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汇总_第1页
高考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汇总_第2页
高考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汇总_第3页
高考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汇总_第4页
高考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一章 走进细胞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相似点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大小较小较大本质区别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核仁细胞核,有核膜、核仁DNA存在形式裸露存在,拟核:大型环状质粒:小型环状细胞核: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各种细胞器细胞壁大多有,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糖类和蛋白质结合)植物细胞有,成份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没有真菌有细胞壁细胞分裂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等)、减数分裂转录与翻译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转录在细胞核内、翻

2、译在细胞质中(核糖体) 。转录在前,翻译在后可遗传变异来源一般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遗传规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举例细菌、蓝藻(蓝球藻、念珠藻、发菜、颤藻)、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真菌2.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20多种大量无素:C、H、O、N、P、S、K、Ca、Mg微量无素:Fe、Mn、B、Zn、Mo、Cu含量最多的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生命的核心元素)

3、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C O N H)细胞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O C H N)二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 最多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 干重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三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1、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95.5%)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物质运输等(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结合水:(4.5% )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自由水/结合水比例增大,代谢速

4、率增大;自由水/结合水比例减小,代谢速率减慢,抗逆性增强。2、无机盐(1)存在形式:大多数离子(2)作用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四、糖类1、元素组成:C、H、O 2、分类概 念种 类分 布主 要 功 能单糖不能水解的糖核糖动植物细胞组成核酸的物质脱氧核糖葡萄糖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二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蔗糖植物细胞麦芽糖乳糖动物细胞多糖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葡萄糖)分子的糖淀粉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

5、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附:二糖的水解产物:蔗糖1葡萄糖+1果糖麦芽糖2葡萄糖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五、脂质1、元素组成:C、H、O,有些还含N、P H含量多于糖类,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大,放能多。 O含量少于糖类2、分类:脂肪、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3功能:脂肪:C H O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保温、减压、保护内脏器官磷脂:C H O N P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固醇 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

6、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六、蛋白质1、元素组成:C、H、O、N(有的含有S)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20种)氨基酸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判断: 同时有氨基和羧基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3形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次序、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4计算:(1)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氨基酸数 肽链条数。(2)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 肽链条数(3)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数

7、18脱去水的个数 (4)碳原子数氨基酸的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 (5)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6)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7)氮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 (8)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以氮原子数或氧原子数的计算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一条肽链中 含2个氨基的氨基酸数N原子数肽键数1含2个羧基的氨基酸数为:(O原子数肽键数2 )/2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传递信息:调节机

8、体生命活动:如胰岛素免疫功能:如抗体七、核酸1、元素组成: C、H、O、N、P 2、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 5 种,五碳糖有 2 种,核苷酸有8 种。1分子磷酸脱氧核苷酸 1分子脱氧核糖(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T、G、C)1分子磷酸核糖核苷酸 1分子核糖(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U、G、C)3、比较DNARNA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C5H10O4)核糖(C5H10O5)碱基A、G、C、TA、G、C、U无机酸磷酸磷酸结构通常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通常呈单链结构分类通常只有一类mRNA、tRNA、rRNA分

9、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有少量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产生途径DNA的复制、逆转录RNA的复制、转录功能细胞生物中的遗传物质DNA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不作为遗传物质:在DNA控制蛋白质合成中起作用。mRNA: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版tRNA:能携带特定氨基酸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同时含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组成核酸的碱基有 5 种,五碳糖有 2 种,核苷酸有8 种。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SARS病毒等,组成核酸的碱基有 4种,五碳糖有 1 种,核苷酸有4 种。八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

10、本骨架。生物大分子(多聚体)组成单位(单体)蛋白质氨基酸核酸核苷酸 多糖单糖(葡萄糖) 第三章 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植物) 细胞壁(植物细胞) 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功能:支持和保护二细胞膜1、成分:脂质(50%):主要是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动物细胞膜上有胆固醇)蛋白质(40%):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功能就越复杂糖类(2-10%):糖蛋白(糖被),糖脂,与信息交流有关2、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哺乳动物成

11、熟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涨破,离心,从而获得细胞膜。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无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4、特点: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所有磷脂分子可以运动,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例如:胞吞胞吐、细胞融合、质壁分离、细胞贴壁、变形虫变形等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如果细胞死亡,两个特点会消失。这也是检验细胞是否具有活性的依据。5、生物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类可与蛋白质或者磷脂结合。糖蛋白位于细胞

12、膜的外表面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识别的作用。三细胞质基质1、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2、功能:是生化反应场所3、特点:可流动的 。如何观察细胞质(基质)的流动? 借助于细胞器的运动来体现,如:叶绿体四.细胞器(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线粒体结构: 双层膜(外膜、内膜)嵴(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基质(含少量DNA,RNA)。内膜与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叶绿体:分布: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有:叶肉细胞,保卫细胞没有:根细胞,叶表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 双层膜 基粒(类囊体堆叠而成):有色素和

