其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本章复习和练习关键术语 责任重合抗辩事由 侵权责任能力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受害人同意 自助 不可抗力 意外事件复习思考题 1、试述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立法对策。2、如何处理侵权责任与返还不当得利责任之竞合? 3、简述侵权责任与行政责任重合案件的处理规则?4、简述(jin sh)侵权责任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区别。5、如何判断民事(mnsh)主体的侵权责任能力?6、我国法律(f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