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减压阀的设计4.2 减压阀的设计步骤主要结构尺寸的初步确定7(1)减压阀的进出口直径 D0 (单位为m )D 04q s =nVs 1=0. 042m (2-9) 3.14? 64?式子中:qs-阀的公称流量;Vs- 进出油口处油液的许用流速,一般取Vs=6m/s 。所以,取进出口直径D0=48mm(2)主阀芯大直径 D及中间小直径D1。适当增大主阀芯大直径D ,可以提高阀的灵敏度,降低压力超调量;可以提高开启压力,保证阀的压力稳定。不过,D 值过大时将会使阀的结构尺寸和阀芯质量加大、主阀上腔容积增加,导致动态过渡时间延长。从强度考虑:D1D/2 (cm) 4流量Q以公称流量Qq代入,环形通道
2、中油液流速 V 6m/s,取d1=D/2,则:通过 主阀芯与阀体间环形通道的流量公式为:Q =汽? D 2-D12V,上式中()? D ?16. 67Qq 0.式子中:Qq 公称流量(L/min ),根据已知条件 Qq=500L/min,计算得出:D 49.19mm。所以,取D=50m,m D1=25mm( 3)尼小孔直径d0 及长度 L0, 设计时一般根据经验选取:d0=(0.08 0.12) X 10-2 , L0= (719) X d0 (2-50) d0 与 L0 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d0 太大或 L0 太短,则起不到阻尼作用,这不仅影响到出口压力的稳定性,而且还会使通过导阀的外泄
3、漏量增大;反之,如果d0 太小或者L0 太长,则会影响减压阀的动态性能,例如会使出口压力超调量加大。所以,取d0=1.2mm , L0=23mm( 4)主阀阀口最大开口量Smax 。为使阀口的最大开口量 Smax时,油液流经阀口不产生扩散损失,应使开口汽2面积式DS max不大于主阀芯与主阀体间环形截面面积汽4 D 2-D 12 , 即 ()nDS max & n(4 D 2 -D12 (2-51)上式中,取 D1=D/2, WJ Smaxc 0.187D=0.187 x 50=9.35mm所以,取Smax=10mm。( 5)阀体的槽宽腔B1 和 B2。槽宽腔B1和B2可以根据结构的布置确定(
4、 6)主阀芯与先导阀盖的间距L2L2Smax (cm )(2-52 ) 式中 Smax 主阀阀口最大开口量(cm )。( 7)先导锥阀角2?的选定。适当减小先导阀锥角2?,除了可以减小先导阀的液动力刚度、提高先导阀的稳定性外,还可以增大阀芯与阀座接触的支反力R ,提高密封性能,以免在外界油压发生变化时,由于密封性能不良,导致先导阀振动,如图所示。但是先导阀锥角 2? 也不易取得过小。因为锥角过小,一方面影响阀的溢流性能,另一方面导致支反力R 过大。一般取2?=40,较新的减压阀可以取2?=24。主阀弹簧的设计主阀弹簧的作用是在主阀芯上升时作为复位力,并且主阀弹簧刚度较小,因此又称为弱性弹簧。减
5、小主阀弹簧的刚度K1,有利于提高减压阀的压力稳定性,但是, K1值过小会使减压阀动态过渡时间延长,降低阀的动态性能。所以,合理的选择主阀弹簧的刚度K1很是重要。根据已有的性能良好的减压阀资料统计3 ,主阀弹簧的预压紧力Pt 可以按照以下范围来选取:对于工作压力为2131.5Mpa的减压阀,额定流量小于250L/min时,主阀弹簧的预压紧力 Pt=19.645N ;额定流量q=250L/min500L/min 时,主阀弹簧的预压紧力Pt=58.878.4N ;额定流量q1000L/min时,主阀弹簧预压紧力 Pt=196294N。主阀弹簧的预压缩量 Y推荐按下列计算公式计算得:Y=(25) X
6、S (9 -53)式中的系数,在大流量时取最大值,反之取小值。S 主阀开口量(cm )。 所以,取 Y=20mm。减压阀经过阻尼孔后的压力损失经验为:23bar (即0.20.3Mpa ) 根据计算公式得:Pmin ?n? r 2=K 1 ? Y2 P max ? %? r =K 1 ?S max +Y ) (9-54)式子中,Pmin=0.2Mpa, Pmax=0.3Mpa, r 阀芯低面槽的半径(cm ), Y 主阀弹簧的预压缩量(cm), Smax 阀口最大开口量(cm )。计算得出:k1=3140N/m。在主阀弹簧的刚度K1 和预压缩量Y 选定之后,计算出主阀弹簧的预压紧力Pt ,有公
7、式 K1=Pt/Y 得, Pt=62.8N 。Pt在额定流量q=250L/min500L/min时,主阀弹簧的预压紧力Pt=58.878.4N范围内,所以符合要求。现在已知条件:主阀弹簧的最大载荷F=K1X ( Smax+Y =3140 x(0.01+0.02)=94.2N,变量入为30mm,计算出弹簧的主要尺寸。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弹簧的结构、材料和许用应力,要求中需滑阀动作灵敏、可靠;所以这种弹簧材料为碳素弹簧应该列为第I组类) 首先初选弹簧的直径为d=2mm,)选择弹簧的指数C ,有表 12-62 李振清,彭荣济,崔国泰合编,机械零件,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7 , C=10这里也考虑到了
