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_第1页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_第2页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_第3页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_第4页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第 01 讲 针灸操作技术(一)第一节 毫针刺法一、针刺前准备(一)毫针的选择在选择毫针时,应根据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形肥、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较粗、较长的毫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且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毫针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临床部分露在皮肤外。如应刺入 0.5 寸,可选用 1 寸的毫针;应刺入 1 寸时,可选用 1.52 寸 讲义NODE01:针对本讲义提问(二)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针刺前的的施

2、术部位、治疗室内1.针具器械针具、器械的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汽灭菌法为佳。(1)高压蒸汽灭菌法 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内灭菌。一般在 98147kPa 的压强,115123的要求。(2)药液浸泡法 将针具放入 75%内浸泡 3060 分钟,取出用无菌巾或棉球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康)浸泡 1020 分钟,达到时间进行浸泡。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戊二醛溶液(目毒过的针盘内,并用无菌巾或纱布遮盖好。(3)煮沸法 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 1520 分钟,的金属器械之锋刃变钝,如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使成 2%

3、溶液,可以提高沸点至 120,从而降低沸水2.医者双手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 75%棉球擦拭后3.针刺部位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 75%棉球擦拭,或先用 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 75%棉球绕圈。当穴位皮肤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4.治疗室内的针灸治疗室内的,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如采用一人也应定期净化,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讲义NODE02:针对本讲义提问(三)的选择针刺时患者选择适宜的,对于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仰卧位 适宜头、面、胸、腹部腧穴

4、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俯卧位 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侧卧位 适宜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仰靠坐位 适宜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俯伏坐位 适宜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侧伏坐位 适宜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讲义NODE03:针对本讲义提问二、进针法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临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

5、,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有以下几种: 讲义NODE04:针对本讲义提问(一)单手进针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讲义NODE05:针对本讲义提问(二)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

6、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的左手拇、食二指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的进针。临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 23 分,对准腧穴的位置,将针迅速度。 讲义NODE06:针对本讲义提问(三)针管进针法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 3 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将

7、用玻璃、再将针刺入穴内。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 讲义NODE07:针对本讲义提问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施术腧穴所在的具置、体质、病情需要和针刺手法等实际(一)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1.直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大部分腧穴。2.斜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45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3.平刺 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二)深度内的深浅度

8、数,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腧穴各论中已有详述,在此仅从患者的体质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1.年老体弱,气血,小儿娇嫩,稚,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 讲义NODE08:针对本讲义提问四、行针手法(一)基本手法1.提插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的操作谓之插,从向上引向运动就了提插法。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

9、灵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 35 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 60 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通常认为,行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讲义NODE09:针对本讲义提问2.捻转法 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捻转角度的大小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 180左右,不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 讲义NODE10:针对本讲义提问(二)辅助手法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

10、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为目的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循法 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此法弹法 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以加3.刮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4.摇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称摇法。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5.飞法 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

11、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针刺感应增强。6.震颤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称震颤法 讲义NODE11:针对本讲义提问五、单式补泻手法(一)基本补泻1.捻转补泻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食指向前者为泻法。2.提插补泻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二)其他补泻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1.疾徐补泻 又称补泻。进针时2.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

12、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3.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开阖补泻 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讲义NODE12:针对本讲义提问六、留针与出针(一)留针法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证只要针留针 1020 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中做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在临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二)出

13、针法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两指持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做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然后出针。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出针后,以防或针孔疼痛。当针退出后,要仔细查看针孔是否 讲义,询问针刺部位有无不适感,检査核对针数有否遗漏,NODE13:针对本讲义提问第 02 讲 针灸操作技术(二)第二节 灸法操作一、艾灸(一)灸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成大小不等的,置于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或如等。的方法。因把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

14、类。直接放在腧穴所在的皮肤表面点燃1.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直接放在皮肤上,故又称为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置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况下,灸后 1 周左右,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 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前必须征求(2)无瘢痕灸 又称非化脓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便于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

15、(约如炷燃剩 2/5 或 1/4 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讲义NODE01:针对本讲义提问2.间接灸 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与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1)隔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 23cm,厚约 0.20.3cm 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燃尽,再易炷。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 0.20.3

16、cm 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3)隔盐灸 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之力。但需连续,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 3cm,厚约 0.8cm 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讲义NODE02:针对本讲义提问(二)艾条灸艾条灸是将艾绒制作成艾条进行。艾条的制作方法是:取纯净