13、酶基质: 有酶,DNA,RNA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单层膜):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粗面内质网:即附着有核糖体的,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加工有关滑面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与脂质合成有关高尔基体(单层膜):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单层膜):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液。(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核糖体(无膜结构):成分:rRNA蛋白质功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附着型:合成分泌蛋白 游离型:合成胞内蛋白中心体(无

14、膜结 构):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构成功能: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有关。溶酶体:(单层膜):含有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 病毒或病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部分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小结:分布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结构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器线粒体、叶

15、绿体、液泡成分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含RNA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功能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能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五.细胞核:1.结构:核膜(双层膜)、核孔、核仁、染色质(1)核膜:双层膜,有核

16、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通过核孔。)(2)核仁:与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2.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3.数量: 大多数生物体细胞中都是一个无细胞核的细胞:原核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多个细胞核的细胞:草履虫(2个) 肌细胞(多个)六.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概念:真核细胞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共同构成。2. 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3.功能:保证内环境相对稳定,对物质运

17、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性作用。为许多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第四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一渗透作用发生条件:1.有半透膜的存在 2.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水分子扩散方向:低浓度溶液 高浓度溶液(实际:双向扩散)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 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 动态平衡(2)成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eq oac(,1)原生质层包括:植物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eq oac(,2)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eq

18、 oac(,3)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 细胞渗透失水 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 细胞渗透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方式跨膜运输方式不跨膜运输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特点需载体需载体 能量需能量举例水、气体、甘油、乙醇、苯等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离子等分泌蛋白神经递质1.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1)一定范围内物质浓度的影响:(2)氧气浓度对物质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氧分压 温度/PH 物质浓度氧气影响能量供给 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的

19、活性 载体数量限制起始为无氧呼吸 来影响呼吸作用 浓度过高细胞失水代谢减慢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酶1、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具有催化作用的(细胞内、细胞外)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作用: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1)高效性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可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反应平衡点。(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温和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失活(空间结构被破

20、坏)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失活(空间结构被破坏)(胃蛋白酶=2 唾液淀粉酶=7 胰蛋白酶=8)二、ATP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2、中文名: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 (A :腺苷; P:磷酸基团;) : 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30.54kJ/mol)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细胞内含量少,但是相对稳定) 注:(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

21、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合成和水解不是可逆反应(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4、ATP产生速率与O2量关系A:无氧呼吸产生ATP AB:随氧气浓度上升,ATP产生速率上升BC:ATP产生速率达到稳定,限制因素为酶、ADP、Pi等三、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1)概念: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2)过程: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大

22、多数能量转化为热能,少数能量储存在ATP中)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 酶 2C3H4O3+4H+少量能量 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C3H4O3+6H2O 酶 6CO2+20H+ 少量能量 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 酶12H2O+大量能量 线粒体内膜2、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1)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2)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 葡萄糖分解为 丙酮酸 ,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 或转化成 C3H6O3(乳酸) ,不释放能量

23、多数植物细胞、酵母菌: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动物细胞、马铃薯块茎、乳酸菌:C6H12O6 2C3H6O3少量能量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相同点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第一阶段相同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条件氧气、酶无氧或低氧、酶产物6CO2+12H2O2C2H5OH+2CO2或C3H6O3能量彻底氧化分解(38个ATP)不彻底氧化分解(2个ATP)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温度:通过影响的酶性来影响呼吸作用。(低温保鲜,夜晚降温减少消耗提高产量) DCBA2)氧分压:低氧保鲜、中耕松土、透气纱布抑制厌氧菌 3)水:一定范围内,随水含量的

24、上升,细胞呼吸加快;反之则慢。 风干种子,细胞呼吸降低,有机物消耗减少。四、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实验:科学家内容结论普利斯特利蜡烛、小鼠、绿植实验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英格豪斯普利斯特利实验需要光绿色植物需要光照可更新空气发现空气的组成绿叶在光下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植物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萨克斯绿叶暗处理,一半曝光、一半遮光,碘蒸气处理,曝光呈深蓝色,遮光无变化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自身对照)恩格尔曼水绵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黑暗环境中以极细光束照射,好氧细菌集中于光处。如在光下,好氧细菌分布在叶绿体部位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自身对照)鲁宾、卡门用18O分

25、别标记H218O和C18O2氧气全部来自于水(同位素标记法)卡尔文探究CO2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用14C标记14CO2,供小球藻光合作用追踪放射性途径:14CO214C3(14CH2O)(同位素标记法)2.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3/4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b (黄绿色) 色素 胡萝卜素 (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1/4主要吸收蓝紫光叶黄素 (黄色)3.概念: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场所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条件光、色素、酶酶物质变化水的光解: ATP合成:固定:还原:ATP水

