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铜蛋白和含铜酶课件_第1页
含铜蛋白和含铜酶课件_第2页
含铜蛋白和含铜酶课件_第3页
含铜蛋白和含铜酶课件_第4页
含铜蛋白和含铜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含铜蛋白和含铜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铜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铁和锌,在过渡金属中居第三位。铜蛋白和铜酶涉及生物体内的电子传递、氧化还原、氧分子的运送及活化等过程。 根据铜蛋白和铜酶的吸收光谱性质的不同,一般将铜蛋白和铜酶所含的铜分为三种类型:I型、II型和III型。在600 nm附近有非常强的吸收,而且其超精细偶合常数很小的铜蛋白中所含的铜被称为I型铜。与一般铜配合物相似的吸收系数和超精细偶合常数的铜蛋白中所含的铜被称为II型铜。 同时含有两个铜离子,而且两个铜离子之间有反铁磁性相互作用,并在350 nm附近有强吸收峰的铜被称为III型铜。有的铜蛋白中只含有一种铜,而有的铜蛋白中同时含有多种

2、类型的铜,如抗坏血酸氧化酶等,含有多种铜的蛋白被称为多铜蛋白。第一节 含铜电子传递蛋白 I型铜蛋白第二节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II型铜蛋白第三节 含铜氧载体III型铜蛋白第四节 多铜蛋白第五节 SOD的应用第一节 含铜电子传递蛋白 I型铜蛋白 目前已知含I型铜的蛋白都是参与电子传递反应的铜蛋白,该类蛋白通常呈深蓝色,因此也被称为蓝铜蛋白。(1) 紫外光谱在590625 nm范围内有很强的LMCT吸收(配体到金属的核移跃迁);(2) 电子自旋光谱中,由铜的核自旋引起的超精细偶合常数非常小,这是由于Cu-S键的共价性较大、Cu-S键长较短造成的;(3) 与一般铜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约160 mV

3、)相比,I型铜蛋白的氧化还原电位都比较高(200700 mV)。蓝铜蛋白(I型铜蛋白)的谱学特征主要有: 根据晶体结构,I型铜蛋白中铜的配位环境为N2SS*,即两个组氨酸侧链上的咪唑氮原子、一个半胱氨酸侧链上的硫原子和一个蛋氨酸侧链上的硫原子参与铜的配位,形成一个扭曲的四面体结构。(1) 铜原子位于蛋白的一端,蛋白链折叠成8条链,其中7个为折叠片,另一个为可变区域;(2) 三个含配位原子的氨基酸残基半胱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近,并靠近蛋白链的C端,另一个组氨酸相距较远,埋于蛋白链的内部;(3) 铜离子距离蛋白表面约8 ,周围是疏水环境,被认为是电子传递部位。I型铜蛋白在结构上有

4、一些共同点:一、质体蓝素 质体蓝素存在于植物和藻类的叶绿体中,在光合作用下,从细胞色素接受电子再传递给叶绿体。质体蓝素的分子质量约为11000 Da,氧化还原电位为370 mV左右。 质体蓝素活性中心的铜处于变形的四面体构型,由两个组氨酸侧链上的咪唑氮原子、一个半胱氨酸侧链上的硫原子和一个蛋氨酸侧链上的硫原子与铜配位。 有趣的是,氧化型质体蓝素的结构基本上不随pH变化而变化,而还原型质体蓝素的结构随pH变化而变化,当pH较低时,His87发生质子化,而且其咪唑环发生旋转不再与铜离子配位。二、阿祖林(天青蛋白) 从荧光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中分离得到阿祖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600170

