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与“X”和谐共生_第1页
“1+X”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与“X”和谐共生_第2页
“1+X”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与“X”和谐共生_第3页
“1+X”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与“X”和谐共生_第4页
“1+X”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与“X”和谐共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与“X”和谐共生之路1.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 2019年开始,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 级证书互通衔接。其中“ 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的作用 是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作用是反映学习者的职业技术能力。通过 对职业技能综合评价使学生不仅取得学历证书,同时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部公布 的首批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启动六个证书进行试点

2、,建筑信息模型(BIM)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位列榜首。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 单,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试点院校319所,我校位列其中。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 是开办最早的高职院校之一。 从人才个体知识结构来看:“1”和“X”是并列关系;从人才个体能力结构看,“1”和“X”是相互补充关系;从人才群体结构看, “X”是“1”基础上的层级关系。从“ 1”和“ X”的关系出发,立足于建筑信息模型(BIM)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为主线,探究1+X证书 实施路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1+

3、X ”制度具体说明来看,“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 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 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院校内培训可面向社会人群,院校外培训也可面向在校学生”、“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受同等 待遇。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 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等。实施1+X证书的试点有利于市场 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就业质量的提升。 从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

4、意见来看,在意见第五条“打 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中,作为完成任务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1+X ”试点制度赫然 在列,要求参与“双高计划”建设的高职院校,“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 革,率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 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来看,亦 将“ 1+X”试点制度行动作为了重点内容。例如,“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率先实施“学 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

5、试点, 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同步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探索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 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 积累与转换”。这意味着,“1+X”试点制度的探索与尝试,不但与不同行动领域有广泛关 联,同时也将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核心环节和理念之一,其内容和落地措施未来将作为技术 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明确列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指导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通过上述各级政策、文件、行动方案等内容的表述不

6、难发现,1+X ”试点制度并非常规意义上的某项活动,而是一个对若干教育 领域重点行动计划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影响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和质量的、衡量职业院 校和其他培训机构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首批 1+X 证书制度试点证书之一,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双高”创建具有重要意义。建设项目 信息化管理专业紧跟BIM技术应运而生的新专业,研究探索一条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 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迫在眉睫。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2.1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研究目标:将高大上的1+X理念接地气运用在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建设,

7、为建筑类专业实施“1+X”建筑 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strong以职教20条为指引,聚焦于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构建“ 1”和“X”和谐共生的BIM人才培 养体系。实施“1” (传统学历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X”(新型证书制度)下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 “1”(现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X”(BIM技术的融合;探讨“1”(传统)专业教 师和“X”(新型)BIM技术师资的建设;探索“ 1”(高职院校)和“X” BIM企业)产教融 合新途径。 研究重点: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1+X”BIM职业技

8、能等级证 书为切入点,以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为载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证书与专业课程 的融入,开发活页式教材,开展具备BIM培训能力自有教师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做实校企合 作,建立推进BIM应用技术发展中心,建成面向校内人员和社会人员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培训基地。 2.2创新 之处 运用1+X制度的理念采用俄罗斯套娃的思路一层层打开解决问题。3、研究 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思路: 1 与X和谐共生,水乳交融,助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深度思考1与X的关系,将1与X理念运 用到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探索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实施“1+X”建筑信息 模型(BIM)

9、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路径。 3.11+X” 理念下的课程体系。 BIM技术的核心是“专业知识+软件技 能”,专业知识看成1,软件技能看成X。传统教学以专业知识为主,将BM软件技能融入专 业知识。解 决方案: 第一步:材料精选式 对专业知识进行筛选、取精。用浅显易懂、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展现专业知识的课程内容。并力图减少课程内容交叉 和重叠,定期召开课程负责人协调会,实现专业知识体系知识的筛选、取精。 第二步:物理搅拌式 物理搅拌式”教学,将专业知识和软件技能集中起来,达到知识面上的“物理搅拌”。第三步:化学融合式 “化学融合式”教学,将专业知识和软件技能有机组合起来,改变“一盘散沙”式的无

10、序状态,出现“摩天大楼”式化学反应, 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即:在既有课程中植入BIM模块并基于职业标准开发新的完整的BIM课程体系。 3.2.1+X”理念下的师资建设。 BIM技术覆盖了建设全过程,利用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专业齐备优势,由建筑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供热通 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各出一名BIM师资(“X”师资),作为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1”) 的有力补充。抽取各专业骨干精英,加强BIM技术软件技能的培养。 解 决方 案: 第一步:外引内培,以点带面 通过引入外部BIM专家或组织内部骨干教师BIM研修,带动整体师资的建设。学院可组织相关老师参与行业会议、BI

