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报告-POV-无线供电系统(共22页)_第1页
单片机报告-POV-无线供电系统(共22页)_第2页
单片机报告-POV-无线供电系统(共22页)_第3页
单片机报告-POV-无线供电系统(共22页)_第4页
单片机报告-POV-无线供电系统(共22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bogo)专业(zhuny)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zhdo)老师 评 分 电气信息学院二一四年六月目 录 TOC o 1-4 h z u HYPERLINK l _Toc390339994 一、单片机应用系统(xtng)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PAGEREF _Toc390339994 h 1 HYPERLINK l _Toc390339995 1. 课题(kt)名称 PAGEREF _Toc390339995 h 1 HYPERLINK l _Toc390339996 2. 课题(kt)内容介绍 PAGEREF _Toc390339996 h 1 HYPERLINK l

2、 _Toc390339997 3. 设计任务 PAGEREF _Toc390339997 h 1 HYPERLINK l _Toc390339998 4. 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PAGEREF _Toc390339998 h 1 HYPERLINK l _Toc390339999 二、平面旋转POV显示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390339999 h 2 HYPERLINK l _Toc390340000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PAGEREF _Toc390340000 h 2 HYPERLINK l _Toc390340001 2.11 控制芯片CPU的选择 PAGEREF _Toc

3、390340001 h 2 HYPERLINK l _Toc390340002 2.12 供电方案的选择 PAGEREF _Toc390340002 h 2 HYPERLINK l _Toc390340003 2.13 电机的选择 PAGEREF _Toc390340003 h 2 HYPERLINK l _Toc390340004 2.13 显示部分的选择 PAGEREF _Toc390340004 h 3 HYPERLINK l _Toc390340005 2.2 电路设计 PAGEREF _Toc390340005 h 3 HYPERLINK l _Toc390340006 2.21 系

4、统总体设计结构 PAGEREF _Toc390340006 h 3 HYPERLINK l _Toc390340007 2.22 单片机处理模块 PAGEREF _Toc390340007 h 4 HYPERLINK l _Toc390340008 2.23 无线供电模块 PAGEREF _Toc390340008 h 5 HYPERLINK l _Toc390340009 2.24 红外模块 PAGEREF _Toc390340009 h 5 HYPERLINK l _Toc390340010 2.25 显示部分电路 PAGEREF _Toc390340010 h 6 HYPERLINK l

5、 _Toc390340011 三、平面旋转POV显示软件设计 PAGEREF _Toc390340011 h 7 HYPERLINK l _Toc390340012 3.1 软件设计基本思想 PAGEREF _Toc390340012 h 7 HYPERLINK l _Toc390340013 3.2 程序流程图 PAGEREF _Toc390340013 h 7 HYPERLINK l _Toc390340014 3.3 平面旋转POV显示系统程序代码 PAGEREF _Toc390340014 h 8 HYPERLINK l _Toc390340015 3.31 红外译码程序 PAGERE

6、F _Toc390340015 h 8 HYPERLINK l _Toc390340016 3.32 自适应测速程序 PAGEREF _Toc390340016 h 10 HYPERLINK l _Toc390340017 3.33 平面显示程序 PAGEREF _Toc390340017 h 12 HYPERLINK l _Toc390340018 四、调试结果 PAGEREF _Toc390340018 h 16 HYPERLINK l _Toc390340019 五、总结体会 PAGEREF _Toc390340019 h 18 HYPERLINK l _Toc390340020 六、参

7、考文献 PAGEREF _Toc390340020 h 18一、单片机应用系统(xtng)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课题(kt)名称平面(pngmin)旋转POV显示系统2. 课题内容介绍平面旋转POV显示系统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用少数(一列)LED加一只电机代替点阵进行字符显示的,对电机转速与LED点亮与熄灭的时间进行精确控制就能显示出预先设定的字符或图案,旋转LED显示屏具有更宽的视角,几乎可以360观看,由于LED数量大大减少,就会使因LED损坏而造成点阵屏故障率大大减小,也更方便维修。3. 设计任务(1)设计平面旋转POV显示系统实物一套;(2)能对文字信息进行精确显示;(3)能对