8、外径为 20mm左右。)计算弹簧丝的直径,有公式得:曲度系数K =4C -10. 6154? 10-10. 615+=+ =1.145 (12-3) 4C -4C 4? 10-410有表12-12查得,弹簧材料在d=2mnW,碳素弹簧钢丝的拉伸强度极限b B=2000Mpa 查表 12-3 得,T =0. 4 (TB =0.4 X2000=800Mpa 最大工作载荷为F ,其强度公式为:r =K 8FC 8KFCn = =1.6 ? KFCr =1.6 ? . 145 ? 94. 2 ? 10=1.86mm (12-5) 800式中。弹簧材料的许用扭转应力(Mpa ); TOC o 1-5 h
9、 z F 轴向载荷(N );d 弹簧丝的直径(mm);C 弹簧指数,又称为旋绕比,C=D 2, D 2 为弹簧的中径;dK 曲度系数,又称应力修正系数。故采用d=2mm勺弹簧丝。4)计算弹簧的工作圈数G 入d有公式n=,G 一弹簧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对于钢 G为80000Mpa , 38FC青铜 G 为 40000Mpa ;G 入 d 80000? 30? 2n =6.37 ,取为 7 圈(12-2) 8FC 38 ? 94. 2 ? 103所以, n=7;) 弹簧的稳定性校核弹簧的自由高度H 0 与中径 D 2 之比,称为高径比b, 也称为细长比。当高径比b 值较大时,轴向载荷F 如果超过一
10、定的限度,就会使弹簧产生侧向弯曲而失稳,这在工作中是不允许的,故设计压缩弹簧时应该给予校核。要使压簧不产生失稳现象,其高径比应该小于临界高径比b c 即b=H 0 /D 2 b c , b c的值视弹簧端部支承方式而定。端部支承为两端固定时b c=5.3 ,一端固定,一段可自由转动时b c =3.7 ,两端可自由转动时b c =2.6 。弹簧的节距 t , 由表 12-41查得:t=d+ B nd+入/n+0.1d=2+30 +7+0.2=6.49mm ( 表 12-4)B一相邻两圈间的间隙(mm),所以,取t=7mm.两端支承圈共为2.5圈,有表12-4查得弹簧的自由高度为: H 0= nt
11、 + 2d=7 X 7+2X 2=53mm (表 12-4) 高径比:b=H 0/D 2=H 053=2.65, 一端固定,一 端可以自由转动,Cd 10? 2b c =3.7 ,故稳定。) 其他计算极限载荷有表 12-3 查得rj r s =1.25 r=1.25 x800=1000Mpa14? 22? 1000 则弹簧的极限载荷F j 为: F j =127.12N =8C K 8? 10? 1. 145最小工作载荷取为:F 1=0.4F=0.4 X94.2=37.68N极限载荷下的变形量:入 j =F jK =127. 12=40.4mm 3. 14 nd 2 r极限载荷下的弹簧高度:H
12、 j =H 0-入j =53 -40.4=12.6mm。最大工作载荷下的弹簧高度:H 2=H 0-入1=53-30=23mm最小工作载荷下的弹簧高度:H 1=H 0-10=53-10=43mm。弹簧的中径D 2、外径 D 、内径 D 1 为:D 2=Cd=10 x 2=20mm ,D=D 2+d=22mm , D 1=D 2 -d=18mm总圈数:n 1=n+2.5=7+2.5=9.5弹簧螺旋线升角:= =tan - 1t 7=6.6 =tan -1n D 23. 14 ? 20弹簧的展开长度 L 为:L=nD 2n 3.14 ? 20? 9. 5=596.75 内597mm。 cos a c
13、os 6. 607 ) 画工作图弹簧的端部结构对弹簧的正常工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较重要的压簧的两3 端各有3/41圈的并紧支承圈,端面经磨平并与弹簧的轴线垂直。技术要求:1. 总圈数:n 1=9.5 2. 工作圈数:n=7 3. 旋向 右旋展开长度L=597mm, 5. 制造技术条件按GB1239-76。2.3 先导阀弹簧的设计计算1 )首先初选弹簧的直径为d=3mm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弹簧的结构、材料和许用应力,这种弹簧也选用碳素弹簧钢丝,但应该列为第n组类。当压力为35Mpa式 时,压力损失(0.2Mpa0.3Mpa ),先导阀的最大载荷Fmax=34.8x ? 22=437N42 )选择弹
