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教(学)案_第1页
传播学概论教(学)案_第2页
传播学概论教(学)案_第3页
传播学概论教(学)案_第4页
传播学概论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WORD 22/22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总学时:30学时总学分:1.5使用教材: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 1999年版;课程介绍:本课程向学生讲授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了解传播学自身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了解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其学术观点。课程除了讲授有关传播的类型、传播载体、传播模式等基础概念和理论,将主要结合实例对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课程还将介绍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大众媒体研究中的运用。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

2、与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与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因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和适用围较广,因此在讲述时应力争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举例说明。学生以课堂听讲为主,辅之以研究型的学习:即写一篇论文,3000字作用。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传播理论对自己专业的指导作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

3、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图书、杂志、网络等丰富自己的资料,并通过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教学学时分配表章 次各 章 名 称总学时其 中课堂讲授课后实践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22二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22三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22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22五人传播与人际传播222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22七大众传播22八传播制度与媒介规理论22九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22十大众传播的受众22十一传播效果研究222十二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22十三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22十四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22十五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222总 计30308注:由于课时有限,

4、适当安排课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88336508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PAGEREF _Toc188336508 h 5HYPERLINK l _Toc188336509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PAGEREF _Toc188336509 h 6HYPERLINK l _Toc188336510第二节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以与研究容 PAGEREF _Toc188336510 h 6HYPERLINK l _Toc188336511第三节 如何学好传播学 PAGEREF _Toc18833

5、6511 h 6HYPERLINK l _Toc188336512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12 h 6HYPERLINK l _Toc188336513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PAGEREF _Toc188336513 h 6HYPERLINK l _Toc188336514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PAGEREF _Toc188336514 h 7HYPERLINK l _Toc188336515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PAGEREF _Toc188336515 h 7HYPERLINK l _Toc188336516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P

6、AGEREF _Toc188336516 h 7HYPERLINK l _Toc188336517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17 h 7HYPERLINK l _Toc188336518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PAGEREF _Toc188336518 h 8HYPERLINK l _Toc188336519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PAGEREF _Toc188336519 h 8HYPERLINK l _Toc188336520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PAGEREF _Toc188336520 h 8HYPERLINK l _Toc188336

7、521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PAGEREF _Toc188336521 h 9HYPERLINK l _Toc188336522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22 h 9HYPERLINK l _Toc188336523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PAGEREF _Toc188336523 h 9HYPERLINK l _Toc188336524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PAGEREF _Toc188336524 h 9HYPERLINK l _Toc188336525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构成 PAGEREF _Toc188336525 h 10HYPERLIN

8、K l _Toc188336526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26 h 10HYPERLINK l _Toc188336527第五章 人传播与人际传播 PAGEREF _Toc188336527 h 10HYPERLINK l _Toc188336528第一节 人传播 PAGEREF _Toc188336528 h 10HYPERLINK l _Toc188336529第二节 人际传播 PAGEREF _Toc188336529 h 11HYPERLINK l _Toc188336530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30 h 11HYPERLI

9、NK l _Toc188336531第六章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PAGEREF _Toc188336531 h 11HYPERLINK l _Toc188336532第一节 群体传播 PAGEREF _Toc188336532 h 12HYPERLINK l _Toc188336533第二节 组织传播 PAGEREF _Toc188336533 h 12HYPERLINK l _Toc188336534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34 h 12HYPERLINK l _Toc188336535第七章 大众传播 PAGEREF _Toc188336535 h 12HYP

10、ERLINK l _Toc188336536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PAGEREF _Toc188336536 h 13HYPERLINK l _Toc188336537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PAGEREF _Toc188336537 h 13HYPERLINK l _Toc188336538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影响 PAGEREF _Toc188336538 h 13HYPERLINK l _Toc188336539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39 h 14HYPERLINK l _Toc188336540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 PAGE

11、REF _Toc188336540 h 14HYPERLINK l _Toc188336541第一节 控制媒介的几种外部因素 PAGEREF _Toc188336541 h 14HYPERLINK l _Toc188336542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理论 PAGEREF _Toc188336542 h 15HYPERLINK l _Toc188336543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43 h 15HYPERLINK l _Toc188336544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PAGEREF _Toc188336544 h 15HYPERLINK l _Toc18

12、8336545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PAGEREF _Toc188336545 h 15HYPERLINK l _Toc188336546第二节 传播者论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 PAGEREF _Toc188336546 h 16HYPERLINK l _Toc188336547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47 h 16HYPERLINK l _Toc188336548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PAGEREF _Toc188336548 h 17HYPERLINK l _Toc188336549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PAGEREF _Toc1883