17、细软的艾绒 24g,平铺在 26cm 长,20cm 宽的细草纸上,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而成。也有在艾绒中掺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细末 6g,则成为药艾条。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1.悬起灸时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称为悬起灸。悬起灸根据实灸。(1)温和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 23cm 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时调节的距离和防止烫伤。(2)雀琢灸(3)回

18、旋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琢食一样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以上诸法对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雀琢灸、回旋灸多用于2.实按灸 将点燃的艾条隔布或隔绵纸数层实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皮肉深部,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称为实按(1)太乙针灸 用纯净细软的艾绒 150g 平铺在 40cm 见方的桑皮纸上。将人参 125g, 穿山甲 250g,血 90g,千年健 5苍术 500g,1000g,防风 2000g,麝香少许,共为细末,取药末 24g 掺入艾绒内,紧卷成爆竹状, 外用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烧着,

19、用布 7 层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痹、肢体 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再燃再熨。(2)针灸 其制作方法与“太乙针灸”相同,唯药物处方有异,法与 “太乙针灸”相同。临纯净细软的艾绒 125g,沉香、乳香、羌活、干姜除治上证外,大体与“太乙针灸”主治相同。03:针对本讲义提问 讲义NODE(三)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 2cm 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 讲义。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此法是一种NODE04:针对本讲义提问(四)温灸器灸的方法

20、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温灸器又名灸疗器,是一种专门用于的器具,用温灸器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及畏惧灸最为适宜。 讲义NODE05:针对本讲义提问二、其他灸法(一)灯火灸 用灯心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着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叭”的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之神止搐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小儿痄腮、小儿脐风和胃痛、腹痛、痧胀等病证。(二)天灸 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故名其常用的有、蒜泥、等。1.灸 将研成细末,用水调和,

21、敷贴于腧穴或患处。利用其较强的刺激作用,敷贴后促使发泡,借以达到治疗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哮喘等症。2.蒜泥灸 将大蒜捣烂如泥,取 35g 贴敷于穴位上,敷灸 13 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红起泡为度。如敷涌泉穴治疗疗喉痹等。3.灸 将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或小的干燥全虫研末,用醋或甘油、等调和。使用时先取胶皮一块,中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粉少许置于,上面再贴一层胶布固定即可,以局部起泡为度。讲义NODE06:针对本讲义提问三、灸法的注意事项(一),壮数是先少而后多,的先后顺序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则临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后灸百会以举陷,因此不可过于拘泥。(二)的补泻方法灵

22、枢背腧说:“以火补者,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针灸大成艾灸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这是古人对补泻操作方法的具体载述。在临可根据患者的(三)的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 讲义NODE07:针对本讲义提问(四)灸后的处理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因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并以纱布。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料保护灸疮

23、,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 讲义NODE08:针对本讲义提问第三节 其他针法操作一、三棱针法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叫三棱针法。三棱针是一种用不锈钢制成,用三棱针刺破状,尖端三面有刃,针尖锋利的针具。三棱针放血疗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凡各用于某些急症和慢,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顽癣、痈疖初起、扭挫伤、疳证、痔疮、顽痹刺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4 种。 讲义NODE09:针对本讲义提问1.点刺法 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

24、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之用 2%碘酒棉球,再三指捏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 35mm,对准已的部位,刺入周围,使少许,然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点刺多用于指、趾末端的、十二井穴和耳尖及头面部10:针对本讲义提问 讲义NODE2.散刺法 又叫豹纹刺,是对病部周围进行点刺的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 1020 针以上,由病变外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的。此法多用于治疗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3.刺络法 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手3mm,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停后,再用干棉球按压针

25、孔。当时,也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 讲义NODE11:针对本讲义提问4.挑刺法 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 12mm,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挑刺法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痛、颈 讲义NODE12:针对本讲义提问二、皮肤针法运用皮肤针叩刺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皮肤针的适应范围很广,临床各种病证均可应用,如近视、视神经萎缩、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咳嗽、慢性肠胃病、便秘、1.叩刺部位 皮肤针的叩刺部位,一般可分循经

26、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 3 种(1)循经叩刺 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经络,因其分布着各经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2)穴位叩刺 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常(3)局部叩刺 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及顽癣等,可在局部2.刺激强度与疗程 刺激的强度,是根据刺激的部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而决定的,一般(1)轻刺 用力稍小,皮肤仅现、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患者,以及病属(2)重刺 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3

