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省内预审会议_第1页
福建省永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省内预审会议_第2页
福建省永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省内预审会议_第3页
福建省永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省内预审会议_第4页
福建省永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省内预审会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75/75HYPERLINK /HYPERLINK / t _parent更多资料请访问.HYPERLINK ()()HYPERLINK /福 建 省 交 通 厅会 议 纪 要号省交通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省永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省预审会议纪要2005年12月20日至24日,省交通厅、省发改委在联合主持召开永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省预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直相关部门,市、市政府与有关部门,沿线4个县(市)政府与有关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代表以与特邀专家共167人(附后)。会议听取了省交通规划、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关于项目初步设计情况的介绍,并分专家组和综合组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认真

2、的审查和讨论,形成了专家组咨询意见(附后)。会议认为,设计单位在本项目初步设计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认真执行项目外业初测验收意见,所提供的初步设计文件基本达到部颁规定的深度要求。现将会议主要审查意见纪要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主要技术标准永武高速公路起点位于永安市吉山枢纽互通长深线和泉南线交叉处,经永安市洪田镇、小镇,连城县姑田镇、文亨乡、朋口镇、新泉镇(在北村设枢纽互通与龙长高速公路连接),上杭县才溪镇、临江镇、胡洋乡,武平县十方镇、岩前镇,终点位于武平县蕉岭闽粤交界处,接国家高速公路至线粤境蕉岭广福至梅县城东段。设计推荐方案里程长约196.565公里,其中,段40.13公里,段156.435

3、公里。全线设吉山、洪田、小、姑田、连城、朋口、北村、才溪、上杭、武平、岩前等11处互通立交,其中吉山和北村为枢纽互通立交。全线设置小、连城、才溪、武平4个服务区,设置永安、姑田、乐江、上杭4个停车区。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线起点至连城互通段长约75.104公里,采用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连城互通至路线终点段长约121.461公里,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全线设计荷载采用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路基与大(中、小)桥1/100。其余技术指标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执行。二、路线初步设计推荐

4、的总体线路走向基本合理,基本符合工可审查确定的路线走廊。设计单位在下阶段设计中应充分吸收专家组意见,进一步优化路线设计,以降低工程造价, 节约土地资源。(一) 经审查,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龙头至热西路段、殿岭尾至贵湖洋路段、洪田至水西路段、梨坪至小路段、朋口至车田路段、家坊路段、车头至罗屋坑路段、壕东至古石背路段、荣石至湖岗路段、福禄背至金鸡岭路段、安山至黄塘局部路段、金鸡岭至鲜水路段、十方至岩前路段、龙井隧道段等14处比较路线方案中设计单位的推荐方案,但在下阶段设计工作中,应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调整完善。(二) 梨坪至小路段K28+155K29段房屋拆迁量大,请设计单位将路线向右侧山坡作适当靠

5、拢调整,以减少拆迁。(三) 姑田至路段方案比方案里程短1.34公里,平纵线形相对较好,投资节省约7600万元,且避免了与国道205线的干扰,社会效益较好,经综合比选,同意采用专家组推荐的方案。(四) 罗屋坑至马洋洞路段方案中存在高边坡,桥梁较方案长1099米,占地多,且与国道205线存在干扰问题,但造价比方案少6150万元。经综合比选,原则同意采用专家组推荐的方案。(五) K35K36路段线路穿过积庆堂(文物保护单位),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初测验收会议纪要精神,将该路段线位向左侧山坡调整,避免拆迁积庆堂。(六) K98K99路段与铁路平行距离较近,且跨越铁路的交角偏小,设计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结

6、合地形适当调整线位,以加大与铁路之间的距离,增大与铁路的交角。(七) 设计单位应根据专家组意见适当调整局部路段线形,以减少桥梁长度与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八) 部分路段平面设计中圆曲线、缓和曲线与直线长度的设置不尽合理,设计单位应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的有关规定进一步优化调整。三、路基、路面同意初步设计提出的路基、路面与防护、排水工程设计原则和结构设计,请设计单位在下阶段设计中结合专家组意见进一步优化。(一)对于低山丘陵地貌、坡顶较为圆缓,或坡顶为反坡、缓坡的路堑边坡,应结合地质水文勘探情况,以保证路基边坡自身稳定为原则,确定合理的边坡坡率,尽量取消或减少边坡的圬工防护。(二)地质勘探表明沿线分布

7、泥岩岩层,设计单位应按照专家组意见在下阶段设计中充分考虑路基边坡的稳定问题,必要时应进行专项研究。(三)设计单位应综合考虑沿线取、弃土场土地类属,结合沿线地形和环境,尽可能在二重山后集中选择沿线取、弃土场,尽量减少取、弃土场用地面积,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四)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组合式路面结构。考虑到本项目预测交通量较大,且重车较多,应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将黑色路面厚度调整到27cm。四、桥梁工程同意初步设计提出的桥梁工程设计原则,设计单位在下阶段设计中应结合专家组意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一)沿线地形复杂,初步设计提出的桥梁设计中只有采用大桥和中桥,没有设置小桥。设计单位应根据专

