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培训通用PPT课件_第1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培训通用PPT课件_第2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培训通用PPT课件_第3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培训通用PPT课件_第4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培训通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培训行唐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 伟2005年8月27日上午1课程标准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教学建议、评价标准等,它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估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2目 录 一、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三、新课标的改革理念 四、八年级上册内容标准解读 五、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一、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 趋势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看法(即:教育的四大观点或者说四大支柱):(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

2、)学会合作;(4)学会生存。我们应该让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做到以上四点。 另外,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应该学习哪些?应该关注哪些方面?近些年来有很多新的教学理论,比如说哈佛大学对初中学习方面有以下看法(也就是“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1)语言智能(这个方面发展的比较好的话,孩子可以当作家、诗人,这方面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已经给予了极大关注。);(2)逻辑、数学智能;(3)身体运动智能;(4)空间知觉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关系智能;(7)自我认识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等。 5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6(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结构1、框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提

3、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7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8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 内容标准 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 物质 运动和相互作用 能量10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112、结构第一部分 前言 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分目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根据上述课程目标,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 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所阐述的目标。12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包括教学建

4、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附录13(二)科学素养 1、科学知识与技能2、科学过程、方法、思维方式与能力3、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感情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14(三)课程理念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5、建构新的评价体系 15(四)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6 (五)附录 行为动词表 行为动词在课程内容中的体现17类型水平各水平的含义所用的行为动词知识技能目标动词知识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

5、的基本特征了解、知道、描述、说出认识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认识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技能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测量、会、学会18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经历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反应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关心、关注、乐于、敢于、勇于、善于领悟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形成、养成、具有19三、新课标的改革理念 1、课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

6、识的传承。 2、注重科学探究。 3、加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 4、改革评价体系。 20 就新课标提出的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1)过程和方法 课标在“过程与方法”中提出了六条目标,它们分别是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对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提出了不同要求,这方面老师们在以后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21 比如信息收集能力,包括学生能否从阅读当中获取知识。这个在教材中也给予了极大关注。如,教材中设置了很多不同的栏目,有“科学世界”、“STS”等,这些里头都介绍了许多生活方面的、科技发展方面的等等资料(如八上P34光年、天文数字;八上P82水的故事“冷空气前锋”;多处剪报都注

7、明了出处,使学生养成习惯等)。 还比如从因特网上获取知识的能力,教材中有多处是从因特网上下载的资料(八下P93阿里光缆通信工程正式开通),教给使用因特网的具体方法(九P85热气球)等。 22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物理课程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的编写、教学策略的确定,都要使学生能够保持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对此,课标中特别写道: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3 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可贵品质,科学教育应该保持这种好奇心。因此,课标中为此又要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

8、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4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物理课的学习,逐渐树立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为此课标中有很高的要求,写道: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25(3)知识与技能 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这一块仍然涵盖了初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课标不过分追求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严密性,某些知识要求虽然降低了,但由于探究或高科技的设计要求高了,所以整体水平并不低。 262、注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强

9、调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2)懂得认识未知事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3)激发对于科学的兴趣,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4)要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 (5)突出学生对于科学过程的学习。 27“科学探究”与“学生实验”的区别: 以往的学生实验中,验证性实验较多,是比较大型的实验。而新课标里边的科学探究不只是实验探究,过去的实验只是科学探究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涵盖着科学探究的一些内容,课标里面的科学探究要求学生课上的操作活动比过去多得多,但不那么强调实验的“学术性”,它关注的是科学就在你身边,科学

10、里面应该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注的是这些方法,体验的是一些过程,这与现在的学生实验是有区别的。 28 3、加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 “STS”教育是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过去的物理课程是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现在新课标要求我们应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使学生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物理课程中去。 29 4、改革评价体系。 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点参考:(1)专心致志听别人说话,注意别人

11、的行动;(2)喜欢向权威挑战;(3)常用类比和推理;(4)有较强的好奇心,总想寻根究底,开清事物的来龙去脉;(5)喜欢精细地观察事物;30(6)非常希望把自己发现的东西告诉别人;(7)能在嘈杂的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8)能从乍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联系;(9)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方法和发现问题的方法;(10)喜欢预测结果,并能努力地去证明这一预测的正确性;(11)习惯于自己决定学习和研究的课题;(12)喜欢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31例:不李在电视中看到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个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