5、00,含有一个铜离子,氧化还原电位为280340 mV。在电子传递体系中,阿祖林将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但供电子体尚不清楚。 在阿祖林的活性中心中,两个组氨酸的咪唑氮原子和一个半胱氨酸的硫原子形成一个三角形,蛋氨酸上的硫原子和一个蛋白链中的酰胺氧原子分别从三角形的两边与中心铜离子有弱配位作用。第二节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II型铜蛋白 与I型铜蛋白相比,II型铜蛋白活性中心在谱学上有几点变化:(1) 铜的氧化还原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2) 与铜配位的原子由硫变为氮或氧,铜采取典型的四方锥配位构型;(3) 电子光谱中吸收强度减弱;(4) 电子自旋光谱中超精细偶合常数变大。 从功能方面看,I型铜蛋白为

6、电子传递蛋白,而II型铜蛋白中的铜一般处于配位不饱和状态,即留有空位,从而可以结合底物分子,并进行催化反应。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SOD) Super Oxide Dismutase 在氧分子代谢过程中,作为不完全代谢的产物或负产物,会产生对生物体有害的超氧负离子和过氧负离子。由于这些有害物种的反应活性非常大,有必要及时、有效地清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有效地催化分解超氧负离子,起到保护生物体的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的反应式为: 2O2- + 2H+ O2 + H2O2反应中生成的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反应,消除其毒性。 (1)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2Zn2S

7、OD)(2)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3) 铁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4)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NiSOD)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有四种: 超氧物歧化酶是一种新型酶制剂,它在生物界的分布极广,几乎从人到细胞,从动物到植物,都有它的存在。原来从牛血中制取,现多从猪血中提取。 哺乳动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Cu2Zn2SOD)主要存在于肝脏、脑、血液等组织,它与超氧负离子的反应非常快,可以有效地除去超氧负离子,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从而起到防止老化、抑制肿瘤发生等作用。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938年被发现,直到1969年才知道其生物活性。Cu2Zn2SOD中含有两个相同的亚基,其

8、中每个亚基中含有一个铜和一个锌离子。两个亚基之间主要是通过非共价键的疏水作用缔合在一起。 根据晶体结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每一条蛋白链中的二级结构主要为折叠和转角,而螺旋结构含量很少。每一个亚基中的铜离子和锌离子通过一个组氨酸侧链上的咪唑基团桥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6.7 ,形成一种特殊的双核异金属活性中心。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中每个铜离子与四个组氨酸侧链上的咪唑氮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四边形,还有一个水分子在轴向上与铜离子配位,使铜离子为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每个锌离子为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由三个组氨酸侧链的咪唑氮原子和一个天冬氨酸的羧基氧原子与锌离子配位。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衍生物

9、研究发现,除去Cu2Zn2SOD中的锌离子后,Cu2E2SOD(E代表空位)的活性与Cu2Zn2SOD的活性一样,表明没有锌离子并不影响酶的活性,这与超氧负离子的歧化反应发生在铜离子部位一致。 锌离子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中可能起稳定蛋白结构的作用。红外光谱研究结果显示,除去Cu2Zn2SOD中的铜离子后,其二级结构变化不大,而除去Cu2Zn2SOD中的锌离子后,其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折叠含量减少,而无序结构含量增加,表明锌离子对维持Cu2Zn2SOD的二级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可能需要两种金属的协同作用,在每一轮催化循环中,连接铜离子和锌离子的咪唑桥先被断开而后又重新形

10、成。在桥断裂后,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催化超氧负离子歧化反应。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可能的桥断裂机理二、半乳糖氧化酶 半乳糖氧化酶的活性中心只含有金属铜离子,是分子质量为68000 Da的醇氧化酶,催化D半乳糖氧化为D半乳己二醛糖:半乳糖苷和二羟基丙酮都是半乳糖氧化酶良好的底物,但不能催化氧化葡萄糖。 从pH为4.5的乙酸缓冲溶液中得到的半乳糖氧化酶晶体结构显示,其活性中心有两个组氨酸侧链的咪唑氮原子、一个酪氨酸侧链的氧原子和一个乙酸根与铜离子配位形成平面四边形,另一个酪氨酸侧链的氧原子参与轴向配位。在pH为7.5时,乙酸根离子被水分子取代。第三节 含铜氧载体III型铜蛋白 与I型和II型铜蛋白

