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脱氮除磷个” 读书报告_第1页
“藻类脱氮除磷个” 读书报告_第2页
“藻类脱氮除磷个” 读书报告_第3页
“藻类脱氮除磷个” 读书报告_第4页
“藻类脱氮除磷个” 读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氮磷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读书报告陈宏伟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水环境问题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导致了大 量营养盐在湖泊的累积,并最终影响湖泊的生态系统。若干研究表明,湖泊富营养化首先影 响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以及初级生产力,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根据之前阅读的论文得知:藻类生长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量营 养元素可以促进叶绿素a和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剧增,氮和磷是这些营养元素中的限制因子, 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氮磷营养盐阈值,是富营养化防治的基础。 因此本次读书报告选择以氮磷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为主题。1.氮磷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的

2、研究现状上海大学的张亚克为了研究不同季节氮磷含量的不同与藻类总群的相互关系,对淀山湖 浮游藻类生物量及水体中N、P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连续监测,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对浮游藻 类种类分布与环境营养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淀山湖全年藻类生物量呈 现两次大规模增长时期,分别为春季的4月份(以绿藻为主)和初秋的8月份(以蓝藻为 主),其中春季藻类群落最大生物量( 39. 68 mg /m3 )明显高于秋季( 29. 86 mg /m3 ); 不同季节藻类生物量与水体氮、磷营养物质含量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冬季(11 1月) 以硅藻和绿藻为优势种群的藻类群落,其生物量与水体总磷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3、,夏季(5 8月) 蓝绿藻种群占优势时,藻类群落生物量则与水体氨氮浓度变化显著相关,然而在春季(23月) 及秋季(9 10月)藻类的两次大规模增长时期,水体N、P含量的增加却并不能明显促进 藻类生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宋玉芝为了研究富营养化浅水湖泊附泥藻类空间分布与氮磷元素 之间的关系,对太湖进行了高密度布点采样,研究了太湖表层沉积物上附泥藻类生物量及表 层沉积物和水柱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湖附泥 藻类生物量空间异质性明显。太湖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太 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氮、磷等元素含量空间异质性显著,表层沉积物中总磷

4、 及各种形态磷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水体中总氮、总磷分布特征类似,表层沉积物总氮及 TOC的含量在太湖西北部(包括竺山湾)、梅梁湾、东部湖区(包括东太湖、胥口湾)较高, 在西南部湖心区较低;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与水体氮、磷含量、沉积物氮、磷及不同形态磷 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她们的研究表明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的空间异质性既受水体氮、 磷浓度的影响,也受沉积物氮、磷等营养水平的制约.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的刘俊鹏为了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地表水藻类生长 的影响,他们设置5组不同氮、磷浓度的水体,对地表水进行短期培养,观测不同营养浓 度对藻密度、叶绿素a、藻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的影响,以及藻类生长对水

5、体pH、溶解氧、浑 浊度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总磷是该地表水藻类爆发的关键限制因子。总氮含量1. 0mg /L、总磷含量0. 1 mg /L时可形成轻度硅藻水华,藻密度为6 130万/L。总氮含量为3. 0 mg /L、总磷含量为0. 3 mg /L时可形成重度绿藻水华,藻密度为1. 08亿/L。低盐水体 初中期优势种为针杆藻,后期藻种多样性最多但没有优势种,中盐水体优势种由针杆藻演替 为水棉,高盐水体优势种由针杆藻演替为栅藻。叶绿素a和藻密度的变化趋势呈显著的正 相关性。实验初期水体营养浓度越高,藻密度和叶绿素a越小;中后期两者关系相反。同济大学的何少林在其文章中介绍了高效藻类塘:高效藻类

