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_第1页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_第2页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_第3页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_第4页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传统的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功能对等” 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关键词功能对等;奈达翻译;英语论文范文尤金A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从事过语言学、语义 学、人类学、通讯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从事过圣经的翻译工作,精通多国文字,调查过100多种语 言。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着、250余篇论文。“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至侧

2、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 大的理论。他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 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 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尤其是他 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 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奈达在中国译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奈达的理论贡献,主要 在于他帮助创造了一种新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1 翻译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翻译?传统翻译理论侧

3、重语言的表现形式,人们 往往醉心于处理语言的特殊现象,如诗的格律、诗韵、咬文嚼字、句子排比和特殊语法结构等等。现代翻译 理论侧重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以及两种反应(原文与原作读者、译文与译作读者)之间的对比。奈达指出:“所 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在翻译理论 于实践一书中解释道,所谓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是指意义和语体而言。但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中,奈达又把对等解释为是指功能而言。语言的“功能”是指语言在使用中所能发挥的言语作用;不同语言 的表达形式必然不同,不是语音语法不同就是表达习惯不同,然而他们却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奈达所

4、强调的是“对等” “、信息”“、意义”和“风格”,奈达从语义学和信息论出发,强调翻译的交际 功能,正如他自己所说“:翻译就是交际”,目的是要寻求原语和接受语的“对等”。他所说的“信息”包 括“意义”和“风格”,着重于交际层面。他实质上要打破的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他把翻译看成是“语际交 际”,也就是在用交际学的观点来看问题。交际至少应当是三方的事情:信息源点信息内容信息受者,也就是说话者语言听话者。奈达注重译文的接受者,即读者,而且都对读者进行了分类。奈达根据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把读者分为四类:儿童读者、初等文化水平读者、普通成人读者和专家。 他曾说过,一些优秀的译者,常常设想有一位典型的译文读者

5、代表就坐在写字台的对面听他们口述译文,或 者正在阅读闪现在电脑显示屏上的译文。这样,就好像有人正在听着或读着译文,翻译也就不仅仅是寻求词 汇和句法的对应过程。运用这种方法,译者就可能更自觉地意识到“翻译就是翻译意思”的道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奈达对不同的之间的交流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每种语 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尽管不同民族之间难以达到“绝 对的”交流,但是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因为人类的思维过程、生产经历、社会反应等有许多共性。他 这种思想主要基于他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圣经的翻译。在他看来,上帝的福音即是真理,可以译成不

6、同的 语言,也可以为不同国家的人所理解。因此,他提出“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奈达把翻译分为两种类型:形式对等翻译和动态功能对等。翻译形式对等是以原语为中心,尽量再现原文形 式和内容。功能对等注重读者反映,以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达到和原文 读者一样的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奈达的形式对等要求严格地再现原语的形式,其实也就是“逐字翻译” 或“死译”。奈达本人也不主张形式对等的翻译,他认为严格遵守形式无疑会破坏内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是对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首先,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评价标准。他 指出:翻译准确与否取决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原文的程度,也就是把

7、译文读者反应与原文读者反应进行对照, 看两者是否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等。其次,他提出的“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标准也不同于传统的“忠实” 标准,这样对译者的要求也就更高。因为“忠实”只是基于原文,而“对等”则是既照顾原文和原文读者, 又照顾译文和译文读者。第三,他用新的眼光看待翻译过程。传统的观点认为翻译过程是单向的、直线式过 程,即原文一译者一译文;而奈达认为翻译过程还应包括译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评价。应当指出,奈达的理论也有一些值得探讨之处。首先,他的翻译论来源于对圣经的翻译经验,因此,他 所提出的翻译标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文本。由于圣经翻译的目的在于传教,译者当然应注重读者反应。 但是对于文

8、学翻译,译者就很难或者说没有必要总是考虑读者反应。因为文学作品的解读常常受到许多主观 因素的影响,由于读者在文化素养、价值观、审美观、情感体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同读者在不同时代 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往往相差甚远。即便是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可能千差万别,更何况是处于不同文化背 景的译文读者。因此不能把读者反应作为评价译文优劣的唯一标准。其次,他的功能对等论在某种程度上排 斥文化交流。他认为翻译中要尽量使用译文读者熟悉的表达法来替换难懂的、或可能引起误解的原语习惯表 达法。事实上,不同文化之间确实存在差异,而翻译的目的之一也就是促进文化交流。保留原语的一些表达 法有利于读者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本国

