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_第1页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_第2页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_第3页
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环刺螠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摘要:概述了人工培育单环刺螠(Urechisunicinctus)苗种的技术要点,包括亲嘘的选择、采卵与授精、孵化及胚胎发育、幼if培育、投放附着基及苗种管理等。关键词:单环刺螠(Urechisunicinctus);规模化;人工育苗单环刺螠(Urechisunicinctus)俗称“海肠”“海肠子”,其营养价值丰富,体壁肌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这些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赖氨酸和缬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以甘氨酸最高,其次为谷氨酸、丙氨酸1,被盛誉为“裸体海参”,在我国、韩国和日本沿海地区,单环刺螠均被视为名贵的海鲜食品2。研究

2、表明,单环刺螠体内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可为开发海洋生物药品、保健品提供新资源3。单环刺螠在山东境内主要分布于烟台、青岛和威海地区。近年来,由于过量开采、生态环境污染等因素,单环刺螠的采捕量下降,价格一路飙升。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维护单环刺螠的自然资源,许多研究单位、企业等已经开展了单环刺螠人工培育苗种的研究,笔者近几年成功开展了单环刺螠的规模化育苗,现将单环刺螠苗种培育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为单环刺螠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提供技术参考。单环刺螠的生物学特性单环刺螠广泛分布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和我国黄渤海沿岸,栖息于泥沙底质,适应能力较强,常见于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和潮下带浅水区泥沙中,

3、洞穴呈“U型。单环刺嘘体呈长管状,成体体长约100250mF宽约1530mm体色为红棕色4。单环刺嘘体前端为圆锥形的吻,体后端肛门周围有环形排列的尾刚毛,约有913根,体表密被环状排列的颗粒突起。短吻的基部有一对腹刚毛,中央为口,其后方有2对肾孔,与体内肾管相连接5,在繁殖季节肾管内充满生殖细胞。单环刺螠通过吻进行呼吸和摄食,以水层中悬浮性颗粒为食,对食物颗粒无选择性,具有连续摄食的特性。单环刺螠苗种人工繁育育苗基础设施单环刺螠的室内人工育苗可以利用鱼、虾、贝类等育苗场进行,要求具有一定的规模,需有产卵孵化池、育苗池、稚螠培育池,培育单胞藻的车间以及海水过滤系统。亲螠的选择单环刺螠为雌雄异体,

4、一年中有春、秋两个繁殖期6,在繁殖旺季选取亲螠,笔者获取的亲螠主要来自烟台莱州及金山港地区。亲螠成熟时间与不同地区水温上升快慢有关,在莱州地区捕获发育成熟亲螠的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在金山港地区亲螠的成熟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到6月中旬。亲嘘选取无机械损伤,肥大,身体粗壮,色泽鲜亮且伴有光泽的个体,暂养密度56个/m3。暂养期间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约为1/3,充入适量氧气,适度投喂单胞藻饵料或代用饲料,暂养时间约为12d,暂养期间需随机抽样,透过体壁看到肾管饱满,呈橘黄色或者乳白色,说明肾管中充满了成熟卵子或精液7。采卵与授精采卵可分为自然排放采卵和人工解剖采卵两种方式。自然排放采卵亲螠

5、在足够成熟时可进行自然排放,一般经过运输过程,阴干刺激,放入采卵网箱后,可自然排放。用搅耙搅动产卵海水,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周围约有35个精子即可。若精液过多,将污染水质,影响孵化率。在亲嘘产卵过程中为控制精液过多,需要不断捡出雄性个体。人工解剖采卵将发育成熟的亲螠头尾用剪刀剪掉,注意不要剪的过大,以避免剪断充满生殖细胞的肾管盲端。发育成熟的雄性亲螠肾管饱满,呈乳白色,肾管内部充满精液。发育成熟的雌性亲嘘肾管呈淡黄色或橘黄色,管径可达0.50.7cm,剪开肾管会有大量肉眼可见的卵粒流出,卵径约为170190亲嘘解剖后,将雌雄个体分别放入消毒过的大盆内,将雌性亲螠充满卵子的肾管捡出放入消毒过

6、的容器中,用剪刀剪碎,加入沙滤过的海水,再用20目纱网将肾管组织滤出,获得无杂质的卵子。把卵子倒入100L以上的大桶中加入气石充氧,使卵子悬浮。将雄性亲螠肾管用剪刀剪成多段,用100目筛绢网,加沙滤海水,过滤到10L消毒过的水桶中,可获得含有大量精子的海水。用水舀舀取含有大量精子的海水缓缓加入盛有卵子的大桶中,一边加入一边用搅耙缓缓搅动,使精子在含有卵子的海水中分布均匀、完成受精过程。操作过程不断取样镜检,直到卵子全部受精。孵化及胚胎发育用搅耙搅动受精卵,使其在大桶中分布均匀,取样计数,计算出受精卵的总量。再把受精卵分布到孵化池中进行充气孵化。孵化池要常规消毒处理,孵化密度1015粒/mL,孵

