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短文教案设计语文短文教案设计语文短文教案设计1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篇上好的散文精品,一篇出自中国的大家郭沫若,一篇出自英国的大家罗素。两篇文章加起来不到一千字,内容涉及到鲁迅诗歌与书法艺术的成就和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思考。两篇文章都具有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的特点。请同学们在阅读中注意体会。先学习鲁迅诗稿序。二、了解文序的特点明确:序是一种写在文首,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有的序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按序的内容和体裁写的文章,如果放在文首,则称作“序”,一般图书常用“序言”、“前言”、“叙言”、“序录”;科技书藉常用“绪论”、“序
2、论”、“引论”等。如果放在文后,则称作“跋”,也有称“题跋”、“跋尾”、“后序”、“书后”、“后记”等。序可以由作者自己写(一般称“自序”),也可以请他人写(一般称“序”或“代序”)。三、诵读感悟语言、师范读、结合注释自读,疏通文义,体会感情。积累词语:犀角烛怪肝胆照人臻荟萃拘挛靡涯面聆謦、生分小组互读检查、评议。、教师抽查学生字词积累情况,投影显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每臻绝唱(zhn)边缘(yn)拘挛(lun)、犀角烛怪(x)篆隶(zhun)好其书(ho)、面聆謦颏(qnghi)战栗(l)遏制()、靡涯(y)赐予(c)欣然(xn)()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
3、都正确的一组是(、每臻绝唱(达到)犀角烛怪(蜡烛)、荟而萃之(聚集)面聆謦颏(当面)、肝胆照人(比喻真诚的心)寥寥(静寂,空虚)、遏制(止)欣然(旺盛)明确:、(缘yun颏hi赐c)、(烛:照寥寥:形容极少欣然:愉快的样子)请优秀者展示读。、读读,发现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或请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为何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朗诵角度发现本文语言美感)提示:句式精妙。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音节铿锵,朗朗上口。短句如“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短得有力;长句如“对方生与死表现具足”长得自然。还有类似对偶句,对的工整。文言词汇,语言简练含蓄,语句优美动听。用典自然。三、理清思路,整体把握、鲁迅诗
4、歌和书法有什么特点?、郭沫若对其作了怎样的评价?、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的诗歌与书法?、全文共三段,其相互关系如何?提示:、特点:诗歌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书法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评价,诗歌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书法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学其人,更要好其诗,好其书。、一、二段并列,先分述诗歌与书法,第三段总评,全文形成分总结构。四、学习我为谁而生、比较两文结构明确:议论文一般有四种结构模式,即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和总分式。两文均属总分式,只不过前者先分后总,后者先总后分。、请学生示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思考作者一生有哪几种追求?其中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着
5、最痛苦的?、深入探讨:我为谁而生又译为我的人生追求,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些人生追求?你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呢?讨论明确、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式结构。、一是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二是对无穷知识的追求,三是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第三种是令作者最执着最痛苦。(教师打出投影介绍罗素有关情况。)五、课堂小结这两篇短文让我们深刻感受了深厚的中外文化,从内容上说我为谁而生体现了西方人对待成功,对待生死的认识,鲁迅诗稿序中传递了鲁迅诗歌与书法的精神与魅力;从语言风格上说,我为谁而生善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语严谨而缜密鲁迅诗稿序则用文言写成,语言凝练而含蓄,展现了我国古汉语经久不衰的魅力。让我们再次齐
6、读两篇课文。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三探究活动短文两篇、鲁迅诗歌研读鲁迅先生一生所写的诗歌不是很多,目前共收集到近80首。这些诗歌从体裁看,有四言、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等旧体诗和新体诗、民歌体讽刺诗等。鲁迅先生的诗歌一部分单独发表在报刊上,一部分是发表文章中的有机部分,一部分是赠送给国内外友人的。这些诗歌后来收入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书中。研究方法:(1)确定研究内容。如“鲁迅诗歌的内容”,可以作归类研读、单篇研读,也可以寻找和作者在同时代的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对比研读。如鲁迅“诗歌的形式”,可以作形式的归类、同类型艺术特点的对比研读、不同时期同类型艺术特点的对比研读,还可以研究“鲁迅诗歌和鲁迅其他
7、文学样式的联系”等。(2)查阅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和家庭的藏书,还可以上网浏览。(3)阅读思考,分析对比。这是做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和思考,就不可能作正确的对比和分析,就没有好的研究成果。(4)交流小结。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还可以讨论自己的疑难问题。参读书目:(1)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诗刊20 xx年第10期“鲁迅诗歌专辑”。(3)周振甫鲁迅诗歌注。(4)鲁迅诗歌选讲,江苏人民出版社。鲁迅书法赏析鲁迅先生的书法作品主要就是他的各种手迹,包括小说、散文、日记等手稿,诗歌条幅手稿等。研究方法:(1)确定研究内容。赏析鲁迅先生的书法,可以从以下
8、几个角度人手:一般性的欣赏,单独看字的间架结构,笔画枯润;整体看字的布局安排,疏密凝疾。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评价分析,找到魏晋宋唐的代表性碑帖,比如魏碑、二王的书法、宋四家的作品和唐朝颜真卿等人的作品,研究鲁迅先生的书法和这些不同时代的大家之间的传承关系,从中辨认出鲁迅先生当年摹学的影子和神韵。进一步赏析,体会“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书如其人”的评价。不同情况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不同层次的选择。(2)查阅资料。(3)了解一点书法理论。(4)比较赏析。(5)交流讨论。参读书目:(1)鲁迅诗稿,文物出版社。(2)鲁迅名篇手迹书法艺术。(3)新浪“鲁迅先生诞辰120纪念
9、专题”。(4)翰逸神飞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应该为何而生”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同题材散文阅读和感悟。研究方法:(1)资料查阅。可以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以人生为写作题材的散文作品。(2)阅读积累。选择相关作品进行阅读和积累,积累的主要方式是做读书卡片,将同题材作品的作者、国籍(或时代)、作品标题、作者在文中所阐明的观点或见解、精彩的语句摘录下来。(3)分析思考。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撰写出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对于人生的不同态度以及自己从中所获得的感悟。(4)交流总结。同学把各自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班上进行交流,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是读书报告会的形
