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gngyo)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共七十二页主要内容: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2、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3、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和意义(yy)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七十二页重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shhu)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2、中国工业化道路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矛盾的演变2、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 后私营经济的再度崛起 共七十二页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2、过渡,是指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恢复(huf)国民经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条件成熟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共七十二页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gmng)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gmng)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共七十二页中国(zhn u)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局部地区建立,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整个大陆范围内的新民主主义
3、社会时期。共七十二页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tiojin))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共七十二页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过渡性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huy)分析指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共七十二页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zbnzhy)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zbnzhy)经济。 共七十二页3、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jij)和工人阶级(jij)两个阶级(jij)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共七十二页(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1 )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理论所谓过渡时期就是指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它的起点是无产阶级(wchn jij)取得政权,终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共七十二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表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渐进性和历史(lsh)任务。共七十二页哥达纲领批判中首次使用过渡时期概念。马克思
5、指出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shq)。同这个时期(shq)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shq)”共七十二页马克思认为过渡时期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消灭一切阶级(jij)和阶级(jij)差别,进入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共七十二页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怎样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要看各个国家当时的情况而定。”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时期理论(lln)与消灭私有制是紧密相关的。并且论证了消灭私有制的物质前提。共七十二页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把
6、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宣布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chd)地决裂。共七十二页在消灭私有制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划时代的新贡献在于,他们是站在社会客观存在(cnzi)的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辩证地分析私有制产生的历史前提及其存在(cnzi)、发展和灭亡的 物质条件,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私有制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了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 共七十二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作用的同时,也指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局限性和历史(lsh)暂时性,指出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即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的历史(lsh)趋势 。共七十二页马
7、克思恩格斯也论证了消灭私有制的物质前提承不承认消灭私有制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是区分空想(kngxing)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 共七十二页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了“两个(lin )必然”后,也论述了“两个决不会”共七十二页“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tiojin)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 共七十二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必然的,但这种必然性的实现(shxin),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决定的。不管理想与观念多么美好、崇高,不具备
8、充足的物质条件,是不会实现(shxin)的。 共七十二页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对不同形式的私有制的消灭,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政策与策略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暴力剥夺;二是和平赎买。关于消灭个体小私有制,他们都主张(zhzhng),只能采取示范和改造的方式。 共七十二页2 )列宁的过渡理论和实践列宁把消灭私有制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也深化了对过渡时期的认识。认识到国家越落后(lu hu),过渡就越困难,过渡的时间就越长。 共七十二页但列宁也曾经犯过“直接过渡”的错误。在“战时(zhn sh)共产主义”时期,列宁认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
9、产阶级的”。 共七十二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受挫后,列宁及时进行理论与实践(shjin)上的退却,提出了著名的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列宁在消灭私有制问题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从开始拘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论,转到现实(xinsh)的社会主义存在私有制论。 共七十二页2、中共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rnhu)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共七十二页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什么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gud)到社会主义社会? 原因有:(1)民族资产阶级(2)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3)国际
10、环境不允许(4)中国当时还不具备过渡的物质前提共七十二页2) 建国前后关于(guny)过渡的思想 (1)先工业化后所有制改造 (2)关于过渡的时间 (3)改造的方式共七十二页3)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2年下半年开始,中共中央关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发生重大(zhngd)变化。 1953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共七十二页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zhb)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共七十二页总路线工业化三大(s
11、n d)改造资本主义(zbnzhy)工商业手工业农业(主体)(两翼)共七十二页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部分地改变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改变:首先,由“先后战略”转变为“并举战略”其次,向社会主义过渡(gud)的时间起点由十几年、二十年后,转变为从“现在”开始过渡(gud)从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再次,改造的步骤由“突变”转变为“渐变”共七十二页未改变走向社会主义(shhuzhy)战略方向共七十二页为什么会发生改变(gibin)?当时的情况怎样?(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在国民经济恢复(huf)阶段将要结束时,基本国情虽无根本变化,但国家的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共七十二页新
12、形势:1、抗美援朝:2、土地改革:3、恢复(huf)国民经济:4、工业化、“一五”计划: 共七十二页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方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cjn)农业,手工业和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共七十二页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qudng)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
13、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共七十二页共七十二页共七十二页新的情况:1、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2、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经济成 分迅速增长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xinzh) 与反限制(xinzh)的斗争激烈展开共七十二页新的问题(wnt):1、依靠谁来实现国家工业化2、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jn j t zh)才适合3、农民个体经济怎样才能适应工业化 迅速增长的需要? 共七十二页共七十二页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中央决策层的认识也发展(fzhn)了这些情况使毛泽东和中央感到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工
14、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就是中国实现百年梦想,富强国家的最佳选择。 共七十二页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tdin)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共七十二页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过(jnggu)1)农业合作化初级发展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2)农业合作化普遍发展阶段:1953年初到1955年下半年3)农业合作化大发展阶段: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共七十二页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shhuzhy)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shhuzhy)改造就是把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社
15、会主义(shhuzhy)集体所有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shhuzhy)改造的经过1)初级阶段:1950年初到1952年底2)普遍发展阶段:1953年初到1955年底3)基本实现(高潮)阶段:1955年底到 1956年共七十二页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jish)要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共七十二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过 1)实行初级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1949.10到1953年底 2)个别企业(qy)的公私合营阶段: 1954年到1955年上半年 3)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共七十二页共七十
16、二页共七十二页(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nngcn)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共七十二页把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发展农业生产结合起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坚持遵循(zn xn)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使农民在走向集体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共七十二页(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
17、验 坚持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原则(yunz),创造了从手工业供销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使手工业者在走向集体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共七十二页(3)对资本主义(zbnzhy)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经验 严格区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 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 主义的过渡形式 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共七十二页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shhuzhy)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
18、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lodng)人民的共七十二页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mi yu)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共七十二页(三)如何认识(rn shi)社会主义改造1、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jigu)发生根本变化,
19、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共七十二页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剥削阶级被消灭,广大人民群众摆脱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zh rn),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共七十二页3)社会主义(shhuzhy)改造的完成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七十二页2、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四过”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3、认识(rn shi)上的历史局限共七十二页1956年1月15日工商界代表(dibio)同仁堂老板
20、乐松生,在天安门城楼上为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向毛主席报喜 共七十二页1956年1月21日,上海举行欢庆进入社会主义(shhuzhy)社会的集会和游行 共七十二页1956年1月30日,工商界报喜(bo x)队代表荣毅仁向毛泽东主席报喜(bo x)共七十二页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zhunbin),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共七十二页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
21、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 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zhngd)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共七十二页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tngsh),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共七十二页(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zhd)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广东广州市榄核对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招聘2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煤江南(广东局)公开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 2025年生物质干馏热解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黑龙江省鹤岗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口腔修复学模拟习题与参考答案
- 电气值班员(电力调度)-中级工试题+答案
-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七年级数学苏科版下册第九单元《9.5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学设计教案2
-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3
- 2023年新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数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 农田杂草的调查
- 【知识点提纲】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 上海小弄堂-电子小报
- 轨道交通安全专题培训
- 物理化学完整版答案
- 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注册登记表规范填写
- 湘科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 节流孔板孔径计算
- 学生流失率考核办法(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