27、)中刺 介于轻刺与重刺之间,以局部有较明显,并有,但不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患者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叩刺治疗,一间隔 35 日。3.操作(1)叩刺 针具和叩刺部位用 75%后,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食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针头对准皮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叩击。叩击时针尖与皮肤必须垂直,弹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2)滚刺 是指用特制的滚刺筒,经 75%后,手持筒柄,将针筒在皮肤上来回滚动,使刺激范围成为一狭 讲义NODE13:针对本讲义提问第 03 讲针灸操作技术(三)第四节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晕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

28、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之后或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 讲义NODE01:针对本讲义提问现象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患者突然出现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神志,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讲义NODE02:针对本讲义提问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灸百会、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 讲义NODE03:针对本讲义提问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过度紧张

29、、身体虚弱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少时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专一,随时注意观察先兆,应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晕针应注重预防。 讲义NODE04:针对本讲义提问滞针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而则感觉原因患者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现象 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痛 讲义NODE05:针对本讲义提问处理若紧张,局部肌肉

30、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回预防对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发生。 讲义NODE06:针对本讲义提问弯针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而患者原因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的组织;或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击等,均可造成

31、弯针。 讲义NODE07:针对本讲义提问处理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移动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讲义NODE08:针对本讲义提问断针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内。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现象 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其断端部分针身于皮肤外,或断端全部没入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査;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 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或弯针、滞针未能

32、进行及时正确处理等,均可造成断 讲义NODE09:针对本讲义提问处理医者态度必须从容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 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体外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时,应在X 线下定位,手术取出。预防为了防止折针,应仔细地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避免过猛、过强地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针刺时更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留部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折断时取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行针。对于滞针等亦应

33、及时正确地处理,不可强行硬拔。 讲义NODE10:针对本讲义提问血肿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而引起的肿痛。原因 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所致。 现象 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处理若微量的皮下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 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避开针刺,出针时立即用干棉球按压 讲义NODE11:针对本讲义提问皮肤灼伤(起泡)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因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泡较大,可用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

34、,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讲义NODE12:针对本讲义提问第 04 讲 针灸操作技术(四)第五节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偏头痛偏头痛以年轻的成年女性居多,疼痛程度多为中、重度。头痛多为一侧,常局限于额部、颞部和枕部,疼痛开始时为激烈的搏动性疼痛,后转为持任何时间可发作,但以早晨起床时为多发,症状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 讲义NODE01:针对本讲义提问典型的偏头痛有先兆症状,如眼前:闪烁暗点视野缺损单盲或同侧偏盲。发作时头痛部位可由

35、头的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同时可放射至颈、肩部。 讲义NODE02:针对本讲义提问【治疗】治法 疏泄肝胆,通经止痛。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取穴 太冲 足临泣 外关头维 风池 率谷 角孙操作 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较强刺激的泻法。诸穴均用泻法 讲义NODE03:针对本讲义提问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系颈部伤筋。轻者 45 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如果频繁发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所致。 讲义NODE04:针对本讲义提问【辨证】主症 颈项强痛,活动受限,头向患侧倾斜,项背牵拉痛,甚则向同侧肩部和上臂放射,颈本病属手三阳和足

36、少阳经筋证;兼见恶风畏寒者,为风寒袭络;颈部扭伤者,为气血瘀滞。 讲义NODE05:针对本讲义提问【治疗】基本治疗治法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外阿是穴 肩井 后溪 悬钟配穴 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髎、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讲义NODE06:针对本讲义提问操作 毫针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外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手、足少阳循行于颈项侧部,后溪、悬钟分属两经腧穴,与局部阿是穴合用,远近【治疗】其他治疗(1)拔罐法 在患侧项背部行闪罐法,应顺着肌肉走行

37、进行拔罐。(2)耳针法 选颈、颈椎、神门。毫针中等刺激,持续运针时嘱患者活动颈项 讲义NODE07:针对本讲义提问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和死西医学的急性脑病,如脑梗死、脑、脑栓塞、蛛网膜下腔等属本病范 讲义NODE08:针对本讲义提问【辨证】中经络主症 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脉弦滑,为风痰阻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

38、或,脉弦滑大,为痰热腑实; 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 讲义NODE09:针对本讲义提问中脏腑主症 神志,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半身不遂。兼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为闭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脉散或微,为 讲义NODE10:针对本讲义提问【治疗】基本治疗中经络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配穴 肝阳暴亢者,加太冲、;风痰阻络者,、合谷

39、;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者,加、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 讲义NODE11:针对本讲义提问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琢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 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 2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心主血,