9、的语言。奈达的理论可总结为功能论,奈达强调读者反应和贴切、自然,奈达把形式和意义看作是翻译中两个对立的 部分,因此他反对形式对等,张功能对等。奈达虽然提出有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但他真正主张的是功能对 等的翻译,而且适用于所有文本类型。奈达注重读者反应,主张用接受语的表达习惯代替原文中外国文化的 表达方式,也就是主张“归化”。奈达以现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交际学理论和信息论为指 南,采用不同于传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种种问题都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对的进一步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参考文献】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刘宓庆.当

10、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思果.翻译研究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萧立明.新译学论镐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青岛出版社,2003.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关键词: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目的论差异性论文摘要:在当今翻译界,尤金奈迭和德国功能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着名的美国语学派翻译大 师,其关于翻译的“功能对等”核心理论更是影响深远。然而,“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 理论一 “目的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在两者相似性的基础上, 着重谈二者的相异性,说明后者在一

11、定程度上克服了前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前者的重大突 破和重要补充。一、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理论是美国着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大师尤金奈达提出的,是翻译理 论的核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翻译理论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我国较早被引进的理论之一。因此,在 译学界的影响较大,也是国内译学界评价较多的理论。“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 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与以往的翻译理论相比较,功

12、能对等理论的不 同之处在于它将翻译纳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的同时,还将文化以及西方文论中的读者反映纳入到翻译研究的 领域。功能对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强调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映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映基本 一致。将读者客观反映作为衡量译品好坏的标准。二、德国功能派“目的论”概述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其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凯瑟琳娜莱斯 (KatharinaReiss)在 1971 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yandLimitationsinTranslationCirticism)一 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不久以后,其学生汉

13、斯弗美尔(HansVermeer)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等值 论的束缚,创立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根据这种理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在弗美尔的“目的论” 基础上,贾斯塔赫利曼塔莉(JustaHolyManttari)进一步功能派翻译理论。她用信息传递来指各种跨文化 转换,视翻译为一项为现实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20世纪90年代,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naeNord)已有功 能翻译理论,写成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

14、提出“忠诚”原则来完善功能翻译理论。三、“功能对等”和“目的论”的差异性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1-“功能对等”的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尤金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探索一书中,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 交际功能的角度,提出了 “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理论。后来,奈达用“功能对等” (functionalequivalence)替换了 “动态对等”,因为“功能”二字把翻译视为一种交际形式,着重于翻译的 内容和结果,因而比“动态”更合理。(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尤金奈达,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中“表层结构”与“深 层结构”的学说,提出翻译应以反映“深

15、层结构”的“功能对等”为主,而不是反映“表层结构”的“形式 对应”,使泽文文本的读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目的论”的理论基础行为交际理论:目的论者把翻译视为一种有意图的人际互动行为,翻译首先是意图改变现有事物的状 况,或是告知目标读者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目的论特别强调的是:翻译的意图与源文本作者的意图可 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采取的翻译策略因此也会有所不同。动因决定意图,因此,翻译行为的动因(发送者、 接受者、发起人、译者)的作用至关重要。(2)文本功能模式:目的论者吸取了布勒的文本的三个功能:指称功能、表情功能和诉求功能,并在此基 础上增加了寒暄功能。不

16、同的交际功能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准不同,如果翻 译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原文原有的功能,就要用目标语的文化标准对功能标识进行改写,例如汉语中一句简单 的“吃了吗?”进行英译的时候就需根据原文的寒暄功能进行对等功能的翻译(二)翻译标准和原则奈达为翻译所下的定义中所提到的“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的对等再现原语的信息”包含 着翻译标准即“对等”,是意义与风格上的对等,这就是意义与风格方面的“信”。但“对等”前面还有个“自然”, 即流畅、符合习惯,就是“达”。所以,他的翻译标准是内容与风格方面的“信”加上脱离原文的“达”。奈达认 为,对等是一切翻译追求的目标。“目的论”

17、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首要的翻译标准。由于目的论是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预 期目的又反映译文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因此,“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的多元化。当译文 的交际目的要求译文具有与原文同样的交际功能时,对等就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功能观的对等是指符合翻 译目的条件下的交际功能对等。除对等原则外,功能理论还有前面提到的三大法则:目的法则(skoposrule)、 连贯性法则(coherencerule)和忠实性法则(ifdelityprinciple)及其他在特定翻译情况下的特殊原则。(三)译者的地位翻译涉及到四种角色,即原文作者、翻译发起人、译者及译文预设读者。这四