8、家组意见,对桥型、桥跨布置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比选,充分考虑桥梁的施工方便和质量控制,尽量采用工艺成熟、结构简单的中小跨常规桥型,以降低工程造价。(二)进一步探明桥址地质,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优化桥梁工程的基础设计,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优化布孔方案,优选桥型,尽可能采用合理、经济的跨径和桥长。设计中桥梁桩基长度、嵌岩深度应进一步计算后确定。(三)应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适当增加路基汽车通道的净空高度;如条件允许,临近县城或开发区路段的人行通道涵 宜设计成通道桥。(四)设计单位应结合所跨越的国道、重要构筑物和主要河流,合理选用斜交正做或斜交斜做的桥型方案,以增强桥梁外型美观,留有国道改造余地,增强

9、行洪、过杂物能力。五、隧道工程初步设计中隧道总体布置基本合理,原则同意设计单位提出的隧道类型、进出口布置以与防排水措施。设计单位在下阶段设计中应结合专家组意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一)部分隧道围岩定级依据不足,设计单位在下一阶段设计中应加强隧道工程地质勘探工作,进一步查清地质条件,合理确定隧道围岩级别。(二)部分隧道进出口位于山坳,条件较差,施工难度大,设计单位应根据专家组意见适当调整隧道轴线,进一步改善隧道进出口条件。(三)鉴于连拱隧道施工难度较大,工程造价高,设计单位应按照专家组意见,充分考虑采用分离式隧道或小净距隧道方案的可行性,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尽可能把连拱隧道改为分离式隧道或小净距隧

10、道。(四)古石背隧道进口段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不仅岩类多,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且有溶槽等不良地质,下一阶段对该隧道必须重点勘察,查清地质情况。(五)龙井隧道推荐方案平面图的黄草斜煤矿与黄古潭煤矿的围应标出,隧道可设计为曲线隧道,以减少对煤矿的影响。同时,请设计单位在现有龙井隧道两个方案地勘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少压矿和更好地质条件的隧道方案。(六)设计单位在下一阶段设计中,应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并结合专家组意见,优化隧道进出口设计,完善防排水设计,按照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避免对仰坡与边坡的大开挖,尽量减少对原生植被的破坏。(七)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隧道洞渣的合理利用,以节约工程造价,减少对自然景观

11、影响。六、路线交叉初步设计互通式立交的布设位置与采用的立交方案基本合理,技术指标运用基本适当,请设计单位充分消化、吸收专家组意见,结合地形进一步优化互通设计,保证行车安全,并尽量减少匝道桥数量,少占良田,降低造价。(一)经审查,原则同意初步设计中推荐的吉山、洪田、姑田、朋口、北村、岩前等6个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二)小互通式立交从利用地形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意采用专家组推荐的方案I,设计单位应根据专家组意见对该方案做进一步优化完善。(三)连城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的衔接问题,请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调整互通设计方案后提交审查。(四)设计单位推荐的才溪互通式立交方案I工程艰

12、巨,造价高,请设计单位在方案基础上,结合主线调整统筹考虑,重新布设立交方案后提交审查。(五)原则同意专家组推荐的上杭互通式立交方案II,设计单位应根据专家组意见对该方案做进一步优化调整。(六)设计单位推荐的武平互通式立交方案I造价高,设计单位应在方案II的基础上,利用有利地形,以不改造新省道308线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并形成新方案与方案I比较后确定。(七)互通立交区的匝道桥上部结构,除特殊情况采用现浇结构外,应尽量采用预制结构。(八)鉴于武平(闽赣界)至东山港高速公路已列入我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评审稿),本项目要充分考虑预留与该规划路线交叉的枢纽互通位置。七、交通工程与

13、沿线设施原则同意初步设计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和通信系统、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单位在下阶段设计中应结合专家组意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一)鉴于路段建设运营按设区市属地管理的原则,同意本路段在永安、上杭各设置一个监控分中心;采用收费集中监控的模式设置小淘、连城、上杭、主线共4个收费集中监控管理站,分别管理就近的收费站。建议在连城增设监控通信管理站,负责境约76公里地段的机电工程管理。(二)鉴于主线收费站与岩前收费站仅仅相隔3.5公里左右,建议主线收费站移至岩前互通附近,要求两站的公用设施应合建。同时,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主线收费站应全幅由本项目独立建设,并应增加相应的超限检

14、测设施。(三)全线应通盘考虑供电技术方案,统一划分供电区域。设计单位应对高速公路沿线中供电点的可靠性、所能提供的容量与引入高速公路用电点的引电距离进行充分调查,提出合理的外线供电方案,并将外接供电线路的建设费用列入工程概算。且施工用电和长期用电应尽量统一规划设计。(四)房建工程的建设规模应增列高速公路路政等部门运营管理用房。八、地质该项目初勘工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已基本查明了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作出了工程地质评价,基本满足规要求。设计单位应根据专家组意见抓紧补勘,并根据补勘资料进一步优化设计。(一)部分工点应适当补充地质资料,尤其是要加强基础地质信息的合

15、理筛选,对所取得的地勘资料进行全面的综合整理和系统分析,进一步提升地勘报告的质量。(二)S2、S3合同段岩溶区大部分钻孔发现有溶洞或土洞,下一步要通过综合勘察手段,在岩溶区应重点查明岩溶洞穴的分布、基本形态、规模大小,洞充填物的性质,岩溶地下水的水位标高、富水程度、补给、排泄条件。九、环境保护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提出的环保措施,在下阶段设计中,应切实加强、完善各项环保措施。(一)沿线经过水源保护地等污染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桥梁,其桥面排水不能直接排入江河,应设纵向排水管引入沉淀缓冲池。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应符合实际需要,选择优质设备型号,确保设施建成后的可靠运行。(二)设计单位应结合环评

