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绿色工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绿色工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绿色工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绿色工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绿色工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创新支持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重点投向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等领域,加 大对工业绿色低碳开展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 政策,促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支持开展低碳、节能、节水、 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技术改造。探索开展 绿色金融试点,通过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给予融资利率优惠等 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为全省绿色低碳工程提供长期限、低本钱的 融资支持,促进工业企业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改造。一、开展环境从国际看,绿色低碳开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 绿色经济已

2、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 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繁重。特别是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工业绿色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5年是应 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十四五”时期,四川推开工业绿色开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国家战略在我省交汇叠加,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位 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我省进一步发挥清洁能 源大省优势,加快开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推开工业绿色低碳转 型,服务支撑全

3、国降碳减排。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行业占比偏高、 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偏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污染物排放水平有 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客观存在,必须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开展,加快形 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打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成都平原经济区推进废旧装备 和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制造等配套产业开展,支持建设“城市矿产”基 地示范建设重点工程。川南经济区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探索酒 糟等固体废物的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打造白酒“金三角”循环经济示 范区。攀西经济

4、区提升以资源为主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建设机钛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区。川东北经济区建设集勘探开 发、综合利用、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发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产业联盟作用,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处理产业开展,积极开展新能 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 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及综合利 用企业,研发推广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行业标杆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企业,深入推进工业资

5、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新建一批资源综合 利用基地和企业,打造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模式。三、工业碳达峰推进工程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持续推进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 测系统建设,组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以上的企业以及5000吨以 上的化工企业全面接入在线监测系统,着力保障重点用能企业数据接 入的持续性、完整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依托系统探索开展综合能 效、碳排放监测诊断,支持企业依托监测监控情况开展碳足迹认证、 碳排放核算,逐步形成“前端监测、中端诊断、后端节能改造”管理 服务模式。低碳开展能力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工业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 查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资产管理体系,提升工业企

6、业应对碳达 峰、碳中和的整体能力。定期举办工业领域碳达峰培训和政策宣贯, 推广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培养一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行业专家和企 业碳排放管理骨干,助力企业提升低碳管理能力。加大绿色低碳人才培养力度,培育急需紧缺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低碳领军人才 队伍。四、打造川渝协同开展新样本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探索全面融合、一 体化绿色开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共建川渝工业绿色开展功能平台,推 动重点领域协同开展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开展的 动力系统,为区域绿色协同创新开展探索工业绿色开展的“川渝样 本”。.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开展。积极推动川渝绿色产业协同开展。坚持全产

7、业链贯通、开放式互 联,立足川渝两地共同优势,协同重庆整合提升汽车、智能制造、电 子信息、重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深化重大展会、品牌 质量、市场拓展等领域对接,共同推动两地绿色转型开展和要素协调 保障,合作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推动成渝地区绿色产业高效分工、错位 开展,在能源化工、新能源汽车、氢能、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 领域积极培育大中小企业配套、上下游协同的绿色产业生态圈。发挥 川渝地区要素本钱、市场和通道优势,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协同承 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转移。打造川渝绿色开展合作示范。拓展川渝合作示范区范围,探索搭

8、建工业绿色开展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开展多方式、多层次、多 领域的合作共建,共建川渝工业绿色一体化开展示范区。将各类产业 合作园区、基地、示范工程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协同发 展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动能源转型、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绿色 生态产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循环低碳产业等绿色开展重点领 域工程建设,合作打造国家级试点示范。.推进川渝绿色协同创新。大力支持绿色创新科技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推动资源节约、 能源替代、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先进适用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制造 与数字化、信息化、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交叉,为产业提质增效和 绿色开展提供技术与动力支撑。整合川渝地区资源环

9、境、绿色环保、 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研究力量,积极推动绿色科技成果转化,鼓励 企业、产业、行业通过绿色创新和绿色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 开展,培育川渝工业绿色增长的新动能。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技术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坚持立足全国、 放眼全球,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提升战略平台综合承载能力,加 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开展创新策源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创新 型城市群。支持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协同创新,促进万达开、川南渝西、遂潼、高竹等毗邻区域融合 创新,推动科研布局互补、绿色创新资源共享、绿色产业互动。鼓励 川渝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制造

10、、资 源综合利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或新型研发 机构,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转移,打造国家级“成渝城市群综合科技 服务平台”。.大力开展氢能产业。提升关键领域创新能力,加大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提 升燃料电池寿命、平安性和稳定性,实现关键技术和原材料完全自主 可控。进一步健全产学研联合机制,加强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创新平 台建设。不断优化和健全氢能产业链,围绕氢气制、储、运、加和应 用各环节,持续壮大核心企业,引进龙头企业,培育配套企业,打造 完善的产业生态。加快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商业应用,并探索 在船舶、无人机、轨道交通、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装备等多领域多场景 示范应用

11、,同时优化配置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氢能基 础设施网络。强化氢能产业合作,积极打造成渝氢走廊,将四川打造 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基地、示范应用特色区域和绿氢输出基 地。.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顺应汽车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开展趋势,支持重点整车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品质、扩大销量,并加快导入畅销对路的优 质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动汽车企业品牌向上,丰富特色优势产品,进 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研发创新合作,加大 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车联网、车 路协同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聚焦产业链缺环和弱项,加强企业培育 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补短板、

12、锻长板,全力保障川渝区域汽车产 业链平安,加快提升供应链本地化水平。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共 领域应用,鼓励新能源汽车在公路客运、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 市物流配送、机场、港口等领域应用。.持续深化川渝绿色合作。建立健全川渝工业绿色开展的政策体系,构建市场主导的川渝绿 色产业开展协作机制,探索运用多种财政、绿色金融等手段支持绿色 产业工程,形成川渝绿色协同开展改革示范效应。大力推动成渝氢能 产业合作,推动省内不同区域和重庆市在氢能供给、氢能装备、氢能 应用领域的合作开展,打造国内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基地、示范应用 特色区域和绿氢输出基地。持续推进节能环保品牌推广川渝行、川渝 节能环保人才技能大赛等活动,扩大活动覆盖范围,提升活动影响力,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开展。五、推进节能降碳重大工程示范发挥中央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示范引领作用,在主要碳排放行业 和绿色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新型储能、碳捕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