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y.gdedu.gov.cnindex.p_第1页
httpzy.gdedu.gov.cnindex.p_第2页
httpzy.gdedu.gov.cnindex.p_第3页
httpzy.gdedu.gov.cnindex.p_第4页
httpzy.gdedu.gov.cnindex.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二课时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执教人: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雅居乐中学 蓝伟娜一、基础知识检测 1.默写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 _, _, 空乏其身。 (2)人恒过,然后能改,_ , _ , _; _, _, _。 (3)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说明忧 患意识能使国家昌盛的句子是: _,_,_。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翻译句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

2、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的道理了。学习目标我能学习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我能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合作探究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这个 论点的? 3.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 举 六 位 名

3、人 事 例接着(3)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国无忧患易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首先(1)然后(2)最后(4)(个人)(国家)(中心论点)(正面)(反面)2.作者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这个论点的? 范仲淹苦读 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注释:日昃(z):太阳偏西。辄(zh):往往,每每。 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三、拓展延伸 四、随堂检测-中考链接1.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 曾

4、益其所不能曾不吝去留C.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D.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重而道远D 2.理解性默写 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困于心,衡于虑。 衡(“衡”通“横”梗塞)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拂”通“弼”辅佐)曾(“曾”通“增” 增加)4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参考答案:(1)内有法家拂士 (2)外有敌国外患 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孟子,积累语句,体会特点。 现实社会竞争的残酷性注定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于安乐中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是幸运的,固然令人羡慕,但如果能将劣势化为优势,以忧患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