12、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乙:问问老师。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果以上四种途径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种?简要说明理由。 32四、八年级上册内容标 准介绍(一)科学探究 (二)物质(三)运动和相互作用 (四)能量 33(一)科学探究介绍 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

13、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34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以下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351、提出问题(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361、提出问题 例1、某学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河边

14、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她们体重看起来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的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则宽而浅。该学生感到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 例2、某同学在观看许多鸟类标本时,发现啄木鸟的嘴巴和鸽子等鸟的不同,啄木鸟的嘴尖细而坚硬。该学生意识到这里有物理的原因。37 例3、一位没有学过电磁感应知识的学生猜想:既然电能生磁,通电导线能使它旁边的小磁针偏转,那么磁也许可以生电,放在磁体旁边的闭合线圈中也许就会有电流通过。他用实验证时却没有观测到磁体旁的线圈中有电流。但这位细心的学生偶然发现,当把磁体取走或放入的瞬间,与线圈相连的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摆动。他想,这里

15、一定存在着某种物理规律。1、提出问题38 本条中所要求的:“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包括发现相关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例1),发现某物理现象区别于其他物理现象的特点(例2),发现在其他场合下和以往事件中没有出现过的物理现象(例3)等等。 1、提出问题39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是逐步发展的,在学生获得新的发现之后,首先应该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发现用问题的方式表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地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问题,并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述出来。学生经过一定案例的积累,并随着他们物理知识的丰富,能够逐步地提高自己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 1、提出问题40 如果

16、没有发现问题就不能提出问题,而不能提出问题就不能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 1、提出问题41 (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2、猜想与假设42 例如,在密茂的树林中,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空隙在地面上的许多光斑,大量都呈圆形,其明亮深浅不一,位置交错重叠。为什么这许多光斑都是圆的呢?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而是应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尽管所提出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但对问题成因的猜想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这依据就是

17、上述要求中所述的两点:一是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二是科学事实,即要求中所说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43 学生相互议论:假设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由1A增加到2A,电磁铁的磁性会怎样?是否可以这样推测:导线中的2A电流是两股1A电流汇合而成的,每股电流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合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 如果电磁铁的电流不变,线圈由100匝增加到200匝,它的磁性又会怎样?是否可以这样推测:200匝线圈是由两组100匝线圈组合而成的,每组线圈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合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 通过以上推测可以想到: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 2、猜想与假设

18、44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5 在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探究实验之前,必须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知条件。探究的目的来自于探究的问题,探究计划的具体任务或实验方案的具体要求来自于根据探究问题所提出的猜想或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6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一般做法是先分析该探究要解决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哪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现有

19、的条件和探究的要求,应该选择哪种方法为好,然后根据这些被选中的方法确定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再按照这些方法的逻辑关系构思出操作步骤。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7 (1)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学生A:看它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或小铁钉。 学生B:看它能吸起多少铁屑(用天平称)。 学生C:看它对某一铁块的吸引力(用弹簧测力计把被电磁铁吸住的铁块拉开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多大。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8 (2)怎样改变和测量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 学生D: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学生E:用增减电池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串联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流的大小。 (3)怎样改

20、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学生F:使用中间有抽头、能改变线圈匝数的现成电磁铁产品。 学生G:临时制作电磁铁线圈,边实验、边绕制。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9 科学探究可以使用观察、实验、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不风吹草动的探究课题,所需要的信息特点不同,其信息来源当然也就不相同了,因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问题,比较多的是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其中尤以实验探究方法居多,因此存在着一个如何选择实验器材的问题。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50 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考虑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怎样实现探究的步骤,怎样保证器材的安全,怎样减小实验的误差,怎样方便实验的操作等等。对

21、初中学生来说,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要求过高,但至少应该让学生在制定探究计划时领悟选择器材的思路,尝试自己来选择探究所需要的器材。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51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具体的科学问题常常都是由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还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时是某个因素在对问题起主要作用。 除此之外,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会变量的概念,这也是建立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的一个方面。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52(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2)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3)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4)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

22、按书面说明操作。 (5)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6)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7)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3 通过观察收集数据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知道是在哪一个研究对象上收集信息;同时要明确收集信息的内容,知道是记录某一现象的细微特征还是记录两个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还要明确收集信息的时间,知道是在哪一个时刻或哪一段时间内记录有关信息。做到在预定的时间观察预定的目标,收集预先所关注的信息。 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时,除了应该具备以上通过观察收集数据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必须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

