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二记叙文阅读必做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我的创作生涯(节选) 一位评论家说我是唯美的作家。“唯美”本不是属于“坏话类”的词,但在中国的名声却不好。这位评论家的意思无非不是说我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我的作品没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教育作用。我于此别有说焉。 教育作用有多种层次。有的是直接的,比如看了白毛女,了解劳动人名受到压迫,义愤填膺,当场报名参军打鬼子。也有的是比较间接的。一个作品写得比较生动,总会对读者的思想感情,品德情操产生这样那样的作用。比如读论语,看到孟子反这个人毫不居功,我不会立刻变的谦虚起来,但总会觉得这是高尚的。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常常是潜在的,过程很复杂,是所谓“潜移默化
2、”。正如杜甫诗春雨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麽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类是 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我愿意把这些朴素的信念传达给人。 我很喜欢宋儒的一些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生意满”,故可欣喜,“苦人多”,应该同情。我的小说所写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小儿女”,我对他们充满了温爱,充满了同情。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
3、主义者”,大致差不离。 关于写作艺术,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本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谁也没有创造过一句全新的语言。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我们的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从前人的语言里继承下来,或经过脱胎、翻改。语言的后面都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的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毛主席写给刘亚子的诗“落花时节读华章”,“落花时节”不只是落花的时节,这是从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
4、又逢君”里化用出来的,“落花时节”就包含了久别重逢的意思。 语言要有暗示性,就是要使读者感受到字面上所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即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写的是一个新嫁娘:“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窗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里并没有写出这个新嫁娘长得怎么样,但是宋人诗话里就指出,这一定是一个绝色的美女。因为字里行间已经暗示出来了。语言要能引起人的联想,可以让人想出许多东西。因此,不要把可以不写的东西都写出来,那样读者就没有想象余地了。第1页(共13页)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想谁的语言都是这样,每一句都是平常普通
5、的话,问题就在“放在一起,语言的美不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曦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美,甚至不很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文学语言也是这样,句与句,要互相映带,互相顾盼。一篇作品的语言要是有一个整体,是有内在联系的。文学语言不是像砌墙一样,一块砖一块砖叠在一起,而是像树一样,长在一起的,枝干之间,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语言是活的。中国人喜欢用流水比喻行文。苏东坡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吾文如万斛泉源”。说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很顺,不疙里疙瘩的,叫做“流畅”。写一个作品最好全篇想好,至少
6、把每一段想好,不要写一句想一句。那样文气不容易贯通,不会流畅。(文/汪曾祺,有删改)(1) 请根据第段的内容,具体说明文学教育的作用有哪几种层次?(2) 作者汪曾祺为什么不同意评论家称他是个“唯美的作家”。(3) 请分析文章第段,毛主席“落花时节读华章”的例子是如何支撑本段观点的?(4) 作者汪曾祺对写作艺术中语言的重视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苍凉许俊文认识塔里木河,我收获的却是苍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只给了“苍凉”两个字的释义:凄凉。其实压根儿就不是那么回事。不错,苍凉里是包含着凄凉的成分,但不能因此就把苍凉与凄凉一锅煮了。以我的真实感受,凄凉不过是心灵里一块缓慢融化的
