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线虫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对策研究进展(共10页)_第1页
肠道线虫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对策研究进展(共10页)_第2页
肠道线虫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对策研究进展(共10页)_第3页
肠道线虫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对策研究进展(共10页)_第4页
肠道线虫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对策研究进展(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肠道线虫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对策研究进展 目录1.前言22.肠道线虫病22.1蛔虫病2 2.2钩虫病3 2.3蛲虫病3 2.4鞭虫病33.肠道线虫病防治对策研究进展43.1 50年代的防治4 3.2 70年代的防治4 3.3药盐防治时期43.4其他防治措施44.流行态势55.总结66.参考文献7肠道线虫的流行病学(li xn bn xu)与防治对策研究进展高海慧 1042041089 华西(Hux)临床医学院 2010级 临床医学(ln chun y xu)(八年制创新班)摘要:肠道线虫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一直以来,国际上,以及我国对该病的防治都没有停下,尤其在控制流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

2、究。肠道线虫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是WHO和疾病流行国家重点防治的重要寄生虫病。其患病率与防治程度一定程度上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关键词:线虫 肠道线虫病 药物治疗 防治措施1前言肠道线虫,顾名思义,主要寄生于消化道,对人类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破坏。常见的肠道线虫病有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目前我国肠道线虫病发病率比之过去几十年已经降低许多,但是农村地区的发病率仍较高,肠道线虫病的研究与防治对于保护人类健康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肠道线虫病的防治,现在主要是加强粪管、注意卫生等手段,治疗药物常常采用阿苯达唑(丙硫咪唑)和甲苯达唑等。2肠道线虫病2.1蛔虫病蛔

3、虫病是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胃肠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猪蛔虫幼虫能在人肺部引起病变,偶可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但是存活时间较短,蛔虫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肠道蠕虫病,全世界约有13亿蛔虫感染者,我国不少于4亿。 感染蛔虫,虽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是蛔虫的幼虫、成虫和虫卵都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少数人特别是儿童及体弱者感染了蛔虫,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人感染蛔虫的主要途径是经口吞入感染期虫卵。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特别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普遍,在一些卫生条件差的农村地区感染率极高2。王正仪等调查北方菜农及小学生973例,蛔虫感染率为59.9%3。钱明心等调查四川农民及小学生4

4、07例,蛔虫感染率高达88.7%4。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蛔虫感染率已经有所下降。据2001-2004年全国寄生虫调查,全国蛔虫平均感染率为12.72%,与过去相比下降71.29%,效果显著5。2.2钩虫病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sh rzhchng)钩口线虫(xin chn)和美洲(mi zhu)板口线虫寄生在宿主小肠上段,以贫血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病。据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报告,全球钩虫感染人数约为9亿。而据我国2001-2004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平均感染率为6.12%,以海南省感染率(33.18%)为最高,其次是广西、四川、重庆和福建。华北、东

5、北和西北10个省区的感染率则低于1%5,可见,我国的主要流行去是在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农村地区。据陈思礼等人于1996年在湖北省39个县(市、区)65275人中的调查,有6193人感染了人体钩虫,钩虫感染率最高29.28%,最低0.066%,平均感染率9.49%,并推算全省钩虫感染者约541万人。并发现感染钩虫的主要是农民,可能与其施用未经灭卵处理的人粪,直接接触疫土有关,而且平原湖沼地区感染率高于丘陵山区6。2.3蛲虫病蛲虫病为蠕形住肠线虫寄生在人盲肠、结肠、回肠下段等处引起,属于小型肠道线虫。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为了解安徽省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许礼发等人于2004年10-12月对全

6、省36所市区及郊区幼儿园的儿童进行了蛲虫感染抽样调查。抽样选取安徽省不同卫生状况和地理环境下的18所市区幼儿园及18所郊区幼儿园2-6岁的儿童,共计737人,采用透明胶纸肛门拭子法查获蛲虫卵。结果发现感染率郊区高于市区,随着年龄增加(3-6岁)感染率增高,性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7。可见(kjin),这种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集体生活的学龄前儿童(r tng)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尤其高。家庭成员也可能因为共同生活而受到感染,所以成人也会感染。其传播方式主要(zhyo)有肛门-手-口直接感染、接触感染和吸入感染、逆行感染(未经证实)8。2.4鞭虫病鞭虫病由毛首鞭形线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引起。大多数鞭虫感染者没

7、有明显症状,重度感染则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贫血等症状,严重的可以起直肠脱垂。鞭虫的感染方式是经口感染,往往多与蛔虫同时存在,但是感染率一般低于蛔虫病。据2001-2004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全国鞭虫感染率为4.63%5,农村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湿热地区高于干冷地区。王国飞等人为了解鞭虫感染的影响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人群鞭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吃蔬菜瓜果和农田(菜地)用肥方式,服用驱虫药可以降低鞭虫感染率,改水和改厕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群感染风险9。3肠道