13、36549 h 17HYPERLINK l _Toc188336550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PAGEREF _Toc188336550 h 17HYPERLINK l _Toc188336551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PAGEREF _Toc188336551 h 17HYPERLINK l _Toc188336552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52 h 17HYPERLINK l _Toc188336553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PAGEREF _Toc188336553 h 18HYPERLINK l _Toc188336554第一节 传播效果

14、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PAGEREF _Toc188336554 h 18HYPERLINK l _Toc188336555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PAGEREF _Toc188336555 h 18HYPERLINK l _Toc188336556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PAGEREF _Toc188336556 h 18HYPERLINK l _Toc188336557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57 h 19HYPERLINK l _Toc188336558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 PAGEREF _Toc188336558 h 19HY

15、PERLINK l _Toc188336559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PAGEREF _Toc188336559 h 19HYPERLINK l _Toc188336560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PAGEREF _Toc188336560 h 19HYPERLINK l _Toc188336561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PAGEREF _Toc188336561 h 20HYPERLINK l _Toc188336562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PAGEREF _Toc188336562 h 20

16、HYPERLINK l _Toc188336563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63 h 20HYPERLINK l _Toc188336564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PAGEREF _Toc188336564 h 20HYPERLINK l _Toc188336565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PAGEREF _Toc188336565 h 21HYPERLINK l _Toc188336566第二节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PAGEREF _Toc188336566 h 21HYPERLINK l _Toc188336567第三节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

17、的若干重要课题 PAGEREF _Toc188336567 h 21HYPERLINK l _Toc188336568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68 h 21HYPERLINK l _Toc188336569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PAGEREF _Toc188336569 h 21HYPERLINK l _Toc188336570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PAGEREF _Toc188336570 h 22HYPERLINK l _Toc188336571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PAGEREF _Toc188336571 h 22HYPERLI

18、NK l _Toc188336572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72 h 22HYPERLINK l _Toc188336573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PAGEREF _Toc188336573 h 22HYPERLINK l _Toc188336574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PAGEREF _Toc188336574 h 22HYPERLINK l _Toc188336575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 PAGEREF _Toc188336575 h 23HYPERLINK l _Toc188336576第三节 容分析法 PAGEREF _Toc188336576 h

19、 23HYPERLINK l _Toc188336577第四节 控制实验法 PAGEREF _Toc188336577 h 23HYPERLINK l _Toc188336578思考题与练习: PAGEREF _Toc188336578 h 23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教学目的: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包括“传播”的定义与意义;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信息”的意义以与信息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传播学兴起的时间和原因;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容以与实用价值;如何学好传播学等使初次涉与传播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把握。教学重点:如

20、何理解传播的概念,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教学难点:用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学习传播学。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特别强调传播的原始意义中的“交互、双向”的含义,以与传者和受者的平等地位。二、传播与信息特别注意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特别注意传播的社会性、共享性以与系统性。第二节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以与研究容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以与社会信息体统的特点特别注意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二、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和问题从传播的微观过程、类型以与宏观研究把握。三、传播学的兴起以与在我国的研究状况第三节 如何学好传播学一、用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学习传播学二、努力涉猎传

21、播学的边缘学科三、将传播理论与具体的传播实践相结合思考题与练习:1、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4、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5、试结合传播的特点,探讨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辨证关系。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教学目的:通过对人类传播历史的回顾,揭示人类传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对自己传播能力的不断突破以与新媒介不断产生的过程;同时展现传播时代的发展已经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探索信息时代中传播的重要意义和未来的走向。教学重点: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教学难点: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22、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注意语言的产生对人类传播的影响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传播的意义和局限性。二、文字传播时代文字传播的意义和局限性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意义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革命和比特革命对电子传播的贡献以与电子媒介的意义五、网络传播时代网络的历史渊源以与在中国的发展;网络的“第四媒体”特征;网络的意义和缺陷。网络传播的特点:优势以与劣势、人类如何应对。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信息社会的定义与特征二、媒介的进化与信息社会的关系三、各国迎接信息社会的具体举措思考题与练习:1、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

23、本特征是什么?2、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3、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使什么?其意义?4、列举人类传播史上的几件划时代意义的事件。5、简述信息社会的的特点。6、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和的时代,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教学目的:人类传播的实质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材料。而信息又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容。考察符号与意义的性质和作用对把握人类信息行为的特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章就是从符号和意义的角度入手,对传播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