8、图像信息进行精确显示;(4)能够使用红外遥控进行功能切换.4. 设计报告撰写规范单片微机应用系统设计总结报告正文,主要含以下内容(硬件、软件各部分内容也可组合起来进行撰写说明):(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等内容);(2)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各模块或单元电路的设计、工作原理阐述、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完整的系统电路图、系统所需的元器件清单。等内容);(3)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各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流程图与说明、软件系统设计、软件抗干扰措施、完整的程序等内容);(4)系统仿真调试与参数测量(使用仪器仪表、故障排除、电路硬件和软件调试的方法和技巧、指标测试的参数和波形、

9、测量误差分析);(6)总结(zngji)(本课题核心内容及使用价值、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的特点和选择方案的优缺点、改进方向和意见等);(7)按统一格式(g shi)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二、平面(pngmin)旋转POV显示系统设计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11 控制芯片CPU的选择A方案:采用STC89C51单片机,STC89C51是采用8051核的ISP(In System Programming)在系统可编程芯片,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 HYPERLINK /view/421016.htm t _blank 程序存储器,外接最大晶振12MHz,经过片内1

10、2分频,最高运行速度1MHz,程序编写比较简单。B方案:采用STC12系列单片机,STC12是高速、低功耗、超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2路PWM,8路高速10位A/D转换,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比51快8-12倍。 综合比较两种方案,采用12系列的51单片机性能更好,因此选择方案A。2.12 供电方案的选择A 方案:用无线输电的方法,无触点,长寿命; B方案:用电动机电刷的方法,简单有效;这样寿命很短 很容易磨损电路板; C方案:直接用电池给主板供电,电池装在主板上随主板转动,成本高,寿命短,影响转速。 本制作选择方案A,采用简易的无线输电

11、具有无触点寿命长,但是效率要低,成本要高。 2.13 电机的选择 = 1 * ALPHABETIC A方案:小型直流电机优点:成本低,购买(gumi)方便,供电简单。缺点(qudin):控制精度有限。 = 2 * ALPHABETIC B方案(fng n):步进电机优点:控制精度高,显示效果会更好。缺点:成本较高,选型难,控制复杂。C方案:无刷电机优点:转速较高,发热量小,比较稳定。缺点:成本高,驱动电路复杂,功耗大。考虑到平面旋转POV显示系统对转速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选择方案A。2.13 显示部分的选择 = 1 * ALPHABETIC A方案:点阵模块“单灯点亮”方案优点:方案成熟,目前

12、广告行业普遍采用这种集成点阵显示模块。缺点:通过前期实验发现,该方案显示效果不佳,视角窄且如果电机速度快会出现色差,显示颜色单一不灵活,所占面积较大。 = 2 * ALPHABETIC B方案:贴片LED显示方案优点:显示效果符合要求,颜色可以灵活设置,所占面积小功耗低。缺点:成本较高,工艺与设计相对复杂。综合考虑,选择贴片LED布局显示方案比较合适。2.2 电路设计2.21 系统总体设计结构本项目主要由显示部分、电机旋转部分、小功率无线供电部分、上位机控制部分和其他机械配套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框图 2.22 单片机处理(chl)模块处理(chl)模块是整个设计方案的核

13、心,它控制(kngzh)平面旋转POV如何处理显示信息,本文采用STC12C5A60S2作为处理模块。这是STC公司推出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它的特点是价格低、功耗低、高可靠、无法解密,内部Flash擦写次数为100,000次以上。STC12是高速、低功耗、超抗干扰的,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2路PWM,8路高速10位A/D转换,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比51快8-12倍。具体芯片引脚如图2.2所示图2.2 STC89C52引脚图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如图2.3所示图2.3 51单片机最小系统2.23 无线供电(n din)模块(m kui)使用非放射性的无线能量传输方式来