11、活性中心只含有一个铜离子不同,III型铜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在其活性中心含有两个铜离子,并且两个铜离子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III型铜蛋白的典型代表有血蓝蛋白和酪氨酸酶。一、血蓝蛋白 血蓝蛋白是一种氧载体,存在于蜗虫、章鱼等甲壳类和软体类动物的血液中。血蓝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而且亚基数可以变化,与其来源有关,不同来源的血蓝蛋白含有不同的亚基数,其中一个亚基的分子质量约为460000 Da。 由血蓝蛋白在脱氧状态(还原态)的晶体结构可知,其活性中心含有两个一价铜离子,Cu(I)-Cu(I)距离为4.6 ,每个铜离子与三个组氨酸侧链的咪唑氮原子配位,两个铜离子之间未发现桥联配体。两个铜离子之间的

12、空腔正好容纳一个氧分子。 氧合血蓝蛋白(氧化态)中尽管铜离子为二价d9构型,但由于两个二价铜离子之间存在很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以致在室温条件下,该双核铜活性中心呈抗磁性。共振拉曼光谱研究发现,氧分子结合到血蓝蛋白后,其OO伸缩振动在750 cm-1,表明氧分子以过氧负离子状态存在。 16O18O双同位素标记研究结果显示,16O18O结合到血蓝蛋白以后只观测到一种OO伸缩振动,因此推测氧合血蓝蛋白活性中心的结构为(-过氧基)双铜结构。 模型化合物研究和氧合血蓝蛋白晶体结构证实,双核铜中心具有-2:2-过氧基结构。 在几个氧载体中,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一个金属离子结合一个氧分子,而在蚯蚓血红蛋白和

13、血蓝蛋白中两个金属离子结合一个氧分子。二、酪氨酸酶 酪氨酸酶存在于哺乳动物中,具有两种不同的催化活性,它既可以催化氧化邻苯二酚(儿茶酚),又可以催化对甲苯酚的羟基化反应,即酪氨酸酶具有儿茶酚酶和甲苯酚酶的活性。L-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被氧化为L-多巴,进一步被氧化生成皮肤黑色素。 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与血蓝蛋白双核铜中心类似,但在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周围更有利于外界分子、底物分子的接近,从而在双核铜部位发生催化反应。第四节 多铜蛋白 在I、II、III型铜蛋白和铜酶中,活性中心只含有I型、II型、III型三种类型铜的某一种,它们都是含简单铜离子的蛋白。此外,生物体系中还有一些铜酶和铜蛋白的活性

14、中心同时含有多个铜离子,而且铜离子的类型也不同相同,称为多铜蛋白或多铜酶,例如抗坏血酸氧化酶、漆酶、血浆铜蓝蛋白等。 多铜酶或多铜蛋白的共同点是底物被氧化的同时,氧分子接受四个电子还原成两分子水。如在抗坏血酸氧化酶作用下,一分子氧将两分子抗坏血酸氧化成两分子脱氧抗坏血酸,同时生成两分子水: 抗坏血酸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一些细菌中,在该酶的活性中心含有四个铜离子,而且分别属于I型、II型和III型铜。其中I型铜离子与两个组氨酸、一个半胱氨酸和一个蛋氨酸配位,II型铜离子与两个组氨酸和一个羟基或水分子配位,而III型铜离子与三个组氨酸配位。 三个II型和III型铜离子形成一个三角形簇合物结构,被

15、认为在氧分子的四电子还原生成水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I型铜与该铜簇合物之间距离较远,底物结合在I型铜附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I型铜离子从二价被还原到一价。第五节 SOD的应用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 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 人时刻都在进行氧代谢,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自由基的生成与消除处于动态平衡,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或当某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氧自由基生成过多或超出清除能力或清除能力减弱时,过多的氧自由基通过损伤生命大分子、破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加速机体老化。 20世纪,科学家们提出