6、塘是在传统稳定塘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形式,其形成一种藻-菌共生系统,同时创造一定的物化条件,达到对 有机碳、病原体、尤其是氮和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文章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和三大特点, 即(1)水深浅,(2)连续搅拌推进(3)停留时间短。其次简述了高效藻类塘的生物特性和物理化 学变化规律,并重点论述了高效藻类塘的氮磷去除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最后对高效藻类塘 在控制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DokuzEylu大学的Sebnem Aslan等为了研究不同氮,磷浓度下微藻对各种营养物质的 去除效果,确定其生物动力学参数,如反应速率常数k,饱和常数,氨氮和磷的产量系数等。 进行分批实验,研究不

7、同初始氮磷浓度下,微藻对营养物质的去除性能,并确定k等生物动 力学系数。反应速率常数Km、半饱和常数Y、产率系数Y用Michaelis-Menten速率表达式。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养分浓度的增加,出水水质逐渐降低,藻类对氮的去处效果比磷更显著。 分批实验后测定生物动力学系数为K = 1.5mg NH4-Nmg-1 chl ad-1 Km = 31.5mgl-1,YN = 0.15mgchl a 和 0.4mgPO4-Pmg-1chladT,Km = 10.5mgl-1,YP = 0.14mgchl a (mg / l PO4-P)。中国科学院绿色智能技术研究所的马建荣为了研究氮磷元素对太湖水体

8、内优势藻类的 影响,在自然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对太湖水质进行了一系列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氮在湖水 中促进了丝状蓝藻和单细胞藻类的生长;单独添加磷不会促进蓝藻和绿藻的生长;同时添加 氮磷可以促进蓝藻和绿藻的生长。在实验中,绿藻比蓝藻的生长速率高,导致绿藻的生物量 超过蓝藻,说明富营养化水体中,富含氮磷的水体将增加绿藻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个结果 并不意味着可以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相反,这将会增加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 2.实验设置2.1淀山湖不同季节营养盐含量与藻类群落的相互关系在2009年1月至12月,对淀山湖水质进行了连续监测.选择每月中旬的同一时间, 在淀山湖四号航标(31 0628N,12

9、0 5738E)处采集表层水样.每次采集水样后当 天即进行总氮(TN)、氨氮(NH3-N)、硝态氮(NO3-N)、总磷(TP)和叶绿素a(Chl. a) 等参数的测定.水样采集及测定方法参照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 析方法。采用Canoco for Windows 4 5软件对藻类物种、营养因子和不同季节藻类种群密度 进行典范对应排序(CCA)分析,CCA是一种非线性多元直接梯度分析方法,它将对应分析 与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每一步计算结果都与环境因子进行回归,因而可用于研究生物种类 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藻类种类矩阵经过lg( x + 1)转换后按康奈尔(Cornell)数 据文

10、件格式录入成.spe文件;环境矩阵TN、TP、NH3-N、NO3-N都进行lg(x+ 1)转换, 然后录入成.env文件】17-18.应用软件CANOCO 4. 5进行运算,生成数据文件.sol 后,排序结果用营养因子-不同季节藻类种群密度、营养因子-藻类群落关系的双序图表 示.根据排序图中藻类群落间的位置关系、藻类群落与营养因子间的位置关系,群落与排 序轴间的相关性大小,定量分析影响淀山湖浮游藻类群落增长以及不同季节藻类大规模增长 的主要环境营养因子.2.2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营养盐的关系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2015年6月9-15日,按照图1采样点进行采样,每个采样点 用GPS

11、定位,并用5 L有机玻璃采水器直接在水面下约50 cm处采集太湖原水,装入事先 灭菌的聚乙烯水桶,然后用皮德森采泥器采集底泥表层沉积样,立即装入聚乙烯自封袋,密 封后连同水样一起低温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每个采样点采集3个平行样,全湖共设76个 采样点.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的测定附泥藻类生物量用表层沉积物叶绿素含量表示.将样品从冰 箱中取出,化冻后称取约10 g左右放在15 mL离心管中,加入90%丙酮10 mL,避光低温 放置810 h.然后在5000rmin1下离心23 min,过滤于25 mL棕色容量瓶中, 再向离心管中加入90%丙酮5 mL,反复萃取3次,每次离心液过滤到容量瓶中,最后用9

