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中国教学论发展史_第1页
第2章中国教学论发展史_第2页
第2章中国教学论发展史_第3页
第2章中国教学论发展史_第4页
第2章中国教学论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章中国教学论发展史第二章中国古代教学思想史一、孔子的教学思想要点二、集儒家教学思想大成的学记 三、古代儒家教学思想的演进。 15.07.20222孔子1、教学目的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师修养。15.07.20223教学目的“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孔子培养的贤才,主要是“士”,是德才兼备的人,统治者的辅佐人才。 15.07.20224教学内容六经:诗指经他删订存留的305篇诗歌选集,就是流传到现在的诗经;书即历史,是指他将春秋以前历代官方的政治历史文件的汇编,称尚书;礼指周礼,他选取“士”必须学习的礼制17篇;乐是古乐曲,是与诗(歌词)相联系,与礼相配合的;易指易经,是一部占卜的

2、筮书,但其内容却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春秋是他据鲁国的史记编写的一本编年文。 15.07.20225六艺:礼(礼仪)、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算术)。15.07.20226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宋代朱熹解释论语有关语录时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一词始于此。论语的确保存了许多孔子因材施教的记录。如“柴也愚(高柴愚笨),参也鲁(曾参迟钝),师也辟(颛孙师偏激),由也彦(钟由鲁莽),“由也果(仲由果敢决断),赐也达(端木赐通情达理),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雍也)这是他对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分析的记载,是他经常观察了解学生的结果。此外,论语还记载着他按学生智愚

3、、志趣、性格特点进行个别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的教学方法 。15.07.20227启发诱导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才给予启发开导,教师“举一”,学生应该“反三”。所以孔子特别赞扬“闻一知十”的学生颜渊。 15.07.20228学思结合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中要思考,如他说“视思明,听思聪”(季氏)就是要求对闻见的东西,加以分析辨别;“疑思问”(季氏)要求学习时独立思考产生疑问,以求解答。他要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意即对待问题,不要任意猜测,不要主观武断,不

4、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只有学思结合才能做到这四点。 15.07.20229学行结合在中庸中以孔子的名义总结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子路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熟读三百篇诗,叫他管理政事却管不了,派他出使各国却不能独立应付,读得虽多,又有何用?宪问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里仁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认为言过其实是可耻的,应该少说多做。孔子赞扬颜渊好学,因为他“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系辞下)意思是颜渊能知错立即改正,永不再犯。15.07.202210学而时习

5、,温故知新学而说:“学而时习之”,为政说:“温故而知新”。 15.07.202211教师修养 述而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教师要发愤忘食地学习,并不知疲倦地教育学生;子贡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五上)孔子还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这就是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5.07.202212孔子办学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反映在他的思想上有许多矛盾,在政治上的保守与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明显的矛盾。在政治上,他是奴隶主阶级的改良派,但

6、长期的教学实践使他总结出能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教学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教学目的,在当时打击了奴隶社会的世袭制,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进步意义。客观上是为新兴地主阶级培养人才。孔子弟子中的多数,是为创建封建制的新政权效力的。教学内容中的“六经”皆史,在客观上也可为封建制度所用的。至于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教师修养的思想,则为中国教学论文提供了丰富的珍贵的遗产。孔子是儒家教学思想的创始者,我国古代的教育实践证明他的教学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封建主义教学思想。 15.07.202213学记学记是礼记 49篇中的一篇。据郭沫若考证,可能是公元前4前3世纪由战国后期思孟一派儒者乐正克所作。学记的内容出自孔子弟

7、子所传的记录,是集儒家教学思想大成的专论,共计1229字。“教学”一词最早见于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相长”。不过,在说明教学相长时,引出“学学半”即教学半)是出自尚书兑命的。由于学记中所说的教学与教育并无差别,故可将它称为教育或教学的专论,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教学论文。 15.07.202214教学目的学记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先从教学入手。 15.07.202215教学关系学记用朴素的言语揭示了教学相长的关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通过教才能知道教学工作的困难。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难,才能不断努力钻研。这就叫做教学相长;学记又说:“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强调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正反经验;学记还指出,学生的责任首先在于立志,还要学会学习(“善学”)。15.07.202216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后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

9、而信其道,虽以高师辅而不反也。”意思是,大学的教学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正课,休息时也有课外作业。因为课外不习杂曲,课内就学不好琴瑟;课外不习歌咏,课内就学不好诗;课外不习洒扫、应对、进退等杂事,课内就学不好礼仪。总之,不引导学生去学这些技艺,就学不好正课。所以君子求学,在学习的时间努力进修,休息的时间尽兴玩弄杂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搞好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交友,坚持信念,日后离开了师友决不会违反师友的教导。 15.07.202217教育方法启发学记总结了孔孟等的启发教学方法,提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引导学生自动学习而不牵着学生走,则师生关系

10、和悦相亲;鼓励学生而不勉强推动学生学习,则学生感到学习是容易愉快的事;打开学生的思路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会独立思考。如能使学生感到和悦、容易,并能独立思考,才算是善于启发诱导。 15.07.202218长善救失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看,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学生的缺点有四种类型,教师不可不知道。这就是贪多务博,狭隘寡闻,浅尝辄止,畏难而止。这四类缺点是学生心性不同所引起的。必须了解学生心性上的差异,才能矫正这些缺点。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发展学生的长处和克服学生的缺点。 15.