8、线虫病防治对策研究进展3.1 50年代的防治由于过去缺乏高效低毒的驱虫药,于是50年代采用的是粪便管理、普查普治、个人防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同时采用左旋咪唑等药物外用预防幼虫经皮肤感染。但是该方法有一定局限性,并且不能大幅度地阻碍传播。由此可见,粪管是重要的一环,但是合适的药物治疗也是消灭传染源的必要手段10。3.2 70年代的防治在70年代,国家开始在现场应用广谱驱虫药,并同时在秋冬季查找治疗感染者。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寄生虫的感染率,但是感染率的降低却仅仅是连续治疗的近期疗效。四川合川县在钩虫感染率降至4.7%时,连续进行3年的追踪观察,感染率回升至21.0%11。所以仅靠连续查治感染者是不

9、能阻止感染率回升的。3.3 药盐防治(fngzh)时期(shq)感染率的回升除了与寄生虫的移行作用有关(yugun)以外,也与粪检方法检出率低等问题有关12。于是在80年代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提高防治成效,采取了普服药盐的防治对策。由于采用了甲苯咪唑药盐防治钩虫、蛔虫及鞭虫,获得了满意效果13。在20万人的范围内防治钩虫病,感染率由32.2-40.1%,降至0.9-1.7%,经过3-4年不再治疗也不会回升14。药盐防治肠道线虫病,具有配制方便,经济有效,覆盖率高,远期疗效稳定等优点,可以算是最好的防治肠道线虫病的方法。3.4 其他防治措施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不仅仅是生物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还

10、有社会因素的作用。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盒治疗是需要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以及积极地参与。只有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有关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指导人们自觉参与到寄生虫病的防治活动中,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行为,才能真正的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15。董恺等在这方面进行了实验。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村和对照村的肠道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5.3%和76.0%,经过一次全民驱虫,半年后分别下降到31.4%和32.8%。实施健康教育村感染率继续下降,由1990年6月的31.4%到1991年11月下降到28.2%,而对照村感染率同期由原来的32.8%回升到44.4%16。结果表明健康教育

11、不仅是有效的防治对策之一,而且具有长远意义。另外,为配合河南省全民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寻找适合大面积防治人体肠道寄生虫病的方法。赵旭东等人应用不同的组织方式进行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结果发现,进行健康教育的地区较未进行地区居民自觉服药驱治虫的概率和防治寄生虫病的知识均显著提高17。由此可知,健康教育可提高民族素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极好的防治寄生虫病的效果。4.流行态势自1990年开展的全国(qun u)寄生虫大普查以来,许多省市区在农村开展了以驱虫治疗为主、结合健康教育和粪便管理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人们卫生知识的掌握(zhngw)程度有所提高18。而在2003年

12、的调查结果和1990年相比(xin b),全国蠕虫标化总感染率由55.27%降至21.40%;多重感染由43.33%降至24.86%;一人同时感染寄生虫最多的虫数由9种降为6种。其中,钩虫、蛔虫、鞭虫等肠道线虫感染率与1990年相比,标化感染率分别下降60.72%、71.29%和73.6%19。蛔虫 钩虫 鞭虫1990年与2003年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比较例如在商丘市,许世禄等为了解农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观察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和改水改厕对肠道寄生虫流行的影响,选择虞城县的彭庄村和苏楼村作为观察点,调查两村1岁以上常住居民的基本情况及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结果2002年两村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

13、较1990 分别降低了87.15%和61.42%20。由此可见,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居住环境改善以及改水改厕能够显著降低肠道寄生虫的感染。5.总结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肠道线虫病和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的40%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起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智力受损,极易患其他感染。”2003年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全国肠道线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肠道线虫感染率仍分别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和韩国的感染水平,与我国社会

14、经济发展速度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各地感染率下降的幅度由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农民生活水平、改水改厕普及率以及开展防治工作的力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虽然(surn)与过去相比我们在肠道线虫病的防治上走得更远了,但是,还有更多的路在等着我们(w men)去走,肠道线虫只是寄生虫中的一小部分(b fen),见微知著,与寄生虫之间的相处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参考文献1许隆祺,余森海,蒋则孝.我国蛔虫病各种临床表现J.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1991(S1):115-1212詹希美,等.人体寄生虫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53王正仪,张月清,郭增柱,等.我国北方部分

15、地区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3(1):58-594钱明心(mn xn),刘约翰,王小根,等.丙硫苯咪唑和噻嘧啶(m dn)治疗肠道线虫病的对比观察J.中华内科(nik)杂志,1986,25(6):3245许隆祺,陈颖丹,孙凤华,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5):332-3396陈思礼,李玲,张绍清,等.湖北省两种人体钩虫感染的分布调查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6,9(3):2257许礼发,赵丹,李朝品.安徽省36所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420

16、8陈雅棠.肠道线虫病J.中级医刊,1988,23(9):15-189王国飞,陈颖丹,周长海,等.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鞭虫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5):495-50010赵锡惠,曾华梁,危霞,等.化学治疗结合沼气池管粪防治钩虫病流行措施的探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7,5(1):5811蔡士椿,杨维平.连续化疗后人群鞭虫和蛔虫感染率的变化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3,11(4):28212程云联,余登会.肠道线虫病防治对策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6,12(2):69-7213唐钏明,黄健,李树林.甲苯咪唑药盐治疗钩虫、蛔虫和鞭虫病的效果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6,4(1):1114唐钏明,谢朝东.甲苯达唑药盐在大范围人群中防治钩虫病的效果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3,11(2):14715杨兆民.试论健康教育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3,7(2):41-4216董恺,邵靖鸥.健康教育控制肠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