12、0% 丙酮定容至25 mL,摇匀备用.取容量瓶中待测液测定叶绿素的吸光度,样品在500800 nm波长范围进行扫描,扫描间隔1 nm,以90%丙酮为空白,可得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由 于在666 nm处有叶绿素特征峰,从曲线上读取该吸收峰的吸光值A,由以下公式可计算叶 绿素的浓度C(以gg1) :C = 1/4X(A/M) X100%式中,M为样品中有机质含量(gkg 1 ) .2.3不同营养条件对地表水藻类生长的影响实验水体取自天津市某河道水,取样时间为2016年3月1日,水体藻类优势种为硅 藻门针杆藻,占总藻细胞的80%。实验水缸材质为玻璃,尺寸为22 cm X 15 cm X 18 cm

13、, 体积为5. 8 L。氮源为分析纯NH4Cl,磷源为分析纯NaH2PO42H2O。取河道水约80 L于水桶中,充分搅拌均匀后量取4 L水倒入玻璃水缸并将水面位置 做标记。分别添加相同比例(N/P = 10: 1)不同总量的5组氮源和磷源,每个处理设置 3个重复,共18缸。将水缸放在实验室窗台上进行室内培养30 d,蒸发的水通过添加纯水 补至刻线。实验外在环境条件采取半控制方式,自然光照时间约10 h,温度为1530 C, 每天随机摆放位置,保证所有缸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完全一致。表2实验氮磷添加量实验组总 S/Cmg-L-1)总磷】(哩iL)对照.0().)第】组.0U.第2组3. U3第3组5

14、. 0U. 5第4组7. U7第5组10. 0.()检测方法藻密度和叶绿素两项指标的采样时间分别为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 藻密度的采样及计数方法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中浮游生物的测定步骤进 行。藻类的鉴别参照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中国常见淡水浮游藻类图谱 和中国内陆水域常见藻类图谱等。pH、溶解氧、浑浊度指标只在第30天取样检测,分 别参照 GB /T69201986、GB /T 7489-1987 和 GB 132001991 进行测定,叶绿素按照 SL 882012进行测定。2.4藻类去除合成废水中氮磷的间歇动力学研究生长培养基为:MgSO4 - 7H2O, 100

15、0mgl-1, CaCl2,84mgl-1, 0.5ml。氮源和磷源采用 NH4C1 和 KH2PO4。其他微量元素由 H3BO3,57mgl-1; FeSO4- 7H2O, 25mgl-1; ZnSO4- 7H2O, 44mgl-1; MnCl2 - 4H2O, 7mgl-1; MoO3,35mg l-1; CuSO4 - 5H2O, 8mgl-1; Cu (NO3) 2 6H2O, 2.5mgl-1; Na2EDTA, 250mgl-1;和 NaHCO3,2500mgl-1.2.3 等组成。实验分批进行,使用1000ml的烧瓶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始时,将800ml的培养基接种 到具有预培养细

16、胞悬浮液的烧瓶中。在实验开始时,初始叶绿素浓度保持恒定在3.5 + 0.5mgl-1 左右。NH4-N 浓度保持在 13.2-410mgl-1 之间,PO4-P 浓度在 7.7-199mgl-1 之间, N / P比保持在2/1左右。采用空气泵对CO2进行供气。通过加入5%氢氧化钾(KOH)和 10%乙酸(CH 3 COOH)将溶液pH维持在6.5-7.00光照控制在4100勒克斯,从烧瓶的一 侧连续提供照明。实验在室温(202C)下进行10天。监测实验样品的氨氮,磷和叶绿素浓度。每天从烧瓶中取出的水样,并以5000-6000rpm 的转速离心分离。NH4-N和PO4-P的测定采用比色法。测定