16、结果,对沿线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敏感点声屏障的设计,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三)取弃土场和临时用地的选址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并补充施工完成后的绿化、水土保持措施。十、概算设计单位编制的概算基本符合部颁编制办法与我省有关规定要求,工程概算基本反映工程规模,下一步工作中应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进行修改调整,并按合同打包方式分标段分列。(一)工程概算的材料单价应按调查工地价格计取,其中地方材料应充分考虑路基废弃方的利用,以降低工程造价,利于环境保护。(二)设计单位应参照专家组审核意见对分项工程进行调整,并作好工程量的校核。(三)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费应按有关政策规定进行调整。(四)本项目为世行贷款项目,

17、工程监理费应由现行2%的费率提高到3.2%。(五)对高速公路压矿补偿费用,请项目业主进一步核实后上报省有关部门。(六)设计单位应对沿线光缆等迁移设施数量进一步核实,并在概算中补列相关费用。(七)设计单位应结合工程技术方案的深化、优化,进一步调整概算,工程概算总价应控制在120亿元。十一、其它(一)请、市政府高度重视本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领导、协调力度,敦促沿线4个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本项目的实施给予大力支持,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确保本项目顺利实施。 (二)本项目涉与的土地、水利、环保、林业、城建规划、公路、铁路、航道、管线、电力、电讯等问题,请建设单位根据有关规定认真履行有关报批手续或

18、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签订责任明确的书面协议,设计单位应积极配合,并按有关协议认真执行,确保本项目顺利实施。(三)对可能影响防洪、灌溉、居民用水等的河道改线,应专项委托论证。(四)沿线需对国道、省道进行改造的路段,设计单位应尽快向公路管理部门提供改造路段的桩号。(五)建设单位尽快完成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评估等相关工作,并敦促设计单位根据会议纪要精神与专家组咨询意见,于2006年2月6日前修订、完善初步设计,以便尽早报国家审批。附件:1.永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省预审专家组意见2.与会代表 主题词:永武高速公路 初步设计 审查 纪要 分送:省政府办公厅,省高指,省重点办,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

19、省环保局,省通讯管理局,省电力公司,省地震局,省文物局,铁路局办,省公路局,省航道局,省交通质监站,省交通造价站,市、市政府、交通局、高指、永武高速公路公司,省交通,中咨公司,厅计划处。省交通厅办公室 2006年1月6日印发附件1:永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省审查专家组意见2005年12月20日至24日,省交通厅、省发改委、省高指在联合主持召开永武高速公路项目初步设计省审查会议。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设计单位的初步设计汇报,对提交的设计文件资料进行了详细审查,并经充分讨论,形成专家组意见如下:一、路线本项目起点位于永安吉山,与在建的泉三高速公路连接,经洪田、小、姑田、连城、朋口、北村、才溪、古石背、上杭

20、、湖洋、高梧、十方、岩前(闽粤界),连接粤境广梅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196.56km。路线起点至连城互通约75.1km,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连城互通至岩前(闽粤界)约121.36km,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一)路线方案设计单位根据工可报告审查意见和初测验收意见对路线方案进行了设计比较,对初测意见落实较好。1、龙头至热西段(K5+287.5K8+053.03)设计单位提出了两个方案比选。方案工程量主要以3座大桥和路基为主,路线全长2.765km;方案工程量主要以2座大桥和1座短隧道(319m)为主,路线

21、全长2.616km;方案里程虽然长0.149km,但减少了一座隧道(地质较差)以与电力、电讯线路和国道205的干扰,工程造价较低,运营费用相对较少,路线平、纵面较为顺适,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2、殿岭尾至贵湖洋段(IK8+562.463IK14+843.204)设计单位提出了四个方案比选。方案I工程量主要以2座隧道和2座桥梁、改移国道205为主,路线全长6.225km;方案工程量主要以1座隧道和特大桥、改移国道205为主,路线全长6.244km;方案工程量主要以2座隧道和分别布设于国道205左侧、文川岸的桥梁为主,路线全长6.202km,方案工程量主要以2座隧道和特大桥为主,路线全长6.

22、158km,方案I避开河岸陡坡路段,路线穿越走廊带地质相对较好,路线平面顺适,造价相对较低,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3、洪田至水西段(K15+298.418K21+461.33)设计单位提出了三个方案比选。方案I工程量主要以3座隧道和7座大桥为主,路线全长6.336km;方案工程量主要以2座隧道和6座大桥为主,路线全长6.025km;方案工程量主要以2座隧道(其中1座为长隧道)和4座大桥为主,路线全长6.163km; 方案平面线形好,与国道205与文川河的干扰少,隧道虽长了10002000m,但桥梁少了1000多米,少占土地,工程造价大体相当,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4、犁坪至小段(

23、K28+155.859K30+720.92)设计单位提出了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工程量主要以隧道(437.5m)和桥梁(250m)为主,路线全长2.628km;方案工程量主要以桥梁(700m)和路基为主,路线全长2.565km;方案桥梁较长,占地较多,但工程造价相对节省1417万元,且方案I隧道存在洞身浅埋、偏压等不利因素;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K28+155K29段占用房屋较多,建议路线靠右侧山坡适当调整,以减少拆迁量。5、姑田至段(K50+950K61+877.302)设计单位提出了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工程量主要以中、长隧道和桥梁、路基、防护工程为主,路线全长12.267km;方案工程