18、者的意图目的如果不一致 或者完全相反的时候,译者怎么办?在翻译评价这个问题上,奈达提倡“读者反映说”。在奈达看来,译者必须了解原作者怎样考虑自己所发 的信息,译者的作用主要是向读者传达原作者的意旨。此外,“译者必须正视自己知识的局限,决不能把纯属 个人的特异想法引进对原文的诠释,原着怎么说就怎么译,而不管原着所言与自己的观点是否相符”。与“目 的论”中的译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相比“功能对等”论中的译者受到更多的约束。在“目的论”中,译者是整个翻译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和翻译活动最终的实施者,同时他还是翻译要 求的接受者、原文文本的诠释者以及译文文本的创作者。翻译不是机械的语言转换基础上的复制

19、,而是再创 造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的视角和策略,译者的喜恶和感受决定了译作的面貌。这无疑强调了译 者须发挥其主体性分析特定的翻译语境,并传达出具有预期功能的译本。因而,“目的论”是“以译者为中心” 的。(四)原文和译文的地位奈达强调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仍然强调原语文本的重要性,他的读者反映论实际上是“以原文为 中心”的,只是有一定间接性罢了。然而,目的论者认为,译文与原文间的“文间关联”取决于每一次翻译的目的,可随目的改变而改变。因 而,以译语为倾向的目的论就从翻译研究的另一极入手,推翻了原文本的“中心”地位,树起了译文和译者的“中 心”地位。四、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尤金奈达的“功

20、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目的论”,批判地继承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 合理因素,摒弃了其不合理部分,目的论者勇于摆脱对等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翻译研究视角,将 目光转向了对翻译活动中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相关因素的研究。“目的论”突破了对等翻译论的框框,提出了以 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翻译标准多元化使功能更贴近实际。这显然比奈达以“功能对 等”作为唯一的标准更,更具有可操作性且适用范围更广。其次,相对于传统的语言翻译理论重视翻译内部研 究来说,“目的论”否认翻译是单纯的语言层面的转换问题,更注重翻译的外部研究。与奈达相比,目的论者 更重视翻译活动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另外,“

21、目的论”将翻译的焦点由对原语文本的再现转移到更富挑战性的 译语文本的创作,提升了译者这一翻译主体的主动参与性,推翻了原文本的“中心”地位,树立了译文和译者 的“中心”地位。功能派的“目的论”将翻译放在一种动态的文化背景下,强调译者的能动介入。因此,它解决 了一些“功能对等”理论未能解决的问题,拓宽了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视角,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重大突破 和重要补充,在翻译理论中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为翻译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强调译文要从语义到语体使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本文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入手,通过对电影

22、国王的 演讲翻译实例的分析,阐述了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从而达到电 影字幕翻译中形式对等、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的功效,创造性地再现源语电影的语言文体及文化特点, 有效地进行文化转移和再创造语言活动。关键词功能对等;电影字幕翻译;语义对等;国王的演讲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译者以电影为媒介、以电影原文为基础、 以译文观众为中心进行的翻译过程。由于两种语言存在很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在内容、形式、 风格、文化等方面力争做到“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合风格”。(刘重德,1995 )如何将英文电影成 功有效地进行语言转化,既符合译文观众文化特

23、征,又不失原文语言的独特风格,让译文观众能够获得 与原文观众同样的艺术感受是电影字幕翻译成功的衡量标准。“功能对等”翻译原则一直是电影字幕翻译的指导原则和准绳。本文拟以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四项大 奖的电影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从形式对等、语义对等、文化对等三个方面探讨功能对等翻 译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策略。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美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Nida)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 “功能对等 (FunctionalEquivalence) ”的翻译原则,一直以来也被看作电影字幕翻译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衡量标准。“功 能对等”原则的具体含义是:在翻译中用最贴

