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绪论_第1页
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绪论_第2页
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绪论_第3页
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绪论_第4页
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绪论课程目的:初步认识各类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和了解其心理特点,掌握相应的特殊教育知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3学分考核方式:考试考核评价:平时成绩(30%) +出勤率(10%)+考试成绩(60%) 第一章 绪论什么是特殊儿童?一、特殊儿童狭义:指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广义: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总而言之,特殊儿童是一个相对的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的概念,它泛指各种各样心理发展和生活适应困难,尤其是教育上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泛指因残疾、学习困难和其他特殊性而产生特殊教育需要的以及处境不利的儿童。二、分类美国(I

2、DEA) 日本台湾特殊教育法 大陆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其他健康障碍、视觉障碍、自闭症、聋盲、外伤性脑损伤、发展迟缓日本视觉障碍(盲、弱视)、听觉障碍(聋、重听)、精神薄弱、肢残、病弱或身体虚弱、言语障碍、情绪障碍台湾身心障碍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育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 资赋优异一般智能、学术性才能、艺术才能、创造能力、领导才能及其他才能等。我国:1989年盲、聋、弱智、肢体残疾、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和情绪障碍。2006年 视力残疾

3、、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特殊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感官残疾儿童语言残疾儿童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聋盲双残儿童肢体残疾儿童听觉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社会行为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孤儿和寄养儿童多动症儿童精神分裂儿童成瘾儿童受虐儿童三、研究方法(一)量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二)质的研究方法以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三)综合的研究策略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四、特殊儿童教育的四种历史观(一)神秘主义1、鬼魂附体2、罪孽报应或天谴(二)结构功能观生理结构所造成的功能缺陷只能通过生理结构的补偿或治疗才能达

4、到功能的恢复,对于特殊儿童硬采取缺陷补偿措施。1、有机体是一个统合的整体2、中枢神经活动有很大的可塑性3、与动物功能不同(三)人本主义心理观特殊儿童天生具有向上的建设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到生存的意义和心灵的充实,才能达到完全统合。(四)基本功能观1、人天生具有两种能力(认知与爱);2、基本能力是人的积极性存在的一部分;3、由于每个人的躯体发生了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特点;4、通过积极的家庭关系帮助其回复能力,实现自助。补充:特殊教育 (一)概念 使用一般的或者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讨论】

5、 对于一个又聋又盲又有肢残的儿童,需要不需要教育?如果需要教育有什么意义?说说你的意见和理由。(二)意义 1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能使特殊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五、发展趋势(一)从医学模式向社会生态学模式的转变(二)重视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三)“正常化”思想与“非机构化”运动(四)回归主流(五)全纳性教育(一)从医学模式向社会生态学模式的转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医学模式流行,该模式认为特殊性是儿童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造成成。以智力落后儿童为例,一般人认为智力落后是由于生命早期产生的大脑器质性损伤所致。其实,智力落

6、后是一种综合症,是多种原因(不良的教育环境、经验剥夺、经济条件差等)所致的一宗落后状态。社会生态学把上述特殊儿童的特殊性“理解为儿童以极其复杂的方式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二)重视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广义的早期教育主张及早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早期干预只以持续和系统的教育去帮助从出生到56岁年幼残疾或发展上脆弱的儿童及其家庭,目的是避免发展延迟、改善已有的缺陷和预防增加新的缺陷。最明显的例子是听力障碍幼儿的听力言语训练。(三)“正常化”思想与“非机构化”运动20世纪70年代,尽管许多专家坚持隔离学校与隔离班级是为特殊儿童提供的最有效的教育形式,但人们对异常者的认识开始从“定性”的观点转变为“

7、定量”的观点。所谓正常化,即主张智力落后者及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模式应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非机构化”运动是正常化思想最明显的一个实际结果。(四)回归主流正常化:阐明对残疾人提供护理、教育和服务的原则,应该允许每一个残疾人的生活包括居住、教育或工作、娱乐等各个方面尽可能正常,与非残疾同龄人类似。一体化:认为残疾人在哪里和跟谁在一起正常化,即残疾学生和非残疾学生融合在教育和社区环境中。回归主流:在特殊教育班学习已证明学业上进步而获得在普通班里随班就读资格的学生,到最少限制环境的普通课堂受教育。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采用(五)全纳性教育全纳教育是教育应该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全纳性学校是指学校必须接纳

8、服务区内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全纳性教育的五大原则1、每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必须有获得可达到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的机会;2、每个儿童有其独特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4、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来接纳他们;5、全纳性为导向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创造收人欢迎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以及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1981年我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302所,学生33497人; 2003年,我国有特殊教育

9、学校1551所,单独统计的盲、聋、弱智学生364740人,其中随班就读的学生24万多人,约占总数的2/3; 2009年,我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72所,招收残疾儿童万人,加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殊教育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在校残疾儿童达万人。在校残疾儿童人数你了解融合教育和随班就读的关系吗?为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开展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发展-随班就读80年代初期,受一体化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对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改革实验; 现阶段我国学龄残疾儿童70%以上在普通学校等随班就读,他们主要是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和肢残病弱儿童,而其他特殊儿需要儿童,如学习困难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儿童,言语与语言障碍儿童及超常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就读。随班就读的意义:1.有利于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2.有利于普通儿童学会理解和关心特殊需要儿童3.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4.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5.有利于特殊教育的完善,使特殊教育形式多样化。作业要当好一名特教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