24、量主要以一座特长隧道(4223m)和一座长隧道(1610m)、以与二座桥梁为主,路线全长10.927km。方案隧道相对长2400多米,但桥梁长度相对短约2100m,少占地255亩,线路纵面较好,里程相对短1.34km,投资相对节省7600万元,且避免了与国道205的干扰,社会效益较好,经综合比较,建议采用初步设计的方案。6、朋口至车田段(K91+971.734IK101+265.653)设计单位提出了三个方案比选。方案I工程量主要以桥梁为主,路线全长9.294km,方案工程量主要以1座隧道(403.5m)和桥梁为主,路线全长9.566km;方案工程量主要以1座隧道(1205.5m)和桥梁为主,

25、路线全长9.551km;方案I建设里程较短,无隧道,平面线形相对较好,工程造价相对少680013017万元,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7、家坊段(IK102+700IK106+339.087)设计单位提出了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方案II主要工程量均以桥梁和路基工程为主,两个方案路线里程相当,方案I桥梁相对少294m,少占水田约40亩,拆迁电力、电讯较少,施工条件比方案好,工程造价相对少约500万,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8、车头至罗尾坑段(IK113+100IK117+900)设计单位提出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工程量主要以2座隧道(645m)和桥梁为主,路线全长4.8km;方案工程量主

26、要以1座隧道(322.5m)和桥梁为主,路线全长4.61km;方案I路线里程长192m,增加1座隧道(322.5m),但桥梁长度相对少561m,平面线形相对较好,工程造价相对少约2435万元,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9、罗屋坑至马洋洞段(IK116+500IK121+121.5)设计单位提出了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工程量主要为桥梁、路基土石方与防护工程、改建国道205(521m)为主,路线全长4.622km;方案II工程量主要以隧道(1946m)和桥梁为主,路线全长4.619km;方案I桥梁长1099m,占地相对多,施工时存在与国道205干扰,但无隧道,拆迁房屋相对少4408平米,工程造价

27、相对少6150万元,运营费用较少,但高边坡较多,对环境影响较大,综合考虑,建议采用初步设计的方案II。10、壕东至古石背段(IK125+452.862IK150+900)设计单位提出了两个方案比选。方案I路基土石方相对多108万立方米,桥梁长度长709m,隧道长度长1480m,工程造价多17828万元,但建设进程相对短1020m,少占土地643亩,与国道205的干扰段落少,路网布局较合理,路线贴近右侧乡镇密集区,符合地方要求,交通量吸引力较大,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行车里程相对较短,工程社会效益较好,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但在K131K134段隧道与桥梁数量多,对环境影响较大,建议在定测

28、时结合才溪互通的位置局部调整线位,考虑以长隧道通过的可能性。11、荣石至湖岗段(IK135+200IK146+400)设计单位提出了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工程量主要以隧道和桥梁为主,路线全长11.2km;方案II工程量主要以隧道和桥梁为主,路线全长11.138km;方案I桥梁相对长354m,土石方多23万立方米,多占土地73亩,但隧道相对少4座,长度短1525m,施工条件较好,工程造价相对少4368万元,运营费用减少较多,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12、福禄背至金鸡岭段(IK160+190.789IK171+535.093)设计单位提出了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方案II主要工程量均以桥梁、路基

29、土石方和防护工程为主,路线全长分别为11.514km和11.536km;方案I路线平面较好,路基土石方与防护工程、桥梁工程以与拆迁房屋均比方案II少,对防护有利,工程造价相对少6100万元,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13、安山至黄塘段(IIK162+788.36IIK166+766.62)设计单位提出了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工程数量主要以隧道、桥梁以与路基防护为主,路线全长4.101km;方案II工程数量主要以桥梁与路基土石方、路基防护工程为主,路线全长3.978km;方案I路基土石方与防护工程量较大,线路平面较差,隧道长度多472m,拆迁房屋多,方案II桥梁长度长543m,工程造价多376

30、万元,但路线里程短,无隧道,且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环保,运营费用较少,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I。14、金鸡岭至鲜水段(IK171+535.093IK179+901.931)设计单位提出了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方案II主要工程数量均以隧道和桥梁、路基土石方与防护工程为主,方案I路线全长8.367km,方案II路线全长7.39km;方案I里程相对长977m,占地多300亩,工程造价相对多723万元,但方案I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拆迁房屋少8291平米,路线较靠近武平县城方向,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15、十方至岩前段(IK179+901.931IK193+017.

