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配套课件:基础会计-第十套_第1页
教学配套课件:基础会计-第十套_第2页
教学配套课件:基础会计-第十套_第3页
教学配套课件:基础会计-第十套_第4页
教学配套课件:基础会计-第十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础会计目 录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第三章 账户与记账方法第四章 会计凭证第五章 会计账簿第六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七章 财产清单第八章 会计核算程序目 录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会计概论第二节 会计对象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五节 会计的目标、任务和作用第六节 会计方法第七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第一节 会计概论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发展到现在,其功能包括:对再生产过程进行核算、对经济活动实施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以及评价经营业绩等。 其中,对再生产过程进行会计核算和

2、对经济活动实施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以及评价经营业绩等是会计职能的发展。返回下一页第一节 会计概论1.两大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人员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环节,从数量上记录并反映特定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各方利益关系人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1)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五个基本环节。 (2)会计核算的三项工作会计核算的三项工作是指记账、算账和报账。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概论2)监督

3、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监督按其与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使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运行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计划和原则进行,以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概论 会计监督的基本特点有:会计监督以价值量指标为依据,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会计监督要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实施监督。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

4、一节 会计概论2.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之间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会计核算的过程也就是会计监督的过程,会计核算的五个环节和三项工作同时也是会计监督的具体环节和形式。一句话,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才能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为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可靠的、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保障,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会计核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概论3.会计职能的延

5、伸 “生产愈发展,会计愈重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预测经济前景、控制经济过程、参与经济计划与经济决策等功能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都是会计职能的新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已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阶段发展。会计电算化正推动着会计技术、方法的发展、推动着会计理论创新和观念的更新,会计电算化必将拓展会计职能更广阔的空间。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概论二、会计的特点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2.会计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 会计强调以凭证为依据,记录经济活动过程,并明确经济活动的责任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重

6、要特点之一。3.会计具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核算方法 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4.会计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概论三、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会计方法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综合以上对会计的职能和特点的分析,一般将会计的概念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专门的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相关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这一定义同时还说明: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满足需要”;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7、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概论四、会计的分类 会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报告的对象不同,会计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1)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也称对外报告的会计,它是按照社会公认的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对特定主体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专门会计核算方法,定期向主体内外关系人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有关信息的会计。 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概论 (2)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也称对内报告的会计,它是根据企业管理者的需要,按照成本效益原理,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内部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评价,向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

8、企业管理、预测决策所需要财务信息的会计。 2.按主体性质的不同,财务会计又可以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 (1)企业会计企业会计是为企业服务的会计。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因此,企业会计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记账基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2)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是为非营利性组织服务的会计,各级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属于预算会计。返回上一页第二节 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会计工作的客体,具体地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或运动着的资金。即特定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会计的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9、,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虽然是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对象,但并非能用货币来反映的就都是会计的对象,例如总产值、净产值等也用货币来计量,它们属于统计学的对象。返回下一页第二节 会计对象二、企业的资金运动 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其冉生产过程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供应、生产、销售和分配过程的统一。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循环和周转(又称资金的运用)以及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 商业企业是从事商品流通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其冉生产过程是商品采购和商

10、品销售过程的统一。其资金运动也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资金的退出三个基本环节,资金的投入和资金的退出与工业企业完全相同。只是商业企业的资金循环和周转即资金的运用,只包括采购和销售两个过程,资金的形态也只有货币资金形态和商品资金形态两种。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会计对象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是资金运动的第一个环节,包括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两部分。资金投入企业使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其主要部分构成企业的资本金,它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本钱”,在企业存续期内无须偿还,是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在我国,创立企业实行注册资本金

11、制度,投资人投入企业的资金须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借入资金主要是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信贷资金,属于债权人权益,借入资金需要按期偿还并支付利息。资金的投入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会计对象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即资金的运用,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第二个环节,也是企业资金运动最主要、最重要的环节。 资金的循环是指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状态开始,顺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结算过程,分别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和计算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状态的全过程。资金的周转是指资金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循环。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过程既是资金不同形态