7、残冰,而苍凉就如同置身于一片迷茫、空旷的雪原,你很难确切知道它的边际在那里。塔里木河给我的感觉正是如此。本来,在我的西部之旅中,是没有塔里木河的。不是我不想见识这条西部最长的河流,而恰恰是因为它实在太长,使我望尘莫及。那是五月初,一场沙尘暴刚刚谢幕,烈日便在大漠堂而皇之地登场。那天,我兴冲冲地向罗布泊中的楼兰遗址贸然前行,不料,车出米兰镇不远即被路卡强行拦阻,多年积存的那么一点心愿陡然落空,不觉怅然弥怀。于是,我只好抱着舍而求其次的想法,转道去了塔里木河。眼下正是高山冰雪消融的季节,按说,靠雪水滋养的塔里木河该是血脉责张的。然而,当我翻越一座沙梁又一座沙梁,直到抵达一处凹槽形的地带时,陪同的向
8、导这才把真相端给我:这就是塔里木河。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心里直犯嘀咕,塔里木河怎么可能是这个样呢?是不是向导蒙骗了自己?向导见我神情不爽,反问道,你说塔里木河该是什么样子?我哑然。就在那一刻,我心中萦绕已久的梦突然间破灭了。我怔怔地站在河岸的沙丘上,半天都没有醒过神来。第2页(共13页)于是,我不得不接受眼前与想象反差极大的现实,开始打量这条早已枯竭的河流。尽管当时沙漠中的气温高达摄氏40多度,但是,我却感到一种彻骨的寒冷和旷世的苍凉扑面而来。当下心里想,与其说我来领略塔里木河的雄姿,倒不如说是来凭吊它的亡灵条哺育了人类文明的河流永远逝去了。这里,我不妨用战栗的目光勾勒一幅苍白
9、的素描:宽不过百米的塔里木河,如同一条干瘪而扭曲的血管,自西向东,从沙漠里来,再到沙漠中去。没有水。也没有飞鸟。河底偶尔可以见到一小片潮湿的沙土,上面长满了瘦弱的芦苇和罗布麻。河岸即是一座座不规则的沙丘,它们从南北两个方向楔入河床,窄一点的地方即将完成合龙。靠近河道的两边,是大片的胡杨林带,其中的大部分已经死亡和正在死亡,然而一棵也没有倒下,全都以站立的姿态晓喻生命的坚强。胡杨林外,点缀着一 些红柳、芨芨草与骆驼刺的影子,即便是物争荣的五月,它们仍然摆脱不掉死神的纠缠,更远处便是连绵不尽的沙山了。 当时,我真想面对着这条奄奄待毙的河流长跪不起,为它作最后的祈祷,或送行。 令人费解的是,作为本地
10、人的向导,心情反而比我显得轻松多了,他先是坐在胡杨的凉阴下过足了烟瘾,然后便像一只跳鼠在林子里窜来窜去的,我问他找什么,他说找“钱路”啊,我不解,又不必细问,只能姑妄听之。此人后来告诉我,他早年就在这一带放牧,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塔里木河彻底断流以后,牧放不下去了,于是他就打起了那些死去胡杨的主意,用枯木做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佛雕,远销到东南亚,生意可好着呢。尽管他说话时的语气很平静,但我还是感到震惊,为其对一条河流的死亡熟视无睹而震惊,更为人类的贪而悲哀。600多千米长的塔里木河如今已变成一具骷髅,人们还不肯放过它,仍然还在不断地从死者身上搜刮剩下的那么一点点财富,人性之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11、! 对于塔里木河,我虽然没有直接承受过它的恩泽,但我相信,任何一条河流的死亡,都意味着我们人类生命的部分死亡。为一条河流的灵魂析祷,又何尝不是在为我们自身的宿命超度和祈祷呢?所以整整一个中午,我的心境都是苍凉的,像一个失魂者,在塔里木河边徘徊。此时,我也在寻找,一把牧人丢弃的羊铲,一只用来盛水或酒的瓦罐,都能引起我的无尽遐想,后来我在一个河流拐弯的地方,偶尔发现了一只独木舟,舟身几乎被风沙掩埋,只露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我不知道它搁浅于何时,更不知道谁曾划着它在流水间穿行,但是我敢肯定,这个独木舟和它的主人曾经与塔里木河相濡以沫,想必也像我一样,曾有过美好的憧憬,痛苦过,也快乐过,然而划着划着,河
12、流消失了,主人不得不弃舟而去,连一个告别的手势也没有留下。 这仿佛像一个预言,或者谧语。面对着它们,我已经无话可说。一切的一切,似都包含在这无边的苍凉之中(有删改)注释:谶语chn: 即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多指不好的事情。(1) 请概括作者想象中的塔里木河与实际看到的塔里木河各是怎样的。(2) 第8段中说“令人费解的是,作为本地人的向导,心情反而比我显得轻松多了”,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向导心情轻松的原因,同时说说作者是怎么看待向导的这种态度的。第3页(共13页)(3) 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在塔里木河感受到的是苍凉而不是凄凉?(4) 结合全文,谈谈究竟是哪些东西让作者感受到了“苍凉”
1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你的手,我的眼许闲二月,春寒料峭,两个残疾人互相搀扶着走向他们的“战场”。 无臂男子用肩膀艰难地顶着失明的男子爬上了一棵杨树。失明男子爬上树后,按照无臂男子的指示,摸索着砍下树枝,然后小心翼翼、慢慢地溜下了树。接着,他又按照无臂男子的指示,捡起地上的树枝放到无臂男子背上的筐子里。直到筐里装满了树枝,失明男子拉着无臂男子空荡荡的袖管,俩人亦步亦趋地向远处的河滩走去。 到了河边,失明男子帮无臂男子脱掉了棉鞋、袜子,并卷起裤脚。当无臂男子把脚踏入冰冷的河水时,他倒吸了一口冷气。但他很快就习惯了刺骨的冰冷,驮着树枝,淌过了二十多米宽的河流。放下树枝后,他又走回来,背着失