26、解:能量变化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稳定的化学能总反应式5、改变外界条件叶肉细胞内各物质含量变化6、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1)光照:光合作用速率可用三个量表示:CO2消耗量;O2释放量;有机物合成量。光照时间:光照时间与有机物积累量正相关。光强:A:呼吸强度A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CO2浓度: 3)温度:7.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计算: 真光合 =净光合 + 呼吸光合CO2消耗总量=细胞从外界吸收CO2+呼吸产生CO2光合O2释放总量=细胞释 放到外界O2+呼吸消耗O2光合作用总制造量(昼)= 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 + 呼吸消耗量 (昼夜)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生长细

27、胞不能不限长大 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体积越小 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细胞越大 细胞核控制能力越弱细胞增殖一、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二、真核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无丝分裂三、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注: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间期长,分裂期短;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周期长短不一。2、有丝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

28、单体)(2)分裂期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核膜、核仁重现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不同点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末期: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4、涉及的细胞器植物:核糖体 高尔基体 线粒体动物:核糖体 中心体 线粒体低等植物

29、:核糖体 中心体 高尔基体 线粒体5、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6、有丝分裂的意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四、无丝分裂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2、举例: HYPERLINK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课件苏教版必修1课件(成品)bx1-5.1第一节%20细胞增殖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使用)02.exe t _

30、parent 蛙的红细胞等。细胞的分化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3、特点: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4、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5、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31、(3)、细胞全能性实例: 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细胞衰老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 ,结果使细胞萎缩 ,体积变小, 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细胞内,酶的活性减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积累,影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物质运输能力降低。2、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和死亡 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是个体的衰老和死亡细胞凋亡1、概念: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2、意义:对生物的

32、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3、举例:胎儿手的发育,蝌蚪尾的消失,细胞的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等。4、细胞坏死不是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1原因 物理致癌因子外因: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2、癌细胞的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细胞彼此之间的 黏着性 减小 必修2 遗传与变异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一、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

33、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设计了测交实验二、相关知识点:1.基本概念:(1)性状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F1(杂合子)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F1(杂合子)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杂交、自交、测交 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 指植物体自花受粉或单性花的同株受粉过程。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测交: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的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和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

34、例。 自由交配: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3)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人类ABO血型系统中的IA、i、IB三个基因,ABO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IA对i是显性、IB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

35、系只能是:IAIA、IAiA 型血;IBIB、IBiB型血;IAIBAB型血;iiO型血。非等位基因: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4)纯合子、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没有等位基因)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有等位基因)不能稳定遗传(5)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 基因型:在遗传学上,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表现型是 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异花传粉的步骤

36、:去雄(雌蕊成熟之前) 套袋 传粉(雌蕊成熟时) 套袋(防止其它花粉干扰)3.常用符号及含义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4.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核基因的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三、基因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F1高茎 F2高茎矮茎 比例 3 1归纳总结:(1)F1全部为高茎;(2)F2发生了性状分离。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基因)是成对存在的。(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

37、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基因)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遗传图解: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2)遗传图解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及比例。4.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得出结论(1)实质:等位基因 随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如图所示)(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38、: 黄圆绿皱 F1: 黄圆 自交 F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9 : 3 : 3 : 1分析:在F2 代中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4种表现型: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9种基因型: 杂合子 含一对等位基因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 含二对等位基因 YyRr 共1种4/16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 Yr yR yr(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

39、合方式有16种(3)F2的遗传因子组合(基因型)有9种(4)F2的表现型有4种遗传图解3验证(测交的遗传图解)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图)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五、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

40、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 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染色体数减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二、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M)间期:染

41、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M 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注意:(1)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特殊:性染色体(X和Y,Z和W)形态、大小不同(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 丝分裂

42、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M后期初级精母细胞 细胞质M后期次级精母细胞 均分M后期初级卵母细胞 细胞质M后期次级卵母细胞 不均分M后期(第一)极体细胞质均分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有丝

43、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DNA、染色体的变化 DNA4n 染色体2n n 0 精(卵)原细胞 精(卵)原细胞 受精卵 时间的有丝分裂 的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的有丝分裂五、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发生部位卵巢、睾丸(精巢)各组织器官分裂次数连续分裂两次一次染色体复制次数和时期1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1次;间期子细胞

44、染色体数目变化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不变子细胞类型生殖细胞、极体体细胞联会、四分体出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前期)不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前期)无同源染色体分离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无着丝点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 不一定相同 一般相同受精作用同一双亲的后代具有多样性1.原因:(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原因: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2)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2意义: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受精作用1、概念: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45、。2、过程(1)受精场所:输卵管(2)受精前的准备a.精子获能(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内);b.卵子的准备(排出的卵子要在输卵管中进一步成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具备受精能力);(3)受精过程卵子周围的结构由外到内:放射冠、透明带、卵细胞膜,a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b透明带反应: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c卵细胞膜反应: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d 原核的形成和融合 注意:受精标志是透明带和卵细胞膜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受精完成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3.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细胞核中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细胞核中)来自精子(父方),另一