12、的转化过程,也是实现资金保值、增值的过程。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会计对象 (1)供应过程是工业企业为生产做准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需要采购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包装物等,相应地要和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经过采购供应过程,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了储备资金形态。 (2)生产过程是工业企业组织产品生产、完成产品加工、创造新的物质财富的阶段。在生产阶段,企业将储备的各种材料物资投入生产,由工人使用各种机器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最后生产出具有崭新用途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储备资金在产品完工之前转化为了生产资金形态;待产品完工后又由生产资金形态转化

13、为了成品资金形态。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会计对象(3)销售过程是工业企业销售产品、实现产品价值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企业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取得销售收入,要与购货方发生货款结算业务。经过产品销售和回笼款项,企业的成品资金又转化为了货币资金形态。 如果企业将产品赊销给客户,则还有一个款项的结算回笼过程。如果考虑产品销售后的资金回笼,则还有结算资金形态。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会计对象 3.资金的退出 资金的退出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第三个环节,也是资金退出在企业循环和周转的环节。资金的退出使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了一部分新价值,因此,企业收回的货币资金一般要大于垫

14、付的资金,这部分增加的价值就是企业的利润。企业实现的利润,按规定应以税金的形式上交一部分给国家,净利润则要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分配。这样,企业收回的货币资金中,用于偿还到期负债及利息、交纳税金和向投资人分配的这部分资金退出了企业的资金循环和周转,但剩余的资金则留在企业,继续参加企业的再生产过程。 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会计对象企业资金运动的三个基本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和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也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没有资金的退出,也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也就不会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返回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

15、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经济实体或组织,是会计人员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对象。会计主体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实行独立核算。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在会计上都设定为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联系和区别在于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主要指法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经济活动中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合法组织,所以法律主体(法人)必然是会计主体。但是,一些会计主体可以不是法律主体,如企业内部返回下一页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独立核算的车间、部组等分支机构,因为它们不需要、也不能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

16、承担民事义务。 会计主体假设的作用在于它界定了不同会计主体的核算范围,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 会计主体前提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建立的基础。有了会计主体这个前提,就便于为特定会计主体制定一些相应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如企业会计应遵守的权责发生制基础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二、持续经营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其经营业务活动将根

17、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正常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会计方法的选择使用都应建立在持续经营前提基础之上。 持续经营前提的作用在于有了持续经营的前提,费用的分期摊销、折旧的按期计提、债务按到期先后顺序偿还等才能正常进行。否则,会计主体一旦进入破产清算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程序,持续经营的基础被“清算”基础所取代,资产的计价、费用的确认核销以及债务的偿还等都将按相应法律规定的基础和标准来进行。 持续经营前提明确了会计主体的状态,为对会计主体按照不同会计期间进行核算和监督提供了相同的状态环境。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三、会

18、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人为地划分为等距的时间段落。 对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进行期间划分,其目的是为了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定期提供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各方的需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期间划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会计分期的起讫目期都采用公历目期,即每年1月1目至12月31目为一个会计年度;每季的第一天到最末一天为一个会计季度;每月的第一天到本月最末一天为会计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的关系:会计分期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会计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根据持续经营

19、假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企业的财务状况也是随经营活动的成果不断变化的。而投资人、债权人、管理者、职工的利益以及国家税收是和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他们需要及时地了解企业财务信息,以便作出决策。因此,会计上必须引入会计期间的概念,按照划分的会计期间进行核算,定期结算账目,及时提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披露每个会计期间期末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和所有者权益状况。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前提是指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以货币价值形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20、动情况,是会计计量的最佳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假定货币币值稳定。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劳动量单位和实物量单位可以对会计要素的个别具体项目进行计量,能提供单方面数据。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决定其可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提供通用可比的数据。因此,货币计量成为对经济活动最具综合性的计量方式,成为会计的主要计量单位。 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货币计量的作用在于它使各项会计核算建立在统一的计量口径之下,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有了可供比较的计量基础。特别是货币计量之币值稳定的这一个假设为确定各会计要素的价位、可比性原则提