23、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还要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4 初中物理课所用的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等都是简单的实验仪器,要正确地使用这些仪器,就要了解仪器的使用要求和操作要领。而要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要让学生做到以下三点: A、要正确地观察仪器读数; B、要辨明仪器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分度值; C、要事先设计并绘制好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把实验数据简单、明了地填在表格中。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5(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

24、律的过程。 (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5、分析与论证 56 实验数据的描述应该客观、真实,不要让对实验预期的实验结果影响了对实验数据的描述。 实验数据的描述可以采用文字表述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数学表示的方法,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象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通过在有关坐标系中描点来描述实验数据,可以形象地表现出信息的特征,但对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由易到难、逐步地来形成这种能力。5、分析与论证 57 要归纳科学规律,就要寻找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在初中物理,这种特征通常表现为相等、之和、之差、乘积、比值等数学关系。因此在归纳时

25、,就要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这些特征并归纳出结论。 5、分析与论证 58(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3)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5)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6)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6、评估 59表现为对如下一些问题的思考:A、在探究过程中,按要求应该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保持不变?B、从公共信息资源所获得的信息,是否会对它的可靠性程度进行思考?例如:对如下不同说法:“据说”,“据先生的实验结果”,“根据先生在条件下实验得出的数据”等,是否会考虑这些说法的差别?C、

26、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是否会观察其数量级的大小,看看它和该物理量通常的大小认识是否吻合? D、当发现个别实验数据异常的时候,是深信它是真实的还是对它测量的可靠性产生怀疑? 6、评估 60(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2)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3)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4)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5)有团队精神。(6)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7、交流与合作61“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新材料及其应用(二)物质介绍62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内容标准 A、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

27、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B、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C、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D、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E、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F、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63A、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此三级主题的第一条标准是:“能用

28、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即要求学生能口头描述物质的物理特征,或者能写出物质的物理特征,或者能用图表表示出物质的物理特征。这些都是属于“了解”层次的要求 例1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列表归纳这些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不同物质在物理性质(形态、弹性、颜色)和用途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64 由于这种说明出现在样例中,仅是举例而已,不是硬性要求,因此,关于物理特征还可以含有其他内容,如:味道、气味、硬度、熔点、沸点、比热等等。但由于样例的提示,因此物理特征最好至少含有形态、弹性、颜色。 A、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

29、类。65 此三级主题的第二条标准是:“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该标准强调了知识的应用,强调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渗入了STS的观念,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因此,要求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时,一定要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出发。该条标准属于“理解”层次。 A、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66 该标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注日常用品(如样例“例2讨论塑料、化肥、清洁剂、灭蚊片和农药等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中指出的塑料、化肥、清洁剂、灭蚊片和农药等)对人的和环境的影响,并且能与同学交流讨论,表达

30、自己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该标准定位是在体验性目标的“领悟”层次,不容易进行终结性评价。不过,通过学生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小论文等形式可以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有关的实践活动除了标准中的样例外,还可以有以下活动建议:B、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67 例:调查地膜的回收情况,以及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情况,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例:与同学或家人讨论清洁剂、灭蚊片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例:与同学或家人讨论化肥和农药对人和环境的影响。B、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

31、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68 例3 观察周围的物质,根据形状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该标准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只有通过对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观察才能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该标准的第一个要求属于“理解”层次,而第二个要求属于“了解”层次。 C、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69 该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要学生“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这是关于基本常识方面的要求,属于“了解”层次。比如,能说出冰、人体、沸腾、通电灯丝、太阳表面等的温度。 第二个要求是“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

32、原理”。如,知道常见温度计是根据汞、煤油或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等等。如果教材编写者希望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适当介绍其他类型的温度计工作原理,但其扩展的内容不应作为考试要求。 第三个是要求学生“会测量温度”。我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学生必须会正确操作,能判断那些是错误的操作。 D、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70 例4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这些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释为什么液体温度计中的液体会有不同。 第四个是要求是“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要求学生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33、,并要求学生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该标准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的意识,以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该标准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的一些小论文、小报告等进行评价。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属于环境温度问题呢?该标准的样例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 例5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D、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71 该标准的第一点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该标准的第二点是要求学生“尝试将