14、驱动电器,电磁耦合变压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传递(chund)能量。如果把变压器的两个绕组分开,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是一种方便安全的新技术,无需任何物理上的连接,电能可以近距离无接触地传输给负载。实际上近距离的无线供电技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而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很多小东西,都已经在使用无线供电。本次设计采用小功率无线供电模块进行设计,电路简单,成本较低,但供电效率也比较低下,具体电路如图2.4所示。图2.4 无线供电(n din)电路2.24 红外模块(m kui)红外遥控(yokng)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

15、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把红外加载到平面旋转POV显示系统中可以通过遥控器对POV功能方便进行切换。红外线发射编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58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1。红外发射器如图2.5所示,红外接收电路如图2.6所示。 图2.6 红外接收电路 图2.5 红外遥控器 2.25 显示部分电路 显示部分主要采用单列高亮LED+74LS573锁存器进行显示,74LS573的八个锁存器都是透明的D型锁存器,当使能(G)为高时,Q输出将随

16、数据(D)输入而变。当使能为低时,输出将锁存在已建立的数据电平上。输出控制不影响锁存器的内部工作,即老数据可以保持,甚至当输出被关闭时,新的数据也可以置入。这种电路可以驱动大电容或低阻抗负载,可以直接与系统总线接口并驱动总线,而不需要外接口。特别适用于缓冲寄存器,I/O通道,双向总线驱动器和工作寄存器。显示部分电路如图2.7所示.图2.7 显示(xinsh)电路三、平面(pngmin)旋转POV显示(xinsh)软件设计3.1 软件设计基本思想平面旋转POV显示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想能够稳定的显示动态效果,则程序要有适应能力,程序可按以下步骤执行:1.自适应测速,利用单片机定时器测出旋转一周

17、所用的时间。为了测量精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测得结果T=t/n; 2.确定一周所显示的字数,假定一周显示16个汉字,每个汉字占用16个字符,则一周程序扫描16x16=256次;3.由此确定程序每扫描一组代码延时时间为T/256;4.通过红外遥控确定要显示的内容;5.把所要显示内容通过74LS573锁存器发送出去,采用定时器延时。3.2 程序(chngx)流程图程序(chngx)流程图如图3.1所示图3.1 主程序流程图3.3 平面(pngmin)旋转POV显示系统程序代码3.31 红外译码程序 红外遥控程序框图如图3.1所示图3.1 红外遥控程序框图程序(chngx)代码(di m)/*/

18、void IR_IN() interrupt 0 using 0 unsigned char x,i,j,k,N=0;char bx; EX0 = 0; /检测引导(yndo)码阶段(9ms的低电平4.5ms的高电平) delay(15); if (IRIN=1) EX0 =1; /9ms的检测检测结束从新打开外部中断 return; while (!IRIN) /等IR变为高电平,跳过9ms的前导低电平信号。 delay(1);for (j=0;j4;j+) /收集四组数据 for (k=0;k=30) EX0=1; return; /0.14ms计数过长自动(zdng)离开。 /高电平计数

19、(j sh)完毕 IRCOMj=IRCOMj 1; /数据(shj)最高位补“0” if (N=8) IRCOMj = IRCOMj | 0 x80; N=0; if (IRCOM2!=IRCOM3) / 判断有没有误码(有责放弃没有判断键码) EX0=1; return; switch(IRCOM2) case 0 x45:biaozhi=10; break;case 0 x46: biaozhi=11; break;case 0 x47: biaozhi=12; break; case 0 x44: biaozhi=13; break; case 0 x40: biaozhi=14; br

20、eak;case 0 x43: biaozhi=15; break;case 0 x07: biaozhi=16; break; 3.32 自适应测速程序#include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nged intextern K,S,T,N;sbit Ib=P32;/*外部(wib)中断初始化*/void init_INTx(void) EA=1; /开放(kifng)总中断 EX0=1; /允许使用(shyng)外中断 IT0=1; /选择负跳变来触发外中断 /*定时器Tx初始化*/void init_Tx(void