21、供了条件。 我国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非人民币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如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国内编制会计报表时应折算成人民币来反映。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五、四大前提的地位和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确立了会计主体的状态,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它们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近现代会计。 会计四大前提共同为企业会计建立起核算的枢架基础,其中,会计主体前提是核心,

22、而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状态、时间范围和计量考核依据所作的基本描述,都是理所当然的判断。返回上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要求,也可以理解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它既是会计理论的概括,又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它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二条至十九条中规定了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质量要求,包括真实性、明晰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

23、谨慎性共八项。八项原则可分为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和起修正作用的原则两类。返回下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二、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或可靠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反映完整、资料可靠,不得有任何虚假和歪曲。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真实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会计核算应当对虚假经济业务叫

24、“停”;会计报告应当对虚假不实的财务信息叫“停”。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厂,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在会计核算实务中,就是要做到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应当清晰明厂,会计报表上设置的项目应当清晰明厂。对于财务会计报告中难以用数字明确的问题,应当用文字加以说明。3.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也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助于财务

25、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相关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应当按规定的范围和格式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信息。4.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是一切信息的构成要素和重要特征之一,它的要求就是在信息对用户失效的前提下供给用户。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及时性原则的要求包括: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时传递和报告会计信息,整个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力求及时高效。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5.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包括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横向可比即不同企业

26、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前者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后者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三、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指会计核算应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为依据,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人的设备,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

27、接近该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权优先购买该项设备,且在租赁期内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收益。因此,从该设备的经济实质来看,会计上应视为企业自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就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如对资产、负债和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七条

28、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3.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秉承谨慎、稳健的思想,尽量不高估收入、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把会计核算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之上。其要义在于: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使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不会建立在盲目乐观的基础之上。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四、会计计量的基础和属性 1.会计计量基础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

29、,有时货币收支业务与经济业务本身不相一致,有时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完成,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当期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在核算企业的收入或费用时,有两种不同的记账基础。一种是收付实现制,即根据收到或支付款项作为记录收入或费用的依据;另一种是权责发生制,即以取得收款权利或支付款项的责任为记录收入或费用的依据。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会计计量属性 (1)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来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来计量。 (2)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

30、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买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来计量;负债计量应按照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目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这三部分来计量。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3)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人量的折现金额来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来计量。 (4)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减去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

31、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来计量。 (5)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都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来计量。返回上一页第五节 会计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一、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是会计想要达到的某种境地,在很多情况下特指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来实现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受委托管理者向企业外部有利害关系的集团或个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报告。因此,可以概括地说,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提续信息,满足需要”。返回下一页第五节 会计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二、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

32、任务是指按照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所规定会计应该完成的工作和需要达到的要求。其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来确定的。会计的职能决定了会计的任务范围,会计的任务与会计的职能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会计的任务最终是由经济管理的要求决定的,经济管理的要求将会计的任务具体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提出的根本任务是: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从而提供反映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等数据为主的经济信息,以此帮助单位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决策,借以提高经济效益。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五节 会计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三、会计的作用 会计的

33、作用是指会计的各项职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实现和利用之后所产生的效果。会计的日标是“需要做什么”,而会计的作用是会计“能做什么”。会计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通过及时、完善、准确地提供经济信息,可以满足企业外部的各方关系人的信息需求,可以作用于本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 做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有利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做好会计工作,对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转,维护市场经济秋序,也有着重要作用。返回上一页第六节 会计方法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会计核算、监督会计对象和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工作经验的积累,会计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形

34、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体系。 会计是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因此,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在会计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而会计检查是对会计核算必要的补充。返回下一页第六节 会计方法二、会计核算的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会计核算的第一个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系统和连续核算的专门方法,是对会计主体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分类记录、计算和报告的基础。该方法的核心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信息的中心载体会计账户。2.复式记账 记账是会计人员的经

35、常性工作,而复式记账是一种与单式记账完全不同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是在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基础上应用复式记账原理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它对会计主体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六节 会计方法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进行登记。复式记账对经济业务的记录准确、完整、科学,并且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便于进行核对监督。会计主体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至少两个方面资金的增减变化,这种资金的变化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而这种逻辑关系必须通过复式记账的专门方法才能准确地反映。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日常会计核算的起点,是日常会计工作的开始环节,是会计核算和监督职