40、感。神。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讲义NODE12:针对本讲义提问中脏腑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内关 水沟;配穴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气海、神阙。13:针对本讲义提问 讲义NODE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气海用大内关十二井穴点刺神,水沟醒脑开窍。,可接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息风。为任脉

41、与足三阴经交,灸之可扶助。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其他治疗(1)头针法 选顶颞前斜线、顶旁 1 线及顶旁 2 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 23 分钟,每次留针 30 分钟,留针期间(2)电针法 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 讲义NODE14:针对本讲义提问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患。临床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哮与喘同样会急促的表现,但症状表现略有不同,“哮”是呼吸急促,喉间有“喘”是呼吸,甚则张口抬肩。临床所见兼喘,喘未必兼哮。两者每同时举发,其病因病机也大致相同,故合并本病一年四季

42、均可发病,尤以寒冷季节和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男女老幼皆可罹患。哮喘多见哮喘等。医学的支气管哮喘、 讲义NODE15:针对本讲义提问【辨证】实证主症 病程短,或当哮喘发作期,哮喘声高气粗,呼吸深长,呼出为快,体质较强,脉兼见咳嗽喘息,咯痰稀薄,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脉浮紧,苔白薄,为风寒外咳喘,痰黏,咯痰不爽,胸中烦闷,咳引胸胁作痛,或见身热口渴,虚证,便秘,脉滑数,苔黄主症 病程长,反复发作或当哮喘间歇期,哮喘声低气怯,气息短促,体质虚弱,脉兼见喘促气短,喉中痰鸣,语言无力,吐痰稀薄,动则汗出,舌质淡或微红,脉细数,或软而无气息短促,动则喘甚,汗出肢冷,舌淡,为久病肺虚及肾。 讲义NOD

43、E16:针对本讲义提问【治疗】基本治疗实证治法 祛邪肃肺,化痰平喘。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为主。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配穴:风寒者,加风门; 风热者,加大椎、曲池;痰热者, ;喘甚者,加天突。操作毫针泻法。风寒者可合用灸法,定喘穴刺络拔罐。:手太阴经列缺宣通肺气,祛邪外出。 选其合穴尺泽,以肃肺化痰,降逆平喘。 膻中乃气之,可宽胸理气,舒展气机。取肺之背,以宣肺祛痰。定喘为平喘之效穴。 讲义NODE17:针对本讲义提问虚证治法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相应背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定喘 太渊足三里配穴 肺气虚者,加气海;肾气虚者,加阴谷、。操作 定喘用刺络拔罐

44、,用毫针补法。可酌用灸法或拔火罐。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补肾肾气。肺经原穴太渊配肾经原穴,可充肺肾真元之气。足三里调和胃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其他治疗耳针法 选平喘、下屏尖、肺、神门、皮质下。每次取 23 穴,捻转法用中、强刺激,适用 讲义NODE18:针对本讲义提问古代文献: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 有声无物谓之干呕。因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称 。可见 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贲门痉挛、幽门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证,既可单独为患,亦可见于多种疾病。 讲义NODE19:针对本讲义提问【辨证】实证量多,吐出物多酸

45、臭味,或伴寒热。主症 发病急,兼见清水或痰涎,食久乃吐,大便溏薄,头身疼痛,胸脘痞闷,喜暖畏寒,苔白,脉迟者,为寒邪客胃;食入即吐,呕苔黄,脉数者,为热邪内蕴;清水痰涎,脘闷,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者,为痰饮内阻;白,脉弦者,为肝气犯胃。虚证多在食后受刺激时主症 病程较长,发病较缓,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腐臭味不甚。兼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发作,时作时止,便溏,光)白,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 讲义NODE20:针对本讲义提问【治疗】基本治疗治法 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手厥阴、足主穴 内关 足三里 中脘配穴寒吐者,加上脘、胃俞;热吐者,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穴及相应募穴为主。点刺;食滞者,加、天枢;

46、痰饮者,加膻中、肝气犯胃者,加;、太冲;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腹胀者,加天枢;肠鸣者,加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者,加。 讲义NODE21:针对本讲义提问操作 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内关、中脘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虚寒者,可加用艾灸。发作时,可在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可宽胸利气,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足合穴,可疏理胃肠气机,通降胃气。中其他治疗(1)耳针法 选胃、贲门、食道、交感、神门、脾、肝。每次以 34 穴,毫针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揿(2)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基本治疗穴位,用维生素 B1 或维生素 B12 注射液,每穴注射 0.51m 讲义NODE22:针对本讲义提问泄泻泄泻亦称“腹泻”

