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指导和实施建议(全国教材培训)课件_第1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指导和实施建议(全国教材培训)课件_第2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指导和实施建议(全国教材培训)课件_第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指导和实施建议(全国教材培训)课件_第4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指导和实施建议(全国教材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指导和实施建议依据课标要求开展七年级历史教学壹七年级历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贰目录一、依据课标要求开展七年级历史教学 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不仅是学好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也是构筑国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历史教师肩负着育化学生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育人的追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 一、教学建议 历史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本标准为依据,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注重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三)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五)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六)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社会学科主体:学生主体的需求(学习兴趣和社会化成长)社会:国家社会的要求(继承文化与创造文化)学科:学科课程的规定(学科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历史教育的三个维度(一)初中学生的成长需求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发展成

3、为“社会人”的转化过程。马克思:实现自我目的的人,社会关系中的人。中学阶段的学生开始具有社会融入的心理动机,出现尝试确立自我社会角色意识的需求。(表现:阅读历史或文学、有意与成人接触交流、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出现成人化表现)壹(一)初中学生的成长需求他们希望走向精神独立,但又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历史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将历史的间接经验通过感悟转化为他们的直接经验,以滋养他们的心智成长需求。历史智慧也能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社会,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壹 学生之问:老师讲的内容我都明白了,但是,这些内容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1. 对个人而言,增进知识,

4、促进思考,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帮助自己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以史为鉴,联系现实,服务于人生。 2. 对一个民族而言,增强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3. 对人类文明而言,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培养拥有全球意识的“地球公民”;汲取前人的智慧与教训,造福人类。 (二)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贰 教学建议:(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 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

5、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和熏陶。贰 这条建议中包括了四层含义: 1.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2.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3.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4.充分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其中还提到了在这方面要: 客观分析;实事求是;潜移默化 培养学生从“好坏”的感性思维和两极对立思维到“辩证”(多维综合)的理性思维。贰 新课标总体原则中的第一条: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课标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

6、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 为何教科书总在新编: 从教育的角度:时代进步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与时俱进,教学目标与内容相应调整; 从学科的角度:人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由价值观念决定的,价值观念是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的。贰 历史教师在观点问题上要依据课标,正面教育 课堂有纪律,教学应规范; 求真与求实,导向要坚持。 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澄清当前一些缺乏规范的影视剧和书刊对历史教学的负面影响。 例如:戏说剧、抗日神剧、宫斗剧等。 贰历史老师要有历史哲学思想 恩格斯: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 事实:在知觉中被直接给予我们的东西; 现实:是实存和本质的统一。 我们

7、现在总说:这就是事实,历史教学就是要“一切从事实出发”。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在社会科学和一般的理解中,把事实就等同于现实,而且认为是不可再追求的最终的实在。但是,历史事实根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便是完全实证主义或者经验主义的历史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历史事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 贰历史老师要有历史哲学思想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本质规律,求就是研究。” 历史不是真实细节的拼接。即使某些事件都是真是的,但未必就能使得历史的现实显现出来,因为只有将事实深入到社会现实中,通过科学审辨和整体考量,才有可能将这些真实细节融汇到社会现实中以丰富历史。

8、否则就会出现“用全部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伪造了历史” (海德格尔)。 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是以其对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为根本标准,而把道德规范放到从属性的而非根本性的地位。 案例:如何评价曹操和唐太宗? 贰教学建议:(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三、有效历史教学的方法策略叁 激发学生的

9、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注意是学生开始学习的先决条件。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深入探究;打破平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案例:“火烧圆明园”的导入)叁 知识观的转变是打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一把钥匙! 教学建议:(三)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

10、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叁 这条建议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新课改推行以来,涌现出多种教学模式。 有些教学模式人为地限制教师的讲述,甚至规定一节课上教师只能讲多少分钟,不能超过规定。这种做法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误解。 历史课就是要讲出丰富的内容,讲得有重点,讲得具体而生动,并且有趣味。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感触,有感悟,有兴趣,明事理,获启示。叁讲好历史是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导入新课:要讲出情境,引起兴趣。 历史事件:要讲述具体的发展进程。 历史人物:要讲出生动的举止情感。 历史现象:要讲出基本的发展态势。 因果分析:要讲得逻辑清晰有层次。 历史评价:要论从史出,客观公正。叁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信息