10、式。参读书目:(1)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2)世界文豪同题散文经典人生之旅,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世界散文宝库人生感悟录,长春出版社1994年版。(4)外国人生小品,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5)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精华集成,文汇出版社1993年版。语文短文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2、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恐龙无处不在激趣导入(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整体感知学生阅读,检查预习。讨论:课
11、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明确: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研读探究请同学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小组讨论)1、 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3、 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5、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有什么作用?“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用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蟾蜍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
12、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6、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面对面交流。“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拓展延伸说说学了本文之后的启示。明确: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第二课时教学被压扁的沙子旧课导入恐龙无处不在
13、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遍这篇短文。质疑讨论,出示问题:1、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明确:“撞击说”和“火山说”。(可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成论据加以证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
14、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对比阅读: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a.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b.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
15、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c.说明的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 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d.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拓展练习分组自由讨论: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
16、思维能力?明确:(2)多角度看问题,联想与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文短文教案设计3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20 xx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标题飞入,由日、月 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
17、热爱和追求呢?请大家听读课文日。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三、阅读探究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但愿人长久,
18、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要求:语言流畅简洁4、老师点拨.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
19、也学过类似的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的君子,牡丹-富贵者,菊-隐士,不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包括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是因为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却不仅把它们当成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这才有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壮举。因此,文学有其现实性,是为了服从作家表情达意的需要,同时也是和时代合拍的。五、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
20、普通文人,只能借抒发内心情感,因此,你就可理解巴金为什么要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当然也包括为什么赋予嫦娥新的理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中的语言魅力吧。六、分组品味欣赏作品语言两大组分别欣赏日、月。谁先拔得头筹?另一组谁来挑战?有没有谁来捍卫本组的胜利?.读懂了巴金的,我们不妨来看看前些日子,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七、文学思考:与此前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
21、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忘记他,出示表现巴金成果的幻灯片,在过去的20 xx年,杨利伟、钟南山的名字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 xx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语文短文教案设计4教学目的1理解两篇短文的寓意。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3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重点难点1重点:(l)理解积累文言词汇。(2)理解句义、文义。2.难点:(1)理解两篇短文的寓意。(2)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的变化。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