36、能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一专门的方法,可以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真实和正确,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六节 会计方法 4.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登记会计账簿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资料,在会计账簿上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专门方法。它是日常会计工作的中间环节,其核心思想是在对会计对象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以会计账簿为载体,汇总各要素项目的增减变动信息。按照记账方法和程序登记账簿并定期对账、结账,可以提供完整的、系统的会计资料,并作为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六节 会计方法 5.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

37、是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物盘点和账日核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财产清查要求对企业的各项财产进行清查核对,检查各种物资的储存保管情况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为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监督财产物资的真实完整和计算损益提供真实正确的数据资料。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六节 会计方法 6.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支出,以确定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它是最能体现会计思想的一种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

38、中心环节。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消耗过程,成本计算的日的是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或产品成本、制造成本)、产品销售成本以及在建工程成本等,可以核算和监督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经济核算的原则,以便不断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六节 会计方法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以表格的形式,以会计账簿记录为依据,定期总结和反映各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动过程和结果的报告性文件,要求按月、按季或按年编制。编制会计报表是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终结环节,它可以集中提供会计信息,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为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是集中实现会计日标的一

39、种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 以上七种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六节 会计方法三、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方法 会计分析的方法是指运用已经取得的会计核算资料,结合调查的情况,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比较、研究和评价经济活动状况,查明原因,挖掘潜力,改善管理,谋求满意经济效益所采用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一般包括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主要是用连环替代法)、ABC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趋势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差量分析法等。返回上一页第七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根据会计法第十

40、条的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资本、基金的增减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返回下一页第七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薄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41、的规定私设会计账薄。 对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七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其会计账薄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薄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薄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薄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薄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

42、计账薄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 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薄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七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返回上一页第二章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第一节 会计要素第二节 会计核算方法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第一节 会计要素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作为企业的资产,必须符合

43、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企业过去形成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如企业购买的机器设备、生产的产品等。 (2)必须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如从外单位租赁来的了房、设备不是企业的资产。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企业自主发明的专有技术。返回下一页第一节 会计要素 2.资产的分类 按照流动性,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指可以在1年(含1年)或者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是相对于流动资产而言的,即除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返回下一页上一

44、页第一节 会计要素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如向其他单位购入货物而没有付款,将来要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或商品等偿还或通过为债权人提供劳务来抵偿。简单地说,负债是企业欠别人的债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因此,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要素 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应付职

45、工薪酬、应交税 其他应付款等。 (2)非流动负债是指除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长期借款,是指借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银行借款。.应付债券,是指企业发行的1年期以上的债券。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要素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要素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

46、利润等。 (1)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投资者可以用现金投资,也可以用非现金资产投资,符合国家规定比例的,还可以用无形资产投资。 (2)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的、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资产。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要素(3)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4)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

47、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要素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分类 收入按其性质,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取得的收入。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要素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有投入才会有产出。企业如要销售产品必须先生产出产品,为此要消耗各种材料,支付给员工工资以及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各项费用。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要素 2.费用的分类

48、 费用按照功能分类,分为从事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1)从事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 (2)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3)销售费用指为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费用。 (4)财务费用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要素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后的盈余,也就是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如果人不敷出,便出现亏损。 具体来说,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

49、损失等。 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如表2 -1所示。返回上一页第二节 会计核算方法一、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具体如表2 -2所示。返回下一页第二节 会计核算方法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上述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图2-1)。为了科学地组织会计核算,实行日常的会计监督,必须全面地、互相联系地应用这些专门方法。也就是说,对于日常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要填制和审核凭证;按照规定的账户,运

50、用复式记账法记人有关账簿;对于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进行成本计算;一定时期终了,通过财产清查,在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返回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一、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没有无资产的权益,也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之间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通常用公式表述为 资产=权益由于企业的资产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所以权益由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两部