7、化水温控制在1518C。单环刺嘘的受精卵卵裂属于均等卵裂,到第三次开始螺旋卵裂,经过多细胞期、囊胚期到原肠胚期,原肠胚期原肠胚开始在卵膜内旋转,受精卵经1517h后发育成可以在膜内转动的担轮幼虫,胚体上浮,破膜后发育成担轮幼虫8。单环刺螠的幼体培育幼虫培育期间,水温控制在1623C,盐度在29%32%。幼体培育经过担轮幼虫期、体节幼虫、蠕虫状幼虫,发育成幼螠。幼虫不同时期的培育密度分别为:担轮幼虫14个/mL,每天加水或换水1/2;体节幼虫12个/mL,每天加水或换水2次;蠕虫状幼虫0.31个/mL,每天换水2次。幼嘘4050头/cm2每天换水2次,每次2/3,体长达3mmt3040头/cm2

8、9。浮游幼体阶段培育以金藻、硅藻、小球藻为主要培育饵料,投饵密度在1万6万细胞/mL,每天分24次投喂,具体投喂量根据饵料种类、水色、幼体密度、幼体摄食状况进行综合调控。投放附着基及苗种期管理投放附着基附着基选用粒径小于1mm的细沙,用筛网除去石子、贝壳等大颗粒杂质,用100mg/L漂白液浸泡24h,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淡水冲洗干净备用。当幼体发育到蠕虫状幼虫时期,开始逐渐下沉到池底,这时可将准备好的细沙装入30cmx40cmx10cm的塑料盘中,将装满细沙的塑料盘沉入池底摆放整齐,等待单环刺嘘幼体的附着。苗种期管理附着基投放后应保证培育池中气量充足,投喂饵料仍然以金藻、硅藻、小球藻为主,幼体附

9、着后开始适当添加配方饲料,分24次投喂。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1/3。随着投喂饵料的增多,养殖池中幼螠粪便等代谢产物增多,养殖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差,可以通过倒池或用搅耙把沙层表面粪便搅起排出的办法进行改善。为了使幼螠快速生长,在幼嘘生长到0.10.2g时应及时疏散密度,控制在1头/10cm2即可。随着幼嘘的不断生长,及时降低养殖密度。养殖过程应加强管理,掌握好养殖池的环境状况,有无敌害及幼螠的摄食情况、生长状况及活动动态。进入6月份,外海水中常存在较多的桡足类等其他个体较小的生物,如果海水沙滤不彻底,桡足类很容易进入养殖池,在水温合适、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快速大量繁殖。桡足类数量过多时,会跟幼螠争夺饵

10、料、溶氧等有利的环境因子,并且桡足类在幼螠洞穴周围的频繁活动曾不断的填埋幼嘘的洞穴,对幼嘘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在发现梯足类较多时,可以通过倒池、冲底或换沙等方法解决。在幼螠的养殖过程中,一般在11月初前后,水温在13左右时,尤其在水温变化剧烈,倒池或大量换水等操作后,幼螠常常会在晚上集体逃出栖息的洞穴,容易造成局部聚集。养殖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及时进行疏散,避免因局部密度过大而造成损失。幼嘘生长到0.51g时,便可投放到适合生长的养殖池、滩涂或海区进行自然放养。单环刺嘘适宜生长的水温为825C,当超过27C或低于5C时,其摄食量会明显减弱,栖息的洞穴孔变小,沿海渔民称海肠的这种习性为

11、“封眼”。这一阶段应减少投饵,高温时,应适量换水,避免水温过高。参考文献:李诺,宋淑莲,唐永政,等.单环刺螠体壁氨基酸组分与含量的分析J.齐鲁渔业,2000,17(5):26-27.刘峰,孙涛,纪元,等.单环刺螠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17,41(10):125-131.王雷,刘海梅,彭鸽,等.单环刺螠营养成分及体内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342-345.李凤鲁,王玮,周红.黄渤海螠虫动物(螠虫动物门)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1994,24(2):203-210.李诺,宋淑莲,唐永政.单环刺螠生活史研究J.齐鲁渔业,1995,12(6):24-27.李昀,王航宁,邵明瑜,等.单环刺螠生殖腺的发生及雌体的生殖周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42(6):81-84.许星鸿,朱佶轩,霍伟,等.单环刺螠人工育苗及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