17、叶绿素含量时,将10ml藻液离 心3000rpm离心30分钟,弃去上清液。将藻类加入3ml甲醇中并水浴中加热约5分钟。待 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甲醇至5mlo实验结果显示叶绿素(mg / L) = (16.5XA665), 通过在给定波长的溶剂空白处读取分光光度计中的色素吸收峰(A) - (8.3XA650) 2.5太湖水体中加入氮和磷从而促进了绿藻成为优势的研究实验采用48个30升的白色塑料桶做容器,将太湖湖水泵入桶中,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 研究实验室(TLLER)湖岸的一个池塘中进行该实验。实验在在自然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 培养。氮源和磷源分别采用NaNO3和KH2PO4。设置对照组分别为N

18、处理,P处理和N加P 共同处理.处理后的养分浓度分别为对照的2,4,8,16和32倍,具体见表1。每组设置3个 样。在第0,3,6,9,12,15和18天测量水样的物理化学参数。IiiIiIt 1 OvcrviBW uflhe expniucnlijl InsjInierflN Jird tiffeism farms uf N and F in hike wiitts L j)TPTNTOP油;-yTDNNDf-NLuke- wijjtr1.55O.QLftIJK7WW2 tnucs ziMd0.164110.1643-14 limps jddtxl040J3862富 tin心 added0.

19、656IL40.65612.4imnn 曙 added1J12网EIJI2g32 timti added2.62449.62.61449.6Ni:rpgen ind fibusphaiw were uhU 孰1 监 NaO5 urnd KHPCL. respwlividy. correjfcindjng 1o cPO were dilval in pire wrsiia-balbne they uue 曲日团 1n tiufkd孔 In inc:曲厢 ec)c团问忸融日 ofN, R 3td N pu*k P 心 die w Mel. In ftnui Isle, TN: TP= I 活细胞呈

20、现叶绿素的自体 红色荧光。采用徕卡DM6000B全自动荧光显微镜,放大400倍,在自然光下找到藻细胞, 分别在绿色激发光和蓝色激发光下观察判别死活、计数,以100格为一个计数单位,按1mL 记录。水质指标检测由便携式pH计(METTLER TOLEDO SG2,美国),便携式浊度仪(HACHI 1900C美国),便携式溶解氧(DO)检测仪(WTW IDS310,德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Cecil-2501,英国)测定。三卤甲烷(THMs)采用气相色谱(Agilent Technologies 7890B,美国)测定,主要测定 参数:分流比为1 : 2,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00

21、C和290 C,柱型是HP-5 MS, 载气为氮气,流速控制在1. 0 mL min 1,升温程序为35 C保持9 min;2 C* min 1 升温至 40 C ;20 C*min 1 升温至 80 C ;40 C*min 1 升温至 160 C保持 4 min。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确定亮蓝G-250染色法,mg / g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采用恩酮比色法和酚琳试剂法进行测定收获与体会4.1氮磷比对水华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1)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了解到淀山湖藻类的群落演替规律,即春季以硅藻和绿藻为 主,夏秋季为绿藻和蓝藻,冬季以硅藻为主.从浮游藻类优势种群演替与氮、磷相互关系 角度亦可

22、以对淀山湖一年当中出现两次藻类生物量高峰加以解释.冬季氮磷营养随水体悬浮 颗粒物的积累,水体中N、P浓度较高,但由于气温较低,导致冬季这两种藻类并没有出现 大量增长;春季(2 4月)气候转暖,水体中TP、TN含量较高,这给硅藻、绿藻增长提供 了有利条件,且不同藻类群落密度与营养因子间CCA排序效果分析表明TP对绿藻增长具有 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导致在春季4月份时藻类生物量达到峰值;夏季(5 8月)水体中 优势种逐渐转为以蓝藻为主,由于前期藻类大规模增长,营养物间的竞争导致其消亡,氮、 磷得以释放,水体中氮、磷含量有微量上升,特别是氮含量的上升给蓝藻增长提供了有利条 件,(2)了解到了 CCA排

