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课件_第1页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_第2页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_第3页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_第4页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5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5 古代诗歌阅读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应试基础必备应试必备清单700分综合 考法解析综合考法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综合考法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综合考法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综合考法4 把握古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综合考法5 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应试基础必备1.古代诗歌的形象2.古代诗歌的的语言3.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4.古代诗歌中常考的思想内容5.八大类型古诗备考要点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意象意境主人公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

2、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例1例2诗人形象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戍守边关、反对征战的形象怜才惜贤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杜甫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

3、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展现的是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陶渊明归隐田园、安贫乐道的思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悠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才能却不得施展的艺术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人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

4、悲叹。全词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却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戍守边关、反对征战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豪情。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疾苦、反对征伐的诗人形象。怜才惜贤的形象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体现在字里行间。儿女情长的形象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5、与何人说?”词作抒发了清秋时节词人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伤感和别后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意象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商山早行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例1.意境概述“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创设的意境上,其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清幽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2.意境和意象的关系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鉴赏意象的关键在于把握“象”,鉴赏意境的关键在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意”

6、。捕捉“意”“象”的能力在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3.古代诗歌常见意境特点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苍茫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悲壮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境特点举例闲适恬淡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幽明净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刘禹锡竹枝词(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意境特点举例萧疏凄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安谧美好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高远深邃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

7、境特点举例淡雅幽远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清冷幽静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中的炼字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中的炼字动词形容词虚词数量词叠音词颜色词拟声词动词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月本是相对静止的,用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花写得摇曳多姿起来,似乎花在月的映照下摆弄出娇羞柔美的倩影。形容词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如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

8、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情景,才能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形容词的活用。如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虚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着一“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思乡之情。数量词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如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

9、开。”郑谷把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因为改后的“一枝”细腻而准确地表现出了早梅“早”的特点。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 “盈盈”“脉脉”6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修长,“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0、”诗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间是那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色彩感。拟声词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诗中用了“嘈嘈”切”“间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沉郁顿挫婉约细腻豪放旷达雄浑开阔慷慨悲壮幽默讽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

11、的华丽,显现出朴实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平实质朴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语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诗人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将感情深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含蓄隽永4.形象生动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词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

12、感情。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3.清新明丽5.绚丽飘逸用华丽的辞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绚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美。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沉郁顿挫“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显示其沉郁顿挫的力作。7.婉约细腻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情调缠绵,表达感情

13、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8.豪放旷达豪放即豪迈奔放,狂放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是典型的代表作品。9.雄浑开阔骨力挺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代表诗歌如王之涣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10.慷慨悲壮情感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心中郁结,愤慨不已。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

14、登上城楼,泫然泪下,感慨万千。11.幽默讽刺多用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法,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有讽刺意味,令人忍俊不禁。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起兴 渲染 烘托 衬托 用典 象征 抑扬 联想和想象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 以小见大 借古讽今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比 设问 反问 双关 反复 结构技巧:开门见山 曲笔入题 铺垫 伏笔 照应 起承转合 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浑然天成表达方式记叙单一的叙述较少,它往往

15、与描写相结合。诗歌中所记叙的事情包括诗人的现实生活和典故两大类,其中常常隐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描写根据描写角度不同1.正面描写如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直接描绘了秦罗敷的发型、耳饰和服饰。2.侧面描写如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诗句并没有直接描写音乐旋律本身的跌宕起伏,而是从侧面写李凭弹奏箜篌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以此表现其音乐的优美。根据描写手法不同1.细描如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

16、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里由整体到局部,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的细腻描写,旨在突出刘兰芝的美,更表现出她的从容镇定。2.白描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白屋、柴门、犬吠、风雪、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诗人运用了白描手法,描绘出“风雪夜归人”的画境。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通过写景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助某物来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助某事来抒情即事抒怀用典抒情借助议论来抒情抒情议论 所谓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达的意见。 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

17、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当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表现手法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孔雀东南飞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渲染对环境做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3.烘托(1)以人烘托人。(2)以物烘托物。(3)以物烘托人。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衬托(1)正衬。即利用事物间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

