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课标要求【知识和技能】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知道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对力分类,能正确区别力的类别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分析一般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的关系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和方法】通过研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的物体方

2、法分析综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研自然的兴趣,知道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力、重力、重心的概念。 力的图示和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力、重心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具弹簧、弹簧秤、木块、海绵、不规则的薄板、细线、曲尺教学过程新课准备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看书P54后答:物体速度(大小、方向)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看书P54后举例。【思考】怎样才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要想使物体发生形变有哪些方法?其它物体对它作用。新课教学1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物体受力是相互的,受力物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力是物体产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力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N测量:测力计(3)力是矢量(结合实例分析)【想一想】怎样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加速直线运动?(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例】木块浮于水面先定力的单位标度再画出力指向的方向最后画出。箭头、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点。【思考】苹果从树上由静止下落是受到什么力作用?2重力(1)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G=mgg=9.8N(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师:下面我们来研究重力作用点(用悬挂、支撑实验说明物体

4、各部分受到的重力可认为集中于某一点。)3重心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一般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起重机和载物卡车的重心变化)【做一做】悬挂法可确定薄板和曲尺重心位置(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学生看书P56总结)(1)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它们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和力产生的效果分类)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效果力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师:严格分清性质力和效果力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课后作业:课本练习、题做在练习本上。1.2 弹 力 课标要求【知识和技

5、能】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过程和方法】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试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2.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

6、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认识事务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教学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2.弹力大小的计算。3.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其方向的判定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是不需要物体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但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我们所观察到的相互作用,无论是推、拉、提、举,还是牵引列车、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都是在物体与物体接触时才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力可称为接触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阻力等都是接触力。接触力按其性质可归纳为弹力和摩擦力。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弹力。二、新课教学1形变 举

7、例: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弹簧被拉长或压短、泡沫塑料块受力被压缩、弯曲与扭转等,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情况。(1)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运动员在撑竿跳高的比赛,运动员在跳板上跳水等。(2)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如刚才所举的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后能够恢复原状;弹簧被拉长或压短后能够恢复原状。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非弹性形变:如果形变超过弹性限度,物体撤去作用力后不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如拉力

8、过大可以把弹簧拉直,可以把锯条掰断,力度太大可以把跳板弄断等。有些形变很小,不容易观察,如课本图3-2-2有机玻璃的形变,3-2-4桌面的形变,问题与练习1中瓶子的形变,发生微小形变的物体可以借助仪器去观察,如上述的形变相应的观察方法见课本。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我们把(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演示实验让学生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弯曲的锯条由于形变将小球弹出、压缩弹簧由于弹簧发生形变将与之相毗邻的小车推出(课本图3-2-1)、伸长的橡皮筋由于形变将与之相连的小车拉过来(注意弹力产生时

9、注意判断是相互接触的物体中的哪个物体发生形变)。总结(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发生形变。力是一个矢量,弹力当然也是矢量,那么通过以上的实验大家总结一下(3)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通过几种常见的弹力进一步研究弹力问题。实验演示课本放在桌面上,绳子悬挂物体。当把课本放在桌面上,根据以前所学知识,课本和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呢: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压力和支持力是否是弹力以及哪个物体发生了形变。然后判断方向: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与支持面并且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同样判断绳子的拉力是否为弹力,并判断出绳

10、子的拉力方向为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3.胡克定律设计实验,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总重;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并设计表格初态指针对应刻度(cm)弹簧弹力(N)指针所指刻度(cm)弹簧伸长量(cm)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纸上,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描点以寻找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总结: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x表示弹簧长度的变化量,即|原长-现长|。三、小结通过该节内容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形

11、变及弹性形变的概念;弹力的概念及常见弹力的方向;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四、课后作业 1.课堂作业,60页2、4 2.课外作业:课课练教学后记1.3、摩擦力课标要求【知识和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2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通过对生活实例的思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

12、规律的能力。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解决问题的思想。使学生懂得,在解决问题时,要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教学方法:实例列举、观察讨论与分析讲解。导入新课:生活实例思考:人走路前进依靠的是什么?手为什么能握住钢笔而不掉落下来?启发与点拨:这些常见的现象都依赖于一种力摩擦力!讲授新

13、课:摩擦力: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一、静摩擦力通过演示推箱子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箱子虽然未动,但有相对地面的运动趋势,再利用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分析总结出有阻碍其运动的力的存在,从而概括出静摩擦力的定义。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若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继续围绕刚才的演示现象,分析总结出静摩擦的产生条件。A.产生条件:两表面不光滑 (相互接触、相互挤压)存在弹力 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B.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

14、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通过对课本61页的实验演示,总结出如下规律:当物体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 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随着拉力逐渐增大,静摩擦力也增大,但大到某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时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Fmax 然后板书: C.大小:0FFmax 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2、日常生活中的静摩擦现象:列举生活实例,说明静摩擦力无处不在: 线织成布,布缝成衣服,拿在手中的瓶子、毛笔不会滑落思维发散:擦力一定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吗?(学生回答,老师点评)例题巩固: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

15、紧。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见新教案150页,课堂训练)二、滑动摩擦力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条件 表面粗糙 存在弹力 相对运动3、大小 F=FN 动摩擦因数 与物体间的材料接触的粗糙程度有关(见课本62页表格)FN压力 注意:不一定等于重力!举例,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4、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思维发散: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吗?(学生思考,老师点评)例题巩固:1、课本53页例12、补充例题:一个重为20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