11、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 目光、衣着、体势、声调、礼物、时间、微笑 历史教师的口才非常重要,教师应多练习一些诗歌或者散文的朗诵,或者是演讲。要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感染能力。讲历史需要情感,不能有情绪化,讲述词语要文明礼貌遵守规范。叁 教学建议:(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叁 这一条包含了以下的含义: 1.转变死记硬背的学习

12、方式; 2.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4.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5.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6.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叁事实判断成因判断价值判断历史认知的三重判断叁根据相关史实,整体认识具体史事的发展过程,以不同视角合理阐释其发展趋势;历时分析依据正确立场观点和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正确历史认识,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价值判断根据材料和设问,准确全面获取相关历史信息,清晰确认具体史事的基本要素,明确掌握相应的历史概念;史事确认根据相关史实,准确分析影响具体史事发生的相关因素,全面归纳概括其阶段性特征;共时分析历史思维层次叁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

13、些基本方法;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历史调查、口述历史1. 根据学习主题确定历史调查的目标和对象;了解历史调查的范围、途径和方法,通过历史调查获取有学习价值的历史材料和历史信息。2. 知道通过历史调查识别、选择、评估适于教学的历史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依托地方历史遗迹等资源进行活动设计,开展主题明确的历史调查和交流。3. 了解历史调查方案的编制及调查步骤的指导,帮助学生独立制订调查计划、选择和记录历史信息、运用口头或书面等多种方式交流调查成果、撰写调查报告。叁 学法指导包括: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的材料 指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历史事实 指导学生对

14、历史事物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 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叁1. 理解历史学习与历史研究一样,需要专业阅读和事实积累;知道历史阅读有助于处理和解释不同种类的历史材料。2. 知道学习历史需要不同类型的历史阅读;掌握历史著述以及图片、照片、统计数据、音像、网络资源等作为历史材料的阅读方法,拓宽学习视野。3. 掌握历史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兴趣;通过阅读获取历史信息、了解历史过程并发现历史陈述中的联系,积极思考和提出见解。叁要重视历史阅读积累和阅读能力培养!如何阅读史料 史料的出处:这是原始材料还是第二手资料?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由谁制作出来的(例如目击者

15、/当事人/记录他们所听所闻或研究结果的人)?这一材料是从什么人的角度写成或制作的?它是基于什么原因而写成或制作的(个人动机/政治动机/宣传手法等)?它有何证据?它的对象是什么人?该材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史料的价值:这一材料有多可靠?它的报道是公正、客观的,还是带有偏见的?有没有其他材料支持(反对)它的论点?它对于研究某一特定历史议题方面的作用有多大?叁“历史阅读策略”(美国19世纪末历史课改实验: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历史阅读策略问题学生应该能够本源(阅读文档前)作者的观点表明什么立场?写作目的是什么?什么时间写的?文章可信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分辨作者在历史事件中的立场;分辨和评判作者的写作

16、目的;在阅读文档前预估作者可能会说些什么;通过考虑文章体裁、受众和作者目的等评估文章的可信度语境化在写此文章时还会发生些什么?若是现在会是什么样?在它背后有什么不同的事情,有什么相同的?运用课本或背景信息从文章中搜取更多含义;从文章中对课文进行推论辨识文章反映过去的某个时期;对文字的理解应结合上下文精细阅读作者有什么要求和主张?作者以什么证据来佐证他的观点与主张?文章给我们什么感受?作者用了哪些词或者短语来说服我们相信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作者忽略了哪些信息?辨别作者对事件的观点评估作者用来支撑观点的证据评估作者的用词,理解语言运用的谨慎性确认证实其他的证据怎么说?我是否在找寻故事的其他版本?为什

17、么或为什么不?哪些证据是最可信的?通过文章的相互对比确定真实性确认两篇目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历史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教育的元素蕴含在教学内容之中,既要善于发掘,又要顺理成章,自然而成。 切忌生硬说教、生拉硬扯,不必高喊口号、高唱歌曲。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移情与共情。 叁 教学建议:(五)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如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发生,往往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18、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叁 历史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历史的联系往往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通过历史的联系,可以获得更深层的认识。 从认识历史的角度讲,只有将相关史事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才能搞清楚历史的真实面貌。 从学习历史的角度讲,只有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建构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从文物图片和唐诗中感受唐朝的社会风尚:叁 教学策略:从总体上把握板块的线索加强课与课相互间的联系对史事进行多领域的考察构建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注意历史与现实之间联系关注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叁初中历史教师认为:初中学生应掌握中国历代大事年表七个历史时期: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