24、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注意符号必须能携带信息或表述特定意义;人类特有的符号系统。二、符号的分类特别注意象征符的特点以与它和语言的关系三、符号的基本功能特别注意符号的思考功能以与它的使用价值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注意意义的无形和抽象性和可符号表达的特点二、符号意义的分类意义障碍产生的原因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特别注意传播情景中的意义四、符号和意义的关系理解意义不能脱离符号而存在,但符号意义之外还有意义。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人类的象征行为的定义与意义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米德的象征性互动理论、象征性社会互动的意义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从象征符号

25、体系的不但更新把握现代社会的文化涵;警惕象征符过滥、过频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思考题与练习:1、象征符具有那些特征?2、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3、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4、如何理解意义不能脱离符号存在,但符号之外还有意义。5、谈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教学目的: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和系统性。传播过程研究注重从传播的基本要素入手从微观上对传播活动进行把握;传播系统研究把传播看做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重视外在因素对传播的影响,从宏观上把握传播活动。本章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力争用简约的模式展现传播的一些基本原理。教学重点:

26、教学难点: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注意与拉斯韦尔的五W区别,特别注意反馈的引入。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注意模式与理论的关系。结合具体的传播过程来讲解不同的传播过程模式。如在人传播和人际传播后讲香农-韦尔模式、拉斯韦尔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构成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一)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传播类型讲完后)(二)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大众传播的要素讲完后)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用唯物史观把握传播的总过程。思考题与练习: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2、什么是模式,它与理论的关系?3、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

27、?其区别是什么?4、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5、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第五章 人传播与人际传播教学目的:传播类型是研究传播活动系统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传播类型彼此独立有相互交织构成人类传播系统。人传播和人际传播是其中的基石。本章从人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功能入手,对传播类型的微观部分深入探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节 人传播一、人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了解人传播的定义特点会用模式的手段再现传播的过程。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传播从生理学的角度掌握人传播的环节要素以与与动物体传播的本质区别。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传播从心理学角度把握人传播的作用米德的“

28、主我和客我”理论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理解人传播是否具有互动性。第二节 人际传播一、人际传播的动机注意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特别注意面对面人际传播的特点以与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如何利用人际传播多媒体性加强传播效果。思考题与练习:1、什么是人传播?它是否具有互动性,如何体现的?2、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3、简述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4、什么是人际传播?其特点如何,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5、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第六章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教学目的:群体传播是在人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组织

29、传播又是群体传播中一种特殊的类型,二者构成了传播类型中的中观结构。它们是人类社会性的体现,本章讲对二者的特点、机制和功能作系统地研究,它们也是从传播过程研究向传播系统研究过渡的桥梁。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节 群体传播一、群体的特征和社会功能二、群体传播与其部机制注意解释群体规的形成和传播作用;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三、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的必要性和充分性。特别注意其社会心理学的依据。第二节 组织传播一、组织和组织传播注意区别组织和群体二、组织传播的过程和机制注意组织传播的非正式渠道对现代企业部凝聚力的影响。结合实际深入理解组织传播的实际意义。三、组织外传播与

30、其形态特别注意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和企业标识系统(CI)正逐步被(CS)所取代。思考题与练习:1、群体意识和群体规是如何形成的?2、什么是集合行为,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3、什么是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4、组织传播对于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5、如何促进和改善组织传播?6、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的类型和作用是什么?第七章 大众传播教学目的:大众传播是众多传播形态中普与率最高,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种传播形态。它的重大影响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人们对信息的自觉追求越来越体现出来。大众传播是否控制的好,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因此本章通过对大众传播的发展历史的回顾,试图探讨大众传播的功能作用给人

31、类带来的正负影响以与应对措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从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来理解二、大众传播的特点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二)赖特的“四功能说”(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注意对经济功能概括的社会意义(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特别注意负面功能“麻醉功能”的提出意义。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一、大众报刊和大众传播二、电子媒介和大众传播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结合电子技术的革命,介绍数字电视、互动电视的最新动态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32、一)基于乐观主义的期待(二)怀疑的态度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一)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二)现代信息环境与大众传播(三)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特别注意大众传播对人的异化作用以与对策思考题与练习:1、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什么?2、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3、简述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对社会的影响。4、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5、分析电视的媒介特性。6、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7、什么是信息环境?简述“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的利弊。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教学目的:媒介组织是直接控制传播活动的传播者,因此它的部制度、自身特点是制约传播活动的直接因素;而传播者