11、M应用体验, 或者邀请业内BIM专家为相关专业老师举办BIM专题讲座,实现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 教师理解并掌握BIM理论的目的。 第二步:以赛促学,初步应用通过组织相关专业老师并组建BIM兴趣小组参与国内外BIM相关竞赛,比如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新增建筑信息模型赛项,建设教育协 会全国BIM大赛,以以赛促学的方式,拉动师资的学习与应用 第三步:课题引导,教学实践以课题为引导,培养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师的BIM研究兴趣,通过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或纵向项目申请,引导教师深入研究 BIM技术应用。以课题带动教学,实现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师由单一理论教学转向理 实结合的教学目标。 第四步:教学改革,

12、创新实践通过引入 BIM、AR/VR 等信息化技术,以及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新型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 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坚持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创新,突出技能训练和应用实践第五步:校企合作,项目实践 通过与BIM技术应用相对成熟的软件公司、咨询单位以及施工BIM应用单位合作,引入项目实践应用,理实结合共育师资。也可 通过顶岗实践,加深师资的培养与建设。 即: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师突显“跨界属性”,形成以“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导向的高端技术 技能型师资的定制培养。 3.3.1+X”理念下的校企合作。BIM技术应用中心是一个集培训、

13、科研、竞赛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中心汇聚了广联达、斯维尔、鸿业多方BIM软件运营方, 集结了武汉必慕智联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大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BIM咨询公司, 融合了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工 程造价、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骨干教师。 依托BIM技术应用中心”校企合作实体平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科研合作等研究与实践。BIM技术应用中心看成 1,BIM软件供应商、BIM咨询企业看成X。 解 决方案: (1)探索 “1+1+N”的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即“一个企业导师+一个校内教师+若干学生”的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 (2)构

14、建“以训为主、战训结合、真题实战”三级递进实训教学模式 “以训为主”,以 BIM 课程实训为主要内容,通过训练,学生基本能够达到BIM基础建模的水平;“战训结合”是指利用已完 BIM项目为实训内容,培养学生参与BIM项目实践能力;真题实战“是指利用真实BIMX程 项目,甄选优秀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3)开展“教-训-培-考” 一体化基地建设加强与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交流沟通,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持续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和企业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建设集 “教学、实训、培训、考试”于一体的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解决校内人员和社会人员对 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需求。示范引领1+X

15、证书制度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 级证书考试。 3.4预期成果形式 书证融通的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证融通的“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在线开放课程, 三教改革下的“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资证书和活页式教材, 面向校内和社会人员培训的“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校企共建的培训 基地。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 项目负责人,副教授,现任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负责人,2016年获得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培训中心颁发的“BIM应用技能师 资”培训证书;20

16、16年获得“中国专业人才库管理中心”和“中国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 会”颁发的“初级BIM建筑管理师培训师”。曾是某高校建筑学院BIM应用发展中心(2016 年5月18日成立)筹建者之一,自2016年5月担任某高校BIM应用发展中心秘书以来,主 要负责BIM应用技能等级考试的培训及考试(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颁证)。2016年12月,成 为湖北省第一家实施全国BIM应用技能等级考试的考点单位。 项目组成员: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院长,BIM技术应用中心负责人,致力于以BIM技术为主线的绿色建筑专业群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负责 人,结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全国BIM类大赛多次获奖;工程造价专业负责人,副教授

17、c造 价工程师,湖北省高等专业院校工程造价与建筑识图技能大赛三等奖;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专业负责人,副教授&建造师,致力于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 负责人,设备工程师,致力于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2019年6月我院积极申报并 获批为建筑信息模型(BIM)首批1+X证书制度全国范围内试点院校之一,武汉高职院校仅 获批10所。2019年11月正式获批为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站点。建设项目信息 化管理专业是全国高校适应BIM类人才的需要的新兴专业,我校位列开办

18、最早的高校。 (1)软硬件条件建设建设满足1+X证书试点条件的软硬件设施。以社会捐赠和购买两种方式完成了满足“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的初级和中级软件:初级BIMMAKE和REVIT,中级广联达2018GTJ、GCCP5.0、BIM5D、场 地布置和斑马梦龙的购置。新建BIM技术应用中 心8620完成了 100台学生机和5台教师机高端配置的购置。 (2)开展培训2019年11月针对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建工、造价等多个专业实施BIM考证软件初级实操专项培训。2019年 12月进入7BIM等级证书培训的第二阶段,联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1+X”建筑 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校内师资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