31、017)设计单位提出了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工程数量主要以1座长隧道和桥梁,路基土石方和防护工程为主,路线全长13.115km;方案II工程数量主要以2座隧道和桥梁,路基土石方和防护工程为主,路线全长17.336km;方案I隧道长度多2311m,但隧道座数少1座,路线里程短4221m,桥梁长度短1227m,路基土石方数量少135万立方,少占土地534亩,少拆迁房屋3904平米,工程造价相对少15872万元,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16、龙井隧道段(IK182+245.226IK191+060)设计单位提出了二个方案比选,方案I、方案II主要工程数量均以隧道、桥梁和路基土石方与防护工程为主,

32、方案I路线全长8.814km;方案II路线全长8.906km;方案I隧道长度长464m,多占地48亩,但桥梁长度短775m,拆迁房屋以与电力、电讯杆线均较少,路线从煤矿边穿过,影响较小,工程造价相对少11474万元;方案II路线从煤矿中部穿过,影响大,隐患多,造价高;同意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方案I。(二)路线局部方案1、K3+500K4+500段,路线适当往右侧山坡移动,以期达到缩短竹林尾2#大桥长度,减少桥墩落在河弯处的数量。2、K52+300K54+700段,路线适当往左侧山坡移动,以期达到减少该路段桥梁数量。3、K62+700K64+000段,路线适当往右侧山坡移动,以期达到取消K63+6

33、45K63+795段的半幅桥梁工程。4、K63K73路段,K62+230(709.13)K65+230(612.65)平均纵坡为3.216%,K67+890(550.84)K70+890(448.72)平均纵坡为3.404%,该两段连接3km平均纵坡均大于3%。请计算是否与K50K63路段一样需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5、K67+800K70+400段,在K68+000附近路基上边坡设计为水渠,且该路段边坡脱空,桥梁数量较多。建议该段路线进行调整,半岭隧道出口靠左侧移约100m,通过左侧山坡布线,以达到减少桥梁数量和避免水库渠道对路基的影响。6、K96+000K99+700段,建议下阶段路线适

34、当调整,以期达到适当拉大与铁路的距离,减小与铁路的斜交角度。7、K114K116车头至罗屋坑段方案II,可将JD34JD35右移约50m,K115+420处的地面标高降10多米,调整纵坡康1#桥改涵洞兼通道,康2#桥桥长可缩短为推荐线方案I的桥长,这样两方案造价相差不多,方案II无隧道运营费用较低,与方案I可比性强。8、上杭城关段的纵断标高应考虑城关规划道路净空(如上杭城关沿河段),并设置下穿通道桥,以免日后运营中道路施工对主线产生干扰。9、为减少运营干扰并确保安全,纵断面设计时应尽可能让分离交叉的国省道、乡村道路下穿主线,如K117+320武平省道308线战备公路。10、龙井隧道推荐线出口下

35、方位于水库中,比方案II出渣困难、无施工场地,应认真研究考虑。(三)路线平面设计1、S1合同段自永安吉山至连城,路段长度75.104km,平面线形由直线、基本型、S型和卵型组成。全线共布设转角点69个,平均每公里0.92个;圆曲线最大半径4994.750m,最小半径550m;平曲线间最大夹直线长度2743.867m,最短长度0m。其中,请复查下列不足之处:(1)本段属地形条件受限地带,在JD64-JD65直长2743.867m,前后相邻圆曲线半径750800m,请一并考虑调整,最大夹直线长度以20V为宜。(2)JD9与JD10为相邻同向圆曲线,其间夹直线长度405.866m,不足6V行程长度要

36、求,请调整以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JTJ 011-94)第7.2.3条有关规定与要求。(3)在同一平曲线中,缓和曲线与圆曲线长度之比0.30的有;1JD16、ZJD18、YJD18、JD19、JD20、JD21、JD27、YJD35、YJD36、YJD58、JD61、JD73,另有JD29圆曲线长度66.44m,请一并复查调整以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JTJ 011-94)第9.2.5条有关规定与要求。(4)缓和曲线长度与圆曲线半径配合不当的有:JD5R1300m缓长50m与JD 6R850m缓长170m,JD10R650m缓长180m与JD 11R110m缓长150m等,请复查调整以符合公路路线设

37、计规(JTJ011-94)第7.4.3条“回旋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长”的规定。(5)本段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标准规定停车视距110m,相应要求圆曲线最小半径638m,即小于此值者宜采取加宽路基,并右移加速车道予以确保视距规定,请复查研究。2、S2合同段自连城至上杭,路段长度81.142km,平面线形由直线、基本型、S型和卵型组成。全线共布设转角点65个,平均每公里0.8个,圆曲线最大半径4000m,最小半径860m;最大夹直线长度1187.876m,平面技术指标一般较高,尚有下列不足:(1)在同一平曲线中,缓和曲线与圆曲线长度之比0.30的有;JD5、JD6、JD16、YJD33

38、、YJD34、YJD36、JD37、JD46、JD55、JD56、JD59、JD62、JD63、JD65等处请复查调整以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JTJ 011-94)第9.2.5条有关规定与要求。(2)缓和曲线长度与圆曲线半径配合不当的有:JD1R1500m缓长200m与JD 3R900m缓长250m,JD14R1500m缓长240m与JD 15R950m缓长240m等,请复查调整以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JTJ011-94)第7.4.3条“回旋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长”的规定。(3)本段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标准规定停车视距160m,相应要求圆曲线最小半径1220m,即小于此值者宜采取加

39、宽路基,并右移加速车道予以确保视距规定,请复查研究。3、S3合同段自上杭至岩前(闽粤界),路段长度40.319km,共布设转角点32个,平均每公里0.8个,最大圆曲线半径200m,最小700m;最大夹直线长度2840.667m,最短长度0m,平面技术指标较高,基本符合有关规规定与要求。其中,请复查下列不足之处:(1)在同一平曲线中,缓和曲线与圆曲线长度之比0.30的有;JD12、JD16、JD19、JD24、JD25、JD29等处请复查调整以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JTJ 011-94)第9.2.5条有关规定与要求。(2)缓和曲线长度与圆曲线半径配合不当的有:JD1R1500m缓长130m与JD2