33、又是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中存在的,必然受到传播外部制度的控制。本章就是从传播控制的外部规来考察查活动受到的影响,主要从传播制度和媒介控制两方面进行研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节 控制媒介的几种外部因素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一)规定组织的所有制形式(二)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三)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容的传播注意理解的立场和国家利益、安全的关系,理解必须接受中伏控制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四)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或实行国家援助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重点讲授世界业出现的垄断现象以与对的影响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预测未来受众的力量将对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

34、理论本节以自学为主,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1、历史上出现了几种传播制度?2、简略了解不同传播制度的特点:(1)产生发展;(2)理论来源;(3)主要目的;(4)媒介使用者(5)媒介控制;(6)媒介禁忌;(7)媒介所有权(8)与其他制度的区别3、我国现行的传播制度的特点?思考题与练习:1、国家和政府对的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3、受众对的监督表现在哪些方面?4、目前有哪几种媒介规理论,各自简要特点是什么?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教学目的: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简而言之就是人类天生的传播能力和不断创造的

35、新媒介的结合,可见传播媒介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本章从媒介的实体和组织两个角度来研究媒介的重要特性,探讨媒介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讯息(二)媒介人的延伸(三)“冷媒介”与“热媒介”(四)地球村注意结合麦克卢汉的背景,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这些理论的意义和局限。二、认识媒介的原则施拉姆提出的8个原则,结合此原则总结不同大众的特点。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依存症介绍“电视人”、“容器人”、“网络成瘾症”的症状,了解人类媒介化生存的现状和尴尬。四、新媒介的发展趋势与其冲击注意掌握新媒介的特点和性质,防

36、止网络乌托邦。第二节 传播者论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一、传播者和大众二、大众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一)经营目标(二)宣传目标(三)公共性和公益性三、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人理论模式。强化“把关人”在当今传播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与选择性报道的负面效果。(二)大众的“把关”标准从在的业务标准和外在的社会标准两方面研究。结合事实,分析我国业的不良表现与其原因。思考题与练习: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哪些?如何评价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2、什么是媒介依存症?举例说明。3、未来媒介发展的趋势有哪些特点?4、大众传播者的特点上什么?它的地位与其他传播者相比有何不同?

37、5、什么是“把关人”?试析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与其实质。6、如何理解“新闻价值”?7、如何防止大众传播的异化现象?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教学目的:在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传播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传播过程的重要因素受众越来越受到传播者的重视。未来的业,谁赢得了受众谁就赢得了传播的成功。受众从原来被动接受灌输的靶子,成为左右的指挥棒,有人预言大众传播将走向小众传播、分众传播、个性传播,而这一些无不与受众的特质息息相关。本章就是从受众的特点来研究它在传播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从大众社会理论的角度理解,注意区别大众与公众的区

38、别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受众的群体背景和社会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物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二、作为“市场”的受众注意理解“受众即市场”的含义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受众的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注意对比受众接触不同媒介动机的一样与不同二、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思考题与练习:1、简述作为“大众”的受众观。2、试析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3、如何理解“受众即市场”的观点。4、什么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它的意义如何?5、复制竹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的

39、容和含义。6、什么是受众的选择性三要素?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教学目的:对传播效果的重视和对传播效果最大化的追求正是传播学兴起并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传播效果研究一直是传播学中的重点容。传播效果研究包括微观效果和宏观效果两大方面,本章将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传播效果的定义、研究容以与相关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二、传播效果的类型与研究课题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一、早期“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三、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一、传播

40、主体与传播效果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思考题与练习:1、如何理解传播效果的两层含义?2、传播效果分为哪些层面?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什么?3、谈谈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4、试析信源的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5、试述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的关系?谈谈哪些传播技巧对于传播效果有明显的影响。6、谈谈受众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7、领袖在传播效果形成中的作用?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教学目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大众传播高度普与和广泛渗透为特征的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思维方式都与大众传播联系密切。大众传播究竟对个人和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与这些

41、影响是通过什么机制产生的,这就是本章所探讨的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从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和中的阶层分化、大众传播与社会心理和舆论、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四个侧面来研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与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与其反命题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与其意义思考题与练习:1、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与其特点。2、议程设置的“0/1”效果、“0/1/2”和“0/1/2/N”效果分别指的是什么?3、联系实际谈谈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具有什么不同特点。4、受众的属性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5、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