21、) / EA=1; /开总中断ET0=1; /定时器T0中断允许 TMOD=0 x01; /使用定时器T0的模式2TH0=-(50000/256); /定时器T0的高8位赋初值TL0=-(50000%256); /定时器T0的高8位赋初值TR0=1; /启动定时器T0 /*定时器T0的中断服务程序*/void Time0(void) interrupt 1 using 1 N+; TH0=-(50000/256); /定时器T0的高8位赋初值TL0=-(50000%256); /定时器T0的高8位赋初值 /*自适应周期检测函数*/void intO(void) interrupt 0 usin

22、g 0 uchar n; n=N*50000+TH0*256+TL0; K+; if(K=10) n=0; N=0; TH0=-(50000%256); TL0=-(50000/256); Ib=1; if(10K60) n=0; N=0; Ib=1; TH0=-(50000/256); TL0=-(50000%256); TR0=0; T=S/50; 3.33 平面显示(xinsh)程序#includereg52.h#includeintrins.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nged intsbit Ib=P32;uchar co

23、de hanzi=;sbit STRA=P15; /数据(shj)sbit SDAA=P16; /锁存sbit SCKA=P17; /时钟(shzhng)sbit STRB=P04; /数据(shj)sbit SDAB=P05; /锁存sbit SCKB=P06; /时钟sbit STRC=P12; /数据sbit SDAC=P13; /锁存sbit SCKC=P14; /时钟sbit STRD=P01; /数据sbit SDAD=P02; /锁存sbit SCKD=P03; /时钟/*定义*/send_A(uchar i);send_B(uchar i);send_C(uchar i);se

24、nd_D(uchar i);/*延时ms函数*/ void delayms(int m) int i; for(i=m;i0;i-) _nop_();/*锁存器A初始化函数*/ void A_close() uchar i; i=0 xff;send_A(i); /*发送数据到A锁存器*/ send_A(uchar i) uchar j; for(j=0;j8;j+) SCKA=0; STRA=(bit)(i&0 x80); i=1; SCKA=1; SCKA=0; SDAA=0; SDAA=1; SDAA=0; /*锁存器B初始化函数(hnsh)*/ void B_close() uchar

25、 i; i=0 xff; send_B(i); /*发送数据到B锁存器*/ send_B(uchar i) uchar j; for(j=0;j8;j+) SCKB=0; STRB=(bit)(i&0 x80); i=1; SCKB=1; SCKB=0; SDAB=0; SDAB=1;SDAB=0; /*锁存器C初始化函数(hnsh)*/ void C_close() uchar i; i=0 xff; send_C(i); /*发送数据到C锁存器*/ send_C(uchar i) uchar j; for(j=0;j8;j+) SCKC=0; STRC=(bit)(i&0 x80); i=

26、1; SCKC=1; SCKC=0; SDAC=0; _nop_(); SDAC=1; SDAC=0; /*锁存器D初始化函数(hnsh)*/ void D_close() uchar i; i=0 xff; send_D(i); /*发送数据到D锁存器*/ send_D(uchar i) uchar j; for(j=0;j8;j+) SCKD=0; STRD=(bit)(i&0 x80); i=1; SCKD=1; SCKD=0; SDAD=0; _nop_(); SDAD=1; SDAD=0; void delay(uchar n) uchar i = 0;for(;i= 10)count = 0;if(i 100) flag = 1;else if(i5)flag = 0;if(flag = 0)i = i+10;else i = i-10; for(j=0;j64;j+) send_A(hanzi2*j); send_B(hanzi2*j+1); delay(20*i); 四、调试(dio sh)结果 实物(shw)及动态显示如图4.14.4所示图4.1图4.2图4.3图4.4五、总结(zngji)体会通过历时(l sh)一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r qi)还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