40、R2150m缓长110m与JD3R1100m缓长150m与JD 4R800m缓长230m等,请复查调整以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JTJ011-94)第7.4.3条“回旋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长”的规定。(3)本段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标准规定停车视距160m,相应要求圆曲线最小半径1220m,即小于此值者宜采取加宽路基,并右移加速车道予以确保视距规定,请复查研究。(四)路线纵面设计1、S1合同段推荐主线共设变坡点98个,平均每公里1.305个,变坡点最大间距2895m,最小330m;最大纵坡4%,最小0.3%;最大坡长(0.50%)2447.50m,最小(3.2%)79.50m;凸型竖

41、曲线最大半径40000m,最小7500m,凹型竖曲线最大半径60000m,最小5000m。其中,请复查调整下列不足之处:(1)在凸型竖曲线设计中R12000m的有K14+640、ZK14+670、K16+030、K23+030、YK40+530、ZK40+620、YK42+000、YK45+140、YK46+700、K48+160、K49+270、K63+330、K71+620、K73+120;凹型竖曲线半径8000m的有YK20+650、ZK20+650、K22+460等处,请调整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JTJ 011-94)第9.3.4条有关规定以确保纵向视距要求。(2)在纵坡、竖曲线表中,路

42、段组合接坡应表示为同坡长度,不能用接坡坡长,请复查调整。(3)为最大限度的改善隧道进口行车条件,在洞门附近不宜设置变坡点。必要时,变坡点应放在洞口以或以外75m以远,请复查考虑。2、S2合同段推荐主线共设变坡点86个,平均每公里1.060个,变坡点最大间距3230m,最小380m;最大纵坡4%,最小0.5%;最大坡长(2.2%)2570m,最小(2.5%)130m;凸型竖曲线最大半径120000m,最小10000m,凹型竖曲线最大半径180000m,最小7000m。其中,请复查调整下列不足之处:(1)在凸型竖曲线设计中R16000m的有K80+300、K82+980、K85+470、K93+7

43、20、K97+450、K99+310、K121+330、K128+340、K130+480、K146+660;凹型竖曲线半径10000m的有K84+900、K96+590等处,请调整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JTJ 011-94)第9.3.4条有关规定以确保纵向视距要求。(2)在纵坡、竖曲线表中,路段组合接坡应表示为同坡长度,不能用接坡坡长,请复查调整。(3)为最大限度的改善隧道进口行车条件,在洞门附近不宜设置变坡点。必要时,变坡点应放在洞口以或以外75m以远,请复查考虑。3、S3合同段推荐主线共设变坡点51个,平均每公里1.265个,变坡点最大间距2640m,最小248.258m;最大纵坡4%,最

44、小0.3%;最大坡长(1.304%)2311.233m,最小(3.4%)89.200m;凸型竖曲线最大半径70000m,最小10000m,凹型竖曲线最大半径56000m,最小8800m。其中,请复查调整下列不足之处: (1)在凸型竖曲线设计中R16000m的有K157+310、K161+110、K163+140、K168+530、K169+750、K170+010、K181+780、K196+286.589;凹型竖曲线半径10000m的有K157+000、K184+610等处,请调整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JTJ 011-94)第9.3.4条有关规定以确保纵向视距要求。(2)在纵坡、竖曲线表中,路

45、段组合接坡应表示为同坡长度,不能用接坡坡长,请复查调整。(3)为最大限度的改善隧道进口行车条件,在洞门附近不宜设置变坡点。必要时,变坡点应放在洞口以或以外75m以远,请复查考虑。(五)平纵组合设计永武高速公路推荐主线初步设计除部分直线变坡外,多数在平曲线设置变坡点,竖曲线均位于平曲线,两者半径比基本适度,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规定与要求。建议补作公路安全性评价,藉以验证路段平、纵技术指标使用的均衡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六)其它在路基设计中,应视边坡土体组成或回填料情况确定边坡坡值和分级高度。其中挖方路堑第一级高度不宜大于6m,以尽可能扩大行车视野围,级间应设大于等于2-3m平台,台中设排水沟;填方

46、路堤宜按此设计。 二、路基与路面工程(一)路基工程共性问题1、在地势相对比较平坦的路段,当山区凹地(水田)地基处理渗沟、盲沟自然排水不畅时,应适当增加用地围以外的临时(永久)排水设施。2、对于低山丘陵地貌、坡顶较为圆缓或坡顶为反坡的路堑边坡,应结合地质水文勘探情况,以保证路基边坡自身稳定为原则,取消边坡圬工防护,采用喷播植草防护确定合理的边坡坡率。同时边坡高度在16m以可考虑取消路堑平台,末级边坡高度小于4m也应取消路堑平台,一坡到顶。为此,在设定路线平纵线形时,应充分考虑上述路堑边坡设计原则,力求挖填土石方量的平衡。3、请增补坡顶为反坡、缓坡的土质边坡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图。4、全线中功能以泄