23、序效果分析这种研究相关性的分析方法,且根据该方法表明蓝藻 的增长与水体中NH3-N浓度具有显著的相互关系,因此6月份开始蓝藻迅速增长,在8月 份藻类的生物量达到另外一个峰值;进入10月份气温降低藻类出现又一次消退,进入冬季 藻类转变为硅藻为主,但未出现大量增长,使氮、磷在冬季得以积累,为来年春季藻类的增 长做了前期准备.(3最后,还知道了一种已在众多研究中被发现并得以证实的浮游藻类的PEG演替模 式,即浮游生物生态群落模型(Plankton Ecology Group model, PEG-model)所谓浮游藻 类PEG演替模式,即由于营养竞争关系,浮游藻类的全年演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首先

24、, 由于冬季充足的营养源与有限的光照条件,使得硅藻成为该时期浮游藻类群落中的优势种 类,然而随着草食性鱼类以及浮游动物对硅藻的摄食,导致藻类与摄食生物之间出现了一个 群落生物量上的动态平衡,因此在冬末初春季节,浮游藻类生物量可基本维持在一定的变化 范围之内.随着环境温度上升,至春夏季节,绿藻大量出现,此时浮游藻类群落的增长主 要表现为磷营养限制.随着磷素被大量消耗以及随后的绿藻死亡,硅藻又逐步成为优势种 群.然而,此时整个浮游藻类生物量基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随后出现的硅(Si)限制以 及环境温度的变化,使得固氮蓝藻成为夏秋季节浮游藻类群落中的优势种类,此时水体主要 表现出一定的氮营养限制.随着

25、冬季环境温度的下降,以及有效光照条件的减少,硅藻逐 步成为浮游藻类群落中的优势种类.4.2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营养盐的关系通过阅读这篇论文得知:通过比较不同营养状态湖泊中的附着藻类现存量发现,随着水 体营养盐浓度的升高,湖泊中附着藻类生物量增大,附着藻类生物量与水体氮、磷等营养盐 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然而,已有的研究也发现,在水体营养盐浓度较低的情况下, 也存在附泥藻类生物量较高的现象。在水体氮、磷浓度较低的湖泊中,沉积物间隙磷浓度越 高,沉积物上底栖藻类现存量越大。根据该文章实验内容,具体在太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采样期间,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空间异质性显著,在太

26、湖西北部(包括竺山湾)及 东太湖较高,其次是贡湖湾、梅梁湾及东部沿岸,在西南部湖心区较低.2)太湖水体及沉积物营养元素含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分布,水体中生源要素 在竺山湾、梅粱湾及太湖西部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湖区;沉积物中总磷及各种形态磷含量的 空间分布特征与水体中生源要素类似,在太湖的西北部(包括竺山湾)较高,其它区域相对 较低.沉积物总氮及总有机碳的含量在太湖西北部(包括竺山湾)、梅梁湾、东部湖区包括 东太湖和胥口湾含量较高,在西南部湖心区较低.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既受水体氮、磷浓度的影响,也受沉积物氮、磷水平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附泥藻类生物量与水体及沉积物的氮、磷含量及不同形态磷(Ca

27、-P除外)含量 呈显著正相关(rN0. 18,p 0. 05),尤其是沉积物中Fe/Al-P含量和水体中NH+4 -N 及TDP浓度显著相关(rN0. 59, p0. 05).4.3不同营养条件对地表水藻类生长的影响通过阅读该文章知道了氮磷浓度与水华爆发的关系:即水体中氮磷营养盐是藻类 的生长必备条件,富营养化程度是形成水华的重要因素。从实验结果看,水中总氮浓度达到 1. 0、总磷浓度达到0. 1即可形成轻度水华;当总氮浓度2. 0、总磷浓度0. 2时会 导致水华爆发。对于该地表水来说,氮源往往已达到藻类生长标准,而总磷往往低于检出限,所 以磷源成为该水体藻类爆发的限制因子。藻密度和叶绿素浓度