24、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 是文体。(奈达,1969)功能对等原则关注的不再只是原文、译文,而更加关注译文读者,即读者对译文信 息的领悟和反应,也就是说,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力求使译文读者和译文的关系与原文读者和原文的关系相 一致。译文要求在最大限度上再次呈现语言形式、意义、风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与原文相吻合。当然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对等”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等同。原文和译文因受 意识形态、文化背景、情景语境、词汇和语法结构、译者、译文读者等不同因素的影响,绝对的翻译等 值是做不到的。电影字幕译者和其他译者一样,在翻译中必须采取灵活的翻译方式,做到原文和译文

25、最 大化的相对等值,使译文观众在欣赏外文电影时,可以达到最大限度接近原文观众观赏该片时的感受。二、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形式,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语言再现源语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性 格的艺术再创造。究其本身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口语化、综合性、时间局限性和空间局限性。(一)口语化由于电影观众的文化层面不同,电影对白常使用口语化的语言,以便故事情节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所 接受和理解。因此字幕翻译中的语言相对来说要更加口语化,以符合译文观众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二)综合性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兼有视觉信息和声音信息,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电影字幕的翻译对于译 文观众理解剧情至

26、关重要,对于译者来说,是否能成功有效地进行对白语言转化,保留源语的文化特征、 语言风格,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满足译文观众的审美需求等方面都极为重要。(三)时间局限性字幕在银幕上停留时间非常短,译文字幕也需要配合电影原画面与人物对白同时出现在银幕上,也 一样受语言声道和视觉通道的限制。如果译文观众只能依赖电影字幕来理解电影情节的话,译文字幕必 须简洁明快地传递相关信息,能让观众看一遍就懂,而无需时间思考,否则如果字幕冗长、晦涩,不仅 会影响观看效果,而且译文字幕也不能发挥功效。(四)空间局限性电影字幕的翻译常出现在银幕底部,是有空间限制的,字幕的字数不能太多,过多的字幕会占据太多 的银幕空间,对

27、电影画面造成整体视觉效果上的破坏,所以译者无法利用注解来解决观众难以理解的地 方,只能用有限的字数来帮助观众有效地理解电影传递的信息,这也是电影字幕翻译的困难所在。这一 空间局限性要求译者必须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将原作品的文化信息、艺术意境用有限的文字传达出来, 令译文观众也能接受到原文观众所接受到的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三、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在电影字幕翻译的文字转换过程中,译文要力求达到在信息、文化、美学等价值方面与原作对等。 具体而言,就是既要忠实于原片内容,又要符合译语文化特征、审美情趣,实现原片所具备的吸引力和感 染力。国王的演讲是一部获得2011年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

28、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 原创剧本四项大奖的电影。该片讲述的是内向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在澳籍语言治疗师莱诺尔?罗格的帮 助下,经过艰辛的矫正训练,克服了心理和语言障碍,终于通过电台发表了一次最触动人心的经典演说, 让当时身陷二战战火中的英国军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于这部经典影片的成功翻译是确保电影受中国 观众接受和欢迎的基础。总体而言,这部影片的字幕翻译是较成功的。下面笔者将从这部电影字幕翻译 是否在形式、语义和文化等方面达到对等来探讨功能对等原则在翻译中的具体应用。(一)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形式对等电影字幕翻译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所以要求做到简短明了、口语化,在形式上尽可能做到与 原

29、文统一、对等。在翻译的过程中可通过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做法,尽力实现电影字幕形式上的等值。 例如,在国王的演讲中王后登门拜访语言治疗师罗格时,罗格没能及时迎接,他道歉说:“I专译 为:“抱歉,我这儿没前台,我就喜欢简单。”无论从语言风格和对白长度上都和原文相似,非常贴切。 又如罗格接着引用莎士比亚剧中台词:“Poorandcontentisrichandrichenough. ”译为“乐而安贫就是富”, 将原文的形式和风格都巧妙地保存了下来,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二)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语义对等当译语与源语的形式和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时,可以借鉴奈达的主张,即“形式应让位于内容”。换句 话说,就是译文

30、无需拘泥于与原文的形式对等,而要更加注重内容和语义上的对等。较长的对白、过多 的字幕会占据很多空间,干扰观众的视觉、阻碍观众对于影片的理解。因此,电影字幕翻译需要在对等理 论的指导下来处理,牺牲源语的“形式”,翻译出原对白的语义和精神便是成功了。如影片国王的演讲 中两次提到的绕口令: Iamthistle-sifterIhaveasieveofsiftedthistlesandasieveofunsiftedthistlesbecauseIamthistle-sifter.字幕均翻译为 中国观众所熟知的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如果按原文逐字翻译为“我 是一个蓟筛,我有