47、洪为主的涵洞均应采用片石砼涵身,并注意涵洞口的整体性。5、对沿线的土质指标与数量要做进一步调查,例如存在泥岩(俗称马鞍石),由于泥岩施工时遇水极易泡软风化,路基如何填筑利用以与路基边坡稳定、质量如何控制应在设计文件说明中体现,必要时应进行专项研究。6、图C4-9-3中,平台设计向倾4%排水,因采用挡水埂排水沟,建议宜改为平台向外倾排水;应补充未设截水沟的路堑平台排水沟引流设施;挡水埂结构尺寸与工程数量应在本图示出;拱型骨架基础结构尺寸不详,应补充;拱窗植草要求不明确,应补充。7、图C4-9-4中,三维网喷播植草工艺标准流程的客土回填应分两次,即先回填底层,再铺网固定,然后喷或填面层土播种,使三

48、维网达到下固土上固种的作用;II-II断面的流水槽结构尺寸应详示;碎落台的绿化处理应与其它坡面防护结构图示一样予以明确。8、挖方边坡顶外5050cm的7.5#浆砌片石截水沟在石料来源比较紧缺或边坡三级以上的路段建议采用C20砼预制块。9、不良地质处理在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中应详细地质勘察以确定其换填厚度,以与采用换填土应备注说明为一般路基填料。10、对岩溶区在下一阶段施工图中应针对每个溶洞的具体情况采取挖填或灌注水泥。11、在下一阶段施工图应明确指定控爆的断面以与包括对控爆的施工说明。12、在施工图阶段弃土场要考虑一部分为临时用地用于堆放洞渣,在洞渣利用完毕后进行复耕。13、台背填筑透水性材料挖

49、方段落的回填断面建议从基坑底直接挖台阶至路面标高。14、建议在施工图阶段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具体品种和规格要予以明确。15、建议在施工图阶段声屏障根据具体的位置考虑部分采用砼结构。16、对沿线经过岩溶、坍陷、采空区的要在施工图阶段做进一步详细勘察,提出更合理化的处治措施。17、本次招标是路基、路面、绿化合并一个合同段同步招标,在下一阶段施工图中要考虑到资源的配套利用,例如弃土场或弃渣场利用下一阶段做为拌和场地以与利用洞渣做为水稳层、级配碎石材料等。18、图C4-9-5中,墙背建议设土工布反滤层,挡墙(护面墙)墙背土工布反滤层铺设至基底欠妥,应铺至最底排泄水孔以上,并设粘土防渗层;附注中第2、6条有

50、冲突,且镀锌网砂袋植草结构图未示出。19、流水槽间距有的为80m,有的为100m,还有3040m,应调整合理间距。(二)路基个性问题S1合同段段1、本路段因泥岩、砂岩、炭质沉积岩或变质岩类等易滑岩组出露较多,其岩层产状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建议分段分坡查明岩层产状与设计坡面的组合关系,并依此进行边坡防护加固工程设计与计算。2、本段同级坡面坡率变化较为复杂,且存在急剧变坡情况,如K7+140+160段,20m围在四阶坡面共32m高度急剧平移12m,这样将形成折角坡面,不利坡体稳定,建议调整,宜均匀舒缓园顺过渡,对中、小型边坡同级坡面不宜变坡过多。3、本段设计坡率多处存在下部过陡,上部

51、较缓的情况,如下部1:0.33,上部1:1.25,有的坡底为土质,且边坡已刷至坡顶,建议调整优化坡率设计。4、本路段多处设计1:0.33路堑挡墙,遇土质将存在施工期坡体安全隐患,遇弱至微风化岩石将存在炸石筑墙的不当行为,建议调整坡率或支挡加固工程。S1合同段段1、本路段同级坡面采用统一坡率设计,建议根据坡体地形条件和地质情况对边坡下部两端的坡率适当放缓过渡,以优化防护加固工程。2、本路段路堑高边坡防护加固工程多处较弱,特别是中上部锚固工程不足,宜调整或优化,土质高边坡坡脚建议设半挡墙或矮墙防护。4、建议在本段高边坡支挡加固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应补充查明并充分考虑各坡体的地质情况和结构条件,防止坡体

52、潜在变形和破坏的作用,达到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的目的。S2合同段:1、请核查以下路列路堑高边坡防护路段属于坡顶为反,缓坡的,可否放缓边坡,减少防护工程,K87+380+540,K92+870+970、K93+600+790,K103+480+760、K109+340+500、K110+000+300、K110+000+300、K119+430+600、K121+070+500、YK131+610+910、K135+000+140、YK136+360+490,K151+330+470。2、请核实K105+380+520高边坡防护加固工程立面图是否与地形不符。3、YK135+780YK136+010

53、高边坡防护加固工程图有误。4、涵洞(1)K86+680涵洞斜交方向是否有误,请核转。(2)K86+760、K86+835涵洞,K107+853、K107+900涵洞,K134+760、K134+920、K134+968涵洞、K151+970、K151+985涵洞相距太近,应尽可能兼并。(3)请核实K119+700、K124+880、K127+980、K128+480涵洞可否取消。(4)涵洞应尽可能调整至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设置,必要时可考虑进出口设计引流工程、改填平靠山侧的山凹地,以减少涵洞基础处理工程量。如K120+790、K120+960、K125+220、ZK145+648等处。5、30#