47、,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样。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急性泄泻多见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讲义NODE23:针对本讲义提问【辨证】主症 发病势急,病程短,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小便减少。兼见大便清稀,水谷相混,肠鸣胀痛,口不渴,身寒喜温,滑,脉迟者,为感便稀有,灼热,腹痛,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脉濡数者,为感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有未消化的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 讲义NODE24:针对本讲义提问【治疗】基本治疗治法 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水分配穴寒湿者,加神阙;湿热者,加

48、内庭;食滞者,加中脘。25:针对本讲义提问 讲义NODE操作毫针泻法。神阙用隔法。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理肠胃气机。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运化湿滞,取“合治内腑”之意。阴陵泉可健脾化湿。水分利小便而实大便。其他治疗(1)穴位注射法 选天枢、上巨虚。用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B12 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 0.5(2)耳针法 选大肠、胃、脾、肝、肾、交感。每次以 34 穴,毫针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揿针埋 讲义NODE26:针对本讲义提问痛经本病以青年妇女为多见。西医学分为性与继发性痛经两类。妇女在期前后或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 讲义NODE27:针对本讲义提问【辨证】主

49、症 经期或行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 23 天,疼痛剧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症状。兼见腹痛多在或经期疼痛剧烈,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下血块后疼痛缓解伴有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者,为气滞血瘀;腹痛有冷感,得温热疼痛可缓解,量少,色紫黑有块,苔白腻,脉沉紧者,为寒兼见腹痛多在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少腹柔软喜按,色淡、量少,属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无力,头晕眼花,心悸,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细弱者,为腰膝酸软,夜寐不宁,头晕耳鸣,目糊,舌红苔少,脉细者,为肝肾不足。 讲义NODE28:针对本讲义提问【治疗】基本治疗实证治法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

50、脉穴为主。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海;胁痛者,加、光明;胸闷者,加内关。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讲义NODE29:针对本讲义提问虚证治法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主穴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穴为主。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操作 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足三里补益气 讲义NODE30:

51、针对本讲义提问其他治疗、交感、皮质下、内耳针法 选内、神门、肝、肾、腹。每次选 24 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或隔日 1 次,每次留针 2030 分针法 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针刺入,外用胶布皮肤针法 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旁,以所叩部位出现经、夹脊穴。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为度,每次叩刺 1015 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穴位注射法 选中极、次髎、 讲义。用 2%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31:针对本讲义提问NODE扭伤【辨证】主症 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不能,继则出现肿胀,伤处发红或青兼见

52、皮色发红,多为皮肉受伤,青色多为筋伤,紫色多为瘀血留滞;新伤疼痛肿胀,活动不利者,为气血阻滞;若络。每遇此外,更宜根据扭伤部位的经络所在,辨清扭伤属于。脊椎正中扭伤为伤在督脉,一侧或两侧腰32:针对本讲义提问 讲义NODE【治疗】基本治疗治法 祛瘀消肿,舒筋通络。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主穴 腰部:阿是穴 肾俞 腰痛穴 委中踝部:阿是穴 申脉 丘墟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阳关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 肩贞肘部:阿是穴 曲池天井腕部:阿是穴 阳溪 阳池 阳谷髋部:阿是穴 环跳 秩边 承扶配穴 可根据受伤部位的经络所在,配合循经远取,如腰部正中扭伤,病在督脉,可远取人中、后溪;腰椎一侧或两侧(紧因为手筋

53、夹脊内。也可根据受伤部位的经络所在,在其上下循经邻近取穴,如膝内侧扭伤病在足太阴脾经者,除用阿是穴以疏通脾经气血。因为手足同名经脉气相通,故关节扭伤还可应用手足同名经取穴法,又称关节对应取穴法 讲义NODE33:针对本讲义提问方法是踝关节与腕关节对应,膝关节与肘关节对应,髋关节与肩关节对应。例如踝关节外侧昆仑、申脉穴处扭伤,病在足太处寻找有最明显压痛的穴位针之;再如膝关节内上侧扭伤,病在足太阴经,可在对侧肘关节手太阴经尺泽穴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扭伤多为关节伤筋,属经筋病,“在筋守筋”,故治疗当以扭伤局部取穴为主,以疏通经络,散除局其他治疗(1)耳针法 选取相应扭伤部位、