31、一个筛蓟的筛子和一个未筛过蓟的筛子因为我是一个蓟筛”。这样的译文不仅令观众 感到费解,而且会影响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所以不如直接满足语义功能的对等,最大限度地将原文的 信息渗透到译文,让译文观众更专注于影片的欣赏。但在该片字幕翻译中也有些语义上达不到最大限度对等的对白翻译。例如,乔治六世在制止语言治 疗师罗格预测他将会是王位继承人时说道:“ You ; rebarkingupthewrongtree,doctor. ”字幕翻译也采用 了 “舍形式、重内容”的译法:“医生啊医生,你是在胡说。”但是“ tobarkupthewrongtree ”是源于打 猎时“猎狗对着错误的目标狂吠不已”,后被借

32、喻为“精力或目标集中在错误的地方”,现指“找错了 人”,因此本句如果用意译的方式翻译成“医生,你看错人了”就可以充分达到语义对等了。(三)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对等电影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载体。影片中的文化因素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的特 征。在进行电影字幕翻译时,不仅要注意两种语言的转换,还应该注意文化因素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实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原文和译文的效果等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译、意译、 归化或异化等方法处理电影语言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在译文电影语言中对原文电影语言传递的文化 信息进行转换或保留,做到文化方面的最大等值。如该片中准备登基的国王在教堂里与罗格的一段私人

33、 对话中,国王对罗格没有行医资格埋怨道:“Youhavenoideawholhavebreathingdownmyneck?”字幕译文 是:“你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巴不得帮我打听清楚?”译文并没提到“脖子”这个英、美国人在讲话和写 文章时经常提到的身体部位,而是通过意译方式把成语的内涵翻译出来了。又如语言治疗师罗格两次分 别用了 “Mygame,myturf,myrules”和“Mycastle,myrules”语句维护自己的尊严,译者采用了 “归化”策 路,即翻译中尽量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将这两句分别翻译为“我的地盘听我的”和“我的 地盘我做主”。这些对白如果采取“异化”的翻译方法,即

34、翻译中尽量符合原文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 分别翻译为“我的比赛,我的草皮,按我的规则”和“我的城堡按我的规定办”的话,虽然可以准确再 现源语文化,但不符合译语文化特色,所以采用“归化”的方式可寻求一种“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 以便中国观众所接受。四、结语功能对等原则对英文电影字幕的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准确贴切的字幕翻译与画面、声音等元素 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国观众解读电影中的内涵信息和异国文化。然而,字幕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实际上只是相对而言,即只能是近似的对等。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和技巧,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层次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使译文效果接近原文效果,从而

35、实现翻译最大限度地保障 形式和语义上的对等,同时保存原文和译文各自的文化特征,尽量使译文达到表形、达意及传神三统一 的效果。参考文献EugeneANida,CharlesRTaber. , 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 片m .Leiden:EJBrill,1969.EugeneANida.Language, Culture, and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

36、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张燕.浅析英文电影翻译中的文化碰撞J.电影文学,2009论文摘要本文从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入手,阐述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 差异的处理方式,分析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信息转换特征,解决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语义冲突的矛盾, 为观众更准确地理解影视内容提供帮助。字幕翻译是跨语言交际的过程,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体现了两种语言的转换和文化传递的移植过程。 由于东西方在民族文化和特点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不同的特 征,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更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 翻译领域,在大众

37、传媒不断兴起的今天,不同语种的影视作品都是通过字幕翻译向全球各地的观众表现 其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并以此来突破影视片的语言限制。影视字幕翻译在正确传递原片语言信息的同 时不同程度地传达了原片的文化信息。因此,在影视字幕翻译时不仅要注意语言的交际特色,传递文化 内涵,还要注意译文、字幕在原有语意、语境的基础上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因为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 文本,字幕翻译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在进行最佳语言沟通和文化传播的同时,必须照顾到受众的文化 层次和兴趣取向。合理进行字幕翻译的保留与创新,达到双向的结合与平衡。因此,跨文化交际下的语 言与文化转换是影视字幕翻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影视字幕翻译的特