54、弃土场紧邻古石背大桥右侧,请核实是否可能对桥梁基础带来不利影响。(三)路基工程其它问题1、对于挡土墙设计,S1合同段段一般控制在平均高度12m以,S1合同段段设计有平均高达18m的路肩墙和平均高达20m的路堤墙,特别是处于陡坡沟槽地形,其坡体稳定性和墙基稳定性均应予以充分考虑和复核验算。2、S2合同段和S3合同段高边坡防护加固工程设计原则和理念与S1合同段段一样,可参考S1合同段段建议意见。(四)路面工程提出四个路面结构方案,同意采用推荐的组合式路面结构方案,从长寿命理念出发,考虑到永武线交通量较大,建议将黑色路面厚度增至27cm,并相应调整各层厚度。三、桥梁工程(一)共性问题1、本路线地处山

55、区,但在桥梁布设中,大部分是大桥,中桥数量较少,无小桥。建议针对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应进一步优化桥跨布置,合理选定桥梁规模。2、桥梁方案比较中,应结合桥位处具体的地质、地形情况,优选比较方案桥,对一些大跨径悬浇箱梁桥应增加4045mT型梁桥的比较。本设计文件中,个别桥梁的初步设计比较方案可比性不强,应进一步进行优选。3、应结合所跨越的构筑物或河流,合理选用斜交正做或斜交斜做桥型,以增强桥梁外型美观或增强行洪、过杂物能力。4、结合桥梁前后路基土石方平衡或隧道出渣情况,在充分保证路堤稳定的前提下,可研究采用填方配合桥台的方式,压缩桥长,以节约工程造价。5、对于部分连续梁桥 联长大于150m的,应予

56、优化,缩短联长,以改善桥梁支座和伸缩缝的受力状况。6、中桥设计推荐方案不尽合理,本次统一选用320m空心板梁未必是最佳方案,还应结合地形考虑316m、313m、或13+16+13m的空心板梁等方案的选择,并在下阶段考虑按结构连续进行设计。7、在下阶段施工图设计时,应对大桥、特大桥的桥台位置提供1:500地形平面图。(二)推荐线各合同段具体意见S1合同段1、麻坪大桥 该桥桥跨布置方式主要受与205省道立交和斜交控制,设计推荐采用430+430mPC连续T梁斜交正做方案费用高于比较方案(525+425mPC连续小箱梁斜交斜做)150万余元;建议设计单位增补525+425mPC连续T梁斜交斜做的方案

57、,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桥型和桥跨的布置。2、竹林尾2#大桥 原则同意设计单位推荐方案,即3(625m)PC连续T梁方案。建议设计单位在下阶段设计中,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永安端压缩桥孔的可能性,合理确定桥梁长度。3、热西大桥 原则同意设计单位推荐方案,即525mPC连续T梁+(625m+525m)PC刚构连续T梁方案。建议设计单位在下阶段设计中,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永安端压缩桥孔的可能性,合理确定桥梁长度。4、九尾松大桥 设计以2330mPC连续T梁(最大墩高23、68m,桥长697m)与2035mPC连续T梁(最大墩高20、71m,桥长708m)两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欠合理。建议设计单位

58、增补25mPC连续T梁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该桥的桥跨布置方案。5、侯龙塘大桥 原则同意设计推荐方案,即(630+530)mPC连续T梁方案。建议设计单位在下阶段设计中结合路基土石方综合平衡等因素,进一步补充研究是否存在部分压缩武平端桥跨并采用25mPC连续T梁方案的可能性。6、旗尾山大桥 设计以2(530)mPC连续T梁与河流斜交正做(最大墩高16.3m,桥长307m)和2(530)mPC连续矮箱梁河流斜交斜做(最大墩高13、48m,桥长307m)两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欠合理。建议设计单位增补25mPC连续T梁方案进行经济比较。7、梨平1#大桥 建议采用设计比较方案,即1225m

59、PC连续T梁方案。并建议并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武平端压缩桥跨的可能性。8、梨平2#大桥 建议采用设计比较方案,即4(425)mPC连续T梁方案。并建议在下阶段设计中结合定测祥勘和路基土石方综合平衡等因素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武平端压缩桥跨的可能性。9、下洋池大桥 原则同意设计推荐的25mPC连续T梁(最大墩高20、81m,桥长357m)方案,建议结合下阶段定测祥勘和路基土石方综合平衡等因素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武平岸压缩桥跨的可能性。10、山峰1#大桥 设计上部结构采用左线135mPC现浇箱梁+(50+90+50)m箱梁连续刚构+(5+4)35mPC连续T梁,右线135mPC现浇箱梁+(50+90+50

60、)m箱梁连续刚构+(5+6)35mPC连续T梁;与左线(66+110+66)m箱梁连续刚构+(5+4)35mPC连续T梁,右线 (66+110+66)m箱梁连续刚构+(5+5)35mPC连续T梁两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且推荐采用主跨90m的箱梁连续刚构方案欠合理。建议补充全桥采用35、40mT梁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桥跨和桥型布置。11、山峰4#大桥 设计推荐采用的730mPC连续刚构T梁方案一联太长,不利于支座与伸缩缝的受力与变形。12、山峰5#大桥 设计推荐方案中的右幅桥梁可否考虑压缩8#墩以后的桥跨,请进一步研究。13、大城兜高架桥 设计推荐采用的右幅730m、左幅630mP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