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培训--急救知识_第1页
志愿者培训--急救知识_第2页
志愿者培训--急救知识_第3页
志愿者培训--急救知识_第4页
志愿者培训--急救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志愿者培训之急救知识讲解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人人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即使自己未受到病痛伤害,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在旅游出差的路上,有时也会遇到紧张突发的场面,需要你伸出援助的手。所以,学点急救知识实在是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学到常用的急救知识,又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日常简单的护理方法。以便在万一发生不测时,用救死扶伤的一片爱心,实行有效的急救方法。生活中的急救:指压止血尽在掌握:人体血液:一个健康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1/13(每千克

2、体重含有77毫升血液),这些血液大部分在血管内川流不息地循环,少部分储存在脾和肝脏。急性外伤出血,当失血量达到血容量的10(相当于400500毫升)时,伤者除了头晕、眼花、心跳加快外,可没有特殊症状;若失血量达到血容量的1525(相当于7001000毫升),则伤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增快、呼吸浅快等轻度休克表现;如果失血量达到血容量的50(相当于(20002500毫升),伤员就会发生重度休克,出现面色惨白,皮肤湿冷,脉搏快而细弱,呼吸急促,神智不清,甚至死亡。所以,在第一现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及时止血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指压止血就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的定义:指压止血法:

3、出血点指压止血法是用手指压迫血管上端,压闭血管,阻断血流而达到止血的方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的大出血。指压止血法需要抢救者熟悉全身主要动、静脉血管的分布。该方法简便、有效,但止血时间短,常需与其他止血法结合使用。 指压止血的压迫点就是止血点。一般应压迫在出血伤口动脉的近心端(即靠近心脏的那一端)。压迫时最好能触及动脉搏动处,并将血管压迫到附近的骨骼上,这样止血效果才会更佳。指压止血具体做法:头皮出血:根据出血的部位及动脉供血区选用以下方法。 指压颞浅动脉:压迫点为耳屏前方1cm处,压迫到颧弓根上。适用于前额、颞部(太阳穴)出血。见图1图1指压耳前颞浅动脉 指压耳后动脉:压迫点为耳廓与乳突之间凹陷

4、处。适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出血。 指压枕动脉:压迫点为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适用于一侧头枕部外伤出血。颌面部出血:指压面动脉,压迫点为下颌角前方1cm动脉搏动处。常常需要同时压迫双侧面动脉才能止住出血(图2)。 图2指压下颌角面动脉 ()颈部出血:指压颈总动脉,压迫点为喉结向外旁开2cm动脉搏动处,将颈总动脉用力向后压至第5颈椎的横突上。但应注意:压迫时要避开气管;不能双侧同时压迫,以免阻断脑部血液供应;压迫位置不能高于环状软骨,以免压迫到颈动脉窦,引起血压下降。见图3图3 指压颈根、气管旁颈总动脉 ()肩部和腋窝出血:指压锁骨下动脉,拇指放在锁骨中内1/3上方的凹陷处(锁骨上窝),向内下方

5、用力压迫至第一肋骨上(图4)。图4指压锁骨上窝锁骨下动脉 ()前臂出血:指压肱动脉,把伤肢高举超过心脏,抢救者四指压迫上臂中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处,向外压迫至肱骨上(图5)。图5指压肱动脉()手部出血:指压桡动脉及尺动脉,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桡动脉(手腕腕横线近心端的大拇指侧)和尺动脉(手腕腕横线近心端小手指侧)动脉搏动处,用力压迫到桡骨及尺骨上(图6)。图6 指压桡动脉及尺动脉 ()手指出血:压迫指动脉,手指出血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的血管(图7)。图7压迫手指两侧指动脉 ()下肢出血: 压迫股动脉,使伤者大腿屈曲,抢救者用双手拇指或两手掌根重叠,在腹股沟(大腿根部)中间稍下

6、方,斜向股骨头方向用力压迫(图8)。因股动脉较粗而且位置较深,所以压迫时要用力。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图8指压大腿根部的股动脉 ()足部出血:指压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两手指分别按压在足背中部动脉搏动的胫前动脉和跟骨结节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图9)。图9 指压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上述止血点压迫止血仅适用于紧急情况下止血,不能长时间使用,应尽快寻找物品行其他止血方法。(请重点复习)急救要点:指压止血的部位与方法 出血部位 供血血管 指压止血法 前额、太阳穴 颞浅动脉 拇指压耳屏前 1 厘米 处,压向颧弓根部 头顶头皮 耳后动脉 拇指压耳廓与乳突之间的凹陷处 枕部头皮 枕动脉 用 4 指压耳后与枕