19、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时间标尺。让学生背诵历史朝代名称和更迭顺序?还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内容的过程中完成记忆? (把一勺盐放入美味的汤锅里)叁编制大事年表时序性: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马克布洛赫)时间: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尺;纵向的动态系统。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与具体的历史时间相伴随,都发生在时间标尺的不同刻度上。标志性特征:重大历史事件、特殊历史时期。编制大事年表历史时间的特性:时间存续性(历史事物自身的演进: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时距衔接性(不同时期的事物关联:长城的修建)历史时间的内涵:隐含着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相关联的逻辑顺

20、序、因果关系和实际内涵,相连的时间概念和历史现象构成一定的历史脉络。“时序思考是历史推理的核心”,是历史知识的根本特征和学习历史的方法策略。编制大事年表时间的表述:相对时间概念(专用语意)专用术语:公元纪年:公元前,公元(年、月、日);世纪,年代(初期,早期,中期,晚期,末期,前半期,后半期)历史表述:干支纪年,王朝纪年,公元纪年,阿拉伯纪年;模糊表述:距今,大约,左右,前后,初叶,中叶,末叶;中国史:朝代,皇帝的庙号、谥号编制大事年表课标:掌握“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的基本技能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历史年表:把以往发生过的较大事件根据某一主题按年代排列起来的一种参考资料,表现历史发展时序性

21、的重要工具。综合性年表;阶段性年表;专题性年表;比较性年表;王朝世系表;“时间带”:用比例尺度显示历史时间链。计算:示例,公元前(次年,公元前*世纪);公元前后的时间长短计算;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事件表述:开始、发动、启动、爆发、开展、推行、完成、结束(标志性语词)思 维 导 图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

22、、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观察、材料研习、讨论、问题探究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教学建议:(六)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叁 在教学中要将教师

23、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观察、材料研习、讨论、问题探究等结合起来; 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案例:对都江堰的体会叁 目前,出现了局部性的僵化模式,如不顾地区、学校和师生的具体情况强行推广某种教学方式方法,压制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是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其主导作用。 这样的做法是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取向的。我们应理直气壮地落实课改精神和课标要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案例:导学案、知识树等千人一面,千课

24、一面。 科学辩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叁 教学的多样化包括: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活动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叁组织小组讨论的策略1.分组成员: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自主分组(4-6人最佳)2.角色分工:召集人;记录员;发言人;计时员;噪音控制员(角色要经常轮换)3.问题设计:问题的数量(1-2个);问题的质量(清晰明确;难易适中)4.过程组织:发现差异,组织组间讨论5.过程监控:深入小组倾听观察,发现问题适时引导;6.讨论小结:归纳要点,纠正问题,启发深入叁 教学建议:(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宽松的学

25、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历史进行有意义、有创建的阐释。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如对学校周边的文物古迹、社区、村庄、企业等进行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的调查,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叁 课标修订总体原则中提出要“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这也是新课改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这一条中包括了两层含义: 一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 赵括

26、与“纸上谈兵”;圆明园是否该烧? 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认识逻辑,很多都是来自于历史学,即是要求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研究历史” 。 叁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成长期本身是具有特殊价值的。他们的心灵世界蕴藏着无尽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智慧,他们需要尊重、理解和呵护,一旦时机成熟,他们的纯真和童趣必然会成为改善我们成人世界的巨大能量。从教育的角度看: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保护这种价值,尽可能给学生内心生长最需要的阳光,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 案例:学生眼

27、中的改革开放。 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价值叁二、七年级历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提升历史教师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和革命传统、深化国民身份和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和态度。初中教师培训的目标 1.注重以夯实历史教学核心要素为基础,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养,强调培训活动的专业性和探索性,力图将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践经验紧密关联,使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提高个人品德、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 2.发展把握历史事实的能力、辨识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论从史出的能力、自主决策的能力以及学业指导和评价的能力;增强世界意识

28、和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心,形成开放的、有责任感的学科教育教学意识。初中教师培训的任务有效实施历史教学的基本条件1.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2.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3.学校具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办学条件;4.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专业成长团队。当前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1.优秀教师队伍分配不均衡;2.学校办学条件发展不均衡;3.非专业历史教师成为主体,而且流动性很大;4.不同地区的教学压力差别较大;一线教师对专业培训充满期待!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结构教师培训的多种方式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应以“服务”为宗旨“服务质量标准”:满足教师教学实际需求,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组织各类活动:专题讲座,观摩交流