14、明男子再过一次河。 踏上了满是石子儿的河滩,他们便开始种树。石子儿地不好挖坑,得先用粗钢棍打眼,这自然是失明男子的工作,可他看不见,一不小心便一锤子敲在了自己手上。他忍着疼痛,在地上砸出了四五十厘米的洞眼,把树枝插进去,填上土。 与此同时,无臂男子歪着脑袋,用脖颈夹着装在塑料水桶上的木棍,在河边艰难地取水。一棵树枝需要半桶水灌溉,一天栽百十来棵树,他就得来回打几十趟水。 无臂男子叫贾文其,失明男子叫贾海霞。他们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人,生活在一个叫“冶里村”的村子里。从2002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坚持与努力,他们在荒滩上种活了一万多棵树木,使河滩变得绿树成荫。曾经有一家媒体在采访他们时问:“你
15、们这样辛苦地种树为了什么?”两位朴实的男子汉回答媒体说:“我们种树,等树大了,卖了变钱。”“不行,不行,你们可不能这样说,你们这样说我们可就拍不了了。”可事实上,他们植树的初衷确实是为了过生活。 他们俩是邻居,房子就隔几米远,从小就是“好哥们”。他们一起上小学、初中,关系非常铁。贾文其三岁时因为触电失去了双臂,一路走来,多亏了贾海霞的帮忙和照顾。 贾文其初中毕业后去了林业队种树、看护园林,为家里挣工分。贾海霞则考上了高中,去了邻镇继续学习。高中毕业后,他娶妻生子,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两人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渐行渐远。 但命运似乎注定要把他们拴在一起。2000年春天,不幸再次降临到左眼因先天性白
16、内障导致从小失明的贾海霞身上。在采石场干爆破工作的他,在一次爆破事故中被炸瞎了右眼。一瞬间,天塌地陷。但这次事故,也为他们俩再次走到一起创造了契机。第4页(共13页)2001年春天,原本跟着残疾人艺术团在全国演出的贾文其因要照顾突然偏瘫的父亲回到了村子。他回来之后,待在家中没有收入。为了生活,他决定开始干他的老本行种树卖。但想去做这样一份事,仅凭他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可谁又会和他这样的残疾人合伙呢?他想到了贾海霞。同病相怜的两个人一拍即合。为了生活、为了尊严、为了陪伴,贾海霞是贾文其的手,贾文其是贾海霞的眼,他们决定在灰暗的人生中成为彼此的色彩。经过冶里村村民委员会同意,2002年春,老哥俩在
17、河滩上种起了树。第一年,他们在荒滩上种柳树,栽了八百多棵,结果只活了两棵,剩下的全都旱死了。村里人把他们当成了笑话,但贾文其并不灰心。“有驴不怕慢,只要天天赶,总会走远的。”他说。 第二年,他们吸取教训,从河边离水最近的地方开始栽树,除了栽柳树,还栽了更抗旱的杨树,他们总算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但立马又碰到了困难:没钱买树苗。他们只好采用扦插法种树,可是本村的杨树和柳树少,完全不够他们获取扦插所需的树枝。于是,他们跑到几里以外的邻村四处砍树枝,为此没少挨骂。春季过去,夏、秋是管理的季节,浇水、剪枝、割草,冬季,他们也不能闲着,树场需要看护,以免自己的努力在干燥的冬天付之一炬。那一年,他们种的树,
18、成活了一百多棵。 接下来的十年,他们每年种三千多棵树,总有一千棵左右的树能成活。 每年从农历二月到立冬,他们不知一起淌过了多少次河流,也不知有多少次一起摔倒在河中央。就这样,他们俩你借我双手,我借你双眼,你以我为眼,我以你为手,残残相助。现在两人的配合已经非常默契。如今河边的50亩荒滩,己被贾海霞和贾文其“联手”变成了绿洲,身处林中,密得要看不见蓝天。 “烦恼了,我们就来种树。造了这一片,我们也感到了成功。坐在树底下一看,天都被遮没了,我们好像造了一片森林。种树改变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觉得很有存在感,甚至是成就感。”贾文其自豪地告诉记者。(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9期,有删改)(1) 贾文其和贾
19、海霞配合默契,请结合上下文,完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表现默契贾文其 贾海霞摸索砍树枝、溜下树、捡树枝放到贾 文其背上的筐子里。过河 用脖颈夹着装在塑料水桶上的木棍 到河边取水、灌溉(2) 请选取一个角度,对下面的语句加以赏析。第5页(共13页)二月,春寒料峭,两个残疾人互相搀扶着走命他们的“战场”。(3) 从全文看,第(11)至(14)段运用了插叙手法,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4) 无臂男子和失明男子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5) 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成功的合作需要哪些要素?4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看树高林瑜 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
20、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净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堵都变得纯粹而葱若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变成了温柔的绿色。 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棟树。它