16、的自由基学说比较清楚的阐明了机体疾病衰老的过程: 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现已证实,由氧自由基引发的疾病多达60多种。 SOD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复原因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由于现代生活压力,环境污染,各种辐射和超量运动都会造成氧自由基大量形成;因此,生物抗氧化机制中SOD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SOD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SOD对健康有如下功能:提高免疫;延缓衰老;抗疲劳;降血糖;防治白内障;预防动脉硬化;防癌抗癌;去皱祛斑;促进微循环;改善内分泌;提高肺活量;防治组

17、织重灌流损伤;防治肝损伤;护理肠胃上皮细胞免受损伤;抗烟雾损伤和清除自由基等等。 研究表明,SOD与人体健康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国际生化委员会、美国联邦食品管理局称其为抗衰因子、美容娇子。SOD是中国卫生部批准的具有延缓衰老功能的部分物质之一。SOD每毫克的售价达到40美金。1、抗氧化。医学报告指出,抗氧化能力的衰退期已提前到35岁左右。光靠补充蔬果已经不足以消除人体内外共同形成的氧化压力。2、预防慢性病及其并发症。自由基是科学家最近才发现导致各种慢性病与老化的罪魁祸首,故说它是万病之源,是人体健康的大敌,自由基对身体的伤害是日积月累的,尤其是糖尿病与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养成多多摄取抗氧化物的好习

18、惯,保证可以让您远离慢性病的威胁。3、抗衰老。人之所以会衰老,老化迹象一点一滴出现,如色素沉淀、体力衰退,是因为体内产生氧化作用,所谓氧化作用类似于生锈反应,抗氧化剂的补充有助于降低氧化的速度,减慢衰老的脚步。4、抗疲劳。过多的自由基在体内残存,就犹如毒素蓄积体内一样,会让人容易疲劳、厌倦、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昏昏沉沉、打哈欠,SOD-Like对上班族熬夜加班,学生应付考试所产生的疲劳,在提振精神及集中注意力方面成效显著,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升,及考试成绩的进步。5、化疗副作用的消除剂。接受化疗的癌症病患体内的抗氧化能力会大大地降低,万一低到某个程度,自由基会损害细胞、黏膜、五脏六腑、脑、中枢神经

19、等。所以癌症患者应及时补充抗氧化剂来维持好体力。日本厚生省与美国癌症中心(NCI)亦建议使用抗氧化剂来预防癌症或治疗因氧自由基破坏细胞所引起的病变。降低抗癌药物所引起的如呕吐、食欲不振、掉发等副作用。6、化解妇女的氧化压力危机。(1)皮肤出现斑点皱纹:因为氧自由基无法有效被清除,破坏胶原蛋白、弹力纤维蛋白,使皮肤保温及维持弹性的功能丧失,皱纹横生,加速黑色素的沉淀。(2)循环不良、黑眼圈、肤色灰暗无光泽。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于治疗因超氧离子引起的各种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痕疮、皮肌炎等均有明显效果。此外,在防辐射、防衰老、抗肿瘤等方面也已进入临床。SOD对胃病、烧伤、脚气等都有独特的效果。二、超氧化物岐化酶的临床应用临床试用 SOD 治疗和预防下列疾病:(1) 可抑制心脑血管疾病(2) 抗衰老作用(3) 自身免疫性疾病(4) 肺气肿(5) 辐射病及辐射防护(6) 老年性白内障 SOD对醒脑、提神、亢奋精神、抗疲劳、恢复体力、减肥也有很好的作用。市场上销售的大宝、奥琪、紫罗兰、永芳等高级护肤化妆品,都因添加了SOD而成为抢手货。三、SOD的保健、美容作用大宝SOD蜜 大宝SOD蜜内含丰富的SOD活性物质,并加入人参、黄芪等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它易被皮肤吸收,并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能不断地对皮肤补充SOD活性物,并能有效地防止角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