18、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反衬。即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突出主体,常见的有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乐景写哀情等。如张耒的夏日三首(其一):“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5.用典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或相似的特点,可借助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把它们联系起来。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7.抑扬先扬后抑。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19、不问苍生问鬼神。”先抑后扬。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8.联想和想象联想指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想象则指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9.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又称虚实相生,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

20、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如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古代诗歌中的“虚”主要包括以下四类:梦境;神仙鬼怪的世界;已逝之景;设想的未来之境。10.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1.正侧结合正面描写是直接对要表现的对象进行描写。侧面描写即间接地描写要表现的对象,也就是通过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或环境等进行描写,使描写对象的特点更为鲜明、突出。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

21、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12.点面结合写景状物,有时需作“面”上的背景烘托,或对“点”进行精雕细刻,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3.以小见大以小景传大景之情。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境界。如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借小事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4.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

22、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诗歌开头不是马上就触到主题,而是先来一个发端。这种技巧运用得好,会使诗歌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主要事件发生或主要情感抒发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铺垫。如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伏笔为下文行文所做的准备,常常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伏笔。如杜牧泊秦淮:

2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照应诗歌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分为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三类。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起承转合这是古典诗词写作上的一种技巧,一般指对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起”即开头(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开头两句,以下类推);“承”即紧承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得自然、紧密;“转”即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

24、“合”则是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的作用,要收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联)点出诗意或主题。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结尾处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如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画龙点睛在诗歌关键处用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深意都显露出来。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浑然天成诗歌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古代诗歌中常考的思想内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同

25、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春望。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抒写报国无门的悲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如屈原的涉江。3.离愁别绪写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写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写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6、、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思念亲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边关乡思,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写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4.思乡怀人5.生活杂感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韶华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对生活哲理的阐释,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八大类型古诗备考要点羁旅思乡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怀人诗咏物言志诗爱情闺怨

27、诗边塞征战诗政治讽喻诗羁旅思乡诗题材特征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常见意象有: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落叶、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内容情感内容上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情感主要有: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他乡幽怨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用手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

28、融。(2)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3)侧面落笔。(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咏史怀古诗题材特征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诗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等字样。内容情感内容主要是:写昔盛今衰,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写物是人非,昔日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历史的沧桑令人感慨思考。 借古讽今,以历史上的荒淫奢靡,劝诫今人不要贪图享乐,免蹈覆辙。借古抒怀,用历史人物、事迹与自身际遇对比,抒发深重的人生感慨。情感主要有: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29、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常用手法(1)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2)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3)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4)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山水田园诗题材特征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主要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清泉、明月、渔歌等。内容情感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情感有: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

30、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常用手法(1)修辞上,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2)描写上,主要是白描与工笔,包括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的运用。(3)表现手法上,主要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等。送别怀人诗题材特征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常见意象有:柳、酒、月、水、长亭、短亭、阳关、舟、灞

31、桥等。内容情感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情感主要有: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常用手法(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3)以乐景衬哀情,反衬。(4)想象,虚实结合。咏物言志诗题材特征咏物诗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往往是单纯的某个物。咏物诗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来看,咏物诗或以所咏之

32、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内容情感内容有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等。情感主要有: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常用手法(1)修辞上,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2)描写方法上,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3)抒情方法上,主要是托物言志。爱情闺怨诗题材特征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词或

33、直接用“无题”作诗题。常见意象有: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内容情感内容上既有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也有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等。情感主要有: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常用手法(1)比兴(托物起兴)(2)反衬(3)先扬后抑边塞征战诗题材特征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

34、风光为题材的诗。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词。常见意象有: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内容情感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情感主要有: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和平安宁的

35、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之情。常用手法(1)修辞上,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2)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3)意境营造上,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政治讽喻诗题材特征政治讽喻诗是以反映国事民生为题材的诗。标题往往直接显示底层民众,如“寡妇、民、田夫”等字词。主要人物有官与民、贵与贱之别。常见意象多与征敛、生计、豪奢淫逸等有关。内容情感内容上有两类:一是恶政赋税徭役过重,官吏欺压百姓,权贵骄纵豪奢;二是民情百姓劳动艰辛,生活凄惨。情感主要有:揭露黑暗政治,批评朝政得失,对统治者进行劝谏。反映民生疾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对