21、们尽力伸着腰枝,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杷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这时,最好掬一掺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但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
22、完善。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
23、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第6页(共13页)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1) 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A. 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述树的特征表达对人生的感悟。B. 春天看树,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C. 秋天看树,使“我”得到了要完善自己的启迪。D. “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前面写树转到后面写人。(2) 说说“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这句话
24、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境?(3) 请分别指出作者在夏天和冬天看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1夏天看树:2冬天看树:(4) 你怎样理解文末“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各题。母亲的秘密那年,当她背着母亲缝的花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时,最怕听到别人指着她这样说:“这是谁家丫头?”“她呀,就是老街十字路口修鞋女人家的”不知怎么回事,“修鞋女人”几个字,让她感觉那么刺耳。于是,每天放学,宁肯多绕两条街,也绝不肯路过母亲的修鞋摊。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路滑,她只好走老街。母亲看到她,笑眯眯摸出几枚硬币说:“丫头,快去买个烤红薯!”她看看
25、母亲那双手,干裂,黝黑,手指上还缠着层层胶布。心里蓦然一疼,就将那温热的硬币,又放回了地上那个破旧的钱箱。母亲忽然又发现,她的雪地靴开线了,赶快拿出工具说:“来,妈帮你缝一缝。”说着,就要动手为她脱掉靴子。就在这时,有几个同学,远远走过来,她慌忙推开母亲说:“我自己会缝,不用你管!”转身跑掉了。晚上,她坐在灯下,笨拙地拿着针线,尝试着把裂开的靴子缝起来,几次扎疼了手指,却还是缝不成。母亲默默坐在一边,一句话也没说。第二天早晨,她起床,看到地上摆了一双崭新的靴子,橘黄色,那么温暖。小学毕业前夕,学校要开家长会。她找到老师,谎称自己感冒,请了病假。回到家里,却看到母亲正蹲在地上,将双手泡在脸盆里,
26、用肥皂反复搓着。看到她回来,母亲笑着说:“瞧我这双手,每天擦鞋油,怎么也洗不干净了!”说着,母亲又指着指阳台说:“我听别人说,明天要开家长会。我穿这条裙子,你看行不行?”第7页(共13页)她知道,尽管那条裙子款式老旧,却是母亲最好的一件衣服,平时很少舍得穿。她咬咬牙,慢吞吞地说:“我请了假,明天不用去了”趁母亲发愣,她借口要写作业,赶快逃回了自己的房间。因为,那已经被母亲用掉了小半块的肥皂,那白花花的肥皂沫,让她感觉那么刺眼。上中学了,学校离家不远,她本来可以回家吃饭,母亲却催着她办了饭卡,让她中午在学校吃饭,还说自己找了份工作,路远,不能按时回来。她听了,忽然如释重负。那年的冬天,母亲总是早
27、出晚归,人也瘦了很多。彼时的她,正忙着熟悉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对母亲的变化,竟丝毫没有察觉。直到那天,学校临时放假,她提前回家。打开家门,听到母亲的卧室里,传出剧烈的咳嗽声。接着,是姨妈那熟悉的声音:“老姐,你在老街呆得好好的,干吗要换那么远的地方去修鞋?可怜我姐夫去得早,孩子又小,指望谁来心疼你”她蓦然愣住:原来,所谓新的工作,仅仅是一个谎言,母亲只不过是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修鞋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竟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五岁那年父亲病逝,好好的家仿佛塌了天,因为没文化,更因为没有本钱,为了生存,母亲选择修鞋这个行当,也实在是无奈之举。怕母亲难堪,她不想拆穿这个秘密,躲回自己的小屋,无声地
28、抽泣起来。初二那年暑假,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天天为一群小学生补课。拿到报酬的那天,她跑去买了一辆崭新的人力三轮车,有了它,就可以装下母亲修鞋所用的全部家当,再也不用把工具箱捆在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她知道,拥有一辆这样的三轮车,一直是母亲的梦想。她把车子骑回家,笑着对母亲说:“以后,这可就是您的专车了!还有,别再走那么远,还是回到老街来修鞋吧”话说了一半,她就哽咽得说不下去。母亲愣了愣,忽然也泪流满面选自做人与处世(1) 从女儿的角度来看,文章写了母亲为女儿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文中说“怕母亲难堪,她不想拆穿这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