46、半来自卵细胞(母方)。4.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3、方法:类比推理二、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 假说演绎法三、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XY型:XX雌性 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ZW型:ZZ雄性 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二、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47、。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类型: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伴Y染色体遗传:外耳道多毛三、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1、色觉基因:致病基因Xb 正常基因:XB2、患者:男性XbY 女性XbXb 正常:男性XBY 女性 XBXB XBXb (携带者)3、遗传特点:(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四、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1、致病基因XD 正常基因:Xd 2、患者:男性XDY 女性XDXD XDXd 正常:男性XdY 女性XdXd 3、遗传特点: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大于男性, XDXd女性发病程度较轻,X

48、DY与XDXD发病程度相似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五、Y染色体遗传:人类外耳道多毛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性个男体中遗传六、遗传病类型的鉴别:(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1.父母无病, 儿子有病 隐性遗传病女儿有病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父母有病, 儿子无病 显性遗传病 女儿无病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或女儿病父正常)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或儿子病母正常)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基因的本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

49、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离心提纯离心法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 S型细菌中含有 “转化因子”。二、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三、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结构及增殖(1)模板:噬菌体DNA。(2)合成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3)合成蛋白质eq blcrc (avs4alco1(原料:大

50、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核糖体)2实验过程: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区分DNA和蛋白质) (1)标记噬菌体 (2)侵染细菌3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4.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

51、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四、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烟草花叶病毒eq o(,sup7(感染)正常烟草eq o(,sup7(被感染)产生花叶病(对照组)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eq o(,sup7(感染)正常烟草eq o(,sup7(被感染)产生花叶病(实验组)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eq o(,sup7(感染)正常烟草eq o(,sup7(不被感染)不产生花叶病(实验组)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五、生物体内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生物

52、类型所含核酸遗传物质举例细胞生物真核生物DNA和RNADNA酵母菌、玉米、人原核生物DNA和RNADNA细菌、蓝藻非细胞生物大多数病毒仅有DNADNAT2噬菌体极少数病毒仅有RNARNA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DNA的结构一、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的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 T;G C 二、DNA的特性:1、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

53、碱基对对数)2、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三、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四、与DNA有关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1 ;(A+C)=(T+G)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某一碱基的百分比含量等于该碱基在两条单链中百分比含量的平均值DNA的复制(真

54、核细胞)一、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前的间期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过程:(看书)边解旋边复制方式: 半保留复制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条件: 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ATP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意义: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二、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1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 子代DNA分子数为; 含有母链的DNA分子数为2含有新链的DNA分子数为

55、全为新链组成的DNA分子数为, 全为母链组成的DNA分子数为0脱氧核苷酸链为;脱氧核苷酸母链数为2;脱氧核苷酸新链为;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若一亲代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为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基因的相关关系1、与DNA的关系基因的实质: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无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能称之为基因(非基因)。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2、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3、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脱氧核苷酸(A、T、C、G)是构成基因的单位。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

56、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一、RNA的结构:1、组成元素:C、H、O、N、P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3、结构:一般为单链4、RNA的种类: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1、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2)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57、能量:ATP酶: RNA聚合酶等(3)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4)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2、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20种)能量:ATP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3)场所:核糖体(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C、C-G、U-A、A-U(5)产物:多肽链(蛋白质)密码子概念: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位置:mRNA种类:64种 起始密码子:2种,也编码氨基酸 61种,编码氨基酸

58、普通密码子:59种,只编码氨基酸终止密码子:3种,不编码氨基酸只是终止信号特点:通用性:不同生物密码子基本相同。说明生命有共同的起源。简并性:氨基酸具有一个或多个密码子。反密码子: 概念:与mRNA分子中密码子互补配对的tRNA上的3个碱基。位置:tRNA种类:61种,反密码子与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对应。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均在细胞质进行,同时发生。真核生物的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先转录后翻译 三、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计算中“最多”和“最少”的分析(1)翻译时,mRN

59、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因此准确地说,mRNA上碱基数目比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还要多一些。(2)基因或DNA上的碱基数目比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6倍还要多一些。(3)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应加上最多或最少等字如,mRNA上有n个碱基,转录产生它的基因中至少有2n个碱基,该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n/3个氨基酸。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中心法则各类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生物物种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病毒某些RNA病毒(1)(2)逆转录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

60、白化病等。直接控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囊性纤维病等。(2)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3)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地调控生物的性状。(4)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母系遗传。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计划:人体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