11、07.202219预防、及时、循序、观摩学记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意思是,教学成功的因素是运用四种教法,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不良倾向而预先防止;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及时学习或进行教育;循序地而不超越学生的年龄和才能的范围去施教;朋友之间要相互学习观摩,取长补短。 15.07.202220上述教学思想有不少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因素,是学记的精华,是可以批判继承的。但是学记也有一些糟粕,如“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即以体罚用的仗棒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这成了封建社会“不打不成人,打到做官人”的根据,是应该否定的。 1

12、5.07.202221三、古代儒家教学思想的演进、董仲舒独尊儒术和圣化思想B、韩愈的进学解和师说C、朱熹等的直观教学和读书法 4、古代儒家教学思想及其演进的特点15.07.202222董仲舒 是著名的儒家学者,做过十余年大官,受汉武帝赏识。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都曾从事教学活动。他是汉武帝时独尊儒学、罢黜百家的倡议者:“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话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里,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个倡议在教学上要求教学内容的统一,统一于儒学,对后世影响极大。

13、 15.07.202223“独尊儒术”我们知道,秦为了统一法度,统一思想,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并制造“焚书坑儒”事件。自汉武帝后,则实行“独尊儒术”。因为统治阶级认为儒学比较易于巩固封建统治。至魏晋南北朝,出现突破儒学独尊的局面,玄学、道学、佛学盛行。但是,仍有坚持以振兴儒学为己任的教育思想家。至隋唐,形成以崇儒为主,以佛、道为辅的文教政策,但是,在学校教学中,仍以儒学占主导地位。两宋、元、明、清各时期,也是以儒学作为学校教育和科举的主要内容。 15.07.202224圣化思想董仲舒还提出教学“圣化”的思想。“圣”指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教学圣化指最好的教学。他说:“善为师者,既美

14、(养)其德,有(又)慎其行,齐(济)时蚤(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意思是,做好教师,要提高思想品德,及时施教,掌握教材分量,又要快慢适度,对学生要考核督促而不使感到苦恼,了解学生的活动,据性之所近,使取得成就,这样就能事半功倍,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事半功倍的教学,可以说是教学优化思想的萌芽。15.07.202225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德行的养成,在于反省体察,而毁于因循苟且;在学习方法上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约其玄。

15、”意思是,对于记载事情的书,必定掌握住它的要领,对于阐述道理的书必定探索出它的主旨。上述这些话表明,他在指导青年自学方面有独到的体会;师说中发展了教学相长的思想。他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而深刻地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和作用,传孔孟之道,授诗书等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他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木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表明他对师生关系的见解。在封建社会,老师同“天地君亲”在一起,居高临下,能提出师生平等这种符合于辩证法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较之学记的提法已进了一步。 15.07.202226中国古代教学思想的演进中,引人注目的是宋代,代表人物是胡瑗 、

16、张载、朱熹胡瑗 (9931059年)是北宋初期著名教育家,他从办私学到办地方官学最后到国子监,前后30余年张载(10201077年)是宋朝理学创始人之一,曾在陕西部县横渠镇长期讲学,故世称横渠先生朱熹(11301200年)号晦庵,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热爱教育事业,曾在各书院讲学。 15.07.202227首创直观教学西方教学论将夸美纽斯作为直观教学的首创者。其实,在北宋,胡瑗已用实物图形和图表进行直观教学。至南宋,朱熹总结我国的教学经验,运用直观教法,而且对这种教法进行论证。他说:“有是物,必有是理。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见。”“道理无形,唯因事物语言,乃可见得是非。”因此,他

17、主张通过实物和各种图像进行教学,还可用比喻性或故事性的语言,即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教学。他在为幼童编的小学教科书中,故事性材料占很大部分;他编制的朱子六经图共有353幅图,涉及历史、地理、天文、舞乐、生物、法制、器物制作、仪礼祭扫等各方面。15.07.202228重疑问、总结出较系统的读书法张载在谈读书时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朱熹继承了这思想,指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些话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思关系的思想。朱熹的学生还概括了老师的读书法。即:循序渐进(读一书

18、或群书都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学习与思考结合,温故知新);虚心涵泳(笃志虚心,仔细读书);切己体察(将圣贤言语身体力行);着紧用力(抖擞精神,发愤学习);居敬持志(专心,正心)。这六种读书法将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结合在一起,较系统地总结了读经书的方法。 15.07.202229王守仁明代王守仁(14721528年),因为曾在阳明洞书院讲学,号阳明。他有长期的教学实践。他提倡知行合一的学说,主张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他对当时教育过于重视死记,滥用体罚,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认为歌诗、习礼和读书都应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即要“常存童子之心。” 15.07.202230王阳明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论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展。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又说:“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他还具体说明如何进行诗歌的教学:“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市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次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子书院。”15.07.202231这是我国古代蒙养教学思想的精华。我国古代的蒙养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均成书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