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的营养价值》PPT课件(26页PPT)_第1页
《调味品的营养价值》PPT课件(26页PPT)_第2页
《调味品的营养价值》PPT课件(26页PPT)_第3页
《调味品的营养价值》PPT课件(26页PPT)_第4页
《调味品的营养价值》PPT课件(26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调味品的营养价值调味品的营养价值第1页,共26页。调味品的种类由中国调味品协会推荐的调味品按口味分为咸味类、甜味类、酸味类、鲜味类、香味类、辣味类、苦味类等七大类。如常见的食盐、酱油、食醋、味精、甜酱、豆瓣酱、豆豉、食糖、饴糖、蚝油等。第2页,共26页。一、食盐1、钠和钾:对维持人体体液平衡和物质交换起重要作用。2、氯:为胃酸的成分之一,假设缺少,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食欲不振。3、由于排汗、排尿的原因,每日都需要补充一定的食盐,安康人每日应摄入食盐610g。第3页,共26页。二、发酵性咸味调味品 生产过程中使用大豆等高蛋白质原料,发酵性咸味调味品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可达312%,其中较大局部为氨基

2、酸态氮,酱油就属于该类调味品。碳水化合物大约为627%,脂肪质量分数与原料初始脂肪质量分数有关。第4页,共26页。1、老抽酱油第5页,共26页。2、特酿酱油第6页,共26页。酱油的生产原料的准备 酿造酱油以大豆、脱脂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酿造成而成,不仅风味醇厚,而且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经过除杂的脱脂大豆和小麦还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才能够进展发酵。在这个过程中要进展微生物培养过程,要产生很多酶系,去除的是对酱油生产有害的微生物,培养对酱油生产有益的曲霉,这个曲霉在培养过程中产生一些酶系,分解原料中的蛋白质、糖等一些物质,到最后酱油的生产形成特有的色香味体。 经

3、过除杂的脱脂大豆和小麦还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才能够进展发酵。第7页,共26页。酱油的颜色是越深越好, 味道是越鲜越好吗?高原稀态酱油:就是液态发酵,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酱油味道就比较鲜、颜色比较淡,属于品质比较好的酱油。低氨固态发酵酱油:这种酱油发酵期比较短,酱香味比较浓一些,相对颜色也稍微深一些。 第8页,共26页。如何科学选择酱油?消费者在购置酱油的时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鉴别酱油的好坏:一个是摇一下酱油,好的酱油泡沫比较丰富而且大小均匀,静置很长时间泡沫才会散去,不好的酱油摇好之后泡沫大小不一样,而且泡沫很快会散去;第二个就是倒在一个白的小瓷盘里,摇一下看看,好的酱油它的挂碗特别好,而且颜色

4、比较红亮;次的酱油颜色比较暗淡,而且非常不容易挂碗。 第9页,共26页。三、食醋第10页,共26页。食醋的营养特点醋是以谷类或其他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废糖蜜为原料发酵而成的调味品,西餐中还常使用酒醋。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38%,另有少量蛋白质0.13.8%、脂肪0.10.7%、碳水化合物118%、矿物质15%,其中以钙和铁最为丰富。第11页,共26页。四、甜酱第12页,共26页。五、味精目前我国采用发酵法生产味精,首先要将各种粮食制成淀粉,然后将淀粉进展糖化,制成水解糖,参加菌种进展发酵产生谷氨酸,再经过中和、等电、冷却别离、中和除铁、脱色结晶、别离、枯燥等工序,便制成了纯度很高的谷氨酸钠,即成品

5、味精。 第13页,共26页。鸡精与味精有什么不同?鸡精是一种复合增鲜、增香调味料,主要由盐、糖、味精、鸡肉粉、香辛料、鸡味香精等物质复合而成的具有鲜味、肉香味、鸡风味的调味料。味精比较纯洁,用量比较稳定。而鸡精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厂家以自定的企业标准来生产,因此,质量参差不齐。 鸡精因含多种调味剂,其味道比较综合、协调。但因其含盐,所以在调味时,应注意少加盐。 鸡精在汤菜上作用较明显。第14页,共26页。如何正确使用味精? 味精易溶于水,所以在烹饪时一般在起锅之前参加味精效果好,菜肴的味道会更加鲜美。因为味精在水溶液中长时间加热,少局部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虽无害,但没有鲜味

6、。10%的味精水溶液在100分别煮1、2、3小时,那么鲜味损失率分别为0.6%、1.1%、2.1%。我国目前生产的味精含量为99.9%、97%、95%、80%等不同品种。谷氨酸钠含量低的味精中有氯化钠即食盐,易吸湿结块,虽不影响其内在质量,但使用不便。平时贮存在密封防潮,防枯燥通风处,可经久不变质。 第15页,共26页。 问:味精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答:谷氨酸钠。 问:有人认为食用味精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答: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食用后在体内能分解成谷氨酸,而谷氨酸是人体的一种必需氨基酸,所以食用味精对人体不会有毒害作用。第16页,共26页。食用油脂的营养与变化食用油脂的营养价

7、值第17页,共26页。一、食用油脂的种类 食用油脂按其来源分为两大类:1、植物油脂:主要有豆油、花生油、菜籽油、麻油、棉籽油、核桃油、玉米油、米糠油、棕榈油等。2、动物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体脂、乳脂及鱼类脂肪。第18页,共26页。二、食用油脂的营养特点1、食用油脂是膳食的重要组成局部,是热能的一个重要来源。2、可供给人体一些必需脂肪酸。3、提供一定量的脂溶性维生素。第19页,共26页。三、油脂的变化对食品风味特色的影响1、传热作用2、呈香作用3、起酥作用4、润滑作用第20页,共26页。四、油脂在烹饪的变化1、脂类的水解和酯化2、脂类的热分解3、油脂的热氧化聚合作用4、油脂的老化5、油脂的氧化酸败第21页,共26页。糖类调味品的特殊应用糖类调味品的特殊应用第22页,共26页。一、淀粉的变化1、淀粉的糊化:指淀粉混在水中加热时,水分子与局部淀粉颗粒结合,发生淀粉粒内局部离、破裂、互相粘结后形成具有粘性的胶体溶液的变化。2、淀粉的老化:指糊化以后的淀粉在放置时,变成不透明状,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第23页,共26页。二、蔗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