29、样的人。(3) 文中画线的语句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女儿和母亲?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晚上她坐在灯下,笨拙地拿着针线,尝试着把裂开的靴子缝起来,几次扎疼了手指,却还是缝不成。母亲默默坐在一边,一句话也没说。(4) 本文有一处补叙,找一找,它在哪一段?从全文来看,这一处补叙有何作用?(5) 联系全文,分析本文最后一段:女儿一开始为何是“笑着对母亲说”,可是“话说了一半,她就哽咽得说不下去”?6 阅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完成以下小题。红小鬼第8页(共13页) 一天早上,我登上预旺堡又宽又厚的黄色城墙,从上面往下看,一眼就望得到三十英尺下的地面上在进行着许多不同的、却又单调
30、和熟悉的工作。这仿佛把这个城市的盖子揭开了一样。城墙有一大段正在拆毁,这是红军干的唯一破坏行动。对红军那样的游击战士来说,城墙是一种障碍物,他们尽量在开阔的地方同敌人交锋,如果打败了,就不固守城池消耗兵力,因为在那里有被封锁或歼灭的危险,而要马上撤退,让敌人去处于这种境地。一旦他们有充分强大的兵力可以夺回那个城池时,城墙拆了就容易一些。 在开了枪眼的雉堞上刚兜了一半,我就遇见了一队号手这时总算在休息,这叫我感到高兴,因为他们的响亮号声已接连不断地响了好多天了。他们都是少年先锋队员,不过是小孩子,因此我停下来对其中一个号手谈话时就采取了一种多少是父辈的态度。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戴着一顶褪了色
31、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颗模模糊糊的红星。但是,帽子下面那个号手可一点也不是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这样的一个小孩子你一看到心就软了下来,就象遇到一个需要友情和安慰的流浪儿一样:我想,他一定是非常想家的吧。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估计错了。他可不是妈妈的小宝贝,而已经是位老红军了。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参加了红军。“四年!”我不信地叫道。“那末你参加红军时准是才十一岁啰?你还参加了长征?”“不错,”他得意扬扬有点滑稽地回答说。“我已经当了四年红军了。”“你为什么参加红军?”我向道。 “我的家在福建漳州附近。我平时上山砍柴,冬天就采集树皮。我常常听村里的人讲起红军。他们说红
32、军帮助穷人,这叫我喜欢。我们的家很穷。一家六口,我的父母和三个哥哥,我们没有地。收成一半以上拿来交租,所以我们老是不够吃。冬天,我们烧树皮汤喝,把粮食省下来作来春的种子。我总是挨饿。 “有一年,红军来到漳州附近。我翻过山头,去请他们帮助我们的家,因为我们很穷。他们待我很好。他们暂时把我送到学校去读书,我吃得很饱。几个月以后,红军占领了漳州,来到我们村子上。地主、放债的和做官的都给赶跑了。我家分到了地,用不着再缴税缴租了。家里的人很高兴,都称赞我。我的两个哥哥参加了红军。”“他们现在在哪里?” “现在?我不知道。我离开江西时,他们在福建的红军里;他们和方志敏在一起。现在我可不知道了。”“农民喜欢
33、红军吗?”“喜欢红军?他们当然喜欢。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小鬼”都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千英里的。第9页(共13页)红军里有许多象他一样的少年。少年先锋队是由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据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冯文彬说,在西北苏区一共有少年先锋队员约四万名。单单在红军里谅必有好几百名: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
34、。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象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征山西期间加入了红军。少年先锋队员在红军里当通讯员、勤务员、号手、侦察员、无线电报务员、挑水员、宣传员、演员、马夫、护士、秘书甚至教员!有一次,我看见这样一个少年在一张大地图前,向一班新兵讲解世界地理。我生平所见到的两个最优美的儿童舞蹈家,是一军团剧社的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从江西长征过来的。你可能会想,他们怎样能经受这样的生活。已经死掉或者被杀的,一定有不少。在西安府污秽的监狱里,关着二百多名这样的少年,他们是在做侦察或宣传工作时被