22、时两小儿辩日列子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辩斗(dou4)盘盂(yu2)沧沧凉凉(cang1)探汤(tang1)孰(shu2)汝(ru3)2熟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二、导入1作品简介两小儿辩日选自列于汤问,旧说是周朝列御寇作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一百三十四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花人忧天等,它们的含义深刻,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今人杨伯峻列子集释是目前较完备的注本。2导语这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三、正课1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句子停
23、顿)2请学生看课文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附译文孔子往东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了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呵呵地说:“谁说你多智慧呢!”3提问:两个小孩根据什么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讨论并归纳:一个小孩根据视觉,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孟一样小,
24、说明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根据触觉,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了热水里一样热,说明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中午时离人近。4提问:“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1)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写出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2)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5提问:两小儿笑回:“熟为汝多知乎!”你认为两小儿的“笑”是什么奖?讨论并归纳:这“笑”丝毫没有讥笑、耻笑的意思,而是生动传神的刻画出两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是善意的笑。6提问:孔子不能决的问题,你能否判断谁是谁非?讨论并归纳: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是一
25、样的,其大小也是相同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就是如此。同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的背景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就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差不大,就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由于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而大地
26、辐射、对流也使中午的气温升高。四、小结1古今词义汤古义:热水及其目中加探汤。今义:菜汤2一词多义去离开一狼径去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故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问其故旧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知了解人不知而温智慧孰为汝多知乎3虚词以介词把可以为师矣介词因是以谓之“文”也介词用以刀劈狼首连词来以思连词用来盖以诱敌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4省略句的翻译(1)省略主语。例:问其故。应补充主语;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2)省略量词。例:一儿以日初远。应补充量词: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3)省略状语。例:而日中时(去人)远也。应补充状语:而太阳正午时离太远。五、作业1课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27、。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及日中则如盘盂。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D孰为汝多知乎!(二)翻译下面的文盲句子。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加探汤。第二课时乐羊子妻范晔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嗟来之食(jie1)机杼(zhu4)稽废时日(ji1)懿德(yi4)2熟读课文,试翻译课文。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乐羊子妻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后汉书为东汉纪传体历史著作,共120卷。其中本纪10卷,列传80卷,为南朝宋范晔所撰。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人。后汉书是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东汉历史
28、著作,进行归纳.总结,加以剪裁提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成一家,沿袭史记民汉书的体例写成。从内容到形式都超过了当时同类著作,人们将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成为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2导语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乐羊子委的高洁品德和过人才识。三、正课1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句子停顿)2请学生看课文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羊子曾经走路时,捡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回到家里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何况拉到别人丢失的东西牟求私利以至玷污了自己的品行羊子十分惭愧,于是把金子扔到野外到远方去寻师求学。过了一年羊子回来了,妻跪起身子问他回来的原因,羊子说:出门久了心里想家,没有别的事情。”妻子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和要求
- 2025玻璃棉采购合同
- 2025物流服务合同变更申请表
- 2025供需合同文本模板
- 《2025工程项目前期开发合同》
- 2025年运载火箭跟踪、遥测及测控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氯氟氰菊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玻璃制光学元件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真空离子镀膜设备合作协议书
- 立绘买断合同协议
- 挖矿委托协议书范本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在线形考综合测试(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针灸推拿治疗失眠的禁忌
- 利达消防L0188EL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 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5江苏盐城市射阳县临港工业区投资限公司招聘8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声音感应控制电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DB50T 1041-2020 城镇地质安全监测规范
- 2025-2030年中国冰激凌市场需求分析与投资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体育赛事运营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