36、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怨愤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常用手法(1)叙议结合,卒章显志。以叙事为主,穿插精辟的议论,表明作者的立场。(2)以“赋”为主,描写生动。运用简练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各种人物形象。(3)常用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突出主题,暗含批评。高考真题 解法实例考例课标全国2017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诗歌类型】宋诗,即事感怀类。【思想情感】朝廷得添人才的喜悦,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为国选出英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用意象】紫案、香、战士、春蚕。【运用手法】渲染、比喻、以动衬静。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

37、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题目交代诗歌的主要事件,众考生在礼部贡院参加科举考试。“贡院”是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渲染一、二两句着力渲染了考场环境: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贡院里群英毕至,春风和缭绕的香烟,增添了祥瑞肃穆的气氛。铺陈、比喻三、四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的情况,考场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考生都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好似春蚕在吃桑叶。感悟五、六两句写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列有种种官爵,将给这些未来的公卿。诗人不禁生发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升华七、八

38、两句写作者惭愧自己体衰多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实是谦逊之辞。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答案】BE【考点】鉴赏古代诗歌【应考思路】对于综合鉴赏古代诗

39、歌的客观题,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了解基本内容。这首诗写作者主持礼部贡院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其次,根据选项,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选项正误。诗歌首句是环境描写,香烟轻飘,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静谧的,而一个“暖”字、一个“轻”字,可以看出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A项正确。B项中,“衔枚”指古代进军袭击敌人时,常令士兵把枚衔在口中,以防喧哗而暴露行迹。此处表现寂静肃穆的考场氛围,B项错误。由诗中的“献贤”和“先德行”可看出C项正确。一个“待”字可看出朝廷的殷切希望,“公卿”则可看出期望的是他们成为栋梁之材,D项正确。E项中,作者说自己身

40、体衰病、精神不济,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同僚来识别辨明,这只是谦逊之辞,并非承认事实。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应考思路】对于鉴赏古代诗歌某个句子的题目,首先,根据原句展开联想,描述诗句的意思。“下笔春蚕食叶声”是指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比喻运用得十分贴切。其次,点明诗句中的手法及效果。该句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微小的声音更能反衬出考场的寂

41、静肃穆,以动衬静,更见其静。再次,分析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春蚕是代表勤劳、奉献的意象,春蚕食叶也可寓指考生的成长,将有收获。作为主考官之一的欧阳修,在为国选拔人才之时看到众考生奋笔疾书,如春蚕食叶般令人可喜,流露出诗人充满希望的喜悦情感。高考真题 解法实例考例课标全国2016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诗歌类型】唐诗,即景抒怀类。 【思想情感】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对大唐盛世的热烈歌颂,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伤感。 【所用意象】汉江、九龙、迅湍、众流、任公子、沧浪。【运用手法】比喻、对比、用典、情景交融。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

42、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总起比喻一、二两句紧扣“望”字,总起全诗,写长江下游的景象江水延绵曲折长达万里,支流遍布如同九龙盘踞。渲染蓄势三、四两句描写了江流的具体景象: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原地区,波涛汹涌,迅疾奔流。与前两句共同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渲染出一

43、派雄壮气象,为下文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蓄势五、六两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六朝的国运不兴。“不足观”写出了曾经繁华的“三吴”而今的萧条败落,为下文颂扬盛唐气象进一步蓄势。比喻对比七、八两句用比喻手法描写了唐王朝统一天下后安定和谐的景象。通过与上文“横溃豁中国”“不足观”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开创盛世伟业的赞誉之情。用典九、十两句化用庄子中“任公子”这一典故,既紧承上文表达对今日“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的太平盛世的颂扬,又用“罢钓竿”表达出盛世才子想建功立业却无用武之地的遗憾和失落。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

44、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应考思路】对于鉴赏诗歌景象、分析诗人描写用意的题目,首先,要抓住构成景象的景物,结合诗句弄清景物的特点。 本诗的前四句主要描写了“汉江”这一景物。“回万里”写其曲折延绵,“九龙盘”以比喻手法写其盘踞大地的宏大气势,“横溃豁”生动有力地表现了长江四溢、泛滥之浩瀚,“飞迅湍”表现其急速奔涌之磅礴。其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景物所营造出的景象特点。 前四句重点刻画汉江江水景象,突出了其曲折绵长、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雄壮的特点。再次,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思考诗人刻画如此景