35、捕的,或者是行军时赶不上队伍而被抓的。但是他们的刚毅坚忍精神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的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只有很年轻的人才能做到。(1) 请以时间为序,分点概括作者采访的那位“红小鬼”的状况。(2) 结合选文,分析作者笔下“红小鬼”的人物形象。(3) 结合选文,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我生平所见到的两个最优美的儿童舞蹈家(4)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名著,体味“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书名的含义。7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题。宗月大师老舍小时候,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
36、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很爱我,但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着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许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
37、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第10页(共13页)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黃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里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38、。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
39、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侯,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我很明白,放粮放钱只不过是能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罢了。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往往是能战胜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我对刘大叔的了解来看,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佛的一途。如今,我的料想果然成了现实。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
40、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确实知道他是个好和尚,能做一点便做一点。 出家以后不久,他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地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选自老舍全集第14卷,略有删改)第11页(共13页)(1) 从全文来看,宗月大师给过“我”哪些“好处”?(2)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1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2他的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车销售合同范例
- 中国合金外径千分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并口型仿真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不锈钢塑柄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高级彩色橡胶地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钢材包装机械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墨西哥安格车轮鲜鲍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光耦合器制造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亚胺薄膜粘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黑胡桃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铃木教学法在我国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题
- 【MOOC】操作系统及Linux内核-西安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厨余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全新危险废物运输安全协议(2024版)3篇
- 混凝土输送泵车安全操作规程(4篇)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研究生)期末试题
- 北京市矢量地图-可改颜色
- 2020年度图书馆中级职称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库
- 船舶上牌合同范本
-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