7、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 颌面部 面动脉 下颌角前方 1 厘米动脉搏动处(双侧同时压迫) 颈部 颈总动脉 拇指压喉结向外旁开厘米动脉搏动处,压向颈椎横突上(要避开气管和颈动脉窦;不可同时压双侧) 肩部、腋下 锁骨下动脉 拇指压锁骨上窝,向内下方用力压至第一肋骨上 肘关节以下 肱动脉 拇指压上臂中段内侧动脉搏动处,向外压至肱骨上 手部 桡动脉 尺动脉 拇指压在手腕上方拇指侧,压向桡骨; 拇指压在手腕上方小手指侧,压向尺骨(应同时按压尺、桡动脉) 手指(足趾) 指(趾)动脉 用拇、食指压迫手指(足趾)两侧根部 一侧上肢 股动脉 拇指或掌根重叠按压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 小腿 腘 动脉 压迫 腘 窝处动脉搏

8、动处 足部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压内外踝前连线中点足背动脉搏动处; 压跟骨结节与内踝之间动脉搏动处 2. 日射病急救法在海滨、登山或在炎热的夏天进行运动时,由于在阳光下暴晒过久,头部缺少防护,突然发生高烧、耳鸣、恶心、头痛、呕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现象,这便是日射病。严重的日射病也能致死,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应采取紧急处理。急救措施1.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药品。2.如果患者的体温持续上升时,有条件可以澡盆中用温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湿毛巾擦浴上半身。3. 异物入眼处理方法 异物入眼,令人十分痛苦,还可导致其他眼病。这里介绍几个异物入眼后

9、的处理方法。 1.异物入眼后切忌用手揉擦眼睛,以免异物擦伤眼球,甚至使异物陷入组织内。应当冷静地闭上眼睛休息片刻,等眼泪因受到刺激而大量分泌,不断夺眶而出时再慢慢睁开眼睛眨几下,多数情况下,异物会随泪水冲洗出来。 2.如果泪水未能冲洗出异物,准备一盆干净的水,轻闭双眼,将面部浸入 脸盆中,双眼在水中眨几下,以使异物被冲洗出来。 3.如还不行,则可请人或自己翻开眼皮,用棉签或干净的手帕蘸干净的水轻轻将异物擦掉。 4.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则应去医院向眼科医生求助了。4.处理烧烫伤要得法许多烧烫伤患者由于在就医前处置不当会导致创面加深,甚至需要手术植皮才可恢复的地步。其实,在刚刚发生烧烫伤后的短短几分

10、钟内,如果措施得当,可以显著减轻伤情,甚至可以避免一次手术之痛。生活中,以火焰烧伤和热水、热油等热液烫伤最为多见。许多患者在受伤之后直接在创面上涂抹香油、酱油、黄酱、牙膏等物品后便急急忙忙到就医,但这些日用品并无任何治疗烧烫伤的作用,且只能增加医生治疗的困难。若涂抹紫药水,因其着色重、不易洗净而影响医生判断伤情。发生烧烫伤后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局部降温,凉水冲洗是最切实、最可行的方法。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烧烫伤当时即已造成表皮脱落,也同样应以凉水冲洗,不要惧怕感染而不敢冲洗。冲洗时间可持续半小时左右,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如不能迅速接近水源,也可以用冰块、冰棍儿甚至冰箱里保存的冻猪肉

11、冷敷。如采取的冷疗措施得当,可显著减轻局部渗出、挽救未完全毁损的组织细胞,若在到达医院之后才采取这一措施,在多数情况下已丧失了冷疗的最佳时机。紧急自救与互救:火灾:(熟记主干)第一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请记住: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第二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请记住:自断后路,必死无疑。 第三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

12、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等,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请记住:争分夺秒,扑灭“初期火灾”。 第四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第五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身处险境,应

13、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 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六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请记住: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好。 第七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按规范

14、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面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也可脱险。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般直通各楼层,何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请记住: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 第八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或,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

15、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请记住:胆大心细,救命绳就在身边。 第九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这时候,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一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问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请记住:坚盾何惧利矛? 第十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

16、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即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请记住:充分暴露自己,才能争取有效拯救自己。 第十一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请记住:就地打滚虽狼狈,烈火焚身可免除。 第十二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跳楼逃生,也是一个逃生办法,但应该注意的是:只有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4层以下),非

17、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扒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请记住:跳楼不等于自杀,关键是要有办法。地震: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18、! 震后自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