28、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叶绿素a可以基本确定藻密度。早有 文献表明叶绿素a与藻密度一般情况下呈显著正相关,当优势藻发生变更时,二者可能不 相关。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不是绝对的:不同藻类生长都有最适合的营养浓度 从实验结果看,针杆藻适合在较低氮磷浓度水体生长,水棉适合在中盐浓度水体生长,而栅 藻和小球藻适合在高盐条件下生长。水体中藻类从生长到爆发再到衰亡伴随着群落演替的过 程。水体中藻类物种多样性随着时间逐渐增多并达到平衡,并且不同时期群落的优势种是不 同的。低盐条件下初期爆发针杆藻水华,在中后期逐渐平衡或消亡,后期物种多样性虽多但 并没有优势种。中盐条件经历了明显的优势种群演替过程,初期是针杆

29、藻生长但没有达到低 盐时的程度,中期丝状绿藻水棉逐渐代替针杆藻成为优势种,到后期水棉泛滥。水绵喜生于 水质较肥、水体交换量少的水体,尤其在磷含量较高的水体中生长旺盛。高盐条件与前者不 同,前期针杆藻生长较缓慢,中后期栅藻和小球藻成为优势种。最后,了解到藻类生长对水体ph的影响。藻类生长对水体pH的影响是逐渐升高 由于光合作用消耗水中大量的CO2,造成水质逐渐呈碱性,当pH超出藻类生长的最适范围 时会抑制藻类生长。藻密度的变化对浊度影响极大,藻类繁殖旺盛水体色素增加透明度降低, 藻类死亡后色素分解水体透明度递增。4.4高效藻类塘氮磷去除机理的研究进展通过阅读这篇论文首先简单认识了高效藻类塘:高效

30、藻类塘为藻类和细菌创造了更 适宜的生长环境,藻菌共生关系得以强化。了解到藻菌共生系统最基本的生态功能单元是藻菌共生体,藻菌体的种类和数量,决 定着污水处理系统中能量的流向和食物链的基本结构。对高效藻类塘中的藻菌比进行1年的 监测后指出,塘中的藻菌比为1 : 100或更高,细菌密度约1011个/L。知道了藻类和细菌虽然存在着密切的互惠互利的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竞争和拮抗作 用。最后,了解到高效藻类塘氮磷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高效藻类塘对氮和磷的去除存在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2个过程。直接作用是藻类对氮和磷的同化吸收;间接作用是指藻类大 量繁殖致使塘内pH升高,从而促使氨氮以气态形式挥发以及磷酸盐与钙、

31、镁等离子形成沉 淀。4.5藻类去除合成废水中氮磷的间歇动力学研究通过阅读本论文可知: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取决于培养基组成和环境条件营养盐浓度,光照强度,氮/磷比 率,光照/黑暗周期或藻类物种。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可知:NH4-N和PO4-P的去除在不同的初始NH4-N浓度下, 间歇操作10天后。当初始浓度在13.2和21.2mgl-1之间时,NH4-N从培养基中完全除去。 然而,(NH4-N)O = 41.8-92.8mgl-1对NH4-N的去除效率为50%左右,NH4-N浓度高于 129mgl-1时,初始叶绿素含量降至24%以下。由于pH保持恒定在pH7附近,在对照实验中 没有观察到氨的去除。最终

32、的磷浓度约为1.7mgl-1,(PO4-P) o = 7.7mgl-1,去除效率为 78%。较高的浓度导致大部分去除不到30%。通过实验结果可知过量的叶绿素所致的光限制可能是高营养浓度下的去除效率低 的原因之一。尽管氮,磷对藻类营养物质的高浓度吸收不能有效地从营养物质中去除这些营 养物质,但随着(NH4-N) 0的增加,最终叶绿素含量从10.7mgl-1增加到27.3mgl- (NH4-N) 0 = 410mgl-1。这些结果表明,C.vulgaris 对 NH4-N0 22mg / L 和 PO4-P0 7.7mg / L 是非常有效的。4.6太湖水体中加入氮和磷从而促进了绿藻成为优势的研究通过阅读这篇论文可以知道:在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当N和P负荷持续增加时,优势藻类由大型丝状藻类变 为较小藻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富营养化问题就会消失。相反,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将大 大增加,导致富营养化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