45、象的意图。 这里写汉江江水壮阔的气势,与诗歌所歌颂的盛唐国力是相对应的,因此作者着力刻画的用意是为下文写“垂拱众流安”做铺垫,积蓄文势,以更好地突出主旨。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考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考思路】对于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了解基本内容。 本题牵涉用典,注释已将典故及诗句含意交代清楚,即善于在沧浪中钓大鱼的任公子在当今已

46、无须垂钓了。其次,知人论世,理解诗句的言外之意,揣摩诗歌的内在情感。 作者称任公子大可收起他的钓竿,不必再垂钓了,这是对任公子沧浪钓巨鱼这一典故的反用。作者如此说,是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本朝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表达了对大唐盛世的歌颂。但结合李白的平生抱负、自我期许和仕途遭遇,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歌颂并不单纯,诗句暗含即使是怀有平定寇盗、重致太平的抱负的英豪才智之士也没有机会施展之意,隐隐地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失落。700分综合 考法解析综合考法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综合考法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综合考法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综合考法4 把握古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综合考法5 评价古代

47、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的形象“物”的形象“景”的形象“人”的形象常见题型常式: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变式:简析这首诗中人物的特点。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解题方法(1)在整体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诗人形象还是主人公形象,并从诗句中确定人物的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要知人论世,结合注释、诗题,了解作者及其经历、创作意图等,把握作者描写和评价人物的感情色彩,分析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答题步骤(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身份。(2)分析人物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

48、依据,切忌以译代析。(3)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概括人物形象身上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示例“物”的形象常见题型常式: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它的哪些特点?变式:简要概括意象的内涵。结合全诗,分析意象的作用。任取两个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解题方法(1)要熟记一些特定物象的内涵及象征意义。(2)鉴赏一般物象时,要结合诗人的处境,了解诗人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物象的意义。(3)要抓住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把握物象的外在特点、内在品质及精神。(4)要抓住物象与诗人所言之志的相似点或相关点,弄清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抓住物

49、象的形态、色泽、特征以及所处环境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点。(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3)由“物”的内在品质联想到具有这种特点的“人”,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示例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景”的形象常见题型常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变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解题方法意境,是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时,一要注意主要景物的特点,二要注意由诸多景物组合而成的画面或氛围的特点,三要注意作者寄寓诗中的情感。意象是

50、诗人借以寄托情感的物象。它往往与季节有着紧密的联系。亮丽的、暖色调的意象往往表达诗人积极愉悦的感情,昏暗的、冷色调的意象则往往用来抒发诗人消极悲伤的感情。答题步骤(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2)用一两个专业术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说出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示例林景熙梦回:“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 字诗 眼炼句语言风格炼 字常见题型

51、常式:诗中最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变式:赏析字的妙处。简要分析句中的字的表达效果。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题方法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类题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诗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精彩的字词以诗句中的动词最为常见,要注意看到它的主语是什么,宾语是什么,关注它与整首诗歌的主题的联系等。答题步骤(1)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指出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字,或对题干的说法表示认同。(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若该字运用了特殊的文言现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化静为动等,则要明确指出。(3)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

52、,描述景象。(4)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柳中庸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示例诗 眼常见题型常式: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变式: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试简要分析。有人认为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解题方法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情趣性,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鉴赏诗眼则重在结合全诗内容和诗歌的主旨来分析。答题步骤(1)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指出诗眼是哪个字(词),或对题干的说法表示认同。王

53、寂日暮倚杖水边:“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示例(2)指出该字(词)在表达主旨上所起的作用。(3)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炼句常见题型常式: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联。变式: 本诗第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句的妙处。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简要赏析。解题方法这种题型综合性较强,不可只简单地翻译诗句,而须在理解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并多角度赏析、全方位分析诗句的精妙之处。答题步骤(1)先理解诗句的表层含意,分析诗句所表现的意境或情景;抓住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发掘诗句所表达的深层内涵。(2)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特点、诗句位置等角度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或谋篇构思上的作用。张镃竹轩诗兴:“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示例语言风格常见题型常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变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题方法这类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首先,要知人论世,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