34、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并且尝试根据这些熔点和沸点解释一些现象。 例6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了解高压锅的原理。 E、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72 该标准的第一点是要求学生“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例如,解释自然界的云、雨、雪、水、气的循环过程,或探究冰、霜、露的形成原因等。 该标准的第二点是要求学生“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要达到该标准,节约用水的意识。该标准融进了STS观念,属于体验性目标的“领悟”层次,不容易进行终结性评价。因此,对

35、该标准应强调用过程性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小论文等对学生进行评价。F、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73活动建议: (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2)观察并探究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例如:放进冰箱的新鲜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失去水分?冰箱内壁的水珠到哪里去了?写出探究报告。注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有典型特点,电冰箱内既有熔化和凝固,也有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成就感。这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的具体体现。 (3)通过观察,探究自然界中的

36、霜、雪、雨、露等天气现象。 (4)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5)调查本地农田灌溉(或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 74 内容标准 A、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B、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C、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D、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物质的属性 75 该标准的第一点是要求学生“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那么,到底要求学生会描述物质的那些属性呢?这里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1通过实验,探究几

37、种金属和塑料的弹性、硬度。说明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物质的这些属性的。 例2通过磁铁等磁性物质,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3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讨论是否任何物体都具有导电性。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 A、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76 这些属性可以是“弹性”、“硬度”、“磁性”、“导电性”等,当然也可以涉及物质的其他属性。该标准属于“了解”层次。 该标准的第二点是要求学生在描述物质的某种特性时,还“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该标准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

38、例7调查市场上的服装面料或炊具,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物理属性。A、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77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三)运动和相互作用 78内容标准 A、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B、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C、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D、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

39、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E、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3、声和光 79 例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轻触的乒乓球的运动。(这是关于声的产生的实验)例2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这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慢慢放入空气,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关于声的传播的实验)例3收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关于声的知识的应用)A、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80 例4举例说明建筑物中是如何防治噪声的。(关于声的知识的应用)关于

40、声的传播是振动的传播,还可以做下面的实验: 例:把肥皂膜拿到正在放音的音箱前面,观察肥皂膜的变化。 A、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8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探究的途径得出。关于这一规律,只有过程性要求。 关于“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反射和折射的规律都是既有过程性的要求“探究”,又有终结性的要求“了解”;第二,对于光的反射,标准并没有要求“反射定律”而是讲“反射的规律”,因此,学生可以学习完整的反射定律,也可以学习反射定律的一部分 B、通过实验

4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82 例5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 例6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 例5、例6是两个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例子。 B、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83 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学习过程,标准做出了强制性的要求,即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来学习。对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标准没有终结性要求,也就是说允许学生的探究不完整、有缺陷。这

42、样没有终结性要求的规律,是不会成为考查重点的。 对于凹透镜中要求认识它的发散作用;对于凸透镜除了会聚作用外,还要学习它的成像规律。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是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也就是说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学习这个规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C、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84 例7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例8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例7、例8是凸透镜成像的两个例子,安排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要表明

43、凸透镜教学中应该强调实际应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属于“知道”的水平,要求并不高。教学中提出像的虚实以及“二倍焦距”的关系,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学生只定性地知道像的大小、正倒,也就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C、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85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关于这一点,标准既给出了终结性要求,又给出了达到这一要求的途径:观察和实验。关于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规律,标准只有过程性要求,也就是说让学生只进行比较(例9),并不要求学生最后能记住具体的规律。 例9观察两只手电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

44、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观察红、绿颜料混合后的颜色。 D、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86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属于知道的水平,可以进行最简单的计算。 例:某调频立体声广播电台的频率是97.4MHz,它的波长是多少? 波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要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介绍红外线望远镜和红外摄像机,它们能在夜幕下发现隐蔽的敌人;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地球表面扫描一遍。 例10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E、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87活动建议

45、(1)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治噪声的建议。(2)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 (3)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88划分为以下六个二级主题: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四)能量 89内容标准 A、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B、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C、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D、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G、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

46、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4、电磁能 90 标准的要求属于“认识”水平。由于从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电源到家用电器都是能量转化的具体应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去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使学生体验能量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使能量的应用贴近学生的生活。 该标准并没有说明要介绍哪些电源,也没有说明要介绍哪些用电器,目的是给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留有余地。一般应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和实验室中常用的各种电池。关于用电器,要与生活中常用的电器联系起来进行讨论。这里只要求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并不要求了解电池和用电器的结构和原理。 A、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91 标准的第一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该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提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以及尊重实验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