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贸易2_第1页
国际技术贸易2_第2页
国际技术贸易2_第3页
国际技术贸易2_第4页
国际技术贸易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技术转让的基本理论 1第一节 国内技术转让理论一、技术创新理论 (一)技术创新的定义 技术创新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产品或新工艺,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在市场上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这是我国国内理论界赞同者较多的表述。因此,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将技术创新或科技创新定义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2(二)技术创新的特点 1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 2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过程 3技术创新是一种企业行为 技术扩散是指创新的产品、技

2、术被其他企业通过合法手段采用的过程。技术创新的出现会给采用它的企业带来潜在的超常规的利润,从而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一方面,未取得潜在的超常规利润的企业会渴望分享其利,从而出现模仿的企业行为。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政府会根据其产业发展的要求有计划的向技术创新国引进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技术扩散不同于技术创新,不完全是一种企业行为。3(三)技术创新的类型 1渐进型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把技术创新分成渐进型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是英国色塞克斯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所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于性质、程度和规模的创新分类,也有人称之为科学政策研究所分类。 (1)渐进型创新(2)根本性创新 2产品创新和

3、过程创新 厄特巴克和艾伯纳要等人把技术创新分成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他们是基于技术变革的对象进行分类的,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厄特巴克分类法。 (1)产品创新(2)过程创新4(四)技术创新的模式 1.技术创新模式 (1)技术推动模式 (2)市场需求拉动模式 (3)综合作用模式 2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 从上述三种模模式的效应来看,三种技术创新模式从不同层面上说各有其特点。技术推动模式,会使技术体系发生根本变革,从而会催生出很多新产品,采用需求拉动模式更容易使技术商品化,从而可以使创新成果更快地产生效益,而使用综合作用模式,不仅是技术更容易商品化,还可使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5 二、技术传播理论

4、 西方学者研究技术转移往往都是从国内的技术传播着手的,而后延伸到研究国际技术转移。 技术传播是一个社会系统内的个体或组织成员,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特定的渠道传递技术创新知识并采用新技术的过程。技术传播一般包含四个主要因素:技术发明、交流渠道、社会系统和时间。其中,技术发明是技术传播的标的,它被潜在用户采用的机会与其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如比较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测试性、可观察性、再创新性能等等。交流渠道是指个人和组织间进行信息、知识交换所通过的一定的渠道。潜在用户接触到新技术并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和积累了与之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之后,才会做出采用或拒绝该项新技术的可能决策。由于技术传播都是在一定的

5、社会系统中完成的,社会系统中的许多因素,如经济水平、技术设置、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会对技术的这一传播过程产生比较长远的影响。6第二节国际技术转让理论一、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又称技术间隔论,是由美国学者波斯纳(M. U. Posn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形成技术转移的原因在于国际间存在着技术差距。世界经济中存在着二元结构,世界技术领域也存在着二元结构。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从而形成或扩大了他与技术落后国家间的技术差距,进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技术是由领先国

6、家向落后国家转移的。 该理论还提出了“模仿时滞”问题。模仿时滞指的是其他国家模仿创新国家的新技术产品需要一段时间。7二、学习曲线效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人根据相关资料研究发现,飞机生产数量的递增与单位产品的平均直接工时成反比,即当累计产量较小的时候,平均直接工时较大,累计产量较大时,平均直接工时较小,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学习效应”,用学习曲线来表示。 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反应的是这样一个过程:随着生产产量的累积增加,企业掌握的技术经验日益丰富,从而生产的平均成本不断降低。它表明了产品的平均成本与生产者的累计总产量之间的反向关系。 基于学习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贸易

7、与投资这些产生“学习效应”的基本渠道,后起企业通过“学习”能够获得比先进企业更多的收益。8三、后发优势论 1962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第一个在他的论文经济落后的历史回顾中提出了“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理论。他认为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差异对发展的进程有较大的影响。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相对于他国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工业化进展反而越快,往往以突变的方式出现。他提出了一个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型。所谓后发优势,就是为由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一益处先发国没有,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 当今世界南北差距日益加大。由于“后发优势”理论从理论高度展示了后发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赶超先进国家的可能性,因此它对于制定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很深远的指导意义。9四、梯度论与跳跃论 梯度论的观点是根据技术发展的不同水平,将技术划分为若干个梯度,技术转移是按梯度依次进行的。至于到底应该将技术划分为几个梯度,有人认为可分为尖端技术、中间技术、基础技术三个梯度。处于基础技术水平的国家,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只能先引进技术先进国家(一般指发达国家)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