14、簧的指数C ,有表 12-62 李振清,彭荣济,崔国泰合编,机械零件,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7。C=4这里也考虑到了外径为 12mm左右。)计算弹簧丝的直径,有公式得:曲度系数4-44K =4C -10. 6154? 4-10. 615+=+=1.40 (12-3) 4C -4C 4有表12-12查得,弹簧材料在d=3mm寸,碳素弹簧钢丝的拉伸强度极限查表 12-3 得,r =0. 4 dB =0.4 xi700=720Mpa 最大工作载荷为F , b B=1700Mpa,其强度公式为:r =K 8FC 8KFCn = =1.6 ? KFCr =1.6 ? 1.40 ? 437? 4=2.
15、94mm (12-5)720式中。弹簧材料的许用扭转应力(Mpa ); TOC o 1-5 h z F 轴向载荷(N );d 弹簧丝的直径(mm);C 弹簧指数,又称为旋绕比,C=D 2, D 2 为弹簧的中径;dK 曲度系数,又称应力修正系数。故采用d=3mml勺弹簧丝。)计算弹簧的工作圈数G 入d有公式n=,G 一弹簧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对于钢 G为80000Mpa , 38FC青铜 G 为 40000Mpa ;G 入 d 80000 ? 10? 3n =10.7 ,取为 11 圈(12-2) 8FC 38 ? 437? 43 TOC o 1-5 h z 所以,n=7;)弹簧的稳定性校核节
16、距 由表 12-41查得:t=d+ BAd+入/n+0.1d=3+10 + 11+0.3=4.2mmB一相邻两圈间 的间隙(mm),所以,取t=5mm.两端支承圈共为2.5圈,有表12-4查得弹簧的自由高度为:H 0=nt + 2d=5 X11+2X 3=61mm (表 12-4) 高径比:b=H 0/D 2=H 061=5.08,一端固定,端可以自由转动,Cd 4? 3b c =5.3 ,故稳定。rj r s =1.25 p=1.25 X720=900Mpa3. 14? 32? 900 则弹簧的极限载荷F j 为:F j =567.72N =8C K 8? 4? 1. 40最小工作载荷取为:
17、F 1=0NK 2= 弹簧的刚度计算, 有式子得:Gd 80000? 3=42.61N/mm。 ( 12-7) 338C n8? 4? 11nd 2 rj极限载荷下的变形量:入j =F jK =567. 72=13.32mm 42. 61最小工作载荷的变形量为0。极限载荷下的弹簧高度:H j =H 0-入j =61-13.32=47.68mm。最大工作载荷下的弹簧高度:H 2=H 0-入1=61-10=51mm最小工作载荷下的弹簧高度:H 1=H 0=61mm弹簧的中径D 2、外径 D 、内径 D 1 为:D 2=Cd=4X 3=12mm ,D=D 2+d=15mm , D 1=D 2 -d=9mm总圈数:n 1=n+2.5=11+2.5=13.5弹簧螺旋线升角:a =tan - 1t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 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与实操课件 项目四 任务一 正方形物料搬运工作站仿真
-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 网络安全专题培训
- 壁挂灯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打猎用伪装掩蔽物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减肥用化妆品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录音装置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手杖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冰镇球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河北省2012土建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含定额总说明)解读
- Prolog语言(耐心看完-你就入门了)
- 中工商计算公式汇总.doc
- 保霸线外加电流深井阳极地床阴极保护工程施工方案
- 蓝色商务大气感恩同行集团公司20周年庆典PPT模板
- 恒温箱PLC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 雍琦版 《法律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 176033山西《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
- 水泵试运转记录表
- 箱式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