51、分组成。债权人权益在会计上称为负债,这个公式可以进一步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返回下一页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上述关系是企业的创办日或经营中的某一天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种静态的平衡关系。但必须指出,事实上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因为任何企业只要想谋求生存与发展,都必然不间断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一方面要发生各种费用,另一方面又要取得各种收入,收入减去费用,其剩余部分就是利润;反之,如果费用超过了收入,其差额部分就是亏损。用公式表述为 收入一费用=利润(或亏损) (2)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企业若取得

52、收入,则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而费用正好相反,企业若发生费用,则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根据公式(1)可以看出,收入和费用,在使资产和负债增加或减少的同时,也使所有者权益随之增加或减少。如果将公式(1)和公式(2)结合起来,则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3)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收入和费用相抵减的结果,若为利润,则所有者权益一定增加;若为亏损,则所有者权益一定减少。公式(3)经过变形,还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或亏损)从以

53、上公式及其演变过程说明,虽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的性质、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而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会计对象的整体。认识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对于学习会计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二、会计平衡公式 各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基本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我们已经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式加以反映。这个平衡公式就是会计平衡公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基本等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 企业日常

54、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子什么样的经济业务,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基本要素在数量上发生怎样的增减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返回上一页表2-1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返回表2-2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返回图2-1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返回第三章 账户与记账方法第一节 会计科目第二节 账户第三节 记账法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含义及其分类 1.会计科目的含义 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也可称科目。 例如,我们将存放于企业内用于生产产品的材料归为一类,取名为“原材料”;将已完成全部生产过

55、程等待对外销售的产品归为一类,取名为“库存商品”;将企业存放于银行委托银行管理的货币归为一类,取名为“银行存款”;将存放于企业内部由专人管理的货币归为一类,取名为“现金”;将企业向银行借入偿还期在1年以内的债务,取名为“短期借款”;将企业购买材料未付款而返回下一页第一节 会计科目产生的债务,取名为“应付账款”。这里的“原材料”“库存商品”“银行存款”“现金”“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都是会计科目。 2.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2)按所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会计科

56、目按其所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科目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总账科目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明细科目除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如表3 -1所示。 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使记账工作正常进行;同时也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国家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编号。会计科目编号一般采用“4位数制”,千位上的数代表大类会计科目,1”为资产类,2”为负债类,3”为共同类,4”为所有者权益类,5”为成本类,6”为损益类,其他位数代表明细分类科目。返回下一页

57、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科目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宏观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需要根据企业的核算资料进行宏观决策,为此要求设置统一的会计科目,规定每一个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内容及使用方法等,以便汇总会计资料,保证各企业会计资料的可比性。 微观方面,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需要根据会计核算资料,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据此进行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为此要求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会计科目。 此外,投资者需要根据企业会计核算资料,掌握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据此进行有关的投资决策,为此要求企业为满足其要求设置会计科目。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

58、科目 2.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均有其特点,因此,设置的会计科目也不同。例如,同为工业企业,但如果一个企业是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必须定期向外公布,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必定多于非上市公司。 3.设置会计科目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了便于不同时期分析、比较会计核算指标和在一定范围内汇总核算指标,还应保证会计科目相对稳定,使核算指标具有可比性,不能经常变动会计科目的名称、内容和数量。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 会计科目 4.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灵活性与统一性结合起来 灵活性就是在能够提供统一的核算指标的前

59、提下,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投资者的要求,设置或增补会计科目。 统一性就是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的规定,核算指标的计算标准、口径都要统一。 5.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简单明确是指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尽可能简洁明确地规定会计科目的名称;字义相符是指按照中文习惯,能够顾名思义,不致产生误解;通俗易懂是指要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便于大多数人正确理解。返回上一页第二节 账户一、账户设置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结构 1.账户设置的必要性 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 设置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对会计对象的

60、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而为了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账户。返回下一页第二节 账户 2.账户的基本结构(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名称。(2)目期根据记账凭证的目期填写。(3)凭证号数账户记录的依据,目的是建立起凭证与账户、账簿之间的联系。(4)摘要概要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5)增加数和减少数。(6)余额。账户的一般格式如表3 -2所示。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 账户 一定时期内的增加数和减少数可以称为本期增加数和本期减少数,一定时期内的余额可以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它们的关系是: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