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教河北专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1 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兴起: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2)建国: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3)发展:发展生产,创制_,国力不断增强。耶律阿保机文字2党项族(1)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_的一支。(2)建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3)发展:元昊仿效_,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羌族元昊唐宋制度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1概况: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
2、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政策。防御2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2)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_”。(3)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寇准澶渊之盟知识点3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争:_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
3、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元昊2议和:(1)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2)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岁币答案呈现1234CBCB5A6789CCCC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10见习题1【河北唐山月考】“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元昊 B努尔哈赤 C阿保机 D阿骨打C2【河北石家庄月考】战略要地的据守关系着一个国家或王朝的安全。宋太宗多次发动战争与辽争夺的北方战略要地是()A开封府 B燕云十六州 C陈桥 D澶州城【答案】B【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燕云十六州是幽州、顺州、蓟州等十六个地区的统称,它是中国古代
4、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天然地理分界线,是一个战略要地。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展开激战,宋军大败。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占领此地。由此可见B项正确,AC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B。3. (易错题)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A. B. C. D. 【易误警示】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西夏。【答案】C【点拨】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东京),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故选C。4. (易错题)
5、“澶渊之盟”从宋朝一方来看,带有屈辱的一面,但从长远来看,它的积极影响是()A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B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答案】B【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年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故选B。【易误警示】与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虽然是一个屈辱的盟约,但是对于宋辽边境的安宁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是有利的。5【河北衡水期中】宋朝著名词人苏轼说:“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与这句话对应的历史信息是()A北
6、宋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岁币B边境贸易使北宋获益巨大C南宋每年送给西夏、金大量岁币D北宋每年花费大量战争费用【点拨】据“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澶渊之盟和宋夏和约中,北宋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岁币的评述,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规定宋朝每年送给辽岁币;北宋和西夏经过长期战争后,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故选A。【答案】A6【河北邢台月考】考古工作者发现下面文物,从这些文物中得到的信息有()契丹族建立了辽契丹族学习了汉族文化契丹族文明程度较高契丹族保留了游牧文化的元素A BC D【点拨】从题干中文物图片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契丹族学习了
7、汉族文化;契丹族文明程度较高;契丹族保留了游牧文化的元素;“契丹族建立了辽”这一信息无法从题干文物图片中得到。故选C。【答案】C7【河北衡水期末】辽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强大的武力B创制文字C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D汉人迁入【点拨】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11世纪前期,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因此,辽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主要是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故选C。
8、 【答案】C8【河北邯郸期末】“(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点拨】根据题干给出的“(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可知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盟约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C。 【答案】C9【河北邢台期中】1008年,北宋使臣路振出使辽国,回国后撰写了乘轺录献给宋真宗,此书记述他在辽国的见闻,其
9、中提到1007年始建的辽中京,总体布局“状如京师”。这体现了()A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B宋与辽矛盾激化C民族间的交流与借鉴D北宋的国力强盛【点拨】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是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北宋是汉族建立的政权,辽中京总体布局与北宋都城开封大致相同,这体现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借鉴。故选C。【答案】C10【河北保定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指哪一少数民族?北宋。契丹族。(2)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的是什么盟约?简述该盟约的主要内容。澶渊之盟。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给辽送岁币。材料二 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内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3)材料二中汉族人“忘南顾之心”,说明了什么?辽的社会稳定。材料三 西夏先发制人,在1040、1041、10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