54、神门,中强度刺激,或用行籽贴压。(2)刺络拔罐法 选取阿是穴,用皮肤针叩刺疼痛肿胀部,以血为度,加拔火罐。适用于新伤局部血肿明显 讲义NODE34:针对本讲义提问第 05 讲针灸操作技术(五)牙痛牙痛是指牙齿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的“牙宣”、“骨槽风”范畴。【辨证】主症 牙齿疼痛。牙痛甚烈,兼有口臭、口渴、便秘、脉洪等症,为;痛甚而龈肿,兼形寒身热,脉浮数等症者,为风火牙痛;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口不臭,脉细或齿浮动者,属肾虚牙痛。 讲义NODE01:针对本讲义提问【治疗】基本治疗治法 祛风泻火,通络止痛。以手足主穴

55、 合谷 颊车 下关穴为主。配穴 风火牙痛者,加外关、风池;胃火牙痛者,加内庭、二间;阴虚牙痛者,加、行间。操作 主穴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 13 分钟。配穴用补法,行间用泻合谷为远道取穴,可疏通络,并兼有祛风作用,可通络止痛,为治疗牙痛之颊车、下关为近部选穴,疏通足其他治疗气血。耳针法 选上颌、下颌、神门、上屏尖、牙痛点。每次取 23 穴,毫针刺,强刺激,留针 讲义NODE02:针对本讲义提问晕厥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西医学的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可见晕厥症状。【辨证】主症 自觉头晕乏力,眼前发

56、黑,泛泛欲吐,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兼见素体虚弱,疲劳惊恐而致昏仆,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眼花,汗出,舌淡,脉细缓素体健壮,偶因外伤、恼怒等致突然昏 讲义NODE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舌淡苔薄白,脉03:针对本讲义提问【治疗】基本治疗醒神。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主穴 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配穴治法虚证者,加气元、百会;实证者,加合谷、太冲。操作足三里用补法; 水沟、中冲用泻法;涌泉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元、百会用灸法。04:针对本讲义提问 讲义NODE水沟属督脉穴,督脉入脑上颠,取之有开窍醒神之功。中冲为心包经井穴,能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涌泉可激发

57、肾经之气,最能醒神开窍,多用于昏厥之重证。足三里可补益气血,以滋养神窍。其他治疗(1)耳针法 选神门、肾上腺、心、皮质下。毫针刺,强刺激。(2)刺络法 选十二井穴、大椎。毫针刺后,大幅度捻转数次,出针后使其数滴 讲义NODE05:针对本讲义提问虚脱、肢冷汗医学的休克。虚脱是以面色苍白、神志淡漠,或虚脱可见压下降为特征的危重证候【辨证】主症 以面色苍白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或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张口自汗,肢冷肤凉,血兼见呼吸微弱,唇发紫,舌质胖,脉细无力,为亡阳;口渴,烦躁不安,唇舌干红,脉细数无力,为亡阴。若病情NODE可导致阴阳俱脱之危候。06:针对本讲义提问 讲义【治疗】基本治疗救逆。

58、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治法 回阳固脱,主穴 素髎 水沟 内关配穴神志者,加中冲、涌泉; 肢冷脉微者,加、神阙、百会。操作素髎、水沟用泻法;内关用补法。配穴中冲、涌泉用点刺法,、神阙、百会用灸法。 讲义NODE07:针对本讲义提问素髎属督脉穴,有升阳救逆,开窍醒神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水沟为救逆之要穴。内关属心包经穴,可调补心气,助气血之运行以养神窍。三穴合用,回阳固脱。其他治疗(1)耳针法 选肾上腺、皮质下、心。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2)艾灸法 选百会、膻中、神阙、气海。直接灸,每次选 23 穴,灸至脉 讲义NODE08:针对本讲义提问高热高热是体温超过 39的急性症状,中医学所称的“壮

59、热”、“实热”、“日晡潮热”等,均西医学的急染、急性传染病,以及中暑、风湿热、结核病、等病中可见【辨证】主症 体温升高,超过 39。兼见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脉数,为肺热证;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数,为热在气分;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或衄血,舌绛心烦,甚则出现神昏谵语,为热 讲义NODE09:针对本讲义提问基本治疗治法 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穴及井穴为主。主穴 大椎 十二井曲池 合谷配穴:风热者,加鱼际、外关;肺热者,加尺泽;气分热盛者,加内庭; 热入营血者,加内关、血海;者,加太冲;神昏者,加水沟、内关。操作毫针泻法。大椎刺络拔罐放血,、井穴点刺。 讲义NODE10:针对本讲义提问大椎属督脉,为诸阳之会,一身之阳。十二井、穴皆在四末,为阴阳经交接之处,三穴点刺,具有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