29、,教学评比,学习研究,组织学访深入基层一线:听课观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营造教研文化:推广研究,凝聚骨干,特需帮扶,网络沟通教研员应与历史教师一起研究如何上课指导思想:理解尊重、对话协商、共同发展(主体间关系)思想上:理解尊重:尊重教师丰富的“实践感”;对话协商:克服层级意识,尊重教师解释话语和创新空间;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行动上:认真研究教师:成长规律、教学境域、个性特点、量身定制;发掘教师潜能:在实践过程中,激发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突破经验束缚和思维惯性,促其在反思中不断积累提升;搭建展示平台:引领教学发展方向,带动区域教师整体提高ip理解教育的价值从一节展示课天津市第四中学 姜霞一

30、般的教学设计:导入:王国问题的由来新课:“推恩令”的详细内容提升:颁行“推恩令”的历史意义第一次研讨的中心内容:教师为什么要教这节课?学生学习这节课后应获得怎样的心智成长?教学设计结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第一份教学设计核心目标:通过分析汉武帝“推恩令”的高明之处及蕴含的政治智慧引导学生分析“统一的历史意义”。导入:由教师旅途中的所思、所想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对“中国疆域辽阔如何治理需要统治者的智慧”这一话题的思考,再由“政治智慧”引出本课的主人公汉武帝。 教学过程:从秦始皇、汉高祖、汉景帝到汉武帝逐一分析他们如何汲取历史教训,解决所面临的对地方统治的问题的;然后对比汉武帝与汉景帝的解决王国问题的两

31、种策略的不同效果感悟道理最后分析“统一的意义”。第二份教学设计核心目标:通过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必要性、巧妙性及效果的分析,理解汉武帝的政治智慧,从而明白“治国要讲策略,治国策略要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的道理。导入:不变 教学过程:王国问题的历史成因; 解决王国问题的两种策略; 解读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天津深圳2100多公里第一次试讲的效果:1.严重超时;2.重点不突出;3.“推恩令”讲解不清,学生思考没有铺垫;4.联系现实过于牵强。第二份教学设计核心目标:通过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必要性、巧妙性及效果的分析,理解汉武帝的政治智慧,从而明白“治国要讲策略,治国策略要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的道理

32、。导入:由教师旅途中的所思、所想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对“中国疆域辽阔如何治理需要统治者的智慧”这一话题的思考,再由“政治智慧”引出本课的主人公汉武帝。教学过程:王国问题的历史成因; 解决王国问题的两种策略; 解读汉武帝的政治智慧。第三份教学设计核心目标:通过解读“推恩令”,理解中央集权的涵义及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国家统一的意义。导入:由教师旅途中的所思、所想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在支撑、在维系着这个文明古国混了五千年呢?”“古代既无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又无现代交通条件,深居皇宫的帝王,如何掌控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呢?”然后直奔主题。教学过程: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推恩令 解读汉武帝的政治智

33、慧 教师用橘子巧妙帮助学生理解“推恩令”。 但是,学生希望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橘子。教研活动的选题与设计一、根据教学现象,提出教育问题;二、分解问题要素,深度剖析探源;三、多维对话协商,理论阐释论证;四、形成基本共识,重建教学情境。案例:火烧阿房宫?第一层次:辨析教科书内容的正误;第二层级:正确认识教科书的特殊性;第三层级:以教科书为教学资源,引发学生探究拷问。主题系列培训活动的设计思路一、根据区域现状,分类教师队伍;二、根据教学要求,问诊教师需求;三、分类设计课程,综合提升能力;四、跟踪一线调研,评估培训质量。目标:课程结构系列,评估考核体系主题系列培训活动的设计思路当前历史教学的若干表现1.

34、机械教条地将课程标准,直接细化为课堂教学的标准;2.简单生硬地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年龄特征;3. 过多增加教科书以外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认知负担;4.认为教学创新就是让学生活动,追求表面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教学的实际表现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多元主客体复杂互动而创生的过程。(多因素综合作用)教学目标:预设限定过程生成:动态开放表现结果:学生差异 历史课堂设计的三个维度明确目标,分解目标,检测目标1.目标定向及时反馈,正面指导,变式应用5.反馈应用心理氛围,物理空间,课堂纪律4.课堂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