38、点影视字幕翻译有别于其他形式的翻译,它是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同时出现的惟一翻译形式。语内字幕和 语际字幕是字幕翻译的两种形式。影视字幕翻译一般指语际字幕,是指在保留原声的情况下将剧中人物 对白和必要的视觉信息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作为理解的辅助手段。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 传递影视语义语境,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了解故事情节。字幕翻译已经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字幕翻译在进行文化传递的同时必须避免因文化内涵不同而导致的信息流失与信息超出现象。因此, 把握好字幕翻译的特点是有效专递信息和文化的基础。字幕翻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视信息传递媒介的特殊性观众在观看影视的时候一般都

39、是同时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来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作为影视信息表现 形式的文字字符、画面、音乐等都是通过视、听两种媒介来向观众传达影视信息的,因此影视信息必须 使视听这两种形式互为补充和帮助,才能构成影视艺术的多维度审美特色。受众者接受的瞬时性一般来讲,字幕的显示时间是与画面中人物的讲话速度和情景转换速度同步的,讲话速度越快,字幕显 示时间越短。因此,影视字幕翻译不能像书本那样前后翻阅也不容许加注说明,字幕显示一般都一闪而 过,再加上读者阅读视野的限制,一般要求翻译长度要适合观众的阅读视野。同时,影视是一门大众艺 术,受众者大众化,这就要求字幕翻译要尽量简洁、通俗易懂。经常看英文影视的人就知道影

40、视里面英 语对白的省略比比皆是,人物的谈话一般都是采用随意的方式,因此在翻译时也应简单明了。如电影十 日恋爱有限期(HowtoLoseaGnyinTenDays)里,男主角广告人BenjaminBarry和女主角杂志专栏记者 AndieAnderson在酒吧里第一次见面时,其对白可以算得上简洁、精练的典范。AndieAnderson(A);Unattached?你一个人吗?(省略 Areyou) BenjaminBarry(B);Currently 目前是。(片语句) A;Likewise我也是一样。(片语句) B;Surprising真没想到(省略Itis)字幕翻译口语化影视字幕翻译一般是对

41、影片中人物的对白或者心理活动的翻译,在语言上属于口语范畴,将人物的对白 转换成字幕译文时,要求语言通俗易懂、清晰简洁、连贯流畅,在风格上应与影视本身的风格保持一致。二、影视字幕翻译中的跨文化信息转换策略把握好字幕翻译中的文化语境在影视翻译实践中,掌握好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帮助译者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美国着名的 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 为错误的文化背景所导致的。归根到底,翻译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两种语言差异而造成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 其相

42、应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语言的不同,在影视字幕翻译中融合两种语言文 化差异是翻译的主要任务,也是一个难于攻克的问题。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 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这就要求翻译者要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跨越语言鸿沟, 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影视的独特风格和文化意蕴,使翻译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情感需要。好的 译制片能够帮助观众准确理解原片内涵,充分把握影片情节。如美国电影TVaterlooBridge意译为魂断 蓝桥,这个译名简直就是画龙点睛,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在“断”中永恒,而象征忧郁的“蓝”色又为 这一出悲剧添加了一面凄美的幕布,为观众了

43、解影片内容提供了帮助。关注影视对白与字幕之间的偏差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部分语义的改变或缺失,这往往也导致字幕翻译与对白原义之 间的差异,但翻译时尽可能在语言和文化信息上忠实地传达原影视片的意图和功能,使观众看完影视之 后能够产生类似于原作品的效果。在影视翻译中除了要考虑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外,影片的艺术风格、 时代气息、编剧和导演的意图也是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的方面。翻译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本身也是对另外一种语言文化内涵的诊释,语言的翻译可以意译,但文化 方面的翻译一定要忠实于源文化,这是对译者的跨文化能力提出的要求。好的泽制片能够尽情地传达原 片的文化内涵和展示影视片的风格,更能满足观众的情感需要,使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对片名 的翻译上,Rebecca被译为蝴蝶梦,JaneEyre被译为简爱等,都是对内容进行了最佳概括, 既简单明了,又能引人万千思绪,实为影视翻译的上乘之作。字幕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在影视字幕翻译中人们往往把译语看做对原作的同化过程,因此在翻译中就会产生追求同而排斥译的现 象。翻译中的异化是艺术传达上的一种变式,这种“变式”是客观存在的,是影视翻译的客观需要,也 是审美的需要。中西方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语言与文化又存在相通的一面。语言与文化的相通 为翻译提供了可译性,而相异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