16、物体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0.1(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求物体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物体受到F等于5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物体受到F等于10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物体在拉力30N的作用下,开始向右运动附:滚动摩擦力的概念弹力、摩擦力习题课1,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弹力作用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2,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弹力方向,同自身形变方向相同 B物体所受弹力方向,同自身形变方向相反C绳中的弹力方向沿着绳 D轻杆中的弹力不一定沿

17、着杆3,关于静摩擦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静摩擦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B静摩擦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C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D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4,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5,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同一点产生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必互相垂直 D当两物体

18、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6、下列关于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间接触面是粗糙的,则它们间一定有摩擦力的作用;B两个相对滑动的物体,其接触面之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C由公式=f/FN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与正压力FN成反比;D一般情况下,滑动摩擦系数只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表面情况有关,与其它条件无关。7,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搁在光滑竖直墙与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图2);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图3)8,画出A受到的弹力示意图(3)如图所示,小

19、球重为G,放在两光滑平面间,其中一个平面水平,另一平面倾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则球对斜面的压力为_。9,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杆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Af1向下,f2向上,f1f2 B. f1向下,f2向上,f1f2C. f1向上,f2向上,f1f2 D. f1向上,f2向下,f1f210,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f随拉力F变化的图像(图)正确的是 11、将一物体置于一块粗糙的木板上,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时,物体恰能匀速下滑,若增大角,则( )A物体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增大;

20、B物体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减小;C物体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增大;ABD物体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增大。12、如图所示,A、B两个均匀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它们各自所受到的力的个数别为 ( )A.3个和4个; B.4个和3个;C.3个和3个; D.4个和4个。13、如图所示,水平推力F使物体静止于斜面上,则( )A.物体一定受3个力的作用;B.物体可能受3个力的作用;C.物体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D.物体可能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14,当人骑自行车在平直路面上前进时,前轮和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A.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B.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前;C.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

21、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D.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15,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情况是 A在AC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B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在CB段不受静摩擦力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16、重2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10牛水平力能使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和地面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滑动摩擦系数为_。17,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为GA=20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

22、擦因数A=0.4,使这个木块沿桌面作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为多少?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为GB=10N的木块B,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B=0.2,那么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少?此时木块B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多大?1.4力的合成 课标要求【知识和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同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为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并进行初步的探究3学生在自主找

23、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成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教学重点1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教学难点 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几个人干的事,也可以一个人做。如:拎水,这里反映了一个事实: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者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二、新课教学第四节力的合成1合力和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

24、叫做分力。举例说明合力和分力的等效关系强调: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和分力不是同时存在的实际的力。有时,合力是实际受到的力,而分力是找不出施力物体的;有时,分力是实际受到的力,而合力找不出施力物体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问题1:】假如两个学生拎一桶水的重量是200N,则两个学生的合力大小一定也是200N,那么:如果两个学生用力的大小分别是F1、F2,是否意味着:F1+F2=200N?学生讨论,得出结论:F1+F2=200N不一定成立。【问题2:】两个分力F1、F2与它们的合力F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实验探究】完成课本P66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指导思考几

25、个问题:怎样表明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F1、F2的共同效果相同?怎样描绘力的方向?怎样表述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大小、方向的关系?(新课标的体现)得出结论3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例题:】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解注意解题规范:即使用计算法也要认真作出示意图,作图时虚线、实线要分清【问题3:】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何求合力?【学生活动】任取两个大小合适的力F1、F2,取不同夹

26、角(逐渐增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别求出合力F,比较大小变化情况,看能得出什么结论?两个大小一定的力,当它们的夹角在0到180间逐渐增大时,合力将减小;且夹角等于0时,合力最大,夹角等于180时,合力最小。【引申】有三个力,大小分别为3N、5N、8N,它们的合力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4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举例阐述。三、小结1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基础3掌握求解合力的方法作图法和

27、公式法四、作业书后练习教学后记1.5 力的分解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力的合成的知识基础上,正确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力。【过程与方法】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等效替代”的思想: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激引起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渗透“对立统一”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教学难点: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关系。教学用具:橡皮绳

28、,铅笔、细绳,重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如图所示:用铅笔支起图中的绳子,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手指受的拉力,手掌受到的是压力。(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一下。说明感觉,并加以分析)分析:重物对绳子的拉力F产生了两个效果:对杆一个压的效果;对斜绳一个拉的效果。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力产生的:一个水平向左的F2压缩杆;一个沿斜绳向下的力F1使绳伸长。归纳总结:可见力F可以用两个力F1和F2来代替,力F1和F2就叫做力F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我们本节就学习有关力的分解的知识。新课教学一、力的分解某一个力F,可用F1和F2来代替,那这两个力叫F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请同学阅读课本,结

29、合图3.5-1回答:图中拖拉机对耙的拉力起到了什么效果?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同时把耙向上提,使它不会陷得太深。图中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合力?力的分解遵守什么定则,为什么?教师总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当然应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总结: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思考与讨论:什么情况下力的分解有确定唯一的解?已知两分力的方向;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思考与讨论:一个已知力究竟该怎样分解呢?由于分力与合力相互替换的前提是相同作用效果,所以在分解某力时,其各个分力必须有各自的实际效果,比如:形变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力的分解是唯一的。F【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牛耕地、人拉船或旅行箱),这个力与水平面成角。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如何分解斜向上的拉力?分析:(1)力F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 果,那么F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