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隋朝统一南北后,南方农业生产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江浙一带,“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十分繁华。而此时关中和洛阳地区,人口激增,粮食供应严重不足。为了从江南地区向两京运粮,隋朝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营建东都洛阳 B建造赵州桥C加强与流求的联系 D开通大运河2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3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下列哪一

2、项治国措施最能直接体现这个观点()A选用良臣,提高行政效率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简法轻刑,重新修订法律D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4唐朝公主婚姻千百年来最受人瞩目的是她们的再嫁风气,公主改嫁是常事,并不为社会所鄙视。这可以论证唐朝()A公主命运多舛 B重男轻女C风气较为开放 D离婚率高5日本宗教学家山折哲雄曾说:“玄奘有四张面孔,第一张面孔是世界上著名的佛学家,第二张面孔是伟大的旅行家,第三张面孔是伟大的翻译家,第四张面孔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辟人文学科的专家。”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A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交流B去天竺取经,口述大唐西域记C远赴日本宣扬佛学,传播文明D远航亚非三十多国,宣扬

3、国威6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在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及增损的情况下,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沿袭。这说明王安石变法()A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B核心内容是扩大财源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7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这里所涉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辽 西夏 金 北魏A BC D8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9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的作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

4、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岳飞能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B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10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A B C D1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

5、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依次应填写的人物是()人物主要事迹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A.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B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C阿骨打、忽必烈、铁木真 D铁木真、忽必烈、阿骨打12“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行省”。据此推测,行省的设置()A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C不利于地区间的交流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3秦汉时期传统节日已基本定型,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已成

6、为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如挂彩灯、猜灯谜、划旱船的元宵节。下列诗词句属于描写元宵节的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C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4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的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15唐宋以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D印刷技术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6题18分,17题18

7、分,18题19分,共55分)16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材料三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

8、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畏兀儿、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回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分)(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呈现哪些重要特点。(4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作出了开通南北大运河的决定。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间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

9、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隋开运河还有政治方面的动机,南方一些世家大族自恃实力强大,企图抗衡中央。隋统治者要对南方实行有效统治,开通运河势在必行。同时,驻扎北部边境的大量军队需要江淮和中原供应粮饷,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材料二元、明、清三代,均建都北京,地处边陲,与江南岭外相隔遥远,靠大运河转输就显得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水流量和涨枯季节不同,特别是黄河的改道和屡有水灾发

10、生,给运河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困难。为此,从元代开始又从东边沿海开辟了新的海路。元代的海路正式开通于至元二十年(1283年),从崇明岛取海道经直沽(天津)以达京师,这条海路从此就成为元代转输江南漕粮的主要运道,运粮数量每年达三百万石以上。当时走海路有着很大风险,粮船漂溺者,船坏米沉者,无岁不有。但这条海路的开辟却给中国古代交通带来了新的开端,注入了新的血液,古老的运河似乎让它分担了自己的重任。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1)根据材料一,分析隋代开凿大运河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代开辟海路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8分)(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促进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相同因素。(4分)1

11、8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我们从中可以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描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摘编自以诗证史从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材料二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

12、。柳永词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摘编自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材料三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摘编自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盛况。(2分)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

13、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2分)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5分)答案一、1.D2.C3.B4.C5.B6.A7.B8.B9D10.C11.A12D点拨:依据题干中“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可以看出,行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正确。13C14.C15.D二、16.(1)中原汉族、周边少数民族。开明的民族政策。(2)范围更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程度更深;主体多元,不仅有政府主导,也有民间参与。(3)元朝的统一,各民族的融合交流。(4)有战有和,以和平为主。(意思相近即可)17(1)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经济发展需要南北加强经济联系;压制南方世家大族势力,维护中央统治的需要。(2)原因:大运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黄河改道等因素冲击运河正常运行,海运更有助于漕粮大批量运输。作用:海路成为漕粮运输的主要通道,推动中国古代交通发展,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3)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